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腰椎侧方椎管和神经根的解剖已有诸多描述 ,侧方神经根管是一管状形区域 ,在该区域内 ,神经根从硬膜囊分出后行向椎间孔 ,但椎间孔的边界尚未最终确定[1~ 4 ] 。Lee等[3]将侧方椎管分成三个部分 :侧隐窝区 (入口区 )、中间区和出口区。出口区系一环绕椎间孔的区域 ,该区域本身无特定边界。可以把椎间孔看作是矢状面上一个薄层或者是神经根管最狭窄处向外的一个“窗口”[4 ] 。作者认为腰椎间孔是相邻椎弓根之间的一个垂直区域 ,属于Lee描述的侧隐窝至出口区的一个组成部分。腰椎侧方椎管狭窄是神经根受压的一种常见原因。侧方神经根…  相似文献   

2.
虽然人们对腰椎管狭窄症的认识和理解不断完善、合理,但对"腰椎中央管"和"腰椎侧方椎管"的概念仍然存在众多争议,目前仍无统一标准。该文对"中央管狭窄"和"腰椎管狭窄症"两个概念进行重新定义和区分,并且认为某些双侧侧隐窝狭窄导致的中央管狭窄症完全可以通过双侧椎间孔入路经皮内镜技术解决。同时,腰椎"侧隐窝"的概念模糊不清,现重新将其定义为"腰椎侧方椎管",并提出"华西分型"指导手术决策,已得到了业界广泛认可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腰椎退变性侧弯伴椎管狭窄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退变性脊柱侧弯伴椎管狭窄的特点、手术减压范围及其临床效果;方法 32例腰椎退变性侧弯伴椎管狭窄患者,5例行椎板间开窗侧隐窝扩大减压(A组),19例行全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间融合术(B组),8例行全椎板减压并神经根管扩大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间融合术.对所有术前术后影像学特点、减压方式、减压范围和功能评分(症状、体征)进行比较和评估.结果 A组中5例行开窗减压患者中3例效果良好,1例有好转但仍有症状,1例术后症状无明显减轻;B组中16例效果良好,2例症状缓解不完全,1例出现马尾神经损伤症状;C组中8例效果良好.结论 退变性脊柱侧弯伴椎管狭窄病变较复杂,手术方案要根据椎管狭窄的程度、范围和侧弯的类型确定,外科治疗的主要目的 是神经减压和最大限度最大可能的稳定和重排脊柱.对单纯侧隐窝狭窄而中央椎管不狭窄者可选择椎板间开窗减压,但这种减压范围往往不能达到完全减压,部分患者会残留狭窄症状,对合并中央椎管和侧隐窝同时狭窄者要采用双侧全椎板减压,部分出现神经根管狭窄者要对狭窄的神经根管进行减压和扩大或者通过纠正侧弯和旋转改善狭窄的神经根管和改善神经根牵拉紧张状况. 状缓解不完全,1例出现马尾神经损伤症状 C组中8例效果良好.结论 退变性脊柱侧弯伴椎管狭窄病变较复杂,手术方案要根据椎管狭窄的程度、范围和侧弯的类型确定,外科治疗的主要目的 是神经减压和最大限度最大可能的稳定和重排脊柱.对单纯侧隐窝狭窄而中央椎管不狭窄者可选择椎板间开窗减压,但这种减压范围往往不能达到完全减压,部分患者会残留狭窄症状,对合并中央椎管和侧隐窝同时狭窄者要采用双侧全椎板减压,部分出现神经根管狭窄者要对狭窄的神经根管进行减压和扩大或者通过纠正侧弯和旋转改善狭窄的神经根管和改善神经根牵拉紧张状况. 状缓解不完全,1例出现马尾神经损伤症状 C组中8例效果良好.结论 退变性脊柱侧弯伴椎管狭窄病变较复杂,手术方案要根据椎管狭窄的程度、范围和侧弯的类型确定,外科治疗的主要目的 是神经减压和最大限度最大可能的稳定和重排脊柱.对单纯侧隐窝狭窄而中央椎管不狭窄者可选择椎板间开窗减压,但这种减压范围往往不能达到完全减压,部分患者会残留狭窄症状,对合并中央椎管和侧隐窝同时狭窄  相似文献   

4.
[目的]介绍可视化"V"区解剖引导下椎间孔成形技术及初步临床结果。[方法] 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对37例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患者采用内镜可视化"V"区解剖引导下椎间孔成形术。术前确定病变的位置与程度,穿刺至目标关节突任意位置,置入软组织扩张导杆,滑移到患侧上关节突与椎弓根交界处,即"V"区,此处向背侧有上关节突硬性阻挡,向尾侧有椎弓根硬性阻挡,向腹侧有椎体后缘硬性阻挡。用7.5 mm环锯对该部位进行成形,置入内镜,对椎间孔区进行扩大减压。[结果] 3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均未更换手术方式。术中未出现神经、硬膜损伤等并发症。随访时间9~30个月。随时间推移,37例患者下肢痛VAS、腰痛VAS和ODI评分显著减少(P0.001)。术后影像显示所有患者目标减压区域均实现彻底减压,无节段失稳表现。[结论]内镜可视化"V"区解剖引导下椎间孔成形技术治疗腰椎侧方椎管狭窄症有效、安全,可以提高穿刺及椎间孔成形效率,有助于缩短学习曲线。  相似文献   

5.
侧椎管是连接中央椎管和椎管外间隙的通道。目前,对腰段侧椎管狭窄命名尚不统一,虽名称各异,但本质类同,如侧隐窝狭窄、孔道狭窄、椎间关节下狭窄、椎弓根下狭窄、椎间孔狭窄及侧沟狭窄等,其减压术有椎间孔切开术、椎间孔扩大术、部分椎间关节面切除术、全关节面切除术、全椎板切除术等;为了便于交流,本文将侧椎管分为三个区,每一区的形态、内容、病理改变各有特点,手术减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皮椎板间入路内镜下椎管减压术治疗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效果。方法: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患者1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8例,观察组行经皮椎板间入路内镜下椎管减压术治疗,对照组行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椎管减压术治疗。分别于术前和术后7 d、1个月、3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法评估下肢疼痛程度,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定腰椎功能,采用侧隐窝角评估侧隐窝狭窄程度,依据MacNab标准评定手术效果,并记录手术并发症。结果:2组术后7 d、1个月、3个月VAS评分、ODI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照组术后7 d软性侧隐窝角[(30.53±9.76)°、(27.27±8.39)°]、骨性侧隐窝角[(33.18±10.36)°、31.52±9.85)°]均大于术前[软性侧隐窝角(14.26±7.92)°、(14.51±6.83)°,骨性侧隐窝角(16.63±6.58)°、(17.02±7.73)°](P0.05),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优良率(94%)与对照组(8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出现神经根撕裂、永久性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相较于经皮椎间孔入路,经皮椎板间入路镜下椎管减压术对减轻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患者下肢疼痛、改善侧隐窝狭窄及腰椎功能,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选择性责任节段减压治疗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效果。方法 2014年5月~2016年7月我科对81例神经根阻滞明确责任节段的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在局部麻醉下行椎间孔镜下椎间孔入路椎管扩大减压术。椎间孔成形后,切除突出的髓核组织及增厚的黄韧带,将侧方的椎管打开,神经根完全松弛。术后1、6、12个月及末次随访进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腰、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结果 81例均完成手术,手术时间57~138 min,(68.4±31.9)min。81例随访24~48个月,(29.5±3.8)月。术后1、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ODI、腰痛VAS评分及腿痛VAS评分较术前显著好转(P0.05)。末次随访改良MacNab标准评估,优57例,良18例,可6例,优良率92.6%(75/81)。结论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选择性责任节段减压治疗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能很好地缓解症状,严重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本病比以往70年更为常见,对其了解也更多,但在临床及实验方面仍有许多工作需要去进行。定义腰椎椎管狭窄即椎管的前后直径和侧方直径比正常者狭窄。椎管的横切面形状亦常异常,由于这种狭窄可严重造成侧隐窝或一个及数个椎孔部马尾部神经根的压迫。可以区分为不同类型的损害。【发育性狭窄】系早期发育上不正常的结果,其前后经及侧方径均比正常小,整个腰椎椎管形成均匀一致的狭窄,在髓腔造影中,其前后直径小于14毫米,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椎间孔神经根阻滞联合微创下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诊治腰椎间孔狭窄症的有效性和优点。[方法]2013年7月~2015年2月采用椎间孔神经根阻滞术诊断并确认病变责任节段,微创下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孔狭窄症17例。术中观察出口神经根是否卡压以及术后腰腿痛恢复情况。[结果]全部病例术中发现病变责任节段的神经根都有不同程度的卡压;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6个月,末次随访时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为(0.98±0.76),较术前明显降低;末次Mac Nab评分显示,优12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88.2%。[结论]采用椎间孔神经根阻滞术诊断椎间孔狭窄症及确认病变责任椎间孔,经术中证实其诊断方法可靠;mi-TLIF是一种治疗椎间孔狭窄症的有效方法,术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镜下椎间孔成形减压术治疗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脊柱经皮内镜技术对41例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患者行镜下椎间孔成形减压术。记录术中并发症和术后根性神经症状恢复情况。CT复查评估侧隐窝减压情况,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36个月。2例(4. 9%)出现术中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根性神经症状改善。术后6个月CT复查显示侧隐窝处骨赘清除彻底,侧隐窝无狭窄。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优21例,良18例,可2例,优良率95. 1%。结论采用镜下椎间孔减压成形术治疗侧隐窝狭窄症,神经根减压充分,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腰椎狭窄综合症是因不同原因致腰椎管腔狭窄,包含一个或多个腰椎平面的椎管、侧隐窝及椎间孔管的一处或多处骨性或纤维  相似文献   

12.
腰椎椎管狭窄症(LSS)是骨科常见病之一。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速,老年退行性腰椎椎管狭窄症(DLSS)的发生率逐年增加,腰腿痛和间歇性跛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DLSS往往由椎间盘突出或合并钙化、小关节骨赘增生及黄韧带肥厚等原因引起,部分患者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2-3]。临床上根据解剖部位将LSS分为中央管狭窄(椎管中央型狭窄)、关节下管狭窄(神经根管的关节下段,包括侧隐窝)和椎间管狭窄(椎弓根及椎间孔段)[4-5]。老年DLSS患者一般病史较长,影像学资料提示多节段的椎间盘膨出或突出、黄韧带肥厚、小关节增生、侧隐窝狭窄,有时神经根病变的定位诊断也不明确,是否需要将所有狭窄的间隙部位减压,是否需要广泛的融合固定一直是临床争论的问题[6]。传统腰椎减压融合术治疗DLSS效果明显,但手术创伤较大,术后感染、切口愈合不良、植骨区不融合、内固定松动断裂、邻椎病等手术并发症使得此类技术的应用受到限制[7]。近年来,经皮内窥镜技术在治疗DLSS方面优势明显,通过术前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及相关影像学资料的反复研究,并根据病情需要可结合椎间盘造影,最终精准定位责任椎间隙及椎管狭窄部位行靶向穿刺,达到定点精准减压。2014年5月-2017年8月,本院采用经皮内窥镜下减压术并射频消融术治疗老年单节段DLSS患者40例,现将诊疗过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腰椎间孔是腰椎侧方上下相邻椎体之间呈卵圆形或倒泪滴形的骨性窗口,是腰椎神经根自硬膜发出后斜行穿过的通道。作为椎管与外周相通的动态骨性结构,其形态特点和应用解剖的研究一直是脊柱外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一方面是因为关节突关节增生内聚导致椎间孔狭窄,是退变性腰椎疾病造成神经根受压的常见原因;另一方面是因为它是腰椎侧后方经椎间孔入路的重要手术通道。腰椎间孔区解剖结构组成复杂多变,在此区域操作时容易损伤神经和血管等重要结构,造成严重的后遗症及医源性损伤,因此熟练掌握  相似文献   

14.
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侧隐窝狭窄手术治疗21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并单侧侧隐窝狭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采用广泛半椎板切除,凿除棘突前方及内聚小关节突,蛟除神经通道中间区及出口区的增生韧带和骨组织,扩大椎管及神经通道,由外向中央逐步切除突出之椎间盘,松解了神经根,结果:18例经0.5-2年随访,疗效满意。结论:广泛半椎板切除加侧隐窝扩大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并侧隐窝狭窄,可保持脊柱的稳定性,避免间盘切除时对神经根的过度牵拉,疏通了神经根通道,解除了引起临床症状的综合因素。  相似文献   

15.
腰椎间盘突出并神经根管狭窄症40例临床分析郑瑞启,臧东升,姚进先,陈军1955年Schesinger首次提出了骨性侧隐窝狭窄的概念。Ciric等[1]使用CT研究侧隐窝狭窄和椎间孔狭窄以来,随着CT用于脊柱疾患的诊断,近年来对于腰椎间盘突出合并神经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皮椎板间隙入路的椎管减压技术治疗伴有双侧侧隐窝狭窄的腰椎管狭窄症临床疗效。[方法]本组单节段双侧侧隐窝腰椎管狭窄症患者20例,采取单侧经皮椎板间隙入路,通过改变内镜的倾斜角度并利用角度椎板钳和镜下磨钻行双侧侧隐窝和中央椎管270°减压,随访时间超过24个月,分析术后疗效参数如VAS评分、ODI评分、Macnab分级评分、单次连续行走距离和手术并发症。[结果]术后影像学证实所有患者进行了有效的中央椎管和双侧侧隐窝的减压。术后ODI评分和VAS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acnab评分,80%的患者取得了满意或良好的疗效;单次连续行走距离较术前明显增加。[结论]单侧经皮椎板间隙入路双侧侧隐窝和中央椎管270°减压术,具有良好的中央椎管和双侧侧隐窝手术视野显示,可有效减压,是微创治疗退变性椎管狭窄症特别是合并双侧侧隐窝狭窄的有效安全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腰椎神经根管狭窄的区域划分及椎间盘镜 (MED)对其手术减压的可能性及疗效。方法 将腰椎神经根管分为神经根出口区、盘 -黄间隙区和侧隐窝区 ,在病变节段后棘突中线旁 1 0cm处建立手术通道 ,工作通道的初始位置固定在盘 -黄间隙区。利用工作通道的水平移动及改变其角度显示其他区域视图 ,对神经根后方、侧方和前方的致压因素进行解除。结果 所有 6 8例中 5 6例得以随访 ,时间 8~ 2 0个月。按Nakai等标准评定疗效 :优 4 5例 ,良 9例 ,可 2例 ,优良率96 4 3%。结论 腰椎神经根管狭窄后路MED手术不是禁忌。充分利用设备的功能 ,有丰富的开放手术经验及扎实的解剖知识 ,可以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描述了腰神经根管和椎间孔的正常解剖,同时也描述了单个椎间盘吸收、椎弓发育不全、第1骶椎关节突先天性肥大和腰椎关节突关节局限性骨关节炎时神经根管和椎间孔的病理解剖。 1970年的二个显著变化影响了脊柱疾患的处理。首先是在观察方法上有了长足的进步:安全的水溶性造影剂应用改善了脊髓造影;C—T断层扫描预示着非注射性椎管造影的革命;超声测定技术在脊柱上的应用;硬膜外静脉造影得到某种程度的普及。 其次是临床上对椎管狭窄症逐渐增加兴趣,可以发现中央型狭窄和所谓侧管狭窄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术后对侧神经根性症状的发生率,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7年1月行TLIF的345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术后出现对侧神经根性症状20例设为观察组,随机选取60例无对侧神经根性症状的患者设为对照组。记录神经根性症状发生节段,调查对侧椎间孔面积、术后疼痛评分、节段前凸角、腰椎(JOA)评分,螺钉位置、对侧椎间孔狭窄情况、对侧侧隐窝狭窄情况等,并进行单因素分析,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确定其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螺钉位置不良、对侧椎间孔狭窄、对侧侧隐窝狭窄人数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对侧椎间孔面积、节段前凸角、腰椎(JOA)评分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螺钉位置不良(OR=7.456)、对侧椎间孔狭窄(OR=9.532)、对侧侧隐窝狭窄(OR=8.553)是腰椎TLIF术后对侧神经根性症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TLIF术后对侧神经根性症状以单节段为主,螺钉位置不良、对侧椎间孔狭窄、对侧侧隐窝狭窄均为其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正>腰椎椎间孔作为腰神经根的出口通道,其周围多种组织结构病变可造成椎间孔狭窄,压迫神经根,引起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及功能障碍,即腰椎椎间孔狭窄症(lumbar foramen stenosis,LFS),是腰腿痛常见病因之一[1]。然而,对该疾病认识不充分造成的误诊或治疗失败并不少见。近年来,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和手术方式的革新,椎间孔狭窄症的诊断更加准确[2],治疗方式也更加微创[3]。笔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