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祝永刚 《腹部外科》2014,27(1):68-70
目的 探讨术后腹内疝所致急性肠梗阻的病因、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2000年1月至2013年3月诊治的20例经手术证实为腹内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术后腹内疝中,粘连束带嵌顿性内疝5例,肠系膜裂孔疝7例,吻合口后间隙疝6例,造瘘口旁内疝2例.均行手术治疗,15例出现肠坏死行肠切除肠吻合术,1例因中毒性休克而死亡.结论 术后腹内疝发生的病因基础是腹内粘连物粘连后局部有裂隙形成或术后遗留未修复的裂隙,此病病情进展快,易发生肠绞窄及肠坏死,提高认识、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是本病治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腹内疝性肠梗阻66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腹部手术或炎症后发生的肠梗阻,临床上常以粘连性肠梗阻进行观察治疗。其中部分病例经手术证实为腹内疝,且多数伴有肠绞窄,重者已发生肠坏死。本院1961~1984年底共收治急性肠梗阻1598例,经手术确诊为腹内疝者66例(不包括胃切除术后内疝)占肠梗阻的4.1%。本文总结腹内疝性肠梗阻诊疗中的经验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腹内疝发生与腹部手术史相关性的分析,增加外科医师对不同类型腹内疝发病特点的认识,改善手术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36例腹内疝患者的病例资料,比较腹部手术史与腹内疝患者病程时间、发病前是否存在胃肠功能紊乱、术前诊断、发生肠绞窄坏死、肠管疝入途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死亡率的相关性。 结果腹内疝患者病程时间、发病前是否存在胃肠功能紊乱、术前诊断、发生肠绞窄坏死、肠管疝入途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在有无腹部手术史的2组人群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腹部手术史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多于有腹部手术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36,P=0.013);无腹部手术史组的11例患者中,有2例死亡病例,死亡率要高于有腹部手术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7,P=0.031)。 结论有无腹部手术史对腹内疝的发病过程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无影响,但无腹部手术史组的腹内疝患者,其手术时间及术后死亡率要高于有腹部手术史组,这可能与无腹部手术史组在病程早期即可出现肠绞窄坏死有关。大部分的腹内疝患者在早期表现为不明原因的肠梗阻,对于肠梗阻不能缓解或反复发作者,及时剖腹探查,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术后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肠梗阻手术治疗8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 1995年 10月~ 2 0 0 3年 10月对 86例肠梗阻病人施行手术治疗 ,具体诊治情况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我院对 86例肠梗阻患者施行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 11例 (手术后腹腔粘连致 9例 ,原发性肠粘连 2例 ) ,肠套叠 43例 (其中回肠部肿块 1例 ,憩室 2例 ) ,腹外疝嵌顿或绞窄 2 1例 (嵌顿 2 0例 ,绞窄 1例 ) ,肠系膜缺如至内疝并发绞窄 1例 ,小肠扭转 4例 ,乙状结肠扭转 1例 ,结直肠肿瘤 5例。发病至手术时间 :粘连性肠梗阻 6月~ 5年 ;肠套叠 5h~ 4天 ;腹外疝嵌顿或绞窄 2h~ 2 .5天 ;肠系膜缺如 1天 ;肠扭转 4h~ 2天 …  相似文献   

5.
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时机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1月~2003年12月经手术治疗的88例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其中,因入院时即诊断肠绞窄而行急诊手术5例;先保守观察后手术治疗83例:腹部体征加重,辅助检查提示向绞窄性肠梗阻发展45例;造影剂24h内未能到达结肠12例;保守治疗4~5d无好转15例;肠梗阻反复发作11例。手术方式包括粘连松解术80例,坏死肠管切除吻合术4例,肠短路吻合术3例,小肠内固定术l例。结果术后发生肠外瘘1例,经保守治疗45d后痊愈;切口感染10例,经1T期缝合后治愈。结论急性粘连性肠梗阻在保守治疗过程中应及时发现早期肠绞窄的线索,果断决定手术治疗,手术时机宜早勿迟,手术指征宜宽勿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术后腹内疝发生的病因,提高对该病的认识、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对经手术证实的17例腹内疝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剖腹探查手术证实为胃大部切除毕Ⅱ式胃空肠吻合口后疝3例,食管空肠Roux-Y吻合口后疝2例,胆道空肠Roux-Y吻合口后疝2例,经腹腔粘连间隙疝5例,肠系膜裂隙疝3例,造瘘口旁内疝1例,盆底裂隙疝1例。均手术治疗,无死亡病例。结论腹内疝临床较少见,术前诊断困难,均以肠梗阻收入,对有手术史及腹部外伤史,考虑腹内疝者,应及时手术,以防发生肠绞窄、肠坏死。  相似文献   

7.
腹部手术后早期小肠内疝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术后早期小肠内疝的临床特点. 方法回顾性研究1994-2006年38例腹部手术后早期小肠梗阻(early postoperative small bowel obstruction,EPSBO)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治疗术后早期小肠梗阻(发生于术后30 d内)的38例中各种原因所致小肠内疝占9例(23.7%).男6例,女3例,平均年龄53.6岁(32~72岁).术后出现症状的平均时间为7.8 d(2~17 d),平均行保守治疗时间为3.4 d(1~8 d).术后早期内疝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完全性机械性梗阻表现,症状重,进展快,可早期出现肠绞窄.影像学检查可能发现特征性内疝表现,以增强CT检查最佳.本组术中见6例患者已发生肠绞窄,其中4例患者发生肠坏死.本组共行肠切除术5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15.8 d(8~42 d).1例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无围术期死亡患者.结论 小肠内疝可发生于术后早期,易于发生绞窄坏死,应积极外科手术治疗,可获得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绞窄性肠梗阻的诊疗体会。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普外科2010-01—2016-01间手术治疗的79例绞窄性肠梗阻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对诊断及治疗经过进行系统性总结。结果 79例患者中,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30例,肠扭转20例,嵌顿疝13例,肠套叠9例,肠系膜动脉血栓形成7例。治愈76例,死亡3例。结论早期诊断及积极手术是治疗绞窄性肠梗阻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腹内疝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腹内疝发生的原因,提高腹内疝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水平。 方法:回顾分析68例腹内疝的临床资料。 结果:术后证实为盲肠旁疝1例;毕II式结肠前胃空肠吻合术后输出段空肠疝入输入段空肠与横结肠系膜间隙6例,其中发生肠坏死1例,行疝复位、肠切除吻合后治愈;Miles术后盆底腹膜裂开所致内疝4例;降结肠造口术后降结肠与侧腹壁形成的间隙致内疝6例;大网膜与乙状结肠造口肠壁粘连形成内疝1例;因手术、腹腔炎症引起的粘连与腹膜、卵巢、膀胱、子宫、肠壁或肠与肠之间的孔隙改变形成内疝50例(73.5%),其中肠坏死3例,行疝复位裂孔修补、粘连松解、肠切除吻合后治愈。 结论:腹内疝术前诊断困难。对有手术史,经常腹痛或肠梗阻表现者应考虑腹内疝的可能,并应早期诊断及时手术,以防发生肠绞窄,肠坏死。  相似文献   

10.
粘连性肠梗阻54例手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联国  王羽  刘小东 《腹部外科》2007,20(3):170-171
目的 探讨粘连性肠梗阻的手术指征和手术时机.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9月~2006年9月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5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54例全部治愈出院.术后发生伤口感染3例,术后5~7d再次出现梗阻者2例,均经保守治疗缓解.结论 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最佳手术时机应在肠绞窄发生之前.应用腹腔镜技术则手术指征可适度放宽.  相似文献   

11.
肠系膜裂孔导致内疝绞窄比较少见,但在外科临床实践中有时可见到。下面介绍3例在县级和县以下医院遇到的病例,均导致绞窄性肠梗阻,其中2例发生休克及肠坏死。3例均经手术证实。肠系膜裂孔系一先天性畸形,可发生于空肠或回肠系膜或系膜根部,肠管穿过裂孔而绞窄,此种情况没有疝囊。也可经裂孔进入腹膜后间隙,腹膜后间隙成为疝窝。此疝诊断比较困难,因病人主要表现为绞窄性肠梗阻症状与体征,有时尚合并肠扭转。如果病人既往未施行过腹部手术而突然发生绞窄性肠梗阻时应考虑到此种病因的可能。治疗原则与绞窄性肠梗阻同,若裂孔未包括在切除的肠袢内应予缝闭以免再发。由于此症可发生于基层任何医院,故应引起广大基层外科医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早期肠梗阻的病因、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腹部手术后早期肠梗阻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24例中20例经禁食、抗炎、解痉、肠外营养、胃肠减压等保守治疗痊愈,缓解时间平均7d;4例再次手术,1例为内疝,2例为肠管壁疝,1例为束带形成。结论术后早期肠梗阻的特点:①多于术后3~30d开始出现梗阻症状。②以炎性肠梗阻多见,腹胀为主,腹痛较轻,较少发生绞窄。为腹腔炎症引起黏连所致,大多经保守治疗有效。③少数病例为机械性因素造成梗阻,多需手术解除梗阻。对绞窄性梗阻应及早手术。再次手术宜从简,以解决梗阻为目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和分析我院收治33例术后早期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3例中27例(81.8%)经禁食、抗炎、解痉、胃肠减压等保守治疗痊愈,缓解时间平均10.5 d6。例再次手术,4例为内疝,2例为肠袢团块状粘连。结论术后早期肠梗阻以炎症性肠梗阻为多见,可通过非手术治疗缓解,对绞窄性梗阻应及早手术。再次手术宜从简,以解决梗阻为目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阑尾粘连所导致的腹内疝性肠梗阻、肠坏死的临床特点.方法 结合我院1例阑尾粘连致腹内疝肠坏死的临床资料,复习1997~2021年国内外文献,讨论阑尾粘连致腹内疝性肠梗阻、肠坏死的原因以及诊治策略.结果 共有19例由阑尾粘连所导致的腹内疝性肠梗阻(含我院1例),其中有13例发生肠坏死,发生率为68.4%.结论 阑...  相似文献   

15.
小肠折叠术后肠绞窄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近 10年来共完成小肠折叠术 138例 ,其中 92例行外固定术 (系膜缝合法 2 6例 ,肠壁缝合法 4 3例 ,系膜贯穿缝合法 2 3例 ) ,4 6例行内固定术。外固定术中有 6例发生术后肠绞窄而再次手术。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及典型病例6例均为男性 ,年龄 2 5~ 6 8岁。肠折叠术式为外固定术中的肠壁缝合法。术后发生肠绞窄时间最长 1年半 ,最短为 2个月。例 1.男 ,2 8岁。 12年前因脾破裂行脾切除术。术后时感腹部阵发性疼痛。 1993年 10月以急性粘连性肠梗阻行剖腹探查 ,术中发现小肠广泛粘连 ,以左上腹为重。分离粘连后行小肠折叠术 (肠壁缝合…  相似文献   

16.
腹腔镜在肠粘连松解术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5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行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的临床资料。结果:28例手术成功,效果良好,无并发症发生,随访12~60个月无复发。7例中转开腹,4例因肠管间团状粘连或板块状粘连,2例因术中分破肠壁,1例因肠管形成内疝致肠绞窄坏死。结论: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安全可靠,具有患者创伤小、痛苦轻、瘢痕小、康复快、治疗费用少等优点,且再粘连率低。  相似文献   

17.
作者总结 35年来挪威 Haukeland大学医院外科手术治疗小肠梗阻的经验 (196 1~ 1995年 ) ,回顾性复习 877例的 10 0 7次手术的结果 ,不包括麻痹性肠梗阻、肠套迭和腹部肿瘤病例 ,应用 log回归分析计算全组手术病例的死亡率、并发症、术后住院日期和肠狭窄等比值比 (odds ratio)。在 10 0 7次手术中 ,877例为第 1次手术 ,130例为再次手术 (第 2~ 7次手术 ,后者仅 1例 )。病因以粘连为最多见 ,占 54%。入院时病人平均年龄逐年增大 ,女性占 39% ,其中粘连性肠梗阻和绞窄性疝分别占 4 4 %和 32 % ,女性比例也逐年增加。合并症见于 30 %病例 ,…  相似文献   

18.
李天兴  周密  许俊  曹峰  倪正义 《腹部外科》2010,23(4):236-237
目的探讨结核性肠梗阻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2月至2009年12月手术治疗的68例结核性肠梗阻的手术治疗情况。结果完全性梗阻52例,其中,回盲部结核19例(致回肠穿孔10例),广泛粘连13例,粘连带绞窄肠管20例;不全性梗阻16例,其中,回盲部结核9例,粘连带绞窄肠管4例,肠粘连成角3例。手术治愈68例,13例广泛粘连性梗阻保守治疗6~15d无效,行剖腹探查术,术后并发肠瘘3例,经充分引流,抗结核及对症支持治疗1个月后行肠切除肠吻合手术治愈;10例因粘连严重无法进腹,手术不能进行,再保守治疗1个月后行第二次手术治愈。结论不全性结核性肠梗阻,反复发作者,抗结核治疗至少3个月以上,方可手术。广泛粘连性完全性肠梗阻有效抗结核治疗至少1个月以上,方可行剖腹探查术。粘连带绞窄肠管和回盲部结核致完全梗阻、穿孔者,宜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绞窄性腹股沟疝肠坏死I期肠切除吻合并行传统疝修补术的经验.方法 对1990年至2008年72例绞窄性腹股沟疝肠坏死I期肠切除吻合并行传统疝修补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疝修补法Bassini法28例,MeVay法16例,Shouldice法28例.结果 本组患者全部治愈,无死亡病例;术后2~5 d肛门排气,切口7~10 d拆线,无切口感染、腹腔感染及吻合口漏发生,平均住院10 d;术后并发肺部感染7例,心律失常5例.随访6个月至2年,无疝复发.结论 绞窄性腹股沟疝肠坏死I期肠切除吻合并行传统疝修补术是可行的,只要严格掌握手术指征,严格无菌操作,采用低张力疝修补术,积极防治并存疾病,可减少并发症和降低疝复发率.  相似文献   

20.
����ճ����С����������������   总被引:120,自引:4,他引:116  
机械性小肠梗阻是腹部外科常见疾病之一 ,主要是由手术后并发症引起 ,如粘连、内疝、瘢痕狭窄 ,也可由肠扭转、肿瘤、肠腔内结石、蛔虫等引起。以往 ,腹股沟疝等腹壁疝嵌顿、绞窄是肠梗阻的主要原因 ,但在当前医疗条件改善的情况下 ,由于疝得到及时治疗 ,肠梗阻发生率有所下降。同时疝引起的肠梗阻在治疗方法上有较一致的认识。而粘连性肠梗阻已成为小肠梗阻的主要原因 ,但治疗的观点仍不一致。这类肠梗阻的部分病例可经非手术治疗获得症状消退 ,但多数需要接受手术治疗 ,且很多是在急症情况下完成。因此 ,普通外科医师都需掌握粘连性小肠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