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氧水平依赖功能核磁共振成像(BOLD-fMRI)、弥散张量成像(DTI)联合术中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o-SEP)、运动诱发电位(MEP)及皮层脑电图监测(ECoG)在M1区继发性癫痫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9例M1区继发性癫痫患者,男13例,女6例,病史0.5个月至20年,术前行BOLD-fMRI、DTI检查显示手功能激活区和投射纤维束及其与致痫病灶的毗邻关系,术中应用Co-SEP、MEP及ECoG,进一步明确M1区的位置及指导致痫病灶和致痫灶切除,尽可能保护神经功能;术后复查BOLD-fMRI了解神经功能保留情况.结果 12例可见激活区及纤维束位于致痫病灶边缘,余6例则因致痫病灶挤压、而移位,1例胶质瘤病灶边缘与M1区和皮层下白质纤维紧密接触.术中均通过Co-SEP位相倒置界定中央沟,2例与解剖学及影像学位置不一致;并分别于口轮匝肌、大鱼际肌、小鱼际肌或趾短屈肌等处引出MEP;术毕复查MEP仍存在.ECoG监测显示19例病灶及其附近皮层可见棘波发放,其中15例致痫灶与M1区有部分重叠,经处理后致痫区皮层棘波明显减少或消失.少突胶质细胞瘤病例病灶因紧邻运动区,为次全切,余者病灶全切;致痫灶全切者16例.术后观察6~12个月,患者癫痫发作改善程度达Engel Ⅲ级及以上者18例;复查BOLD-fMRI激活区较前范围增大,DTI显示投射纤维束与对侧趋于对称;2例术后出现一过性失语或轻偏瘫,无病例出现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胶质瘤患者随访期间未见复发征象.结论 BOLD-fMRI、DTI联合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指导M1区继发性癫痫手术,可优势互补,能有效指导M1区病灶和致痫灶的切除及神经功能的保留,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多数药物难治性癫痫,外科手术是一种必要的治疗手段,手术效果取决于癫痫灶的准确定位。术中采用皮层脑电监测(ECoG)可以确定癫痫灶的准确部位和范围,指导医生进行显微外科手术,以保证在切除非功能区和重要功能区的占位性病变、根除癫痫灶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颅内电极监测技术在难治性癫痫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常规头皮脑电图及影像学等非侵袭性检查难以确定致病灶的或致痫灶与重要功能区关系密切的难治性癫痫患者51例,采用开颅手术方式在怀疑脑区埋置颅内电极。术后行长程视频脑电监测确定致病灶后,进行腊皮层电刺激功能区测定。再次手术行致病灶切除。结果:硬膜下电极埋置50例,硬膜外电极1例。术后所有病例均记录到明确的发作间期异常放电和/或发作期脑电图变化。致痛灶切除术后效果Engel分级:Ⅰ级32例,Ⅱ级13例,Ⅲ级5例,Ⅳ级1例。头皮愈合不良3例,延长住院时间后治愈。无永久性神经功能缺失发生。结论:颅内电极监测可以精确定位致痫灶,皮层电刺激术对脑功能区定位可靠、方便。对于采用非侵袭性检查不能明确致痫灶,或致痫灶与重要功能区关系密切的难治性癫痫患者。颅内电极监测结合皮层电刺激术可以提高癫痫治愈率,并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皮层脑电图(ECoG)监测在难治性颞叶癫痫外科手术中的作用。方法 50例难治性颞叶癫痫患者经过详细的术前评估后,进行外科治疗,术中应用ECoG精确定位及指导切除范围。结果 50例患者手术前采用ECoG在致痫灶表面及其周围均记录到散在的或密集的痫样放电,致痫灶切除后,痫样放电消失者38例,病灶周围仍有残余痫样放电者12例,扩大切除范围后,6例痫样放电消失,再行皮层热灼术热灼后,2例痫样放电消失,4例仍可见有少量痫样放电。随访12~24个月,Engel术后效果评估为I级(癫痫发作消失)29例,Ⅱ级(癫痫发作极少或几乎消失)11例,Ⅲ级(癫痫发作频率减少90%)6例,Ⅳ级(发作频率减少〉50%,〈90%)4例,有效率92%。结论应用ECoG术中监测切除致痫灶是治疗难治性颞叶癫痫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幕上肿瘤继发癫痫患者皮层脑电异常放电脑组织脑电表现特征及病理学改变。方法:选择36例伴癫痫发作的非功能区幕上肿瘤患者,在术中皮层脑电(electrocorticography,ECoG)监护下行肿瘤切除+痫样放电组织切除术。将切除有癫痫样放电的脑皮质作为试验组,无痫样放电的显微镜下显示肿瘤周边正常的哑区组织或内减压脑组织作为对照组。分析试验组ECoG波型特点,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术后病理检查的结果。结果:(1)幕上肿瘤继发癫痫患者ECoG波型特点以间隙性多棘波最多,有14例(38.89%);其次分别为持续出现单个棘波;广泛棘尖波节律。(2)病理特点:36例试验组痫样放电皮层脑组织病理改变以不可逆改变胶质瘤细胞和单纯胶质细胞增生为主,共21例(58.33%)。30例对照组中仅7例(23.33%)出现胶质细胞增生。试验组胶质瘤或胶质增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试验组ECoG波型特点与病理结果比较:持续性单个棘波,主要见于不可逆改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间隙性多棘波、广泛性高幅夹波节律可见于2组中,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幕上肿瘤继发癫痫患者ECoG波型表现以持续出现单个棘波为主;异常放电脑组织的病理学改变多为胶质瘤细胞和胶质细胞增生;肿瘤周围ECoG反复出现极高幅持续性棘波脑皮质区应积极处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幕上肿瘤继发癫痫患者皮层脑电异常放电脑组织脑电表现特征及病理学改变。方法:选择36例伴癫痫发作的非功能区幕上肿瘤患者,在术中皮层脑电(electrocorticography,ECoG)监护下行肿瘤切除+痫样放电组织切除术。将切除有癫痫样放电的脑皮质作为试验组,无痫样放电的显微镜下显示肿瘤周边正常的哑区组织或内减压脑组织作为对照组。分析试验组ECoG波型特点,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术后病理检查的结果。结果:(1)幕上肿瘤继发癫痫患者ECoG波型特点以间隙性多棘波最多,有14例(38.89%);其次分别为持续出现单个棘波;广泛棘尖波节律。(2)病理特点:36例试验组痫样放电皮层脑组织病理改变以不可逆改变胶质瘤细胞和单纯胶质细胞增生为主,共21例(58.33%)。30例对照组中仅7例(23.33%)出现胶质细胞增生。试验组胶质瘤或胶质增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试验组ECoG波型特点与病理结果比较:持续性单个棘波,主要见于不可逆改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间隙性多棘波、广泛性高幅夹波节律可见于2组中,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幕上肿瘤继发癫痫患者ECoG波型表现以持续出现单个棘波为主;异常放电脑组织的病理学改变多为胶质瘤细胞和胶质细胞增生;肿瘤周围ECoG反复出现极高幅持续性棘波脑皮质区应积极处理。  相似文献   

7.
詹彦  石立  石全红  曾勇  邹福建  蒋勇  薛军  崔荣周 《重庆医学》2013,(27):3239-3241
目的探讨功能磁共振(fMRI)、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神经导航、术中超声(IOUS)、皮层脑电监测(ECoG)等对功能区附近以癫痫为主要症状的低级别胶质瘤手术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0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患者23例,术前fMRI、DTI明确病灶与传导束、功能区的位置关系,电生理、影像学检查定位致痫灶及病灶,采用MRI介导的神经导航系统制订手术计划,选择最佳手术入路,术中利用超声实时监测精确定位病灶范围,确定切除程度,术中ECoG定位致痫灶,手术显微镜下避开功能区处理病灶及致痫灶,术后详细评估记录患者预后等。结果 fMRI、DTI、神经导航、超声、ECoG等精确定位病灶及致痫灶,显微镜、术中病理指导下病灶切除程度:Ⅰ~Ⅱ级17例,Ⅲ级4例,Ⅳ~Ⅴ级2例。术后运动性失语1例,偏瘫、单瘫4例,意识障碍1例,经神经营养、脱水、高压氧等治疗均好转康复出院,无死亡病例。生活质量评估:Ⅰ~Ⅱ级20例,Ⅲ级3例,无Ⅳ级植物生存病例。切除临床疗效评价:治愈20例,好转3例,无如故或恶化病例。术后随访6~24个月,根据Engel癫痫疗效分级评估:Ⅰ~Ⅱ级21例,Ⅲ级2例,无Ⅳ级病例。结论 fMRI、DTI、神经导航、超声、ECoG等指导功能区附近低级别胶质瘤手术,最大限度切除病灶、同时处理致痫灶,能够有效保护功能区神经功能,大大减少对功能区正常脑组织副损伤,同时提高了症状性癫痫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顽固性癫痫致痫灶的定位及外科手术方法。方法:对25例病人进行电生理学、CT、MRI及ECT检查,确定手术方案,术中在皮层脑电图监测下切除致痫灶。结果:本组病人癫痫停止发作14例(56%),药物控制良好10例(40%),无效1例。无严重神经功能并发症和手术死亡。结论:皮层脑电图监测有利于准确定位致痫灶,手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联合皮层脑电图(ECoG)监测在脑动静脉畸形(cAVM)继发癫痫显微手术治疗中的作用和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显微手术治疗的18例cAVM继发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均采用超声引导及ECoG监测的方法指导cAVM完全切除及致痫灶切除。 结果 术中超声能清晰显示cAVM血管团位置、边界及cAVM的供血动脉、引流静脉情况,指导cAVM血管团完整切除,也有效发现手术残余从而指导补充切除,最终达到cAVM血管团完全切除;术中ECoG可监测到cAVM周围及其远隔部位的痫性放电,有效指导致痫灶合理化处理以减少脑功能的损伤。本组病例术后随访≥2年,无神经功能障碍,癫痫无发作,按照Engel的疗效判断标准,均为EngleⅠ级。 结论 术中超声引导可准确定位cAVM且能判定其供血动脉及残余情况,指导完整切除;ECoG监测确定致痫灶,进一步指导切除范围。二者联合应用能够有效减少脑组织损伤、减少手术并发症,显著提高癫痫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长程视频脑电图(VEEG)对非惊厥发作癫痫的诊断价值及对难治性癫痫术前定位的意义。方法:对22例难治性非惊厥发作性癫痫患者行VEEG监测,22例行头MRI检查,17例行发作间期PET—CT检查,8例行脑磁图(MEG)检查。对所有患者进行致痫灶术前定位评估后11例行手术治疗,术中皮层脑电图(ECoG)监测结果验证VEEG定位的准确性。结果:22例VEEG监测时间24~48h,共监测到83次非惊厥发作,其中5例(22.72%)监测到既往未曾发现的发作类型。每例均记录到临床发作和相应的发作期脑电异常(2~20次),18例(69次)提示局灶起源(额叶起源6例,颞叶起源7例,额颞叶起源5例),其中12例(54次,占78.26%)发作起始区与症状产生区一致。VEEG定位的致痫灶区与头MRI有结构异常者符合率为100%,与PET—CT符合率为82-35%,与MEG符合率为100%,与11例手术治疗患者的ECoG监测结果一致(符合率100%)。结论:VEEG可提高癫痫患者非惊厥类发作的捡出率,有助于癫痫的分类,比较准确地定位致痫灶,是难治性癫痫术前评估必不可少的检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神经电生理和微血管多普勒超声(MDU)联合监测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的应用价值和意义。方法颅内动脉瘤患者40例,共45个动脉瘤,在术中常规行头皮脑电图(EEG)、体感诱发电位(SSEP)、运动诱发电位(MEP)监测和夹闭动脉瘤前后行MDU以监测载瘤动脉和邻近血管血流动力学变化,将术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与术中监测的变化作前瞻性研究。结果术后恢复良好35例,暂时性偏瘫3例。永久性偏瘫2例。术中SSEP变化4例,MEP变化7例,EEG变化2例,MDU发现血流异常9例.其中MDU与诱发电位(EP)均出现变化6例,在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未发现明显变化而MDU发现血流异常3例,另2例MDU正常而MEP出现变化。术中联合监测无变化或虽有变化但干预后恢复者术后神经功能良好。结论在颅内动脉瘤术中神经电生理和MDU联合监测的变化与神经功能状况具有良好的关联性。神经电生理在监测皮质、皮质下缺血和脑功能损害方面优于MDU,MDU在检测血管血流动力学方面优于神经电生理。神经电生理和MDU能相互弥补不足。二者联合监测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动脉瘤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和经头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ES-MEP)在胸椎结核患者术中联合应用的价值。方法对27例胸椎结核患者行术中CSEP+TES-MEP联合监护。术中持续观察CSEP及TES-MEP波幅及潜伏期变化,出现波幅下降50%、潜伏期延长10%或刺激强度高于初始刺激强度100 V仍未引出者,停止手术并对症处理。结果 CSEP监测成功率为100.0%(27/27),TES-MEP监测成功率为92.6%(25/27),联合监测成功率为92.6%(25/27),CSEP阳性1例,TES-MEP阳性7例,其中,CSEP+TES-MEP均为阳性的1例,CSEP阴性而TES-MEP阳性6例,术后神经功能损伤1例。结论胸椎结核患者术中联合运用CSEP和TES-MEP监测,排除各种干扰因素后,能准确地反映术中脊髓功能状况,提高监护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脊髓损伤采用不同方法治疗前后应用诱发电位对脊髓运动传导功能进行判断的价值和疗效.方法 采用Mag-2磁刺激仪对90例脊髓损伤患者治疗前后进行MEP检查,分别记录双侧拇短展肌和胫骨前肌,同时检测F波和M波,计算中枢传导时间.应用Keypoint肌电图仪进行体感诱发电位检查作治疗前后对比.结果 脊髓损伤患者治疗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实时颅内血管超声(CDU),吲哚青绿荧光血管造影(ICGA)及诱发电位(CMEP)联合监测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的应用价值,以进一步提高脑动脉瘤的手术疗效. 方法 对228例共276个动脉瘤的显微手术进行实时CDU,ICGA及CMEP联合监测,分析比较动脉瘤夹闭前后的监测指标,及时发现问题并指导术者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结果 58例动脉瘤夹闭后CMEP出现异常变化,表现为对侧运动诱发电位的波幅下降或消失;46例夹闭后,CDU发现载瘤动脉血流异常;ICGA发现6例载瘤动脉狭窄,14例瘤颈夹闭不全,5例荧光造影剂外溢,4例后交通动脉被误夹,2例穿支动脉闭塞,术中及时调整动脉瘤夹之后,仅11例运动诱发电位未能恢复如初,其余异常现象均及时纠正.术后16例出现对侧肢体0~3级的偏瘫,经治疗后症状均有明显好转. 结论 颅内动脉瘤显微手术过程中进行CDU,ICGA及CMEP联合监测,可充分发挥其各自优势,指导术者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有效降低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和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对脑中央区皮层进行皮层电位诱发的最佳刺激参量。方法使用皮层电极在10只新西兰雄兔中央后回感觉皮层对应部位记录N20-P25波,沿中央后回运动区皮层向前移动电极直至记录到一个波型相反、波幅相近、位相倒置的波型(P20-N25波),定为运动中枢刺激点。使用不同刺激参量直接刺激该点,在上肢掌长肌记录运动诱发电位(MEP)。结果10只新西兰雄兔均记录到N20-P25波和P20-N25波,并成功诱发MEP。各组高频串刺激的刺激电流阈值均低于单波刺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EP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监测方法;高频串刺激在脑中央区皮层MEP监护中优于单波刺激;当串刺激参量限于一定范围(时程0.2~0.3 ms,频率300~500 Hz,方波个数3~5个)时,均能安全、有效地诱导出皮层MEP。  相似文献   

16.
Since the sensorimotor cortex is in the centralregion of the human brain, surgery within this areahas always caused severe complications, even threatto life. Recently with improvement of living stand-ard, the patients desire for more life quality post-op-eratively. Therefore we must locate and monitor pa-tients with intracranial lesions near or in the centralarea by preferable technique to reduce post-operativecomplications. Atotal of ten patients with intracranialtumors in the central area we…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脑电图(EEG)和脑磁图(MEG)在难治性额叶癫痫(FLE)致痫灶定位的价值,以提高术前定位的准确性。方法:16例FLE患者,根据临床发作表现、发作间期和发作期EEG、MRI、PET—CT的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估后致痫灶定位仍困难,再行MEG检查。其中9例行手术治疗,术中皮层脑电图(ECoG)和/或深部电极脑电图(DEEG)监测并验证术前定位的准确性。结果:本组发作表现、EEG、MRI、PET—CT能准确定位的比率分别为:18.75%、31.25%、25%、43.75%;MEG棘波源定位优于EEG,可局限在脑回水平;EEG记录的痫性波范围比MEG广,但棘波优势区与MEG结果一致;术中ECoG和/或DEEG监测结果证实MEG定位的准确性。结论:MEG是一种能准确定位FLE致痫灶的术前无创性检查技术,与EEG检查相结合,可全面反映FLE的电生理状态,为外科手术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皮质发育不良(MCD)所致癫痫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8例2004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经头颅MRI诊断为脑皮质发育不良所致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结果:与对照组比较,28例皮质发育不良所致癫痫患者的年龄为(12.29±5.65)岁;复杂部分性发作继发全面性强直-阵挛性发作(GTCS)占57.1%(16例);伴认知功能障碍占28.6%(8例);发作间期脑电图异常占53.6%(15例),其中25%(7例)有节律性放电;78.6%(22例)对3种或以上抗癫痫药物疗效不佳。结论:脑皮质发育不良所致癫痫患者的发病年龄在儿童期多见,发作类型以复杂部分性发作继发GTCS为主,部分合并认知功能障碍,发作间期异常脑电检出率较高,大部分患者为药物难治性癫痫。  相似文献   

19.
徐伟  徐启武 《上海医学》1998,21(11):633-635
目的:了解枕骨大孔区病变运动诱发电位表现,方法;对经核磁共振(MRI)证实的51例枕骨大孔区病变患者,进行了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测试。结果:枕骨大孔区病变患者MEP异常率为94.1%,表现为潜伏期延长,中枢运动的传导时间(CMCT)延长,波幅降低,枕骨大孔区肿瘤中,颈延型肿瘤的MEP异常较延颈型肿瘤的MEP异常更显著,腹侧肿瘤的MEP异常较侧后方的MEP异常更显著。结论:MEP改变较临床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