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RED)与幽门螺杆菌(Hp)的关系.方法 将确诊的GERD患者50例及对照组健康体检者50例,均行14C呼气试验或抗Hp-IgG抗体血清学检测,并对GERD患者Hp阳性与Hp阴性组症状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50例GERD患者Hp感染率为60%,50例对照组Hp感染率64%,GERD患者Hp感染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ERD组患者各级之间Hp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阳性与Hp阴性组症状频率积分、症状程度积分和症状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及严重程度与Hp感染无关,并且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状严重程度与Hp感染也无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426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根据内镜检查结果分为非糜烂性反流性食管炎、反流性食管炎和Barrett食管三组;幽门螺杆菌阳性以快速尿素酶试验为诊断标准.结果 426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中HP感染阳性率为42.7%;老年患者显著多于非老年患者;非糜烂性反流性食管炎组、反流性食管炎组、Barrett食管组患者HP感染阳性率分别为47.6%、39.9%和35.4%;其中非糜烂性反流性食管炎组与反流性食管炎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非糜烂性反流性食管炎组与Barrett食管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反流性食管炎组与Barrett食管组差异无显著性;经Person相关分析,HP感染与反流性食管炎负相关,与Barrett食管亦呈负相关;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中,LA-A级、LA-B级、LA-C级、LA-D级患者HP感染阳性率分别为41.4%、38.6%、37.5%和33.3%;各级间比较显著无差异性.结论 HP感染可能是胃食管反流病的保护因素,一旦胃食管反流导致的食管黏膜损伤已形成,其严重程度与HP感染无关.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3):82-84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食管反流病的关系。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30例,其中正常5例、A级6例、B级9例、C级6例、D级4例,另外选择同期我院消化科经胃镜检查确诊的慢性胃炎伴糜烂患者30例,比较GERD组与胃炎组的Hp感染率以及不同分级GERD患者Hp感染率。结果 GERD组Hp感染率20.0%,胃炎组Hp感染率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ERD组中,正常级别患者的Hp感染率20.0%、A级患者的Hp感染率16.7%、B级患者的Hp感染率11.1%、C级患者的Hp感染率16.7%、D级患者的Hp感染率50.0%、不同分级GERD患者Hp感染率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食管反流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Hp感染可能对GERD的发生可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但由于样本数较少,因此,仍需扩大样本数对Hp感染与GERD关系进行进一步研究,从而为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治疗起到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分析胃食管反流病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46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治疗的46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进行HP的检测,同时对两组患者及各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发生HP感染的机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HP检测阳性率观察组为36.96%、对照组为60.8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各级患者之间的HP检测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经抗HP治疗根除HP后,75.0%的患者复发胃食管反流病,明显高于HP阴性患者的复发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感染与胃食管反流病之间具有一定的负相关性,对降低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可能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分析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反流性食管炎两者之间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7年3月期间在该院诊断为反流性食管炎76例患者病情状况.所有患者均实施快速尿素酶试验,以检查患者之间幽门螺杆菌不同感染情况.结果: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46.1%(35/76);反流性食管患者等级A级34例、B级23例、C级17例、D级2例;不同分级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分别:A级患者感染率53.4%(18/34)、B级患者感染率47.8%(11/23)、C级患者感染率35.3%(6/17)、D级患者感染率为0(0/2);食管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程度呈负相关.结论:幽门螺旋杆菌对反流性食管炎具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反流性食管炎病情严重程度随幽门螺旋杆菌的升高而降低,两者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奥美拉唑联合西沙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方法 5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9例)应用奥美拉唑加西沙必利联合治疗,对照组(21例)单独应用西沙必利治疗,于治疗后第4周进行胃镜检查,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控制有效率及胃镜下食管炎愈合率.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症状控制有效率分别为96.6%和71.4%,胃镜下食管炎愈合率分别为82.8%和61.9%,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美拉唑与西沙必利联合使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 (HP)感染与慢性胃炎病理之间的关系 ,方法 应用快速尿素酶试剂检测 145 1例胃镜检查病人的幽门螺杆菌感染 ,并取胃窦粘膜组织行病理检查 ,明确慢性浅表性胃炎程度及有无肠腺化生。结果  145 1例慢性浅表性胃炎病中轻度、中度、重度胃炎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各为 17.1%、6 1.3%、78.4% ,而并发肠腺化生病人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 48.3% ,其中轻度及重度HP感染率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而中度胃炎及肠腺化生病人的HP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慢性浅表性胃炎程度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密切相关 ,但同时亦受药物、酒精、胃十二指肠反流等因素影响 ,另外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粘膜化生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反流性食管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上海市同仁医院收治的60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根据反流性食管炎洛杉矶分类标准将患者分为A级(417例)、B级(149例)、C级(28例)、D级(4例)、Barrett食管(2例)5级。比较不同分级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及感染程度。结果 60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中,幽门螺杆菌感染241例(40.2%),其中A级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42.0%(175/417)、B级37.6%(56/149)、C级28.0%(8/28)、D级为1/4、Barrett食管1/2;不同分级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反流性食管炎分级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程度呈负相关(r=-0.766,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发展具有密切相关性,治疗时应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9.
杨爱萍  李正安  金艳  张人弘 《吉林医学》2011,(30):6335-6335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ylori,Hp)与胃食管反流病的关系。方法:对符合病例入选标准的178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行Hp检查,统计Hp阳性感染率。结果:本组178例GERD患者经检查表明,Hp感染率为33.15%(59/178),其中GERDⅠ级的Hp感染率最高(44.44%),其次为GERDⅡ级、GERDⅢ级,分别为32.32%、20.58%,GERDⅠ级、Ⅱ级、Ⅲ级Hp阳性率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ERD可能对H.pyIori的生存有抑制作用,GERD多发生于H.pylori阴性患者;H.pylori阳性患者中GERD的炎性反应程度较轻。  相似文献   

10.
吴海滨  熊文生  吕江 《中外医疗》2011,30(17):79-79
目的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对胆汁反流性胃炎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确诊为胆汁反流性胃炎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口服铝碳酸镁联合西沙必利,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对治疗前后患者病情评分,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94%,对照组显效率为76%,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幽门螺杆菌转阴率,治疗组为91%明显优于对照组14%,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应常规检查幽门螺杆菌,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在应用胃粘膜保护剂和促胃肠动力药物基础上行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