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婴儿佝偻病与出生季节及喂养方式的关系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近年来上海市6 个月婴儿佝偻病与出生季节、喂养方式的关系,更好地做好预防保健工作。方法 对上海市的1110 例定期体检的6 月婴儿保健卡进行了回顾性调查。结果 6 个月婴儿佝偻病总患病率为40.99% ,冬季出生婴儿患病率最高(49 .69 %) ,夏季最低(34 .76% );人工喂养儿最易患病(49 .05% ),母乳喂养儿最低(37.25% ) 。男女婴无差异。结论 上海市冬秋季节出生的婴儿应提倡母乳喂养,尽早晒太阳或补充VitD、钙、磷,以降低婴儿早期佝偻病的发病率,促进其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
我们应用司特立(枸橼酸钙片)及VitD3治疗先天性佝偻病51例,经4个月随访全部治愈,本文对司特立的应用进行探讨。51例先天性佝偻病患儿均采用突击法,体重<2500g肌注VitD320万单位/次,>2500g肌注VitD330万单位/次,每月1次,共注射2~3次。司特立0.5g/次/d,连续服用3个月,均未出现不良反应。51例产妇肌注VitD360万单位/次,每月1次,共注射2次,司特立3g/d,连服3个月,均无不良反应。经上述治疗,产后第4个月复查,51例复查有45例,摄左侧腕关节正位X光片,…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为了早期防治佝偻病和合理使用维生素D3,方法 对有佝偻病临床表现的患儿进行骨硷性磷酸酶(BALP)的测定。结果有佝偻病临床表现的患儿BALP阳性率达87.5%,用维生素D3及钙治疗后一个月BALP均有下降。结论 BALP对佝偻病高度敏感,其值与活动程度呈正比。  相似文献   

4.
广西吸毒成瘾者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及其分子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选择283名静脉吸毒者(IVDAs)和121名献血员(BDs)进行Anti-HCV、HCV血清基因型、HCV基因型和HCVcDNA序列的检测。结果表明,IVDAs和BDs的Anti-HCV检出率分别为91.17%和0.83%;IVDAs的HCV血清基因型为1型81.85%(221/270),2型1.48%(4/270),l+2型0.37%(1/270),不能定为1和/或2型16.30%(44/270);HCV基因型为1a型:28.6%(34/119);lb型:38.7%(46/119);2a型10.9%(13/l19);2b型14.3%(17/l19);3a型26.9%(32/119);3b型40.3%(48/119);6a型8.4%(10/119);6b型26.7%(31/119);其中14.3%的病例有4~5种不同基因亚型的混合感染现象。  相似文献   

5.
在世界银行贷款中国疾病预防(卫生Ⅶ)项目10个省(自治区,下同),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分层多阶段按容量比例概率抽样的方法(PPS),共抽取了854个县(区、市,下同)1197个初级抽样单位,调查城区和高、中、低收入农村1994年7月1日~1995年6月30日出生的儿童8414人,在12月龄内完成卡介苗(BCG)、口服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OPV)、百白破混合制剂(DPT)、麻疹疫苗(MV)、乙型肝炎疫苗(HBV)的接种情况。结果显示,建证率81.0%,建卡率96.8%,BCG、OPV、DPT、MV接种率分别为94.9%、89.3%、87.4%、88.9%,四种疫苗全程接种率79.6%,HBV接种率39.9%,调查时在场儿童卡疤率84.1%。按照我国现行的儿童免疫程序,本次抽样调查的BCG、OPV1、DPT1、MV及时接种率分别为38.8%、45.7%、55.3%、50.4%,接种OPV1、DPT1后有72.4%~75.6%的儿童能及时接种第2、3针。城区和高、中、低收入农村4个层次儿童的四种疫苗接种率和全程接种率、及时接种率、HBV接种率、卡疤率、建证率、建卡率等指标均逐层下降  相似文献   

6.
大肠癌中CD44V6,PCNA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转移相关蛋白CD44V6、PCNA在大肠癌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104例经手术切除D2、D3淋巴结清扫的大肠癌病例,按有无淋巴结转移分两组,采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检测CD44V6、PCNA的表达。本组大肠癌中有淋巴结转移的56例CD44V6、PCNA阳性率均为75.0%(42/56)、CD44V6、PCNA蛋白表达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CD44V6、PCNA蛋白在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许昌市三所幼儿园3~6岁557名学龄前儿童进行营养调查。膳食调查结果:钙的摄入量3、4、5岁年龄组分别为供给量(RDA)的28%、25%、32%;维生素以VJ的摄入量分别为59%、60%、38%;维生素A(V_A)分别为57%、75%、50%;维生素S_2(V_B_2)5岁组为69%,其余各种营养素基本达到或超过供给量。体格检查结果:生长发育指标与评价标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佝偻病患病率为9%;龋齿患龋率为52.4%。实验室检查结果:血清蛋白均在正常范围内,血红蛋白的贫血率为59.32%:缺铁、锌的发生率分别为78.95%、74.33%。  相似文献   

8.
张辉  黄文 《中国公共卫生》1999,15(8):705-705
近些年来,随着维生素D(VD)制剂在临床上广泛使用,我国佝偻病发病率明显降低。但目前滥用、盲目使用VD还较为普遍。为此,本文比较了佝偻病患儿补充VD前后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水平变化,为科学合理使用VD提供理论依据。对象受试对象为我院...  相似文献   

9.
肌注维生素D_3预防小儿佝偻病效果观察张明荣,余良诚为探求简便有效的预防方法,我们保健科门诊于1993年9月─1994年6月进行了肌注维生素D_3预防小儿佝偻病的效果观察。1方法各乡卫生院保健科门诊,预约产科出生的婴儿满月后按时来门诊,连续观察一年。...  相似文献   

10.
保健日光灯预防佝偻病的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紫外线(UV─B)预防佝偻病有效剂量和安全限界的研究.以1/8MED为保健日光灯预防佝偻病的应用剂量,于1993年冬春季期间对沈阳某托幼机构(3例)和家庭(1例)婴幼儿(含部分早期佝偻病患儿)实施照射,同时设立对照18例.结果表明:实验组在照射后无新病例发生.血清250HD3较照射前平均增加8.06±1.98ng/ml.差别极为显著,原早期佝偻病患儿照射后腕部X片、体征和症状均有不同程度好转;而对照组血清250HD3的变化则均无统计学意义.腕部X片、体征和症状不仅未见改善.反有加重趋势。这表明保健日光灯具有肯定的预防佝偻病效果.且兼有对早期佝偻病的一定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应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采用MCV/RDW贫血分类法对62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外周血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平均红细胞体积(MCV)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AA是均一性贫血(RDW:12.7士1.1%),其中多数为大细胞均一性贫血(MCV:111.3士8.6fl),少数为正细胞均一性贫血;输血特别是反复多次输血,因输入MCV正常的小红细胞可导致RDW明显升高(平均20.5士4.9%),造成AA不均一性假象,停止输血超过4个月,RDW可恢复。认为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数值准确可靠。效率高,为探讨血液系统及其它系统疾病发病机理,提高诊治水平提供了有力的手段。  相似文献   

12.
于1994年1月对河南省某农村进行了HCV感染的横断面调查,并于其后第8和第14个月进行了2次随访调查。结果表明,1994年1月该人群抗-HCV阳性率为26.6%(164/692),其中,有献浆史者抗-HCV阳性率(86.6%)显著高于无献浆史者(3.2%,P<0.01);献浆次数、年限与抗-HCV阳性率之间存在正效应剂量,反应关系(P<0.01)。随访期间,有献浆史者HCV的新感染率(22.6%)显著高于无献浆史者(0.2%,RR=95.0,P<0.01);一方为抗,HCV阳性的配偶的HCV新感染率(11.1%)较双方均为抗-HCV阴性的配偶(3.5%)高3倍以上(RR=322,P>0.05);3名新感染者与其配偶(原为HCVRNA阳性)的HCV基因型一致,且其中1名新感染者无经血暴露史,提示经性传播的可能性。该人群抗-HCV年阴转率为1.0%,年阳转率为1.6%;27.5% ̄41.6%的HCV感染者伴有ALT异常。结论:献血浆是当地人群HCV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并可能存在性传播。  相似文献   

13.
母孕期维生素D的缺乏,易致新生儿储备不足,引发先天性佝偻病。为了观察孕期补充维生素D(VD)对新生儿25(OH)D含量的影响,于1995年1月~1997年6月在我院进行观察,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为在我院做产前检查及分娩的孕妇,年龄20~32岁。均为第1胎,无肝肾疾病,近期无补充VD和钙剂史。按来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X、Y、Z三组,其中X、Y组为补充维生素D组,Z组为对照组;每组各50人,共观察150人,于孕28~30周补充VD,X组一次性口服英康剂5mg(含VD10万IU),Y…  相似文献   

14.
为了了解河南省丁型肝炎病毒的人群感染情况,从1991-1993年对河南省十三个地区1182例HBsAg阳性的各型乙肝病人及无症状HBsAg携带者血清标本进行HDAg、抗HDV和IgM-抗-HDV三项标志检测。结果表明,河南省人群HDAg、抗-HDV、IgM-抗-HDV的总感染率分别为3.0%、3.5%、3.5%、8.1%。  相似文献   

15.
张辉  薛延 《中国公共卫生》1996,12(10):459-460
采用竞争蛋白结合法,测定佝偻病患儿与健康儿童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浓度。结果表明:佝偻病患儿血清25(OH)D3浓度明显低于健康儿童组.佝偻病激期,血清25(OH)D3水平明显低于初期水平,恢复期上升.且初期、激期、恢复期3组比较差异显著。提示血清25(OH)D3可做为佝偻病的早期诊断指标,而且对判定佝偻病病期有极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采用EIA法检测515例急性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HAV、HBV和HCV感染标志。结果表明HBV标志阳性率为93.6%。HAV、HBV和HCV单独感染者占总患者的3.3%、75.3%和1.9%;HAV和HBV重叠感染占6.2%;HBV和HCV重叠感染占6.8%。三型病毒感染关系分析表明HCV感染者抗-HBc阳性率明显低于非感染者。本文提示目前各种肝病中仍以HBV感染为主,三型肝炎病毒感染可同时存在,  相似文献   

17.
杀虫剂对抗药性蜚蠊驱出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抗药性对蜚蠊药激驱出效果的影响,研究其解决对策,探讨抗性蜚蠊种群、密度调查方法。方法:药膜接触法,蜚蠊药激驱出试验及模拟现场试验。结果:在实验室按53ml/m^3喷药,0.3%氯菊酯、0.05%溴氰菊酯、0.1%高效氯氰菊酯、0.3%苯氰菊酯、1.0%DDVP对德国小蠊敏感品系的半数驱出中时(FT50)分别为2.24、1.26、1.85、3.25、6.81min,对菊酯抗性品系(对溴氰菊  相似文献   

18.
最近,我在门诊接待了一个患儿,男,16个月。病史为2月时因佝偻病,一直口服维生素D(VD)5000单位/日,一月余。因睡眠不稳,再次于地区医院诊为:佝偻病活动期,医嘱令停用口服VD片,改VD2(每支40万单位)每周1次,肌注,连三周;家长又自作主张,...  相似文献   

19.
维生素A(VA)中毒的患儿临床上并不少见,特别是在农村及贫困地区用鱼肝油防治儿童佝偻病的过程中时有发生。因其缺乏特异性表现,给儿童的健康带来一定的危害。为引起重视,减少VA中毒的发生,将我院近5年来收治的32例VA中毒的患儿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3月~5岁半,其中3月~3岁26例、3—5岁半6例;农村26例、城市6例;父母的文化程度,小学以下(包括文盲)24例、初中8例;服用VA约2 000—65 000IU/kg.d;服药时间 1~9月…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用随机六聚寡核苷酸引物法,以同位素和地高辛(Digoxigenin)标记了HCMVAD169DNAHindⅢY片段(3.8Kb),以此为探针,采用DNA-DNA斑点杂交的方法,检测了321例城乡1~6岁学龄前儿童HCMV感染情况。结果表明,这些儿童中HCMV阳性率为45.8%;城市儿童为46.1%,农村45.5%。城市1~2岁组儿童的感染率高于3~6岁(X2=7.21,P<0.01)。而农村各年龄组无差别。对儿童HCMV检出情况作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影响儿童感染HCMV的主要因素为幼儿园环境、儿童年龄、喂养方式等。说明幼儿园是学龄前儿童获得HCMV感染的重要场所,而儿童的年龄,个人卫生习惯及喂养方式也是影响儿童感染HCMV的重要因素,表明人获得HCMV感染主要在幼年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