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随机检测了2044例孕妇血清IgG抗A、抗B效价,从中检出夫妇ABO血型不合的孕妇491例(占24.02%)。对其中32例疑为新生儿溶血病的患儿经血清学3项试验诊断为ABO溶血病者16例,并对影响发病的因素及与母亲抗体效价的关系进行了讨论。初步认为当母亲抗体效价≥128时,有可能使ABO不合的婴儿受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ABO新生儿溶血病发病情况并分析其与产妇产前抗体效价关系。方法 将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海口市妇幼保健院和儋州市妇幼保健院产检并生育的夫妇血型不合的O型血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抗人球蛋白微柱凝胶法测定抗体效价,并对其产后ABO新生儿溶血病情况进行检测和统计,分析ABO新生儿溶血与O型血产妇产前抗体效价关系。结果 获得有效研究对象1 006例,有效率91.70%。夫妇血型O-A型398例、O-B型371例、O-AB型237例,分别占比39.56%、36.88%、23.56%。孕妇IgG抗体效价≤1∶32、1∶64、1∶128、1∶256、1∶512、>1∶512者分别占17.20%、22.56%、20.38%、22.37%、10.04%、7.46%。共检出ABO新生儿溶血病251例,阳性率24.95%。夫妇血型O-A型、O-B型、O-AB型的ABO新生儿溶血病阳性率分别为22.36%、24.26%、30.38%,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妇IgG抗体效价≤1∶32、1∶64、1∶128、1∶256、1∶512、>1∶512者产后ABO新...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O型血孕妇产前IgG抗A(B)效价与ABO新生儿溶血病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我院2012年6月-2013年7月收治的350例夫妇血型不合的O型血孕妇,分析孕妇的IgG抗A(B)效价与新生儿ABO溶血病的相关性。[结果] 不同夫妻血型配对的IgG抗A(B)效价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gG抗A(B)效价越高新生儿溶血病发生率越高,ABO新生儿溶血病与抗A(B)效价呈现一定正比例关系(P<0.05)。[结论] 孕妇产前血清IgG抗A(B)抗体与ABO新生儿溶血病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 分析新生儿 O、 A、 B型血型与孕妇血型抗体效价的关系 ,了解能否用血型抗体效价≥ 1:5 12来预测新生儿 ABO溶血的严重程度。 方法 35 4例孕妇为 O型血型、丈夫为 A、B、 AB型血型 ,孕妇分娩时测定抗体效价 ,分娩后立即采集脐血做新生儿溶血病检测。 结果 新生儿血型不论是 A型、 B型 ,还是 O型 ,母亲血液中均可以检出抗 A或抗 B抗体 ,O型组新生儿与A、 B型组新生儿中母亲 Ig G抗 A或抗 B抗体效价分布不同 ,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新生儿 ABO溶血的发生率与母亲抗体效价相关 ,效价越高 ,新生儿 ABO溶血发生率越高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 ,但母亲抗体效价与新生儿溶血性贫血的发生率不相关。 结论 母亲血型免疫抗体效价的高低与新生儿血型有关 ,血型抗体效价≥ 1:5 12不能作为新生儿 ABO溶血严重程度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期有多种原因可引起溶血性疾病发生 ,而以母婴血型不合引起者最多见 ,其中又以ABO系统为最多 ,重者可致流产、死胎或早产 ,有的出生后可因重度黄疸、贫血、水肿、心衰而死亡 ,存活者也可遗留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所以 ,预防ABO溶血病的发生成为关键。据报道ABO溶血病的轻重判别主要与孕妇血清中有关的IgG抗体效价高低有关 ,而以O型孕妇所生的A或B型婴儿多见 ,本文就此检测O型孕妇的抗体效价并予以探讨。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1998年 1月~ 1998年 12月来我院进行产前常规检查 ,年龄在 2 2~ 2 3岁 ,孕周在 2 0… 相似文献
8.
9.
孕妇IgG抗-A(B)效价与新生儿ABO溶血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新生儿ABO溶血病发生率与孕妇IgG抗-A(B)抗体效价之间的关系。方法685例O型Rh阳性孕妇做IgG抗-A(B)效价检测,对其中112例有HDN危险的孕妇所生新生儿做ABO血型鉴定、Coomb’s试验以及游离和释放试验,以了解孕妇IgG血型抗体效价与ABO-HDN发病率之间的关系。结果685例O型孕妇IgG抗-A(B)效价<64、64、128、256和≥512各组分别占58.2%、20.6%、11.8%、6.2%和3.2%。112例母婴血型不合且产有有ABO-HDN危险的孕妇所生新生儿中共有25例HDN阳性,占22.3%;孕妇IgG抗-A(B)效价为64、128、256和≥512各组HDN阳性率分别为11.5%、25.0%、36.8%和44.4%(P<0.05)。结论ABO-HDN的发生率与孕妇IgG抗-A(B)效价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O型血孕妇血型抗体效价与新生儿ABO溶血病的关系.方法检测O型血孕妇孕后期IgG抗A(B)血型抗体效价,母婴血型不合新生儿血型血清学检查及血清胆红素水平,观察新生儿的临床表现.结果O型血产妇分娩的新生儿中,有68.3%发生ABO溶血病,母亲的IgG抗A(B)抗体效价与新生儿ABO溶血病的发生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亲血型抗体效价是发生新生儿ABO溶血病的重要指标,但不是绝对指标.重要的是监测O-A、O-B母子血型不合的新生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及特异性血型抗体的情况,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相似文献
11.
O型孕妇血清抗体效价与新生儿ABO溶血病发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32例O型血孕妇血型抗体效价与新生儿溶血病及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的关系。方法:根据O型孕妇妊娠20~32周测定的IgG抗A(B)效价,把新生儿分成4组(≤1∶32,1∶64,1∶128,≥1∶256),取新生儿的静脉血进行改良直接法抗人球蛋白试验抗体释放试验和游离抗体3项试验以证实ABO溶血病,监测新生儿黄疸的发展,对新生儿进行早期治疗。结果:新生儿ABO溶血的发生率与母亲抗体效价相关,效价越高,新生儿溶血病发生率越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为也呈上升的趋势,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随着孕妇IgG血型抗体效价的升高,新生儿ABO溶血病和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升高,应对新生儿黄疸进行早期的监测及治疗。 相似文献
12.
13.
产前检测抗体预防母儿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259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母儿血型不合孕妇产前抗体效价水平并以此指导临床用药预防新生儿溶血病。方法:选择夫妇双方ABO血型不合259例,孕期自16周开始进行抗体效价动态检测,抗体效价≤1∶32者为正常,只动态观察,不做干预治疗;对于抗体效价≥1∶64者,孕期给予药物治疗,同时继续动态监测抗体效价。分娩后追踪观察全部新生儿的黄疸程度及转归。结果:夫妇双方ABO血型不合者259例,初次检测孕妇血清抗体效价滴度=1∶32者195例,占75.29%,≥1∶64者64例,占24.71%,经治疗转为正常者36例,占56.25%。在动态监测过程中新增抗体效价≥1∶64者4例,至妊娠36周以后的最后一次抗体效价滴度作为统计效价,≥1∶64者共有32例,占12.36%,其中1∶64者17例,1∶128者12例,≥1∶256者3例。新生儿发生溶血者8例,发病率3.13%,病理性黄疸者18例。结论:新生儿溶血病发病率与抗体效价水平呈正相关,但孕期抗体效价正常者也可发病,且抗体效价≥1∶256者新生儿发病时间也可能延迟。 相似文献
14.
钱秀红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4)
目的:探讨夫妇ABO血型不合的孕妇血清中IgG抗-A(B)效价异常率及临床意义.方法:研究选取收治的ABO血型不合的孕妇共256例,对研究对象的血样开展IgG抗-A(B)效价检测.结果:入选的对象中,有182例研究对象的血清效价≥64,异常检出率为71.09%;随着年龄的加大,妊娠次数的增多,血清中IgG抗-A(B)效价异常率不断升高.结论:对产前保健孕妇开展ABO血型抗体效价检测,并对探查到的异常情况开展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使母婴血型不合导致的新生儿溶血症的发生得以有效减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ABO血型IgG抗体效价与新生儿溶血病发生关系,为早期预测新生儿溶血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南京市溧水区人民医院建档产检且夫妇血型不合的O型血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于妊娠28~32周(孕中期)、36~38周(孕晚期)采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试验测定孕妇血清IgG抗A(B)抗体效价,收集孕妇相关资料,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分析ABO血型IgG抗体效价与新生儿溶血病发生关系。结果 最终获得有效研究对象1 652例,有效率91.78%。不同血型、不同孕期的孕妇ABO血型IgG抗体效价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新生儿溶血发生率20.94%(346/1 6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妇血清IgG抗体效价越高(OR=4.521)、新生儿网织红细胞计数异常(OR=1.988)、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危险程度越高(OR=2.983)的新生儿溶血发生率可能更高。结论 ABO血型IgG抗体效价均与新生儿溶血病存在密切关联,根据孕妇ABO血型IgG抗体效价情况,并综合新生儿网织红细胞计数、高胆红素血症危险程度情况有利于早期预测新生儿溶血病,具有一定防治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江淮地区汉族丈夫血型为A型、B型、AB型的O型孕妇孕期lgG血型抗体效价,并探讨其与ABO新生儿溶血病(ABOHDN)的相关系数,寻找最佳检测时机与治疗方案。方法:1991年11月~2004年10月检查1553对夫妇,检测孕妇lgG抗A(B)抗体效价,效价超过1:64以上者经中药治疗后复查其血型抗体效价。跟踪研究孕期血型抗体效价变化与活产儿ABOHDN的相关性。结果:ABOHDN的溶血程度与高效价IgG抗A(B)抗体并不呈正相关,但ABOHDN的发生与孕期动态升高的IgG血型抗体末次效价与初次效价的比值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为0.88803;丈夫为A型、B型、AB型的O型孕妇母婴血型不合发生率为55.89%;IgG抗A(B)抗体效价≥1∶64的发生率为45.87%,ABOHDN的发生率为38.57%;ABOHDN患儿中,母婴血型O-A∶O-B为1.099∶1,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孕期基础血型抗体效价高者不一定发生新生儿溶血病;动态检测IgG血型抗体,孕前、孕中、临产前、新生儿脐血或静脉血检测,持续不降甚至升高者最易发生新生儿溶血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O型血型孕妇在不同年龄、夫妻血型不合3种配对模式下血型IgG抗A (B)阳性检出率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微柱凝胶法对某院产科门诊建卡孕妇进行IgG抗A(B)效价监测并追踪新生儿溶血病发生情况.结果 750例O型血孕妇血中,165例血清抗体效价≥1∶64,总阳性检出率22.00%.夫妻不同血型配对组孕妇抗体阳性检出率分别是:O-A组32.55%、O-B组9.55%、O-AB组20.00%,O-A组与O-B组(x2=52.755,P<0.05)、O-B组与O-AB组(x2=5.171,P< 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A组与O-A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539,P>0.05).不同年龄组(以30岁为界)孕妇血型抗体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894,P< 0.05).1∶128≥抗体效价≥1∶64,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率为2.19%;1∶256≥抗体效价≥1∶128,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率为26.09%;抗体效价≥1∶256,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率为80.00%.结论 在产前保健孕妇中进行ABO血型抗体效价检测时,尤其要关注高龄孕妇,在夫妻血型不合血型配对中以O-A配对组效价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两个组,抗体效价偏高者更易发生新生儿溶血病,ABO-HDN发病率有随抗体效价增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ABO溶血ABO溶血病新生而清学检测及其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4月—2012年6月期间在该院住院145例ABO溶血病新生儿,对其进行ABO HDN血清学检测,其中包括血清游离抗体实验、直接抗入球蛋白实验、红细胞抗体释放试验、患儿母亲血清中IgG抗A或抗B体滴度.结果145例ABO溶血病新生儿直接抗入球蛋白试验阳性30例,阳性率为20.6%;血清游离抗体实验阳性59例,阳性率为40.6%;红细胞抗体释放试验阳性47例,阳性率为32.4%;患儿母亲血清中IgG抗A或抗B体滴度均大于1:64.结论早期诊断ABO HDN的有效方法包括红细胞抗体释放试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ABO HDN检出率与所采用的实验方法,采血时机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2年6月一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126例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注意观察患儿血清胆红素变化情况。患儿接近光疗标准时及时给予治疗,具体采用以光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同时,在治疗过程中,注意监测患儿的血清胆红素的动态变化、预后及不良反应效果,给予患儿诊断治疗效果给予综合评价与分析。结果本组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起初治疗时,血清胆红素含量在(176.11±39.9)μmol/L,经过一段的治疗后,患儿的胆红素水平上升,平均(22.09±10.1)μmol/L,平均疗程约为(3.6±1.02)d,且所有患儿均已得到全部治愈,无死亡、发生黄疸以及换血的需要。结论新生儿ABO溶血病通过早期诊断及治疗,能够有效地防止黄疸的发生,减少换血的需要,降低新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新生儿ABO溶血是新生儿期高胆红素血症的常见病因,及早发现,合理治疗,可避免核黄疸的发生。我院儿科1993~1997年共收治新生儿黄疸346例,而ABO血型不合的ABO溶血病64例,占185%,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64例中,男3...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