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院于1987~1995年共自行植入起搏器20例(含1例于1982年由会诊医师植入。1992年因电极断裂而由我院重新植入者);于1983~1995年共更换起搏器9例16次(含外院植入者1例)。共发生起搏系统并发症27例次,发生率为75%(27/36)。  相似文献   

2.
流行性出血热(简称出血热)在我林区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为探索其流行规律,为防治(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本文就1983—1992年出血热发病和流行情况做以流行病学分析。 一、出血热流行情况 1、历年发病情况:1983—1992年10年间,我局出血热发病为113例,死亡6例,平均发病率高达35.31/10万,发病率最高年份是1992年,为109.73/10万,最低年份是1983年为6.25/10万。1984、1987、1992年是发病率高峰年。出血热死亡率最高年份1992年,为2.66%,平均死亡率为0.53。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全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2010~2012年脑膜炎球菌疫苗(Meningococcal Vaccine, MenV)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发生特征,评价MenV上市后预防接种安全性。方法:通过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信息管理系统,收集截至2010~2012年接种MenV发生的不良反应个案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10~2012年中国共报告MenV接种后发生预防接种不良反应27046例,其中异常反应1724例,占6.38%;一般反应25322例,占93.62%。根据2010-2012年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中接种监测数据估算,四种MenV疫苗的一般反应报告发生率在7.84/10万~54.37/10万之间;异常反应报告发生率在0.62/10万~1.93/10万之间。不良反应以首剂为主。常见的异常反应为过敏性皮疹、血管性水肿等过敏反应。结论:中国MenV上市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在可接受的预期范围内。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昆明市西山区疫苗接种的安全性和预防接种服务质量。方法  通过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4—2018年西山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个案数据,采用描述性方法对相关监测指标及发生特征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4-2018年昆明市西山区共报告AEFI 294例。辖区10个街道办事处均有病例报告,无疫苗接种事故报告。年均AEFI报告发生率12.27/10万剂;其中一般反应167例,占报告病例数的56.80%,报告发生率为6.97/10万剂;异常反应79例,占报告病例数的26.87%,异常反应报告发生率3.3/10万剂,无死亡病例。异常反应以荨麻疹、斑丘疹、过敏性皮疹、麻疹猩红热样皮疹为主(66例,0.28/10万剂),卡介苗引起腋下淋巴结肿大(4例,0.17/10万剂)、热性惊厥(3例,0.13/10万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例,0.13/10万剂)。属于严重的异常反应7例(卡介苗引起肺部感染1例、热性惊厥3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例),发生率为0.29/10万。结论  西山区AEFI监测的敏感性逐年提高,疫苗接种的安全性和接种服务质量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了解佛冈县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的监测情况,分析AEFI发生的原因,为提高预防接种服务质量提供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佛冈县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信息管理系统报告的100例AEFI病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在报告的100例AEFI中,共接种疫苗810460剂次,发生率为12.34/10万,其中一般反应发生率为9.75/10万(占79.00%);异常反应发生率为1.97/10万(16.00%);偶合症发生率为0.62/10万(占5.00%);其中23价肺炎疫苗的AEFI发生率最高(52.26/10万);AEFI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0~1岁组,占报告病例的71.00%,报告以发热、红肿、硬结等一般反应为主,占总病例的76.00%。结论佛冈县的AEFI以一般反应为主,未发生严重异常反应,说明疫苗接种是安全的,但由于疫苗本身特性、环境和受种个体等因素的影响,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仍然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广西边远山区东兰县儿童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的发生情况,评估常规、强化疫苗接种的安全性,为免疫规划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1—2010年该县各乡镇儿童各种疫苗接种人数、次剂及各种疫苗AEFI发生情况,建立Excel数据库并进行分析。结果该县在过去的10年间,开展15种疫苗共86.13万余人次的接种,发生AEFI 10例,发生率为11.61/100万,15种疫苗中仅有卡介苗和百白破(百日咳、白喉、破伤风)发生AEFI,发生率分别为52.27/100万、73.92/100万。发生AEFI儿童年龄均小于或等于5岁,其中男6例,女4例。儿童发生AEFI以局部反应为主,仅1例出现全身反应,预后良好。结论该县需进一步完善AEFI监测系统,提高报告的及时性、完整性和覆盖率。  相似文献   

7.
林龙端 《海峡药学》1997,9(2):85-86
热原检查是控制输液的重要质量指标,我院自1983年开始每批输液都用鲨试剂进行热原检查,但在使用中仍有个别病员发生输液热原反应(以下简称反应人为探求原因,现对12年来1020批输液热原检查及76例病员反应(其中16例非本院制剂)的试验情况进行分析,小结如下。从1983~1995年间,我院自制四大输液共1020批,用0.5Eu/ml鲎试剂检查,仅发现8批阳性,其余全部阴性,这8批用1Eu/ml鲎试剂复试后,4批阴性用于临床设有发生反应,另4例复试后阳性没有使用。病员发生反应时,护理部把剩余的输液送来进行内毒素检查,我们在lh内取未注射完的原…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葫芦岛市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收集各机构填报的《辽宁省出生缺陷卡》,对全市医院的围生儿进行了出生缺陷的动态监测。结果 2015年葫芦岛市出生缺陷儿123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为85.99/万。城市发生率为90.24/万,农村发生率为83.79/万,男性发生率为101.41/万,女性发生率为68.51/万。前五位出生缺陷顺位分别是:先天性心脏病(16.08/万)、外耳畸形(12.58/万)、多指(趾)(11.19/万)、总唇裂(6.29/万)、先天性脑积水(3.50/万)。2015年孕28周前各类出生缺陷的构成为先天性心脏病(21%)、神经管畸形(17%)、总唇裂(12%)、先天性脑积水(10%)等。结论通过医院出生缺陷监测资料技术分析,完全可以得知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并可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9.
cefprozil是一种新的头孢菌素,有关本品的早期临床试验(1992)以及Medline医学研究(1994)显示,本品仅发生皮疹等过敏反应.然而,市场销售后向FDA自发报告显示,22例血清病样反应(SSLR),6例Ste-vens-Johnson综合征,20例多形性红斑(EM).SSLR通常在使用本品后7~12天发生,开始伴有斑疹或荨麻疹,发热和关节痛.淋巴结病、肺部症状、水肿、嗜酸粒细胞增多及肝功检查异常等反应较少见.其症状轻重不等并可持续数周.与典型的血清病相比,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或磺胺类引发的SSLR中尚未见严重的内脏器官病变和伴血管内皮补体和免疫球蛋白沉积的循环免疫复征.  相似文献   

10.
菏泽市2011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数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菏泽市2011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发生情况及监测系统运转情况。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菏泽市2011年报告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1年菏泽市各疫苗总疑似异常反应发生率为3.52/10万剂次。报告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病例共383例。其中一般反应364例,异常反应17例,偶合症1例,待定1例;发生AEFI的疫苗共有27种,其中以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的发生数最多;全市8县1区均有AEFI报告,病例中0~1岁组239例(62.4%)、1~2岁组58例(15.1%)。临床症状以发热/红肿/硬结(316例)和过敏性皮疹(1例)为主。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发生在0~1 d的288例(75.2%)。结论菏泽市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发生率在全国试点估算报告发生率范围内,AEFI监测的完整性和敏感性较高,应进一步规范预防接种门诊与操作,选用免疫效果好、安全性高的疫苗,加强疑似异常反应监测,从而减少预防接种后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复方地肤子汤联合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间的98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并随机分成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49例)两组。其中对照组单纯采用咪唑斯汀治疗,观察组采用复方地肤子汤联合咪唑斯汀治疗方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两种方案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一个月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47%(36/49);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84%(45/49),两组治疗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18例(36.73%),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9例(18.37%),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地肤子汤联合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单纯用咪唑斯汀治疗的方案,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8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按就诊单双号随机分为两组即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使用中药制剂荨麻疹汤联合咪唑斯汀缓释片10mg/d;西药对照组使用咪唑斯汀缓释片10/mg/d,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疗效优于西药对照组(P=0.000)。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为5.6%,低于对照组20%(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3.
青霉素过敏的免疫学检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霉素是一种杀菌力强、毒性小、应用广的抗生素。一般剂量使用一年以上或一天静脉滴注超过1亿单位时皆无明显毒性反应;肾功能不全者按常用剂量使用也不致引起蓄积中毒。可是青霉素过敏名列各种药物反应的首位,而且过敏性休克发生率也最高。Welch调查了美国八百家医院1953—1957年发生的药物反应,在2,995例反应中青霉素引起的占84%,其中809例即刻反应中青霉素占 98%,死亡率 9%。WHO 1968年统计,青霉素反应率为0.7~10.0%,休克发生率为4~15/10万,致死率为15~20/100万。美国每年死于青霉素严重反应的约100~300人。国内报导青霉素过敏发生率约5~6%。李氏统计1952~1976年国内报导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约565例,死亡97例(17.2%)。可见青霉素过敏严重地危及病员的生命与健康,也阻碍它的广泛使用。 青霉素过敏如何预测,过敏者在什么条件下可重新使用,如何脱敏,人们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随着免疫学的进展,目前对青霉素过敏  相似文献   

14.
我们于1983年12月~1984年1月,对全县27个公社进行了外伤及意外死亡调查。1973~1978年期间,每年外伤及意外死亡率均在90/10万以上,1979年~1983年为51.49/10万~56.78/10万。1983年全县死亡3319人,其中男1870人,女1449人,总死亡率654.1/10万(男性714.24/10万,女性589.95/10万)。外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咪唑斯汀与雷尼替丁联合使用治疗患者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78例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根据护理人员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单纯咪唑斯汀治疗,观察组使用咪唑斯汀联合雷尼替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状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评分均有下降,且观察组下降程度比较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49%经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69%,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82%(P0.05)。结论:使用咪唑斯汀联合雷尼替丁治疗患者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效果更加显著,安全性更高,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分析盐酸非索非那定片递减疗法治疗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的有效性及应用价值。方法抽选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40例慢性自发性荨麻疹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盐酸非索非那定片常规治疗,研究组采用盐酸非索非那定片递减疗法,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无明显差异(P> 0.05),但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的临床治疗中,使用盐酸非索非那定片递减疗法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吉水县2010~2012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的发生情况,探讨预防接种的安全性及减少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发生的措施.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AEFI监测系统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吉水县2010~2012年报告AEFI共56例,发生率为10.76/10万,涉及疫苗13种,其中以麻疹疫苗、百白破疫苗的AEFI报告居多.AEFI以一般反应为主,占94.64%(53/56),异常反应占3.57%(2/56),偶合症占1.79%(1/56).接种后1d内出现反应者47例,占83.93%.结论 吉水县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发生率较低,疫苗接种是安全的;接种疫苗后1d内是监测重点;加强AEFI监测,可提高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预防和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京万红软膏用于乳腺癌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疗效。方法将112例接受放射治疗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常规护理,治疗组除常规护理外,从第1次放疗后开始涂抹京万红软膏。结果对照组发生放射性皮炎49例,发生率87.5%,治疗组31例,发生率55.4%。两组放射性皮炎发生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80.4%(45/56)放射性皮炎出现于照射40 Gy以前,治疗组为28.6%(16/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放疗开始时使用京万红软膏保护皮肤,能明显降低乳腺癌患者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减轻皮肤损伤程度,推迟急性放射性皮炎的发生时间,对乳腺癌放疗所致皮肤损伤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精密输液器预防儿科输液反应的效果。方法将2012年05月—09月笔者所在医院儿科收治的住院患者(年龄1个月至3岁)9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450例(使用精密输液器)和对照组450例(使用普通输液器),观察并比较两组输液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使用精密输液器时输液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精密输液器可以有效防止输液反应在儿童患者中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曲振海 《天津医药》2000,28(5):295-296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疾病之一,而合并马尾神经损伤、括约肌功能障碍、鞍区麻木及小腿肌肉瘫痪则为临床少见的一种类型,其发生率为5.4%~10.6%。我院1983年至1995年共收治13例,占同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6.7%(13/195)。本文就其诊断、治疗与预后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