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异位甲状腺的临床特征及诊断,以避免其误诊、误治.方法 回顾分析4例异位甲状腺的临床资料.结果 ①4例患者均为女性,发病年龄15~36岁,其中1例于甲状腺部分切除术后诱发症状.②气管内及舌异位甲状腺多表现为呼吸道阻塞及刺激症状.③B超示正常甲状腺存在或缺如,核素扫描对异位甲状腺可显示或不能显示,CT平扫异位甲状腺CT值变化较大.④1例经手术切除治愈,1例予甲状腺素口服症状好转,2例未予特殊治疗.结论 异位甲状腺症状与激素水平改变有关,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单靠B超、CT或核素扫描不易诊断异位甲状腺,必须相互结合,治疗应个体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诊断颈部异位甲状腺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05-2013年在我院经超声确诊或误诊的13例异位甲状腺病例,结合手术、病理结果及核素扫描进行分析.结果 13例中,超声诊断正确9例,占69.2%,均为完全异位甲状腺;误诊4例,占30.8%,均为部分异位甲状腺,其中3例经核素扫描证实,1例核素扫描提示与甲状腺无关,但经喉镜手术后病理回报异位甲状腺.结论 高频超声是筛查颈部异位甲状腺的首选检查方法,对于部分性异位甲状腺的诊断准确率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用带肌蒂移位术治疗舌异位甲状腺2例,疗效满意。术后随访1/2~1年,转位甲状腺的核素扫描检查及T_3、T_4测定均属正常。本文中有一例同时作了胸大肌部位的游离甲状腺组织埋藏术,但术后核素扫描未显示有核素分布。作者认为本病以移位术治疗较为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艾滋病合并异位甲状腺患者的临床特点,避免误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2016年收治的7例艾滋病合并异位甲状腺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例患者,男3例,女4例;平均(10±1)岁.就诊原因为发现颈部肿物3例,咽异物感2例,外院颈部肿物切除术后2例.5例做出正确诊断;2例外院转诊患者因检查欠仔细,导致误诊,误将甲状腺组织当作肿物切除,患者需口服左甲状腺素钠片替代治疗.结论 艾滋病患者合并异位甲状腺是一类特殊的患者,临床多以颈部包块就诊,应仔细检查正常位置是否存在甲状腺,以排除异位甲状腺的可能,避免误诊为淋巴结炎性肿大.彩超、甲状腺核素扫描、甲状腺功能检查、CT及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是重要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5.
多排螺旋CT和SPECT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和SPECT核素扫描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经病理证实的100例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对其多排螺旋CT和SPECT核素扫描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归纳其影像特点。结果:100例患者的多排螺旋CT平扫图像均可见甲状腺内斑片状边界模糊的低密度影,SPECT核素扫描见甲状腺显像浅淡且局部有放射性稀疏和缺损表现。SPECT所见稀疏和缺损区与CT图像显示的斑片状低密度影部位相一致,但范围较大。结论:SPECT核素扫描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CT显示甲状腺解剖结构较SPECT清晰,CT具有较高的密度分辨率,可以帮助排除其他疾病,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刘丽梅  李蓬秋  张学军  杨艳  吴冀川 《四川医学》2011,32(10):1620-1621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手术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2010年8月收治的11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比较他们的临床表现特点,B超、CT、核素显像的检查优劣。结果本组患者以骨型(8/11)为主要表现,所有患者均有高血钙、低血磷、高甲状旁腺激素表现。10/11例B超发现甲状旁腺肿瘤,5/10例同时ECT检查发现甲状旁腺部位反射性浓聚增高。MRI或CT检查5例,发现异位甲状旁腺结节2例,均经手术证实。9/11例经手术治疗,6/9例得到随访,术后骨关节疼痛症状明显缓解至消失,日常生活可以自理。结论原发性甲状旁腺亢进发病率低,但随着认识及诊疗手段的提高,近年来该病例数明显增多。高血钙和低血磷是诊断甲旁亢的重要线索。B超由于它的简便可靠、灵敏度高,可作为首选。B超检查阴性时应选择核素扫描及颈胸部CT检查,以免漏诊。手术是治疗该病的首选方法,临床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异位甲状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1998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9例异位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例患者中,6例以颈部肿物、2例以吞咽疼痛、1例以呼吸困难为首发症状;发生于舌根2例、舌骨下及颈部6例、纵隔1例.术前均行B超或CT检查,8例术前、1例术后行131I甲状腺扫描.9例患者均获手术切除,5例迷走甲状腺癌行肿物扩大切除及周围淋巴结清扫术,4例副甲状腺癌行肿物扩大切除、同侧甲状腺腺叶及峡部切除术.术后随访14个月~13年.1例术后22个月死于肿瘤复发;1例术后2年复发,再次手术后随访正常;其余7例患者随访至今无复发.结论 根据异位甲状腺癌的类型和确切位置应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大部分患者可通过手术切除达到根治目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肾结核的临床及影像诊断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00例肾结核的临床表现及所有病例的KUB与IVP、B超检查,CT扫描。结果约70%的患者其临床症状不典型,各影像手段不同程度显示了肾结核的形态改变或肾功能,KUB+IVP诊断正确38例,B超诊断正确40例,CT诊断正确56例。结论影像学检查各有优缺点,与临床症状相结合可使大部分病例获确诊。  相似文献   

9.
覃峰 《广西医学》2009,31(4):597-599
甲状腺癌是甲状腺常见的恶性肿瘤,大多无典型临床症状,其临床表现与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瘤等疾病不易鉴别,过去以核素扫描及淋巴管造影检查,术前确诊率较低。随着B超、CT、MRI广泛应用,术前确诊率明显提高。我院2005年3月至2008年3月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癌32例,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进一步提高对甲状腺癌CT表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癌(thyroid microcaminoma,TMC)的临床特点及早期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TMC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结果76例TMC中,术前甲状腺物理检查触及肿块或结节19例(25%);常规健康查体中经B超检查发现肿物或结节68例(89.47%);在甲状腺良性疾病手术中发现8例(10.53%)。所有病例术前经颈部B超检查,均证实为甲状腺实性占位或结节,其中双侧10例,单侧66例;低回声无包膜型63例(82.89%),有包膜型13例(17.11%);结节伴钙化51例(67.10%)。CT或MRI扫描检查发现肿物64例(84.21%),其中肿物边界不清的56例(87.5%);结节伴钙化42例(65.63%)。行甲状腺核素扫描55例,其中报告为“温结节”10例(18.18%);呈现为“凉结节”或“冷结节”28例(50.90%);未显示17例(30.91%)。结论TMC虽术前诊断困难,但通过定期综合查体,结合B超、CT/MRI、ECT等影像学检查,进行综合分析,大部分病例可以得到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1例侧方异位甲状腺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流程及诊治经验。方法:该侧方异位甲状腺患者术前行甲状腺彩超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PECT)-CT确诊。手术切除甲状腺右叶及Ⅳ区甲状腺组织,术后进行病理学检查确诊。术后每日服用优甲乐50 μg。结果:患者术后恢复良好,随访10个月生活正常,病情稳定,无复发或转移。结论:侧方异位甲状腺的发生机制尚未明确,手术切除原发甲状腺癌和侧方异位甲状腺组织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手术切除后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2.
张连凤 《当代医学》2014,(16):85-86
目的分析阴道B超与腹部B超在诊断异位妊娠中的效果,为临床影像学检查提供参考。方法以珠海市高新区金鼎卫生院2011年8月~2012年8月共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经手术或病理检查确诊,按照自愿原则将120例患者均分为阴道B超组和腹部B超组(n=60),阴道B超采用阴道超声诊断仪进行扫描检查,腹部B超组采用腹部超声诊断仪进行扫描检查,比较两种方法对异位妊娠诊断的准确率。结果腹部B超组诊断符合率78.33%(47/60),阴道B超组诊断符合率96.67%(58/60),阴道B超组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腹部B超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意义(P〈0.05)。结论阴道B超在诊断异位妊娠中结果更为及时、准确,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异位甲状腺的临床特征、诊断与治疗,以提高异位甲状腺的诊治水平.方法 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5例异位甲状腺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对异位甲状腺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等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13例行手术治疗,9例治疗后症状缓解,甲状腺功能正常,无复发;3例术后并发暂时性甲状腺功能减退;1例因误诊误治,致使甲状腺功能永久性减退,终身服用甲状腺素片.结论 异位甲状腺是一种少见的疾病,易误诊误治,完善相关检查可减少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胰岛素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8年5月本院收治的30例胰岛素瘤患者资料,并结合国内外有关文献报道进行诊治分析。结果30例胰岛素瘤均行手术治疗,均经病理证实,其中良性胰岛素瘤28例,恶性胰岛素瘤1例,胰岛细胞增生1例。本组30例均有典型Whipple三联征。术前B超、CT诊断的阳性率分别为16%(4/25),17%(3/18)。术中B超检查25例,24例与术中探查相符,1例发现了未能扪及的肿瘤。行单纯肿瘤摘除术23例,胰体尾部切除术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29例术后血糖恢复正常,1例术后仍有低血糖,二次手术后血糖恢复正常。但有3例发生胰漏并发症,1例发生假性囊肿,2例伴有精神症状者术后症状无改善。结论胰岛素瘤临床主要表现为典型的Whipple三联征。胰岛素瘤术前定位不易,术中探查及术中B超是发现肿瘤的主要手段;对如性胰岛素肿瘤宜行单纯肿瘤切除或胰腺部分切除,对恶性肿瘤应采用扩大范围的根治性肿瘤切除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超声诊断异位妊娠(ectopic pregnancy,EP)的准确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妇产科超声诊断为EP病人156例临床资料,追踪其手术病理结果,核对病人超声诊断与病理报告诊断的一致性,并分析影响超声诊断准确率的影响因素。结果156例病人最终经病理证实125例,诊断准确率为80.13%。超声检查明确见到孕囊144例,初次超声检查未发现孕囊的不明位置妊娠病人12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无盆腔炎症、是否检测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和停经时间均为超声诊断EP准确率的独立影响因素(P < 0.01)。结论EP的临床诊疗过程中应特别关注早期EP和盆腔炎病人,对于不能确诊的病人,可结合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和临床症状并做好病人随访,尽可能提高超声诊断EP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6.
郭维  陈恩  韦保林  傅金阶  罗晓曙 《海南医学》2014,(21):3166-3168
目的探讨阴道超声联合腹部B超在宫外孕诊断上的应用价值,为宫外孕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本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06例经手术或保守治疗确诊宫外孕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均行阴道超声及腹部超声检查,观察患者卵巢子宫旁有无异常,并对比阴道超声检查、经腹部B超检查以及二者联合检查宫外孕的阳性率及漏诊率情况。结果经腹部B超检测卵黄囊、胎芽、心搏和盆腔积液等阳性检出率均显著低于经阴道超声检查(P〈0.05);阴道超声和腹部超声联合诊断为宫外孕者101例,诊断符合率为95.28%,漏诊5例占4.72%;单纯腹部超声诊断宫外孕79例,诊断符合率为74.53%,漏诊27例占25.47%;单纯阴道超声检查诊断为宫外孕者82例,诊断符合率为77.36%,漏诊24例占22.64%,阴道超声联合腹部B超与单纯腹部超声和单纯阴道超声比较,其诊断符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阴道超声诊断符合率和腹部B超诊断符合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超声联合腹部B超可显著提高宫外孕的诊断符合率,为临床提供了更方便、更快捷的诊断手段,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异位甲状腺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7例异位甲状腺的临床及超声表现。结果:4例超声诊断为异位甲状腺,避免了不必要的手术;1例超声诊断为异位甲状腺伴囊腺瘤,术后病理证实;1例超声误诊为甲状舌管囊肿患者,术中手术医生疑为异位甲状腺,及时取少许组织送检病理诊断为甲状腺组织,同时探查发现正常甲状腺缺如,故未作切除;1例误诊为甲状舌管囊肿的患者手术切除,后继发甲状腺功能低下。结论:超声对异位甲状腺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可作为筛查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核医学显像鉴别头颈部可疑异位甲状腺的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择52例到我院接受临床检查并发现甲状腺可疑来源病灶患者,分别采用B超、CT、131I-WBI和SPECT-CT进行检查,以淋巴穿刺取活检和随访6个月联合确定病灶为标准,进行对比分析核医学显像鉴别头颈部可疑异位甲状腺的价值。结果活检和随访6个月联合检出病灶66个,B超检出病灶53个,CT检出病灶58个,131I-WBI检出病灶56个,SPECT-CT检出病灶63个;SPECT-CT灵敏度为98.75%,明显高于B超特异性80.98%、CT特异性85.35%和131I-WBI特异性91.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CT-CT准确性为96.32%,明显高于B超特异性81.88%、CT特异性83.58%和131I-WBI特异性90.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CTCT特异性为97.75%,明显高于B超特异性80.22%、CT特异性90.32%和131I-WBI特异性92.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PECT/CT技术将不断完善,并充分发挥核医学和CT成像技术的优点,为异位甲状腺类疾病提供可靠的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腹部B超及阴道B超诊断异位妊娠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经手术或病理检查确诊的异位妊娠患者168例,分为腹部B超组、阴道B超组、腹部和阴道B超联合检查组,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诊断准确率.结果 腹部B超诊断符合率为89.29%,阴道B超符合率为94.92%,腹部与阴道B超联合检查符合率为98.11%;差异有显著意义;阴道B超最早发现宫外类孕囊影在停经32 d时,阴道B超发现宫外类孕囊影的平均停经天数为(36±2.2)d,腹部B超发现宫外类孕囊影的平均停经天数为(41±4.3)d,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阴道B超结合腹部B超诊断异位妊娠临床符合率高,阴道B超声对宫外孕的早期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子宫疤痕部位妊娠1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光晓燕  曾荔苹  梁轶珩 《河北医学》2007,13(12):1264-1267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子宫疤痕部位妊娠病例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经过,以引起临床重视并探讨最佳诊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4年11月至2007年6月共收治14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疤痕部位妊娠患者的诊疗经过。结果:直接确诊6例,误诊8例,误诊率57.14%。保守治疗8例,1例失败中转开腹;直接开腹手术5例,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1例。结论:疤痕子宫妊娠应及早做B超检查,一旦发现子宫疤痕部位妊娠,及时根据患者症状、体征、B超检查结果及血HCG值采取适宜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