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护士进修杂志》2005,20(3):240-240
答:出血性疾病包括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血友病、播散性血管内凝血等。观察重点:注意观察尿、痰、便的颜色;了解病人的血小板计数。做好预防出血的护理;注意皮肤、粘膜的改变,观察出血部位和范围;内脏出血时要注意观察出血量和出血是否停止;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母婴间红细胞Rh系或ABO系血型不合,可引起Rh或ABO新生儿溶血病。同样母婴间血小板血型不合的妊娠免疫可导致早期流产和新生儿同种免疫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症(NAITP)^[1]。为了预防新生儿同种免疫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以及对早期流产进行实验诊断,我们对100例不同妊娠期的孕妇进行了血小板抗体检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22):2048-2048
答:Ⅱ型变态反应是由体内存在的天然血型抗原,或由外来抗原、半抗原和自身组织细胞表面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与相应靶细胞表面抗原作用后引起的。参与反应的抗体多属IgG,少数为IgM,当抗体与靶细胞本身的表面抗原或与靶细胞表面吸附的抗原、半抗原结合,或抗原与抗体以免疫复合物的形式吸附于靶细胞表面后,通过三个不同的作用途径损伤破坏靶细胞:(1)激活补体系统,使靶细胞溶解;(2)通过免疫调理被吞噬细胞吞噬溶解破坏;(3)通过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使靶细胞溶解破坏。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新生儿体内IgG型ABO血型系统抗体效价,探索其评估新生儿溶血病(HDN)严重程度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40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50例包括HDN患者300例和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者50例,对照组50例为健康新生儿.分别查阅研究对象的病历资料、产妇产检资料;采用血清学检测方法进...  相似文献   

5.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是孕期常见的出血性疾病,病因很多,其中约20%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rIP),若围产期处理不当,对母婴危害较大。本文对我市2家医院10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徐慧  王玉兰  曹来英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18):1997-2000
目的:探讨防治母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病(ABO-HDN)的有效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56例母儿ABO血型不合病例分为1组(未加用中药组)和2组(加用中药组),测定孕妇血清抗体效价以及新生儿脐血胆红素和血红蛋白值,比较两组孕妇血清抗体效价下降情况、新生儿ABO-HDN阳性率和脐血胆红素、血红蛋白值,并分析分娩当天孕妇血清抗体效价与脐血胆红素、血红蛋白的相关性。结果:两组相比抗体效价下降效果(χ2=14.25,P<0.01)和ABO-HDN阳性率(χ2=4.28,P<0.05)差异有显著性,但脐血胆红素、血红蛋白差异无显著性;分娩当天孕妇血清抗体效价与脐血总胆红素(r=0.12,P=0.39)、间接胆红素(r=0.09,P=0.52)、血红蛋白(r=0.15,P=0.28)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对有母儿血型不合危险倾向的孕妇采用中药治疗降低抗体效价的同时,尽早确诊ABO-HDN阳性患儿并给予预防性退黄治疗可避免严重溶血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8):1645-1645
答:其机理为: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补体,使嗜碱性粒细胞或血小板释放血管活性胺类物质,从而导致血管壁通透性增加;中等大小的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血管壁基底膜或其他组织间隙;激活补体,吸引中性粒细胞,释放溶酶体酶,引起炎症反应;血小板凝集,微血栓形成,从而导致局部缺血、瘀血和出血。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孕妇孕期血小板抗体的阳性率,初步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7月进行产检的孕妇6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固相凝集法进行血小板抗体的筛查,分析孕妇孕期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与输血史、生育史、ABO血型等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疾病分布特征。结果 620例孕妇中血小板抗体阳性55例,阳性率为8.87%;有输血史的孕妇血小板抗体阳性率(14.13%)高于无输血史的孕妇血小板抗体阳性率(6.65%),有生育史的孕妇血小板抗体阳性率(10.46%)高于无生育史的孕妇血小板抗体阳性率(3.5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O血型对孕妇孕期血小板抗体阳性率无影响(P>0.05);血小板抗体阳性的孕妇主要分布在前置胎盘、瘢痕子宫、胎盘植入、血小板减少症等疾病中。结论输血史、生育史、疾病类型对于孕妇血小板抗体阳性率均有一定的影响,孕妇进行血小板抗体的筛查对于预防和减少孕期流产以及新生儿同种免疫血小板减少性紫癜(NAITP)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护士进修杂志》2005,20(6):556-556
答:临床上根据红细胞破坏的原因,将溶血性贫血分为红细胞自身缺陷和外来因素两大类。红细胞自身缺陷主要多见遗传性溶血性贫血,另可见于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外来因素为后天获得的,常见有:(1)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如新生儿溶血症、血型不合输血后溶血;(2)物理损伤,如大面积烧伤、放射损害;(3)机械损伤,如人工心脏瓣膜、人造血管、微血管性贫血等;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 direare of newborn,HDN)是指由于母亲与胎儿或新生儿血型不合而引起的免疫性溶血性疾病。在我国,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以ABO新生儿溶血病最为常见,同时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病例中,ABO新生儿溶血病是首位原因,因此早期检测和治疗很重要,而母亲产检时的IgG抗体效价与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病存在密切关系,本文主要对两者相关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过敏性紫癜是常见的一种微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主要临床特点为皮肤紫癜、腹痛、便血、粘膜出血、关节痛及血尿等。我科从2001年至2003年共收治了20例,其中10例以腹部症状为主,又称“腹型”过敏性紫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XS-500i分析仪)检测外周血的网织血小板(RP)及其在血小板(PLT)减少性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门诊及住院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4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35例和健康体检者60例,利用XS-500i分析仪对其血样(RP、PLT等指标)进行检测。结果健康对照组RP(7.16±1.99)%低于ITP患者的RP%为(23.61±7.26)%(P0.01);高于AA患者的RP为(4.12±1.81)%、(P0.05),ITP治疗组和健康对照组RP%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TP和AA两者绝对值都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检测RP对诊断和鉴别血小板减少性疾病及监测AA等血液病化疗后骨髓增生情况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护士进修杂志》2009,(18):1662-1662
答:其主要成分和细胞有一种。 1变应原:能引起I型变态反应的抗原种类很多:(1)花粉,主要有杨、枫、柏、松等树木和蒿草及其他杂草的花粉;(2)屋尘,主要包括人和动物的皮屑、昆虫尸体及霉菌和尘螨等;(3)药物,临床以青霉素引起的过敏反应最为常见。除青霉素外,  相似文献   

14.
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组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由于自身免疫功能异常,导致患儿产生抗血小板自身抗体,使血小板在单核-巨嗜细胞中被大量吞噬,从而引起血小板减少.  相似文献   

15.
过敏性紫癜(HSP)是累及全身毛细血管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临床上以非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关节炎或关节痛、胃肠道症状及肾炎为主要特征。目前统计资料表明,过敏性紫癜发病率呈逐年增高之趋势,对于反复发作及有迁延不愈的胃肠道症状的儿童,临床治疗困难,为探讨病因,指导临床治疗,我们对腹型过敏性紫癜儿童做胃镜检查及幽门螺杆菌检测,以探讨过敏性紫癜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因机体对某些致敏物质发生变态反应,导致毛细血管脆性及通透性增加,血液外渗导致一系列临床表现,其发病机制目前还不完全清楚。临床研究发现,部分过敏性紫癜患者体内能检测到抗原特异性IgE抗体,IgE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可能参与了过敏性紫癜的部分发病过程。IgE是一类亲细胞抗体,外周血中含量极低,很难沉积于血管壁形成免疫复合物,但能触发多种炎性细胞[肥大细胞、嗜碱粒细胞、嗜酸粒细胞(Eos)等]释放多种炎性介质,引起速发相和迟发相变态反应,导致组织损伤。而Eos是参与Ⅰ型变态反应的重要炎性细胞,我们对此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18.
19.
目的:探讨天灸疗法对变态反应性疾病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时间医学的理论。在三伏天、三九天进行药物外贴穴位治疗,从治疗中的两千多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患有哮喘、过敏性鼻炎、荨麻疹、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患者作为临床治疗观察,时间3~5年。结果:接受治疗的病人,治疗的有效率达90%以上,患者的身体素质及机体免疫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取得满意的疗效。结论:运用天灸疗法治疗变态反应性疾病,可不断提高机体免疫水平,减少疾病的复发率,为临床提供了一个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的治疗方法及提供现代医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粒细胞减少症、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AIH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thrombocytopenia,ITP),以及各种营养不良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原因不明的血细胞减少症等是临床常见的血细胞减少性疾病.其中AA,AIHA,MDS,ITP的发病机制均与免疫功能异常相关,尤其涉及T细胞免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