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自主性运动对β淀粉样蛋白25-35(Aβ25-35)诱导小鼠学习记忆损伤的影响及其血清氧化应激水平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2月龄C57bl/6雄性小鼠双侧侧脑室注射Aβ25-35快速部分模拟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AD)的学习记忆损伤;Y迷宫检测小鼠短期学习记忆能力;化学比色法检测血清丙二醛(MDA)、羟自由基、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力;Hochest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神经细胞损伤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短期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进臂正确率:52.43±2.34、62.43±0.53,t=4.166,P=0.044);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比例明显增加(4.43±0.30、1.81±0.33,t=-5.863,P=0.004);血清MDA含量上升(43.51±5.22、21.03±1.29,t=-4.181,P=0.043)。与模型组相比较,治疗组小鼠短期学习记忆能力显著改善(进臂正确率:72.72±1.71,52.43±2.34,t=-6.838,P=0.002);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比例明显下降(2.86±0.22、4.43±0.30、t=4.260,P=0.013);血清GSH、GSH-Px、T-AOC活力显著提升。结论自主性运动能提高Aβ25-35小鼠抗氧化应激能力,减轻神经细胞损伤,改善Aβ25-35诱导的小鼠学习记忆缺陷。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β淀粉样蛋白海马内注射的神经毒性,并对应用此方法建立阿尔茨海默病(AD)的动物模型进行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对凝聚态β-淀粉样蛋白25-35片断(Aβ25-35)诱导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PC12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将培养的细胞随机分为20 μmol/L Aβ25-35处理不同时间组(0、30 min以及1、3、6、12、48 h)、20 μmol/L Aβ25-35+不同浓度的BDNF(20、50、100 ng/mL)处理组、单独Trk B受体抑制剂K252α(200 nmol/L)处理组、20 μmol/L Aβ25-35+50 ng/mL BDNF处理组、K252α(200 nmol/L)+20 μmol/L Aβ25-35+50 ng/mL BDNF处理组.采用MTT法观察不同处理组PC12细胞的活力,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处理组PC12细胞Cleaved caspase-3表达的变化.结果 20 μmol/L的Aβ25-35作用不同时间后细胞活力均明显下降,且呈一定的时间依赖趋势(P<0.05);不同浓度的BDNF(20、50、100 ng/mL)预处理后均可明显抑制 20 μmol/L的Aβ25-35诱导的细胞活力下降(P<0.05); 20 μmol/L的Aβ25-35可诱导PC12细胞Cleaved caspase-3表达增高(P<0.05),50 ng/mL的BDNF可明显抑制20 μmol/L的Aβ25-35诱导的Cleaved caspase-3表达的增高(P<0.05),Trk B受体抑制剂K252α(200 nmol/L)预处理后,50 ng/mL的BDNF对20 μmol/L的Aβ25-35诱导的Cleaved caspase-3表达增高的抑制作用明显减弱(P<0.05).结论 BDNF对Aβ25-35诱导的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且其保护作用是通过与其特异性受体Trk B结合而实现.  相似文献   

4.
β淀粉样蛋白25-35诱导皮质神经元tau蛋白过度磷酸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前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disease,AD)研究仍缺乏理想的动物模型,细胞模型通过复制AD的某些分子生化改变,可用于研究AD的发病机制和筛选治疗药物。脑内β淀粉样蛋白(Aβ)的大量沉积和tau蛋白过度磷酸化是AD的两大主要分子生化改变。淀粉样瀑布学说认为Aβ可直接诱导神经元tau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尼古丁对β-淀粉样蛋白(Aβ)细胞毒性的拮抗作用及与β-淀粉样前体蛋白(APP)代谢之间的关系。方法不同浓度的尼古丁分别单独或与Aβ25~35同时作用于PC12细胞24h,然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WesternBlot法检测PC12细胞上清液中的可溶性β-淀粉样前体蛋白α片段(sAPPα)和细胞内胰岛素降解酶的表达水平。结果(1)尼古丁浓度于0.10~500μmol/L时,对PC12细胞无明显毒性作用(均P〉0.05),当浓度升至1000μmol/L时则产生一定的毒性作用(P≤0.05);Aβ25~35浓度于1~100μmol/L时对PC12细胞具有明显毒性作用(均P≤0.01),Aβ25~35浓度降至0.10μmol/L时则失去其毒性作用(P〉0.05)。(2)尼古丁浓度于0.10~1000μmol/L时,对Aβ25~35诱导的细胞毒性呈现不同的作用:尼古丁浓度于0.10~100μmol/L时可部分拮抗Aβ25~35诱导的细胞毒性作用(均P〈0.01),但不能使PC12细胞活力恢复至正常细胞水平(均P〈0.01);而当尼古丁浓度于500μmol/L和1000μmol/L时则不产生拮抗Aβ25~35诱导的细胞毒性作用(均P〉0.05)。(3)Aβ25~35(20μmol/L)和尼古丁(100μmol/L,1000μmol/L)单独或联合作用均可引起PC12细胞可溶性β-淀粉样前体蛋白α片段分泌水平升高(均P〈0.01),其中以尼古丁浓度为100μmol/L时可溶性β-淀粉样前体蛋白α片段的分泌水平最高。(4)浓度为20μmol/L的Aβ25~35可导致胰岛素降解酶表达水平降低(P〈0.01),而浓度为100μmol/L的尼古丁可明显拮抗这种作用(P〈0.01),1000μmol/L的尼古丁则无明显拮抗作用(P〉0.05);将浓度为100μmol/L和1000μmol/L的尼古丁分别单独作用于PC12细胞时,胰岛素降解酶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尼古丁对Aβ25~35诱导的细胞毒性的拮抗作用与可溶性β-淀粉样前体蛋白α片段的分泌水平并无直接关系,而可能与胰岛素降解酶的表达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水溶性Aβ25-35损伤体外培养大鼠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的钙离子机制。方法:应用二甲基噻唑二苯基四唑溴盐(MTT)分析法研究细胞活性的改变,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 相对变化。结果:用MTT分析法发现10μmol/LAβ25-35、10μmol/LAβ25-35+5μmol/L硝苯地平、10μmol/LAβ25-35+10μmol/L硝苯地平3个实验组的细胞活生较对照组分别下降34.5%、25.1%和11.0%;预加10μmol/L硝苯地平可有效地阻Aβ25-35所致的细胞活性下降。0.1、1、10、20和30μmol/L不同浓度的Aβ25-35可致胞内离子浓度分别升高约6.4%、6.4%、62.2%、69.3%和107.5%,呈一剂量依赖性。预加Aβ25-351min后可以增强氯化钾升高细胞内钙离子的程度。上述两种作用依赖于细胞外钙离子,同时可被L-电压门控钙通道特异性阻断剂硝苯地平所拮抗。结论:水溶性Aβ25-35作用早期可以破坏神经经细胞的钙离子稳态,使细胞对外界生理性或闰理性刺激敏感度增强,空易遭受损伤。  相似文献   

7.
β-淀粉样蛋白对AD大鼠脑内胶质细胞的影响作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 探讨Meynert核注射 β 淀粉样蛋白 (Aβ)后对大鼠脑神经胶质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将 1μLAB1-40 (10 μg/ μL)在立体定向仪下注入大鼠右侧Meynert核 ,分别于 1周、4周时用透射电镜观察脑组织中神经胶质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实验组Meynert核、海马区和皮层区均可见神经胶质细胞增生 ,其中以小胶质细胞为主 ,星形胶质细胞次之 ;小胶质细胞聚集并吞噬变性神经细胞以及血管周围可见增生活跃的小胶质细胞聚集 ;神经元胞体皱缩 ,胞浆浓缩 ,核染色质固缩成团块状并见边聚现象 ,核膜尚完整 ,有发生凋亡的趋势 ;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无上述变化。结论 Aβ能引发CNS神经胶质细胞增生并活化 ,免疫炎性反应在AD记忆障碍和痴呆形成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β-淀粉样蛋白25-35(Aβ25-35)杏仁核注射所造痴呆模型大鼠海马突触素的改变及其与空间学习记忆力的关系。方法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2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颅内注射5.0nmol 0.1%三氟乙酸)、痴呆模型组(颅内注射5.0nmol Aβ25-35),每组各8只。采用杏仁核注射Aβ25-35的方法建立大鼠痴呆模型;通过Morris水迷宫测试观察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变;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模型大鼠海马突触素表达的水平。结果大鼠痴呆模型建立6周后,痴呆模型组大鼠存在明显的空间学习记忆力障碍,为期6d水迷宫测试的平均潜伏期均明显长于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其中第4~6天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痴呆模型组大鼠海马突触索表达的阳性数及着色密度均明显少于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其中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Aβ25-35杏仁核注射所造痴呆模型的大鼠海马突触数量明显减少,其空间学习记忆力功能障碍可能与突触的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9.
阿尔茨海默病的(Alzheimer's disease,AD)一个重要的病理学特征之一是脑内出现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组成的淀粉样斑。β-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β-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经β-分泌酶和γ-分泌酶依次水解后产生Aβ和APP胞内结构域(APPintracellular do-main,AICD)。现在已经知道Aβ在AD的发病机制中起着关键作用,但是关于AICD的生理及病理功能还不清楚。近年来研究发现AICD可以与细胞内多种蛋白相互作用,而且AICD在基因转录、细胞凋亡,突触可塑性,神经发生以及APP的加工和运输过程中均有调节功能。本文针对AICD的生理及病理功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淀粉样蛋白25~35片段(Aβ25~35)对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及血小板胞质内钙离子水平的影响,探讨淀粉样蛋白在血小板中的作用。方法采集18例健康志愿者肘静脉血,检测在不同浓度Aβ25~35(0、5、10、20、40μmol/L)的作用下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PAGMax);以50%最大聚集反应的二磷酸腺苷浓度(EC50)1μmol/L作为测定Aβ25~35对血小板聚集影响的二磷酸腺苷基础浓度;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不同浓度Aβ25~35作用下钙荧光探针Fluo-3/AM标记的血小板胞质内钙离子([Ca2+]i)变化。结果(1)于富血小板血浆中加入二磷酸腺苷后,以二磷酸腺苷浓度为1μmol/L时血小板EC50最高,为(26.33±6.57)%,故以此作为测定Aβ25~35影响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基础浓度。(2)Aβ25~35作用前后,二磷酸腺苷诱导的PAGMax均不同程度增高(P<0.05),且随着Aβ25~35浓度增加,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呈逐渐增加(P<0.05),其中以40μmol/L浓度组血小板聚集率最大,与单纯给予二磷酸腺苷(Aβ25~35为0μmol/L时)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3)不同浓度Aβ25~35(0、5、10、20、40μmol/L)诱导后,血小板胞质内[Ca2+]i水平均不同程度升高(P<0.01),[Ca2+]i浓度平均增高水平随Aβ25~35浓度的增加而增加(P<0.01),其中以40μmol/L浓度组血小板胞质内[Ca2+]i水平升高最为显著(P<0.01)。结论较高浓度的Aβ25~35具有促进二磷酸腺苷诱导血小板聚集、升高血小板胞质内[Ca2+]i水平的作用,Aβ25~35促进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可能与血小板胞质内钙离子水平的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凝聚态β淀粉样蛋白25-35片断(Aβ25-35)诱导的SH-SY5Y细胞tau蛋白磷酸化的影响.方法 MTT法观察不同浓度的Epo(0、5、10、20、50 U)单独作用24 h对SH-SY5Y细胞存活率的影响;20 μmol/L的凝聚态Aβ25-35作用于SH-SY5Y细胞不同时间点(0 min、30 min、1 h、3 h、6 h、12 h、24 h)后,Western blot法检测tau蛋白磷酸化(Ser199、Ser396及taul)水平的变化;观察不同浓度的Epo(5、10、20 U)预处理细胞3 h后对Aβ25-35作用的影响以及P13K/Akt抑制剂LY294002(50μmol/L)预处理细胞1 h后Epo抑制作用受到的影响.结果 不同浓度的Epo作用24 h后,MTT示细胞存活率无明显变化.20 μmol/L的Aβ25-35作用不同时间点后,tau蛋白Ser396、Ser199位点的磷酸化水平3 h时开始增加,6 h达到最高峰,12 h后又逐渐下降,24h时仍维持较高水平,与0min、30min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总的tau蛋白没有任何变化.5、10、20U Epo预处理均可有效地抑制Aβ25-35引起的Ser396、Ser199位点的磷酸化,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Y294002预处理细胞后,Epo的作用受到抑制.结论 Epo可通过P13K/Akt途径对Aβ25-35诱导的tau蛋白磷酸化发挥抑制作用,本研究为研究AD的发病机制及探索新的有效治疗药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Meynert核注射β-淀粉样肽(Aβ)对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和ChAT,SOM神经元的影响.方法:将1μLAβ1~40(10μg/μL)在立体定位仪下注入大鼠右侧Meynert核,分别于1周、4周时测定其学习记忆能力和脑组织中ChAT及SOM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的表达.结果:Aβ注射1周后,实验组出现学习记忆障碍,呈渐进性加重,4周时更为显著.在无名质区Meynert核及其边周、海马区和额、顶部皮质区,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均有广泛的ChAT及SOM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分布,而实验组则减少.在4周时,实验组ChAT及SOM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表达显著减少,以Meynert核及其边周最显著.结论:Meynert核注射Aβ可使大鼠发生较持久的学习记忆功能障碍,Aβ致Meynert核、海马和皮质区的ChAT及SOM能神经元的减少,可能是学习记忆功能障碍和痴呆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探讨β淀粉样蛋白(Aβ)单体和寡聚体对SH-SY5Y细胞内胆固醇代谢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Aβ40、Aβ42的单体及寡聚体处理SH-SY5Y细胞,荧光分光光度法分析细胞内总胆固醇(TC)、游离胆固醇(FC)和释放到胞外的胆固醇浓度,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内脂质含量.结果 用浓度为0.004,0.4,4μg/ml的Aβ10寡聚体处理细胞时,胞内总胆固醇的浓度(95.164±8.080),(80.408±15.893),(70.329±4.054)μg/mg相较于对照组(109.144±10.061)μg/mg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2.654,3.742,8.767;P<0.05).当Aβ40寡聚体浓度为4μg/ml时,释放到细胞外的胆固醇浓度为(5.675±0.436)μg/mg,相较于对照组(3.743±0.162)μg/mg显著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161,P<0.01).但Aβ42寡聚体对游离胆固醇的浓度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β40寡聚体使SH-SY5Y细胞内的总胆固醇减少,释放到胞外的胆固醇增多,可能是Aβ40抑制了胆田醇合成或流出的结果.脂代谢异常可能是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线粒体相关性β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和线粒体相关性β淀粉样蛋白(Aβ)正逐渐成为研究阿尔茨海默病(AD)病理生理学改变的热点。线粒体相关性APP和线粒体相关性Aβ是指以线粒体为特异性靶点,存在于线粒体膜上或沉积于线粒体基质内的APP和Aβ。文中将分别介绍线粒体相关性APP和线粒体相关性Aβ的来源、结构、功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揭示其与AD发病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丹参酮ⅡA对β淀粉样蛋白25-35片段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对β淀粉样蛋白25-35片段(Aβ25-35)诱导的褐家鼠肾上腺嗜铬瘤细胞PC12细胞系抑制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MTT检测丹参酮ⅡA(2μmol/L)对Aβ25-35(20mmol/L)处理过的细胞活性,应用公式(1-实验组平均OD值/对照组OD值)×100%计算细胞抑制率。RT-PCR、westernblot检测细胞内GSK3β及pi GSK3β的表达量。结果丹参酮ⅡA有效的拮抗了Aβ25-35引起的细胞抑制及GSK3β的高表达和低磷酸化。结论Aβ25-35可以引起PC12细胞抑制,而丹参酮可以拮抗Aβ25-35的作用,并且可能是通过GSK3β通路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7.
β淀粉样蛋白致神经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阿尔茨海默病(AD)是老年期痴呆最主要类型。β淀粉样蛋白(Aβ)可诱导神经细胞凋亡,是AD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近年来,Aβ的神经毒性及其产生机制一直是对AD研究的热点问题,Aβ导致体外培养的神经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包括氧化应激和钙稳态失衡,NF-κB基因调控,糖原合酶激酶3β和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的活动等,这些机制的阐明对揭示AD发病原因及探索有效防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脑内β淀粉样蛋白(Aβ)的清除主要包括细胞外降解、细胞内吞和外流转运。Aβ降解酶包括neprilysin、内皮素转化酶、胰岛素降解酶、血管紧张索转换酶、纤溶酶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等。细胞内吞由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和清道夫受体介导。转运清除包括血脑屏障转运和非特异性脑间质液泵流清除。针对上述三种清除途径,出现了以此为切入点的三种新的阿尔茨海默病治疗策略,包括上调Aβ降解酶基因表达或增加其活性以及促进细胞内吞清除和外流转运等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9.
β淀粉样蛋白(Aβ)在阿尔茨海默病(AD)的发病中所起的作用至今尚不完全清楚。近年来的几项研究,提出Aβ可能与朊病毒蛋白类似,可以在脑组织中传播。首先,Aβ在物理化学性质及增值方式方面都与朊病毒蛋白类似。其次,通过外周途径或脑内注射的方式向动物模型注射外源性Aβ后,均可引起脑内Aβ沉积。最后细胞水平的实验直接证明了Aβ可以在细胞之间传递。  相似文献   

20.
黄芪提取物对β-淀粉样蛋白损伤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黄芪提取物(EA)对β-淀粉样蛋白(Aβ)损伤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克隆化的PC12细胞株,应用不同浓度(20、40、80 μg/mL)EA作用于10 μmol/L Aβ25-35损伤的PC12细胞,应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的变化.用荧光比色法和TUNEL染色分别检测PC12细胞胞内活性氧(ROS)水平和细胞凋亡率的变化. 结果与模型组比较,3种浓度的EA均可使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MTT比色实验A570值增加,胞内ROS水平减少,细胞凋亡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浓度的增加,作用越明显. 结论 EA可能通过抗氧化损伤和抑制细胞凋亡对抗AB的神经毒性,发挥神经保护作用,且这种作用呈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