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梁辉  蔡定芳  陈虎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8):6104-6106
目的:测定神经元谷氨酸转运体(excitafory amino acid cartier 1,EAAC1)反义寡核苷酸对急性脑缺血损伤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梗死体积和海马数密度值的影响,探讨脑缺血神经保护新方法。方法: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反义寡核苷酸组(简称反义组)和正义寡核苷酸组(简称正义组),用插线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MCAO)。运用Western blot法、神经功能缺损评分、TYC染色、尼氏染色观察缺血区EAAC1表达和EAAC1反义寡核苷酸对缺血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梗死体积和海马数密度值的影响。结果:模型组缺血区EAAC1表达(0.61&;#177;0.03)明显高于假手术组(0.20&;#177;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49.49,P&;lt;0.01),而反义组表达(0.31&;#177;0.01)低于模型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49.33,P&;lt;0.05)。反义组大鼠梗死体积(101.33&;#177;15.08)mm^3显著小于模型组(140.5&;#177;20.27)mm^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6.66,P&;lt;0.01),反义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3.33&;#177;0.41)分,显著高于模型组(1.42&;#177;0.34)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48.51,P&;lt;0.01),海马各区数密度值均高于模型组(P&;lt;0.01和P&;lt;0.05)。结论:EAAC1反义寡核苷酸对急性脑缺血损伤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醒脑静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海马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模型,分别观察醒脑静对MCAO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体积和海马NMDA受体的含量的影响。结果:缺血3和6h,醒脑静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MCAO组(P<0.01);且模型组梗死体积24h(197.60±34.03)mm3明显大于6h(140.60±14.81)mm3,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梗死体积6h是(114.60±23.62)mm3,24h是(125.60±20.51)mm3,后者明显小于模型组(P<0.01);缺血1,6,24h,模型组NMDA受体表达分别为(8.40±1.23),(12.08±1.80),(17.94±1.62)nmol/g,呈逐渐上调趋势(P<0.05),24h时治疗组NMDA受体表达为(5.22±1.43)nmol/g,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醒脑静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具有明确的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拮抗兴奋性氨基酸受体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抑制补体系统的活化或消除其影响抑制多形核中性粒细胞浸润,是否能减轻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程度和神经功能缺损。方法采用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用眼镜蛇毒因子(cobravenomfac-tor,CVF)消耗大鼠体内补体,于缺血第7天进行形态学观察,于缺血第1,4,7天测试实验动物的神经行为功能。结果与单纯缺血组比较,CVF处理组大鼠脑前囟前1.2mm和后0.8mm、1.8mm冠状平面梗死面积占同侧半球面积的百分数减小(29±3)%/(35±4)%,(32±5)/(45±8)%,(28±4)%/(38±4)%,达到非常显著性意义(t=3.13,4.30,4.47,P<0.01);缺血区域内中性粒细胞数均比单纯缺血组减少(3.4±1.4)/(5.3±2.0),达到显著性意义(t=2.35,P<0.05);CVF处理组的神经功能损害比单纯缺血组轻,达到显著性意义(P<0.05)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清除体内补体对局灶性脑缺血损伤有保护作用,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局灶性脑缺血过程中补体系统活化,并对脑缺血损伤有贡献。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正常大鼠与急性糖尿病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神经功能、梗死灶体积的影响。方法:选择72只急性糖尿病大鼠(DR组)和54只正常大鼠(NR组),2组各平均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和干预组3个小组,各小组按处死时间均分为第1天组、第7天组、第14天组。假手术组仅暴露颈内、外动脉,对照组和干预组均阻塞大脉中动脉,并分别腹腔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和rhEPO。采用Longa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NSS)评价神经功能,甲苯紫染色观察梗死灶体积变化。结果:NR组中,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缺血再灌注后第1、7、14天的NSS改善分别为(4.17±4.88)(、2.67±3.01)(、1.83±1.72)(P均<0.05),DR组分别为(2.50±1.77)、(1.88±2.42)、(2.00±0.93)(P均<0.05),DR组与NR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Longa评分,DR组对照组再灌注后第1天与NR组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第7、14天明显高于NR组对照组(P<0.05);NSS评分,DR组对照组再灌注后第1、7、14天均高于NR组对照组(P<0.05或0.01)。NR组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缺血再灌注后第1、7、14天的梗死灶体积比分别减少(52%±7%)、(62%±7%)、(76%±3%)(P<0.05或0.01),DR组分别减少(50%±7%)、(57%±5%)、(69%±6%)(P<0.01),DR组与NR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DR组对照组缺血再灌注后第1、7、14天的梗死灶体积比非常明显高于NR组对照组(P<0.01)。结论:STZ诱导急性糖尿病合并脑缺血大鼠与正常脑缺血大鼠比较,功能缺损更重,梗死灶更大;rhE-PO能明显改善两者的神经功能并减小梗死灶,但对两者脑缺血的改善程度相似。  相似文献   

5.
高压氧对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大鼠脑神经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目的广泛应用高压氧(HBO)治疗脑卒中的疗效结果不完全一致。为证实HBO对脑缺血后的神经行为学产生影响的假设,观察HBO治疗前后实验大鼠的肌力及运动功能的变化。方法线栓法建立大鼠的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MCAO);观察脑神经功能的变化。结果HBO治疗后缺血大鼠的神经功能异常恢复较快,缺血HBO组(OH组)缺血6h神经症状评分在(1.22±0.40),较单纯缺血组(O组)(3.00±0.71)明显好转;OH组在缺血后72h网屏测验评分(4.68±0.48)与O组(3.58±0.69)差别有显著性意义(t=5.71,P<0.01);OH组在缺血后3周触觉刺激试验(32.49±7.54)与O组(63.52±14.29)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8.37,P<0.01);OH组在缺血后2周平衡木行走实验(5.00±0.67)与O组(3.95±0.5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5.40,P<0.01)。结论HBO能促进脑缺血损伤后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其机制考虑与增加缺血组织的氧供应、减轻脑水肿和减少组织病变有关。  相似文献   

6.
丹皮酚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丹皮酚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脑保护作用。方法:利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治疗组缺血时腹腔注射丹皮酚,缺血2h再灌注24h观察对神经功能缺陷评分、脑组织病理形态改变、脑梗死体积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犤(2.27±0.70)分犦比较,丹皮酚治疗组犤(1.67±0.72)分犦症状改善,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减少(t=2.302,P=0.029),脑组织病理形态改变减轻。梗死体积治疗组犤(105.25±9.48)mm3犦较对照组犤(117.26±7.94)mm3犦减小,但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2.173,P=0.062)。结论:丹皮酚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临床脑缺血研究提供更合理实用的基础研究模型。方法选用健康Wistar大鼠41只,雌雄不限,体质量250~280g,用栓线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局灶脑缺血模型,并限定不同时间点再灌注。结果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缺血30min再灌注24h组未发现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0分。缺血90min-再灌注模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2.2±0.4,梗死灶部位累及皮层和基底核。缺血持续24h组评分为3.4±0.5,与缺血90min再灌注组比,t=3.797,P<0.01。结论栓线法大鼠大脑中动脉局灶脑缺血缺血90min再灌注模型更接近临床脑缺血的病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稳定的慢性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明确糖尿病与正常大鼠脑缺血损伤的异同之处。方法:以链脲佐菌素诱导产生实验性糖尿病大鼠,饲养40d左右,经测定血糖(大于13.5mmol/L)确定糖尿病模型的建立。以线栓法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测定脑血流和梗死体积、进行神经功能评分,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和Luxol坚牢蓝-甲苯紫染色,观察超微结构的变化,用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标记来观察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情况。结果:糖尿病大鼠比正常大鼠再灌注时,脑血流恢复差犤再灌注23h时,缺血中心区血流分别为(40.3±7.5)%和(48.2±5.5)%,半暗区血流分别为(55.0±5.5)%和(64.5±5.8)%,t分别为2.40,3.25,P<0.05犦,神经功能评分高(分别为2.85±1.23和1.23±0.44,t=4.51,P<0.01),梗死体积大犤分别占各自对侧体积的(28.3±8.10)%和(14.8±7.8)%,t=3.39,P<0.01犦,光镜和电镜观察显示脑组织缺血损害和髓鞘脱失时程提早且更为严重,早期胶质细胞激活差。结论:从组织形态学等方面证实本模型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揭示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重于正常大鼠。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大鼠动脉内少量冷盐水输注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应用内插有尼龙线的PE-50导管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MCA)缺血3 h模型,在再灌注前5 min向MCA缺血区输注3.5 ml 10℃盐水,然后实施再灌注。对照组仅仅制作缺血3 h/再灌注48 h模型,未输注冷盐水。再灌注48 h后,用TTC染色法分别测定两组的脑梗死体积。在缺血后2 h和再灌注后48 h进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结果冷盐水输注组能显著减少脑梗死体积(23.8±3.0%),与未输注组相比(44.3±1.4%)差异有显著性(P<0.01)。再灌注前后两组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动脉内少量冷盐水输注可显著减少脑缺血/再灌注后的脑梗死体积,产生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银杏内酯对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脑梗死体积、皮质神经元凋亡的影响及其银杏内酯的脑保护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01/09在福建医科大学解剖学研究所完成。将月龄3个月雄性SD大鼠96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闭塞局灶缺血模型。实验组在缺血即刻腹腔注射银杏内酯20mg/kg,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两组又随机分为再灌注6,24和48h组,每组16只,运用Zea-Longa法进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在再灌注6,24,48h时间点每组随机取8只采用2,3,5-三苯四氮唑染色法观察梗死灶范围,并计算梗死灶体积占半球体积的百分率。另每组8只大鼠应用原位细胞凋亡检测法计数神经元凋亡数目。结果:实验过程中有4只大鼠因未出现神经功能缺损体征予以剔除,补充4只造模成功大鼠,进入结果分析大鼠保持为96只。①再灌注6,24h实验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69±0.6,1.25±0.45,2.56±0.51,2.06±0.77,U=37,41,P<0.001),再灌注48h实验组评分与对照组基本一致(0.62±0.50,0.69±0.48,U=120,P=0.714)。②再灌注6,24,48h实验组脑梗死体积占半球体积的百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犤(12.27±0.55)%,(15.28±0.45)%,(16.30±0.36)%,(19.06±0.80)%,(24.19±0.57)%,(29.27±1.0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