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介绍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诊疗方法。方法:报道1例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本例患者应用激素治疗后症状迅速缓解,疗效显著。结论: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是由感染和药物过敏引起的一种迟发型超敏反应,以发热、皮疹及多器官损害为特点。治疗关键在于早期停用致敏药物,早期应用激素,能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血浆置换联合血液透析在严重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中的临床治疗效果予以探讨.方法:对我院所收治的1例血浆置换联合血液透析成功治疗严重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予以回顾分析.结果:复查肾功能等各指标正常出院,出院后门诊随诊调整用药治疗.结论:在为严重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患者开展治疗的过程中,应用血浆置换联合血液透析开展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相似文献   

3.
一位76岁的老年男性因部分性癫痫发作应用卡马西平。其后出现沿光照部位分布的皮疹、发热、淋巴结病、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肝功能检测异常和非典型淋巴细胞增多,符合药物诱导的超敏反应综合征标准。停用卡马西平并外用类固醇后皮疹消退、肝功能检测正常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改善。本例卡马西平诱导的超敏反应综合征沿光照部位分布值得注意。发生于光照部位的卡马西平诱导的超敏反应综合征@So J.S.Y.$c/o Lorraine Black, 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 Ninewells Hospital and Medical School, Dundee, DD1 9SY, United Kingdom,Dr. @…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的药物流行病学特征,提高对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特殊性的认识。方法:对近4年来在院诊治的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进行回顾性病例分析总结。结果:28例患者中,怀疑药物为别嘌醇的有17例,抗癫痫药有4例,抗结核药3例,非甾体抗炎药4例。大多以皮疹(89.3%)或发热(85.7%)为首发症状,其次可出现肝功能损害(75%),可伴黏膜、眼、生殖器损害(53.6%),嗜酸粒细胞明显增高(32.1%),肾功能损害(17.9%)等,甚至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7.1%)。结论:如患者出现皮疹、反复高热、内脏损害等,经普通抗过敏或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并且有以上几类药物用药史,应高度警惕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  相似文献   

5.
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DIHS)是一种威胁到生命的全身反应,以皮疹、发热、肝炎、淋巴结病和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白细胞增多症为特征的综合症候群.原因药物多为芳香族抗惊厥剂,也可由其他药物如磺胺类、非甾体抗炎药等引起.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病毒再活化、药物解毒功能缺陷及超敏反应机制是研究热点.治疗主要包括立即停用致敏药物、对症治疗、系统性应用激素或者免疫球蛋白.一经诊断,治疗通常是有效的,但仍有20%的DIHS患者死亡.  相似文献   

6.
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drug hypersensitivity syndrome, DHS)是一种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随着近年来对其认识的不断深入,已引起了临床医师的重视.现就本科收治的氨苯砜引起DHS抢救无效死亡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沈惠青  周锦  高萍芝 《北京医学》2009,31(12):756-757
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drug-induced hypersensitivity syndrome,DHS)是一种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病机制不清,与药物、病毒感染、细胞免疫紊乱有关[1]。临床合并肝、肾损害较为常见,合并胰腺炎比较少见[2]。  相似文献   

8.
目前,由Ⅰ型超敏反应引发的疾病越来越多,如过敏性休克、花粉症(又称变态反应性鼻炎)、支气管哮喘等.在免疫学研究领域中对Ⅰ型超敏反应的研究是一个热点.在药物研究方面,寻找治疗Ⅰ型超敏反应的药物亦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目前对体内筛选研究较多.本课题的目的在于建立基于细胞水平上的体外快速筛选模型,用于筛选抗Ⅰ型超敏反应的药物,使药物筛选实现快速微量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是指服药3~5周后发生的急性广泛性皮损,伴发热、淋巴结肿大、多脏器受损。血液学表现为嗜酸粒细胞增多及单核细胞增多等异常的严重全身性药物反应。常见致敏药物主要为柳氮磺胺吡啶片、氨苯砜、苯妥英钠、美西律、别嘌呤醇及米诺环素等。典型临床表现为双峰性,即患者首次发病经治疗后缓解,2~4周后再次出现病情突然加重,并伴发较重的脏器损害,致死率大约10%,主要死于重症肝炎[1-3]。现就我科近2年收治的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患者的诊治和护理工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DH S)是一种异质性且危及生命的药物不良反应,其特征为皮疹和多器官受累。罕见有病例在发生DH S后发展为爆发性1型糖尿病(DM)。在已提出的发病机制中,人类疱疹病毒6型(H H V-6)感染可能在DH S发生中起重要作用。作者报道1例伴有H H V-6再活化的DH S患者,并发不可逆性爆发性1型DM的罕见后遗症。没有检测到糖尿病相关自身抗体。对于DH S患者,应早期检测并干预这一严重并发症。对DH S相关的爆发性1型DM进行综述,并讨论H H V-6在DH S伴发爆发性1型DM中的作用。伴有人类疱疹病毒6型感染的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药物淋巴细胞刺激试验(DLST)诊断抗结核药物所致超敏反应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江西省胸科医院住院的初治肺结核治疗过程中发生超敏反应的患者60例。同期选取本院初治肺结核治疗过程中未发生超敏反应的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以药物激发试验(DPT)作为判定何种药物所致超敏反应的金标准;分析DLST对4种一线抗结核药物〔异烟肼(INH)、乙胺丁醇(EMB)、利福平(RFP)、吡嗪酰胺(PZA)〕所致超敏反应的诊断价值。结果 DLST诊断INH、EMB、RFP、PZA所致超敏反应的灵敏度分别为52.38%、50.00%、43.48%、58.33%,特异度分别为97.98%、99.09%、97.94%、100.00%。结论 DLST在诊断患者因何种抗结核药物所致超敏反应上具有较高的特异度,对指导临床应用抗结核药物有较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的可疑药物及药物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选取35例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回顾性收集并分析其临床资料,寻找可疑药物并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结果:①35例DHS关联性评价结果中,6例(17.14%)肯定(≥9分),19例(54.29%)很可能(5~8分),10例(28.57%)可能(4分).大部分DHS与可疑药物间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可疑药物有别嘌呤片(21例,60.00%),抗癫痫药(6例,17.14%),抗结核药(5例,14.29%),非甾体抗炎药(4例,11.43%);病情转归方面,91.43%(32/35)的患者经过综合治疗后,病情均显著改善并出院,8.57%(3/35)的患者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大部分DHS以发热或皮疹为首发症状,其次会伴有DHS的典型临床表现,如口腔、黏膜、生殖器损害、肝肾功能损害、淋巴结肿大、肺炎等.②DHS累及最多的器官为皮肤及其附件(30.60%),其次是口眼系统(18.03%)、消化系统(13.66%)及神经系统(13.66%),血液、免疫、泌尿及呼吸系统较少累及.结论:当患者表现出高热、皮疹及内脏损害时,经普通抗感染治疗无效、且具有别嘌呤片、抗结核药、抗癫痫药等用药史,需高度警惕DHS.  相似文献   

13.
正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drug-induced hypersensitivity syndrome,DIHS)为全身性具有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多器官受累、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及异型淋巴细胞增多等血液学异常为特征的严重的全身药物不良反应[1]。在结核患者药物治疗的过程中,需多种药物联合使用方可达到治疗效果,联合用药使得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增高,且明确致敏药物困难,不利于患者治疗的进行。现有的结核药物说明书中均没  相似文献   

14.
刘萍 《卫生职业教育》2012,30(18):89-90
医疗过度带来的药物滥用所造成的超敏反应中,I型超敏反应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超敏反应。因其是IgE参与,病情发展速度快,有时甚至会造成患者迅速死亡的严重后果。所以,典型的动物模型及对症紧急药物救治的意义是让学生首先会观察,其次能早诊断,最后是能快速地对症处理和准确给药治疗,为挽救患者生命赢得时间.  相似文献   

15.
《延边医学院学报》2019,(3):197-198
<正>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DIHS)是一种严重的全身药物不良反应,主要临床表现为皮疹,伴发热、淋巴结肿大、血液学指标水平异常(嗜酸性粒细胞和异型淋巴细胞增多)及以肝功能损伤为主的多器官功能受累,多见于成人,发病率为1/1 000~1/10 000.据国外报道,DIHS死亡率为10%~20%,肝功能衰竭被认为可能是首要死亡原因[1].目前DIHS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因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被误诊.延边大学附属医院于2017年12月7日收治了1例  相似文献   

16.
李红玲  尚靖  徐建国 《新疆医学》2008,38(6):135-137
目前,由I型超敏反应引发的疾病越来越多,如过敏性休克、花粉症(又称变态反应性鼻炎)、支气管哮喘等。在免疫学研究领域中对I型超敏反应的研究是一个热点。在药物研究方面,寻找治疗I型超敏反应的药物亦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目前对体内筛选研究较多。本课题的目的在于建立基于细胞水平上的体外快速筛选模型,  相似文献   

17.
专题研讨式教学是教员和学员围绕某个问题进行交流探讨的互动教学方式,它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扩展医学生的临床视野和增强学员的综合素质,是符合医学教育理念的一种教学方法。本文在分析皮肤性病学课程主要特色的基础上,探讨了专题研讨式教学方法在皮肤病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并结合对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的专题研讨,讨论了其在皮肤性病学的组织实施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正>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drug induced hypersensitivity syndrome,DIHS)是药物引起的严重皮肤不良反应,其潜伏期较长,具有潜在的致死风险。化脓性脑膜炎是婴幼儿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苯巴比妥所致的DIHS出现在儿童化脓性脑膜炎的恢复期鲜有报道。现报告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于2020年7月收治的1例DIHS,其潜伏期长,过程曲折,并复习相关文献,以加深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息斯敏抗过敏治疗引发超敏反应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过敏性疾病,又称变态反应疾病.临床各科在日常诊疗中经常碰到有关变态反应问题.息斯敏本来是抗过敏的药物,但应用息斯敏抗过敏治疗时引发超敏反应1病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drug-induced hypersensitivity syndrome , DIHS)为全身性具有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多器官受累、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及异型淋巴细胞增多等血液学异常为特征的严重的全身药物不良反应[1]。在结核患者药物治疗的过程中,需多种药物联合使用方可达到治疗效果,联合用药使得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增高,且明确致敏药物困难,不利于患者治疗的进行。现有的结核药物说明书中均没有引起DIHS记载,本文对我院2例抗结核药物所致DIHS的病例(主要以发热、皮疹、肝功能损害、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等为主)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以期对预防抗结核药物治疗中DIHS的发生及后续治疗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