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观察功能性消化不良 (FD)患者空腹体表胃电图变化 ,同时观察莫沙必利对该病患者的疗效和胃电影响。方法  38例FD患者口服莫沙必利 5mg ,每日 3次 ,饭前 10~ 30min服用 ,共 4周 ,于治疗前后进行胃电图描记 ,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FD患者胃电频谱形态不规则 ,仅 7 9%~ 13 2 %的患者呈正态分布 ,服用莫沙必利后正态分布增加到 34 2 %~39 5 %。同时胃电谱中FE(平均过零频率 )、FC(中心频率 )、FP(主频率 )用药后明显增加 (P <0 0 1) ,平均振幅变化不大 (P >0 0 5 )。结论 FD患者胃电图存在明显的胃电节律紊乱 ,应用莫沙必利后胃电图显示胃电频谱形态可恢复正常 ,胃电频率增加 ,胃电节律性好转 ,同时临床症状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慢性胃病的胃蠕动及胃电活动的规律性,我们利用安徽合肥科仪厂研制的EGG_1A_1胃电图仪与EGEG2B胃肠电图仪,描记体表胃电图,其结果分析如下。对象与方法 110例均为住院病人,男73例,女37例;年龄20~77岁。其中球部溃疡合并胃炎(下称球溃)36例,球部炎症合并胃炎(下称球炎)17例、慢性单纯性胃炎(下称胃炎)35例,胃息肉合并胃炎(下称胃息肉)4例,胃癌10例,胃溃疡合并胃炎(下称胃溃)5例,复合性溃疡(下称复合溃)3例,正常对照组(下称正常)30例。于上午空腹,病人取平卧,双目闭着,安静,按1987年全国胃电学术会议统一规定的方法描记体表胃窦与胃体两部胃电图3~5分钟后进食面食约50g(不给开水等饮料),以同样方法再描记餐后胃电图。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功能性消化不良 (FD)患者空腹体表胃电图变化,同时观察莫沙必利对该病患者的疗效和胃电影响。方法  38例FD患者口服莫沙必利 5mg,每日 3次,饭前 10~30min服用,共 4周,于治疗前后进行胃电图描记,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FD患者胃电频谱形态不规则,仅 7.9%~ 13.2%的患者呈正态分布,服用莫沙必利后正态分布增加到34.2%~39.5%。同时胃电谱中FE(平均过零频率 )、FC(中心频率 )、FP(主频率 )用药后明显增加 (P<0.01),平均振幅变化不大 (<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功能性消化不良 (FD)患者空腹体表胃电图的变化 ,并观察曲美布汀对其的疗效。方法 :15 0例具有腹上区隐痛、腹胀、嗳气、呕吐等症状 ,但胃镜及肝胆胰 B超检查均未发现阳性病变者 ,诊断为 FD。马来酸曲美布汀胶囊每次 10 0 mg,每日 3次 ,共 4周。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匀进行胃电图描记 ,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2 2例 (81.3% ) FD患者空腹体表胃电图异常 ,表现为过速或过缓。服用马来酸曲美布汀胶囊后 ,136例 (90 .6 % )临床症状改善。同时其体表空腹胃电图正常化率亦明显提高 (85 .2 % VS18.7% ,P<0 .0 5 )。结论 :胃电节律紊乱可能是导致 FD临床症状的主要原因。马来酸曲美布汀胶囊可明显改善 FD患者临床症状和提高其体表胃电图正常化率。  相似文献   

5.
泰胃美用于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临床疗效比较肯定.为探讨其治疗机理之一,我们采用体表胃电图观察泰胃美对胃电参数的影响.现将观察结果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58例经胃、十二指肠初冬检查为溃疡病患者,其中男30例,女28例;年龄21~56岁,平均43.6岁。患者均有上伤部炮胀,时有唯酸、旺气等不适.于治疗前对患者描记了体表胃电图,然后让息者因前口服泰胃美sooing,疗程v~10d,并于疗程结束后再行措记体表胃电图.胃电图仪采用合肥科仪厂研制的EGEGZBZ型双导胃肠电图仪,摘记方法是按全国统一规定的规范化方案.摘记餐前胃窦…  相似文献   

6.
1990年10月~1992年3月,我们采用EGG-ⅡA型胃电图仪对516例具有明显消化道症状者行EGG描记。现选择资料较为完整的416例作一分析,并随机抽取94例与纤维胃镜或X线钡餐检查结果相对照。一、一般资料本组416例均为门诊铁路职工及其家属,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消化道症状。其中男261例,女155例;年龄5~80岁。二、检测方法采用合肥科学仪器厂生产的EGG-ⅡA型(双导)胃电图仪。检测方法及胃电频率、幅值、相位差等项计算指标参照1987年全国胃电学术会议统一规定的方法及参数进行。  相似文献   

7.
在28例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和13例健康人,进行了胃电描记和胃窦测压,探讨体表胃电图(EGG)的振幅与胃动力间的相关性。记录空腹胃动力3.5小时,餐后胃动力1.5小时,于移行运动复合波(MMC)的每一期及餐后记录EGG。在8例FD患者,于MMC的Ⅰ期静滴红霉素200mg,滴速为6.6mg/min,滴注期间记录EGG。结果表明;空腹胃电振幅在MMC的Ⅲ期最高,Ⅰ期最低(P<0.01);在静滴红霉素期间,胃窦收缩的频率、强度、动力指数(MI)和胃电振幅均较静滴前显著增加(P<0.01);在7例FD,餐后胃窦MI低于正常;在9例FD,餐后MI正常;餐后胃电振幅在动力减低的FD患者显著低于动力正常的FD(P<0.01)。结论:胃电振幅与胃平滑肌机械收缩有关,高电振幅伴随强收缩活动,胃电振幅有可能成为反映胃动力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胃癌的胃电图表现探讨(附13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癌的胃电图表现探讨(附136例报告)福建省立医院陈孝明王我院采用BSR-1型胃肠电图仪对136例胃癌患者进行体表胃电图描记,并与60例胃炎患者胃电图表现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136例胃癌患者中,门诊60例、住院76例。胃体部癌5...  相似文献   

9.
胃电图就是采用体表电极经人体腹壁体表记录的胃电变化 ,它可作为胃功能活动的客观电生理指标。与心电图、脑电图一样 ,都是通过肌电活动与机械活动的关系来检查器官的功能。胃电图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2 0~ 5 0年代为初创阶段 :早在 192 2年 ,美国 Alvarez首次在 1例极度消瘦的癌症老年妇女身上记录下胃电图 (慢波 ) ,并与肉眼观察到的 3次 / m in胃收缩波相对应。因胃电信号非常微弱及缓慢 ,在记录上存在很大困难。 192 6— 1932年美国 Tumpeer用心电图标准 导记录到 1例幽门梗阻的老妇人与 1例 5岁男孩的胃电图。微弱的胃电信号…  相似文献   

10.
目的讨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胃电图变化,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机制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观察FD组及对照组餐前餐后的胃电图变化。结果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存在胃电节律紊乱,以胃电过缓为主要表现。结论功能性消化不良者餐后胃肌电活动减低,提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存在胃电节律紊乱,以胃电过缓为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胃电图的变化(EGG)与年龄、病程、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某些并发症的相关情况,旨在为临床应用胃电图检测2型糖尿病提供参考。方法对2007年11月至2008年6月住院的41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胃电图的描记,并对糖尿病患者的年龄、病程、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EGG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年龄与EGG各参数不相关; 病程、FBG、HbA1c、尿微量白蛋白(M-Alb)和腓肠神经传到速度与EGG各参数具有相关性。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程、FBG水平、HbA1c、M-Alb和腓肠神经传导速度下降率与胃电图的紊乱程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本组病例均经手术证实为颅内占位性病变,但术前脑电图未能满意提示明确的定侧和局部定位诊断。为了总结经验,提高脑电图的诊断水平,现将我院1975~1982年脑电图30例,进行再分析,以探讨其定侧定位指标。方法本组采用日本光电EEG4113型脑电图描记仪,按国际10~20电极法安放电极,用单、双极导联描记,描记过程中均进行了3分钟过度换气诱发试验,总描记时间不少于15分钟。对每份脑电图的α、β、θ、δ波均进行频率、波幅、指数及波幅差的详细测量与计算,探讨对颅内占位性病变的定侧和局部定位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正> 胃复安引起锥体外系症状曾有报道,笔者在临床工作中遇到11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11例中男6例,女5例;年龄7~56岁。7~14岁5例,按胃复安10mg口服3次/日,两例在服药过程中同时肌注胃复安出现症状。15~18岁5例;按口服3次/日10mg2例;15mg1例;25mg1例,自服胃复安100片(500mg)。56岁1例为一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服胃复安100片。出现症状的时间:3小时内出现症状的2例,均为自服胃服安100片后出现症状。72小时出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胃肌电活动特征及影响因素,为胃电图的临床应用提供更多依据.方法 采用Digitrapper双电极胃电图记录仪对27例胃癌患者(胃癌组)进行餐前、后胃电图记录,以2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对照组).结果 胃癌组餐前、后主功率和胃动过速百分比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正常慢波节律百分比低于...  相似文献   

15.
宋文朗 《安徽医药》2013,17(2):298-300
目的观察四君子汤干预脾虚证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胃动力的影响。方法 70例慢性胃炎并存在胃动力障碍的脾虚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四君子汤组和莫沙必利组,每组35例;另选10名健康体检人员为正常对照组。分别干预四周后,观察各组临床疗效情况及胃排空率、胃电图等胃动力指标变化。结果所有患者组较正常组胃排空率、胃电节律等存在明显异常(P0.05);干预后四君子汤组、莫沙必利组胃排空率、胃电节律等指标均有改善(P0.01);其中四君子汤改善程度及临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莫沙必利组(P0.05)。结论四君子汤干预脾虚证慢性胃炎合并胃动力障碍的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应用右美托咪定后对胃电图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12月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1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不给予任何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右美托咪定镇静。入院及治疗24 h后进行胃电图检查。结果治疗24 h后,治疗组与对照组胃电功率VP-P(uv)分别为169. 1±81. 1和463. 4±97. 7,胃电节律紊乱百分比分别为14. 3%±5. 2%和63. 5%±21. 6%,偶联百分比分别为96. 2%±3. 8%和79. 1%±11. 2%。治疗组胃电功率、胃电节律紊乱百分比、偶联百分比均优于对照组(P <0. 01)。结论右美托咪定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胃电主功率及胃电节律紊乱百分比、偶联百分比均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pical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AHCM)的超声心动描记术特征及可能的漏诊原因,探讨超声心动描记术对临床诊断AHCM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笔者所在医院45例AHCM患者影像学检查资料,包括超声心动描记术45例、心电图45例、冠状动脉造影10例及左心室造影结果 4例,进行分析。结果 (1)41例患者的超声心动描记术像显示左心室心尖部心肌明显增厚;4例超声心动描记术结果正常者,行左心室造影显示左心室舒张末期心尖部室壁肥厚,呈"黑桃征",最后诊断AHCM。(2)41例超声图像表现为AHCM的患者中,17例收缩期左心室腔心尖部狭小、几乎呈闭塞状;5例患者左心室腔中部梗阻,其平均压力梯度为(59.1±10.9)mm Hg(1 mm Hg=0.133 kPa)。(3)1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AHCM患者中,2例合并冠状动脉中重度狭窄并行支架植入术,2例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中段可见心肌桥,6例冠状动脉正常。结论典型超声心动描记术表现,结合特征性心电图,有助于临床确诊。将心尖部左心室短轴切面作为常规扫查切面,特别对心电图有特异性改变的患者(如心前区导联V4-6导T波对称性深倒),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充盈情况判断心内膜边界,可明显提高检出率。超声心动描记术可为临床诊断AHCM提供重要依据,是协助临床明确诊断、积极治疗、判断预后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王伟宁  刘丽 《安徽医药》2008,12(7):638-639
目的分析肝硬化患者胃电图变化及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胃功能紊乱的有效性。方法95例患者按照肝功能分级分为2组,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前后对比,进行胃电图检查及症状分析。结果治疗后胃电图峰值幅度、胃电主频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结论肝硬化患者胃蠕动和胃排空能力下降,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能改善其胃电生理和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9.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胃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据国内统计哟占胃肠专科门诊患者的1/3以上,西方国家患病率高达20%~40%。根据近年对FD患者胃肠测压、胃排空以及胃电图等研究表明,FD在空腹、餐后均存在着胃肠运动的异常及排空障碍,提示FD的发病机制可能与胃动力异常有关。我们对138例FD患者及21例健康人运用WDL-2000型胃动力诊断仪于空腹及餐后测定胃窦的运动节律和强度,借以观察胃窦动力的变化,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电计波描记器是在 X 线透视下,描记心脏边缘运动状态的电子仪器。应用 X 线记录心脏边缘运动状态的方法,目前有两种:即 X 线计波摄影(Roent-gen Kymography)及电计波描记(Electro-Kymography)。X 线计波摄影所记录的心脏运动波形(图1a)因受摄影装置的限制,不易观察细微的改变。而电计波描记之曲线图(图1b)则可清楚观察到0.1秒以上时间的瞬间微细变化。因此,电计波对某些心脏病有着特殊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