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钟书平 《中国现代医生》2013,(25):133-134,137
目的探讨绝经早期激素治疗对绝经妇女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围绝经期妇女100例,根据药物应用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利维爱治疗,治疗组给予雌激素联合孕激素应。结果两组治疗前FSH与E2含量对比无明显差异,治疗后治疗组E2含量明显升高,FSH明显下降(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SCL-90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而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CL-90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升高(P均〈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CL-90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绝经早期激素治疗应用于妇女围绝经期能有效改善性激素水平,提高妇女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绝经后低雌激素状况对妇女健康不利,可致围绝经期综合征、骨质疏松症、泌尿生殖道疾病、心血管疾病、老年痴呆症等激素替代治疗(HRT)不仅能够缓解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预防相关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而且若能在围绝经及绝经早期(绝经10年内,年龄〈60岁)应用,将会获益更多。因此,有必要了解围绝经期及绝经早期妇女对HRT的知识(K)、态度(A)、行为(P),即KAP等情况,以期为有针对性的开展生殖健康服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雷晓玲   《中国医学工程》2014,(11):21-22
目的通过对围绝经期妇女月经异常者早期给予安宫黄体酮干预,可以改善围绝经期症状和延缓绝经年龄。方法选择围绝经妇女月经异常者作为研究对象,早期使用安宫黄体酮干预60例作为干预组,未进行干预6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干预组正常月经恢复率100%(60/60)高于对照组38.33%(23/60),干预组贫血及感染发生率6.67%(4/60)低于对照组56.67%(34/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围绝经期症状减轻,干预组和对照组已绝经妇女的绝经年龄分别为(49.46±3.62)岁和(48.07±3.79)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激素在围绝经期妇女早期干预安全有效,对增强妇女健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绝经后妇女血脂代谢的变化及激素替代治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血脂代谢的变化及激素替代治疗的影响,了解性激素对冠心病发病的影响。方法:选取453例绝经前、围绝经期、绝经后妇女,分别测定其血清中的雌二醇(E2)、孕酮(P)、促卵泡生成素(FSH)、黄体生成素(LH)4项性激素和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4项血脂指标,并对58例绝经后妇女进行激素替代治疗(HRT)6个月后再重新测定其血清中的脂类。结果:绝经后妇女E2水平较绝经前及围绝经期妇女有明显下降(P〈0.01),后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绝经后与围绝经期妇女的PSH及LH均较绝经前妇女明显升高(P〈0.01),绝经后较围绝经期升高更明显,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绝经后与绝经前妇女血脂水平相比TC、TG、LDL-C水平明显升高而HDL-C水平明显下降(P〈0.01),绝经后妇女E2与TC、LDL-C水平呈负相关,与HDL-C水平呈正相关。58例HRT 6个月后,LDL-C明显下降,HDL-C明显上升(P〈0.05)。结论:绝经后妇女血脂异常与体内性激素水平下降有关,HRT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剂量激素对绝经早期妇女生活质量及血液生化的影响。方法:选择2001年10月~2003年9月有明显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的绝经早期病人42例,每日口服小剂量激素及钙剂共3个月,比较用药前后临床症状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血液生化均未见不利的影响。结论:小剂量激素治疗(HT)能明显提高绝经早期妇女的生活质量,对血液生化无明显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绝经后妇女的内分泌变化,并比较有绝经期症状妇女与无绝经期症状妇女的激素改变,无选择地对71例妇女,包括21例绝经后有症状的妇女,23例绝经后无症状的妇女及27例绝经前妇女,测定垂体及卵巢激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绝经后妇女的促卵泡素(FSH),黄体生成囊(LH)明显升高,雌二醇(E2)明显下降,睾酮(T)变化不明显,泌乳素(PRL)在绝经后10年下降明显,比较上述激素值在有与绝经期症状妇女中的改变,二组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析围绝经期乳腺癌患者进行辅助化疗后性激素水平的变动情况。方法将该院2009年5月-2012年7月收治的100例乳腺癌患者按着年龄分为两组,〈50岁的为一组,共有4J4例,50岁以上的患者为一组,共有56例,两组患者均在术后进行辅助化疗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激素水平检测资料进行研究讨论,主要包括两组患者在化疗之前、完成化疗时、完成化疗后3个月及完成化疗半年的卵泡刺激激素(FSH)和雌二醇(E2)的检测资料。结果在该组围绝经期乳腺癌患者中,年龄〈50岁的患者在完成化疗半年后对血清FSH和F2进行检测,只有2.3%处于绝经期水平,而在年龄50岁以上的患者血清FSH和F2的检测中,有76.78%处于绝经期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疗对围绝经期乳腺癌患者的性激素水平是有一定影响,一般围绝经期乳腺癌患者经过化疗后出现1年以上的闭经情况,并且血清FSH和F2值显示为绝经期水平,特别是〉50岁的患者即可考虑为已绝经。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围绝经期妇女不同阶段血清抑制素B(inhibin B,INHB)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2年7月黄浦区中心医院妇科门诊患者及健康普查妇女118例,年龄45~53岁,按月经周期分4组:对照组30例,月经周期规则;围绝经早期组30例,闭经3~6个月;围绝经晚期组28例,闭经7~12个月;绝经后期组30例,闭经13~36个月。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INHB,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雌二醇(estradiol,E2)、促卵泡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水平,分析各组激素水平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NHB于围绝经早期就明显下降(t=2.79,P〈0.01),但FSH、E2于围绝经早期无明显变化(P﹥0.05);而FSH明显上升(t=7.67,P〈0.001)与E2的明显下降(t=6.43,P〈0.001)都发生在围绝经晚期,而此阶段INHB也有进一步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后期与围绝经晚期比较INHB进一步下降(t=2.68,P〈0.01)、FSH进一步上升(t=3.41,P〈0.01)、E2进一步下降(t=3.39,P〈0.01)。研究还显示,INHB的变化与FSH呈负相关(r=-0.423,P〈0.01)、与E2呈正相关(r=0.407,P〈0.01)。结论血清INHB的下降是围绝经期最早变化的生化指标,可预判卵巢功能衰退和围绝经期起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讨论围绝经期与绝经早期妇女骨密度(BMD)和身体成分的变化,分析身体成分对BMD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0月以来在本院行健康体检的(40~60)岁围绝经期和绝经≤5年的妇女,记录身高和体质量,计算体质数(BMI)。采用双能X线检测仪检测腰椎2~4和左侧股骨颈、大转子及全髋的BMD。结果:符合条件的妇女共157例,其中围绝经期组69例,绝经早期组88例。绝经早期组身高低于围绝经期组,体质量和BMI高于围绝经期组,绝经早期组腰椎2~4、股骨颈、大转子、全髋BMD均低于围绝经期组。结论:绝经早期的BMD降低。绝经后骨质疏松预防工作应及早展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女性在围绝经期前后骨密度( BMD)与卵泡刺激素( FSH)、血清雌二醇( E2)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01~2014-05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05例更年期女性,根据绝经前后分为观察组(绝经时间<12个月)178例和对照组(绝经时间≥12个月)127例。对比两组患者E2、FSH水平以及不同部位的骨密度,并通过骨密度大小分出正常骨量组和低骨量组,最后对影响骨密度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年龄和FSH小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E2以及所检测的部位骨密度均高于对照组。最后通过Logistic回归性分析,得出5个影响骨密度的因素,即:年龄、患者是否绝经、E2、FSH以及绝经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围绝经期前后E2、FSH水平与骨密度存在较大的相关性,其中E2水平下降、FSH水平升高是造成骨密度的主要因素。绝经前后的妇女应根据生理特点对骨质疏松进行预防,降低其带来的伤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