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尺动脉腕上穿支微型游离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 12例手指皮肤缺损患者,缺损面积为(1.6~2.8) cm×(3.0~4.5) cm,以尺动脉腕上支为轴心血管,切取前臂微型穿支皮瓣修复,前臂供区直接缝合.结果 12例皮瓣全部成活,2例3个月后行皮瓣整形术.术后随访2个月~2年,平均7个月,手指功能与外观均满意,皮肤饱满.结论 尺动脉腕上穿支微型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部皮肤缺损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尺动脉近侧穿支蒂前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对肘部皮肤缺损修复的可行性。方法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采用尺动脉近侧穿支蒂前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移修复肘部创面患者12例,年龄20~52岁。7例单纯皮肤缺损,5例伴有骨外露,2例伴尺神经缺损。神经缺损采用游离腓肠神经移植桥接,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约4.0cm×5.0cm~6.0cm×8.0cm。供区游离植皮。结果12块皮瓣全部存活,皮瓣范围5.0cm×6.0cm~7.0cm×9.0cm。8例获随访(包括电话随访)1个月至2年,皮瓣色泽、质地与外形良好,肘关节可自由活动。2例尺神经缺损病例随访6~10个月,爪形手畸形明显改善。结论尺动脉近侧穿支蒂前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可修复肘部皮肤缺损,血供可靠,手术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尺动脉腕上支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19例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行尺动脉腕上支穿支皮瓣游离移植手术,血管采用端端吻合法。结果19例患者术后皮瓣全部存活,经过随访,皮瓣的外形、质地及色泽均满意,手指功能及感觉恢复均满意,两点辨别觉8-17 mm,平均9例两点辨别觉<10 mm,皮瓣感觉恢复S3级以上,供区感觉对日常工作和生活无影响。手指功能评定标准:优15例,良3例,差1例,优良率94.7%。结论尺动脉腕上支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效果显著,患者耐受度高,手指感觉及功能恢复良好,不影响手部外观,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尺动脉腕上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例手指皮肤缺损的创面,应用尺动脉掌浅支游离皮瓣修复,皮瓣大小1.6cmx2.5cm∽3.0cmx4.5cm。结果:10例皮瓣存活好,其中1例皮瓣术后出现血管痉挛,血管解痉后存活,10例获随访1个月∽1年,其中10例皮瓣外形满意、质地色泽好、两点辨别觉6∽9 mm、患指活动功能良好。结论:尺动脉腕上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皮肤缺损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是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一种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5.
梁波 《吉林医学》2014,(7):1482-1483
目的:探讨使用游离尺动脉腕上支上行支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的手指皮肤缺损患者44例,使用游离尺动脉腕上支上行支皮瓣对其进行修复。皮瓣面积最小为2.3 cm×1.8 cm,最大皮瓣面积为5.5 cm×3.5 cm。所有患者均以尺动脉腕上支上行支为血管蒂,对全部血管采用端端吻合。结果:44例皮瓣均成活,有7例患者皮瓣比较臃肿,另有3例患者皮瓣破溃,换药之后均顺利愈合。术后对患者随访3个月~1年,皮瓣外形和弹性良好,功能恢复情况也较为满意。结论:游离尺动脉腕上支上行支的解剖位置恒定,切取难度也不大。皮瓣薄厚适宜,供区也比较隐蔽,感觉恢复情况较好,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性小,供区隐蔽,可恢复部分感觉,术后并发症少,是手指皮肤缺损修复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带尺动脉腕上皮支下行支的筋膜皮瓣修复手部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4例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带尺动脉腕上皮支下行支的筋膜皮瓣进行逆行转移修复。其中手掌尺侧创面6例,手背尺侧创面3例,环指掌侧创面5例,小指掌侧创面4例,环指背侧创面3例,小指背侧创面3例;急诊一期手术19例,手部瘢痕挛缩二期手术修复5例。结果术后24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36个月(平均12个月),修复后的皮瓣质地、外形满意,无色素沉着,13例修复感觉神经者两点分辨觉为6~12 mm;5例瘢痕挛缩者,手部屈曲挛缩解除,手指主被动活动度得到明显的改善。结论应用带尺动脉腕上皮支下行支的筋膜蒂皮瓣修复手部创面,血管解剖较恒定,操作简便,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7.
刘英 《安徽医学》2013,34(6):754-756
目的探讨手指背侧皮肤缺损修复方法和效果。方法将在我院住院治疗的90例手指背侧皮肤缺损患者随机分为A组(45例)和B组(45例),A组患者采用尺动脉腕上穿支微型游离皮瓣修复,而B组患者则采用手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2组患者其他治疗措施相同,比较A组和B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感染率和伤口Ⅰ期愈合率。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观察2组患者手部外形和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B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感染率均明显少于A组患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伤口Ⅰ期愈合率、手部外形完好率和功能恢复完全率均明显高于A组患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背侧皮肤缺损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均较有,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6):14-19
目的探讨手指掌侧推进皮瓣修复拇指末端软组织缺损与尺动脉腕上穿支皮瓣修复拇指末端软组织缺损两种手术方法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拇指末端缺损患者106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行手指掌侧推进皮瓣修复拇指末端软组织缺损的病例作为对照组,共53例;将行尺动脉腕上穿支皮瓣修复拇指末端软组织缺损的病例作为实验组,共53例。观察两组患者的伸屈功能分级、感觉分级和皮瓣血运。结果实验组伸屈功能分级、感觉分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动脉危象、静脉危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尺动脉腕上穿支皮瓣修复拇指末端软组织缺损对于术后手指功能恢复和感觉恢复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应用吻合血管足内侧皮瓣修复手部相应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解剖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以足底内侧血管为主干,带其主干支及足内侧区皮穿支构成足底内侧非负重区、足内侧区双叶皮瓣,游离移植同时修复手或手指两处皮肤缺损.皮肤缺损范围为2cm×4cm~5cm×8cm.损伤至手术时间8~38d.结果 16例皮瓣全部成活,创口均一期愈合,其中2例术后第3天腕掌侧瘢痕出现皮瓣下血肿,经拆除部分缝线,充分引流后皮瓣成活.患者均获随访3~12个月.皮瓣质地好,外形美观不臃肿,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游离足内侧皮瓣是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逄增金 《吉林医学》2011,32(13):2529-2530
目的:探讨尺动脉腕上皮支逆行筋膜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8例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皮瓣切取面积12 cm×8~6 cm×5 cm,应用尺动脉腕上皮支逆行筋膜皮瓣修复,术后观察皮瓣的血运、色泽、质地及感觉的恢复。结果:术后18例全部成活,随访3个月~3年,皮瓣的色泽、质地均满意,吻合神经的16例两点辨别觉为10~15 mm。供区创面一期修复愈合,无功能障碍。结论:尺动脉腕上皮支上行支血管解剖恒定,皮瓣厚薄适中,操作简便,是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1.
孙乾  曹群华  顾晨 《中外医疗》2016,(2):112-113
目的 探讨指动脉终末背侧支为蒂的中节指背岛状皮瓣在临床中的应用. 方法 自2011年4月—2015年3月,该院用指动脉终末背侧支为蒂的中节指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伤共22例. 皮瓣面积大小1.0 cm×1.5 cm~1.5 cm×2.0 cm2.术中利用指神经背侧支修复重建皮瓣感觉.结果 该组随访时间3~12个月.22例皮瓣全部存活,其中3例皮瓣术后出现水泡,经3周左右换药后愈合. 所有皮瓣经3个月以上随访,皮瓣感觉恢复均达到S2及以上. 结论 指动脉终末背侧支为蒂的中节指背岛状皮瓣操作简单,对患指创伤较小,利于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2.
黄保良 《吉林医学》2011,32(28):5883-5884
目的:总结外踝上皮支皮瓣修复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手术经验。方法:利用小腿腓动脉的终末皮支为蒂设计外踝上皮支皮瓣11例,修复内、外踝骨折术后钢板外露分别3例和6例,踝前软组织缺损2例,皮瓣切取面积最大15 cm×10 cm,最小5 cm×6 cm。结果: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个月~3年,皮瓣外形饱满,质地好,部分感觉恢复。结论:外踝上皮支皮瓣切取简便、血运可靠,是修复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13.
5种带皮神经的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指腹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5种带皮神经的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指腹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拇指尺或桡背侧皮神经伴行血管岛状皮瓣、示指背侧岛状皮瓣、中指尺侧或环指桡侧指神经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拇指腹缺损28例,皮瓣均含有感觉神经,皮瓣切取的最大面积5.5 cm×3 cm。结果28例皮瓣全部成活,经6~12个月随访,拇指指腹外形及感觉功能恢复优良,指腹两点辨别觉5~12 mm。结论严格选择适应证,5种带感觉神经的皮瓣血供可靠,操作简单,可较好的恢复拇指指腹的外形和感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各种带蒂皮瓣对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肌腱、神经、血管及骨外露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60例不同原因、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肌腱骨外露的病人,分别应用带血管神经蒂食指背侧岛状皮瓣、掌背动脉岛状皮瓣、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皮瓣、尺动脉腕上支皮瓣、骨间背侧岛状皮瓣等方法进行修复。结果经6个月-4年随访,供区及受区无溃疡,无明显色素沉着,外观良好,感觉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带蒂皮瓣对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肌腱骨外露的修复技术具有操作灵活,相对游离皮瓣简单,成功率高,修复后组织结构、厚度、韧性、色泽与原组织相近,能最大程度恢复手部的外观、功能,创伤小,对生活护理小。但对手指缺损要求再造、带蒂皮瓣无法覆盖创面及无可用的带蒂皮瓣修复创面等病例,游离皮瓣仍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带神经双叶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掌侧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根据14例拇指掌侧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创面的大小,在中指尺侧、环指桡侧设计带神经双叶指动脉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患处,供区创面植皮修复。结果:14例皮瓣全部存活。随访1~38个月手指外形满意,感觉、功能良好。结论:应用中指尺侧环指桡侧带神经双叶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掌侧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创面,克服了常见皮瓣的缺点,且具有设计合理、切取转移方便、供受区邻近组织结构合理、修复后外形满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手指软组织缺损使用指动脉皮瓣修复的应用价值。方法:新鲜成人手标本20侧,对指动脉走行及分支进行观测;临床运用指动脉皮瓣修复指端、近侧指骨间关节以远皮肤缺损40例。结果:指掌侧固有动脉在手指每节发出4条较小的掌皮支,供应手指掌侧及背侧面的皮肤,桡、尺侧固有动脉在中节指骨的远端、远节指骨的近端有较恒定的交通支。据此设计指动脉逆形岛状皮瓣;临床应用40例全部成活。结论:该皮瓣具有血管解剖恒定、血管蒂长的特点,是修复手指中节以远皮肤缺损的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和骨间前动脉腕背支皮瓣在复杂断掌再植中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 1999年8月~2005年10月共收治复杂断掌18例,根据复杂断掌中掌心、掌背皮肤的缺损程度,采用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逆行转位修复掌心皮肤缺损,皮瓣大小:2~4 cm×3~6 cm;骨间前动脉腕背支皮瓣逆行转位修复掌背皮肤缺损,皮瓣大小:4~6 cm×5~8 cm;并同时完成断掌再植.结果 所有再植断掌及皮瓣全部成活.根据相关功能评定标准,手部功能均恢复70%以上.结论 利用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和骨间前动脉腕背支皮瓣分别修复复杂断掌中的掌心、掌背皮肤缺损,可较好地重建手的外形与功能,有利于一期完成断掌再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提高阔筋膜张肌瓣修复上肢的移植存活率和功能重建的满意度提供解剖依据。方法教学用尸体30具(48侧)及完整下肢5侧,对阔筋膜张肌的血供、神经、肌形及髂胫束进行观察并记录。结果阔筋膜张肌星长梭形,长14.5~17.5cm,宽3.6~4.2cm,厚0.8~1.2cm,髂胫束长25~28cm,宽4~7cm,厚0.5cm,由臀上神经下支支配。旋股外侧动脉分支3支型占74%,2支型占24%,1支型占2%;阔筋膜张肌由升支供血占77%,升横支共同供血占23%;升横共干占75%,升横分叉存在4种位置,近肌前缘和深面分叉的横支分支至阔筋膜张肌(12侧),也分出浅皮支(21侧)至阔筋膜皮肤。结论阔筋膜张肌瓣以升支或升横干、降支为肌、皮双血管蒂,带阔筋膜张肌神经、股前外侧皮神经,修复上肢深度烧伤,血运丰富,运动和感觉功能存在。阔筋膜瓣以横支浅皮支和降支为双血管蒂,带股前外侧皮神经,修复无肌肉缺损上肢烧伤,血运充足,感觉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