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活素治疗急诊PCI术后BNP水平较高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1年8月-2012年8月收治的128例急性前壁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4例)和新活素组(6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抗凝、抗血小板、他汀类、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ARB)及利尿剂等常规治疗,新活素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新活素(1~2 min内匀速静脉注射负荷量1.5μg/kg,然后以0.01μg/(kg· min)静脉匀速泵入持续72 h)。随访6个月,观察各组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新活素组住院期间急性左心衰发生率(心功能≥Killip3级)较低(9.38%vs 21.88%,P<0.05),随访6个月时BNP较低(98.7±41.2 vs 465.4±46.8, P<0.05)、6 min步行距离较长[(576.0±82.5) m vs (494.0±74.1) m,P<0.05]、左室舒张末径较小[(50.5±3.8)mm vs(59.3±4.1)mm, P<0.05],左室射血分数较高[(54.7±16.9)% vs (46.2±18.6)%, P<0.05],而住院期间严重低血压(<90/60 mmHg)的发生率两组相当。结论新活素治疗能显著改善急诊PCI术后BNP水平较高的急性前壁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新活素对于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术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功能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入选70例急诊PCI术后的STEM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新活素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新活素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新活素注射液.观察术后3个月两组之间在心动能及短期预后方面的差异.结果 新活素组与对照组在基线资料和临床特征方面无差异(P>0.05),3个月后随访发现新活素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55.7±5.1 vs.48.3±8.4,P<0.01),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值明显小于对照组(52.3±3.1 vs.56.1±2.8,P<0.01),同时在心指数方面也比对照组有明显提升(3.5±0.9 vs.3.0±0.6,P<0.05).另外,新活素组患者心功能恶化发生率显著减少(8.82%vs.27.8%,P<0.05).结论 新活素可显著提升急诊PCI术后STEMI患者的心功能,改善心室重构及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清鸢尾素(Irisin)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术后短期内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 MACE)的相关性分析。方法 2018年05月至2018年12月在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首次被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行PCI的75例患者作为实验组,3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UAP组,35例在我院行冠脉造影正常者为健康组;UAP组和健康组作为对照组。所有的受试者均进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血生化指标检测,并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risin水平。实验组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记录所发生的MACE事件,按照有无心血管事件分为事件组和非事件组,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组中血清鸢尾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854.960±508.609) ng/mL vs (1253.363±1059.100)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MI再次入院组的血清鸢尾素水平明显低于AMI未发生再入院组[(637.3404±320.4924) ng/mL vs(1207.1606±525.2122) ng/mL, P<0.05]。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鸢尾素(OR: 0.996,95%CI: 0.993~1.000,P=0.037)和CRP(OR: 0.701,95%CI: 0.499~0.985,P=0.041)是AMI患者PCI术后因心血管事件再入院的两个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表明,与单独的血清鸢尾素(AUC=0.858)相比,血清鸢尾素联合CRP对AMI患者PCI术后再次入院(AUCs=0.891)的预后价值更高。结论 血清鸢尾素水平能够助于预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短期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4.
摘 要: 目的 进一步探讨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并左心室下壁、前壁梗死直接和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及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 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并左心室下壁、前壁梗死患者207例,分为急性右心室梗死并左心室下壁梗死组和急性右心室梗死并左心室前壁梗死组。分别比较二组患者PCI治疗前血浆BNP水平、心肌酶、血流动力学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比较直接和延迟PCI治疗前后血浆BNP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变化的意义。结果 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并左心室前壁梗死组PCI治疗前血浆BNP水平高、肌酸激酶(CK) 峰值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高、肺动脉收缩压高、梗死相关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2支病变发生率高与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并左心室下壁梗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直接和延迟PCI治疗后均能使血浆BNP水平及LVEDd较术前下降(P<0.05),但直接PCI治疗术后血浆BNP水平更低、LVEDd改善更明显(P<0.05)。未行PCI治疗的死亡发生率明显高于行直接PCI及延迟PCI治疗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并左心室前壁梗死血浆BNP水平高,梗死相关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直接PCI治疗后心室重构改善明显,血浆BNP水平下降显著;未行PCI治疗的患者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胸痛中心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效果的作用。 方法 选择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痛中心成立前后各24个月(2013年10月—2017年9月)收治的明确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并直接行PCI术的患者685例,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分为院内绿色通道组(胸痛中心成立前24个月,即2013年10月—2015年9月)274例、胸痛中心组(胸痛中心成立后24个月,即2015年10月—2017年9月)411例。比较2组患者总缺血时间、发病至首次医疗接触的时间(first medical contact,FMC)时间、FMC至球囊扩张(FMC2B)时间、就诊至球囊扩张(D2B)时间、知情同意时间、救护车或转诊到院比例、院内病死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PCI)后院内心衰率、CCU时间、住院时间和总费用。 结果 胸痛中心组与院内绿色通道组比较,总缺血时间[(322.6±112.8)min vs. (445.2±90.9)min,P<0.001]、发病至FMC时间[(194.9±90.5)min vs. (270.4±112.9)min,P<0.001]、FMC2B时间[(118.7±68.4)min vs. (158.7±77.3)min,P<0.001]、D2B时间[(73.2±25.4)min vs. (110.9±43.9)min,P<0.001]、知情同意时间[(10.9±5.2)min vs. (22.4±15.6)min,P<0.001]均显著缩短;院内病死率(1.2% vs. 3.6%,P=0.033)、PPCI术后院内心力衰竭率(14.4% vs. 28.1%,P<0.001)均显著降低;CCU时间[(2.6±0.8)d vs. (3.8±0.6)d,P<0.001]、住院时间[(7.9±3.7)d vs. (9.5±3.8)d,P<0.001]均显著缩短;总费用[(4.6±2.1)万元 vs. (5.1±2.0)万元,P=0.002]显著降低。 结论 胸痛中心能显著提高急性STEMI患者救治效果,改善患者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溶栓失败后进行补救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与直接PCI的临床疗效。方法:196例AMI患者进行直接PCI治疗(直接PCI组),34例静脉溶栓失败的AMI患者进行补救性PCI治疗(补救PCI组)。观察两组患者的基本特征、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及支架置入情况,比较住院与随访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判断其疗效。结果:与直接PCI组相比,补救PCI组年龄偏低[(52.47±11.93)岁vs(60.28±11.02)岁,P=0.001],较少伴有高血压(32.4%vs56.1%,P=0.01)。两组患者梗死相关动脉(IRA)的分布、病变形态、冠脉病变支数无差异性(P均>0.05);直接PCI组“罪犯”病变狭窄程度较补救PCI组重[(95.47±7.83)%vs(90.73±11.02)%,P<0.05];置入支架的直径小[(3.07±0.41)mmvs(3.23±0.39)mmCP<0.05];直接PCI组IRA开通率偏低(89.8%vs100%CP>0.05)。两组患者血运重建程度有差别(P<0.05),但近期与远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无差异(P均>0.05)。结论:补救性PCI与直接PCI均是AMI有效的再灌注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并左心室下壁、前壁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并左心室下壁、前壁梗死患者175例,分为急性右心室梗死并左心室下壁梗死组和急性右心室梗死并左心室前壁梗死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PCI治疗前血浆BNP水平、心肌酶、血流动力学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比较直接和延迟PCI治疗前后血浆BNP水平变化的意义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并左心室前壁梗死组PCI治疗前血浆BNP水平、肌酸激酶(CK)峰值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肺动脉收缩压、梗死相关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2支病变发生率均高于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并左心室下壁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和延迟PCI治疗后均能使血浆BNP水平较术前下降(P<0.05),但直接PCI治疗术后血浆BNP水平明显低于延迟PCI治疗术后的血浆BNP水平(P<0.05)。未行PCI治疗的死亡发生率明显高于行直接PCI及延迟PCI治疗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并左心室前壁梗死血浆BNP水平高,梗死相关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直接PCI治疗后血浆BNP浓度下降显著,未行PCI治疗的患者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并左心室下壁、前壁梗死直接和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对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及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 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并左心室下壁、前壁梗死患者207例.根据梗死部位分为急性右心室梗死并左心室下壁梗死组(n=159)和急性右心室梗死并左心室前壁梗死组(n=48),比较2组患者PCI治疗前血浆BNP水平、心肌酶、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根据是否行PCI及PCI治疗的时机将两组再分别分为未行PCI组、直接PCI组和延迟PCI组,比较组间死亡情况的差异及直接和延迟PCI治疗前后血浆BNP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的变化.结果 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并左心室前壁梗死组PCI治疗前血浆BNP水平、肌酸激酶(CK)峰值、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肺动脉收缩压、梗死相关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2支病变发生率均高于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并左心室下壁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和延迟PCI治疗后均能使血浆BNP水平及LVEDd较术前下降(P<0.05),但直接PCI治疗术后血浆BNP水平更低、LVEDd改善更明显(P<0.05).未行PCI治疗的患者死亡发生率明显高于行直接PCI及延迟PCI治疗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5).结论 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并左心室前壁梗死患者血浆BNP水平高,梗死相关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直接PCI治疗后心室重构改善明显,血浆BNP水平下降显著.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探讨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未绝经女性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行首次PCI治疗的74例未绝经和109例绝经女性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括患者术前一般情况,术中冠脉病变特征,术后1年内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的差异,分析影响术后MACE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未绝经组患者的高血压病患病率(41.9% vs 72.5%)、吸烟率(0 vs 13.8%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2.40±0.86 vs 2.71±0.95mmol/L)、甘油三酯水平(1.40±0.74 vs 1.69±0.97mmol/L)及总胆固醇水平(3.88±1.02 vs 4.39±1.05mmol/L)均低于绝经组(P均<0.05)。未绝经组患者自身免疫病患病率(14.9% vs 1.8%)、左心室射血分数(62.4±4.9 vs 60.0±5.4 )均高于绝经组(P均<0.05)。未绝经组左前降支(83.8% vs 67.9%)和左主干病变发生率(14.9% vs 4.6%)均高于绝经组(P均<0.05)。未绝经组PCI术后1年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高于绝经组[12.2%(9/74) vs 3.7%(4/109),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未绝经是女性冠心病患者PCI术后1个内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OR=3.635,95% CI 1.075~12.283,P=0.038)。结论 未绝经女性冠心病患者左前降支和左主干受累较多见,且经PCI治疗后1年内MACE的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激素联合不同免疫抑制剂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NS)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9年2月的70例成人难治性NS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给予甲泼尼龙片口服,观察组另给予吗替麦考酚酯(MMF)治疗,对照组另给予他克莫司胶囊治疗,对比两组尿蛋白、血清指标、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3个月,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尿蛋白(1.2±0.4) g/d vs (2.8±0.5) g/d、血清白蛋白(42.6±2.7) g/L vs (33.6±2.5) g/L差异明显(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血清SCr(67.34±9.15) μmol/L vs (78.63±8.21) μmol/L、BUN(5.68±0.62) mmol/L vs (7.16±0.82) mmol/L、〖JP〗TGF-β1(31.24±3.76) μg/L vs (41.68±4.27) μg/L、IL-8(53.21±6.72) μg/L vs (72.15±8.46) μg/L明显较低(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6.7%)明显高于对照组(77.5%)(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7%)低于对照组(10.0%),但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 激素联合吗替麦考酚酯在成人难治性NS中能够改善患者尿蛋白、血清蛋白指标,明显降低患者血清SCr、BUN、TGF-β1及IL-8,治疗效果较好,副作用发生率较低,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对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患者1型心肾综合征(cardiorenal syndrome, CRS)发病率的影响。方法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的84例CKD患者,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 AKI)分为1型CRS组和无CRS组,对两组患者PCI治疗情况、造影剂用量、血清尿素氮、血清肌酐和死亡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84名CKD合并AMI患者有37例发生1型CRS(44%),1型CRS组患者与无CRS组患者PCI治疗比例(48.6% vs 53.2%, P>0.05),造影剂用量(130±48ml vs 148±55ml, P>0.05)均无统计学差异,43例行PCI治疗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肌酐值变化无显著差异(140.8±40.4 vs 141.2±63.7umol/l, P>0.05),其中22名患者PCI术后血肌酐显著下降(153.9±39.7 vs 105.9±22.9umol/l, P<0.01)。结论本组资料提示PCI术未增加CKD患者1型CRS发病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敏C 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 reactive protein, hsCRP)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室附壁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223例[男169例,女54例,(65±14)岁],根据超声心动图检查分为血栓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hsCRP、心肌酶及其他危险因素的差别。结果:检出有左室附壁血栓者21例(9.4%),血栓组hsCR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18.0±11.6)mg/dl, vs (10.4±7.3)mg/dl, P=0.001]。 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hsCRP 18?mg/dl是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RR=4.57, P=0.035)。结论:hsCRP明显升高对急性心肌梗死后附壁血栓的形成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新活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今来我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患者88例,分成普通法组及分析组,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 普通法组患者总改善率为63.6%,分析组总改善率为93.2%,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普通法组和分析组患者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分别为(61.0±5.0)mm、(48.0±9.0)mm;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别为(31.9±7.8)%、(44.3±6.2)%,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将新活素添加使用到普通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中疗效更加确切,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检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栓弹力图的各项参数,并与常规凝血指标进行比较,并对其应用价值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心内科住院的9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在发病48 h内)作为研究对象,同期住院非心肌梗死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TEG-5000血栓弹力图仪测定所有研究对象的R值、K值、Angle角、MA值;同时用Sysmex-cs51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对凝血功能(APTT、PT、FIb、TT)进行检测.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组与对照组比较,常规凝血功能检测结果APTT、PT、T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b水平显著升高[(4.02±0.53)vs.(2.29±0.34)](P<0.05).但在TEG检测结果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与对照组相比,R值缩短[(5.28±1.06)vs.(8.05±1.23)];Angle角值增大[(70.62±3.90)vs.(60.23±3.41)];MA值升高[(64.05±3.42)vs.(56.21±2.3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之间K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栓弹力图检测敏感性要高于常规凝血功能检测,可以动态监测凝血全过程,此方法可有效识别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凝血功能的异常,对于临床医师早期判断心肌梗死患者凝血功能异常,指导早期预防和治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同时给予重组人脑利钠肽(recombinant human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rhBNP),观察行补救PCI者术后心功能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情况。方法 选择符合静脉溶栓治疗标准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尿激酶溶栓治疗时,分为rhBNP组、常规治疗组。对于ST段降幅不足50%者转院行补救性PCI,观察心肌酶酶峰、心功能,随访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结果 观察组酶峰水平均低于对照组(114.89±75.35 vs 178.93±92.60,P<0.05),心功能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MACE事件低于对照组(21.1% vs 53.8%,P<0.05)。结论 对于行补救性PCI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早期使用rhBNP可减少心肌细胞坏死、改善左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减少MACE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心肺复苏后患者的可溶性粘附分子P选择素(P-selectin)、E选择素(E-selectin)和S100b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海南省人民医院急救中心收治的院内52例心肺复苏患者的血清样本,其中以循环恢复时间超过48 h的14例患者为生存组,而48 h内循环未恢复的38例患者为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的P-selectin、E-selectin和S100b变化规律.结果 复苏后30 min时,患者的血清P-selectin在死亡组高于生存组[(357.1±109.7)ng/mL vs(264.8±53.5)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后E-selectin在生存组30 min[(52.5±11.8)ng/mL vs(52.5±11.8)ng/mL]、12 h[(50.1±7.4)ng/mL vs(92.8±16.3)ng/mL]和24 h[(65.0±10.8)ng/mL vs(119.0±9.3)ng/mL]均低于死亡组(P<0.05),而生存组S100b血清水平在12 h[(0.67±0.11)ng/mL vs(1.21±0.32)ng/mL]和24 h[(0.39±0.06)ng/mL vs(0.84±0.07)ng/mL]均低于死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肺复苏后粘附分子P-selectin、E-selectin和S100b的变化对心肺复苏患者的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BNP)血浆脑钠肽水平和心肌梗死面积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接收的9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资料,按不同的心肌梗死部位分成2组,49例下壁心梗患者设对照组,49例前壁心梗患者设研究组,观察两组心梗面积与BNP水平、心血管事件与BNP水平的相关性、不同Killip分级患者的BNP水平.结果 研究组心梗面积(19.58±6.92)%大于对照组,且BNP2与BNP1水平(163.69±54.78)ng/L、(312.59±65.42)ng/L高于对照组;病亡患者的BNP2与BNP1水平(521.37±246.25)ng/L、(593.70±286.82)ng/L较存活的患者高,差异比较具统计学上的意义,且发生心力衰竭患者的BNP2与BNP1水平(401.36±198.83)ng/L、(532.72±256.88)ng/L较未发生的患者高;不同Killip分级患者的BNP水平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NP是预测心肌梗死后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重要因子,在疾病预后及心梗面积中具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新活素在急性ST段抬高型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广泛前壁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术后患者12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9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新活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急性左心衰发生率及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住院期间急性左心衰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4h cTnT、术后24h和1周NTpro-BNP、术后1周心脏超声LVEDD及LVEF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ST段抬高型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应用新活素,可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道镜经胆囊管探查取石术与经胆总管取石术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经胆囊管探查取石术(观察组,n=68)和腹腔镜经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对照组,n=69)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对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相关指标、住院总金额、术前与术后胃肠病生活质量指数(GIQLI)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手术成功率、一次结石清除率、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石复发率均无差异(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146.81±48.62)min vs (175.21±52.04)min]、术后下床时间[(22.89±3.44)h vs (31.73±3.80)h]、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22.51±3.64)h vs (8.02±2.81)h]、术后住院时间[(8.64±1.19)d vs (10.81±2.20)d]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平均住院费用[(27377±11203)元 vs (35241±11843)元]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经胆囊管探查取石术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术后恢复较快,生活质量较好,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血清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浓度与血清B型脑钠肽(BNP)浓度、左心室功能的变化及其关系。方法选择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100例,胸闷、胸痛发作12h内成功行PCI术者54例为急诊PCI组,急诊PCI失败、未行急诊PCI者46例为非急诊PCI组。患者随访至少半年及以上。采用ELISA法测定患者血清CTGF浓度,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BNP浓度,用超声心动图测定两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非急诊PCI组血清CTGF浓度、BNP浓度、LVEDV、LVESV均明显低于急诊PCI组(均P<0.01),而LVEF在急诊PCI组明显高于非急诊PCI组(P<0.01)。血清CTGF浓度与BNP、LVEDV、LVESV均呈正相关(r=0.418、0.598、0.44,均P<0.01),与LVEF呈负相关(r=-0.567,P<0.01)。结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早期成功行PCI术可明显降低血清CTGF浓度,并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脏功能,血清CTGF可能是心脏重塑血清标记物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