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口咽齿突切除结合H-V环复位治疗重度陈旧性寰枢椎脱位的方法及重度寰枢椎脱位的病理机制。方法:对2例重度陈旧性寰枢椎脱位患者采用经口咽齿突切除前方松解、减压,结合H-V环缓慢复位,二期行后路减压枕颈融合方法治疗。结果:1例术前Frankel C级恢复至正常,1例术前Frankel C级恢复至D级。结论:重度陈旧性寰枢椎脱位,在寰椎前弓与枢椎体间形成纤维组织增生,这种纤维连接使寰枢椎相对趋向稳定是障碍复位的主要因素。结合H-V环缓慢牵引,复位制动,经口咽入路行齿突切除前方松解减压,二期行后路减压枕颈融合,确能从前后方解除致压因素,结合H-V环制动、复位能够保障复位和手术过程中头颈部的运动在H-V环控制下,对手术和复位提供了极大的安全保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儿童陈旧性寰枢椎旋转半脱位的治疗方法.方法 自1998年3月~2007年6月收治23例陈旧性寰枢椎旋转半脱位患儿.确诊时间平均4.1个月.入院后予颅骨牵引,完全复位者行头颈胸石膏固定2个月.部分复位及复位后再脱位的行后路寰枢椎复位融合术.脱位无明显改善的行前路下颌下入路松解粘连后后路复位内固定.结果 Ⅰ型脱位5例中4例牵引复位其中1例再脱位;1例不能复位.Ⅱ型14例中9例牵引复位,其中6例再脱位;5例不能复位.Ⅲ型4例中1例牵引复位后再脱位;3例不能复位.随访显示23例斜颈畸形得到明显矫正,患儿没有明显的颈部疼痛.结论 大部分陈旧性脱位闭合复位困难,复位后再脱位发生率高需要手术治疗.手术复位融合寰枢椎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自行研发的寰枢椎脱位后路复位钳在辅助单纯后路钉棒系统复位固定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中的初步应用效果。方法在寰枢椎后路钉棒系统的基础上, 研制寰枢椎脱位后路复位钳辅助单纯后路钉棒系统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回顾性研究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脊柱外科应用此技术治疗的5例难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资料。男2例, 女3例;年龄分别为53、62、45、32、48岁;诊断:游离齿状突并寰枢椎脱位1例, 寰枢椎脱位2例, 陈旧性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脱位2例。术前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分别为9、11、12、13、10分, 寰齿前间隙(ADI)分别为9.8、7.4、6.6、6.4、8.5 mm。术后行X线、CT及MRI检查评价寰枢椎复位及脊髓压迫情况, 行X线、CT检查评价内固定、寰枢椎序列及植骨融合情况。术后1周采用JOA评分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状态, 测量术后1周ADI以评估寰枢椎复位情况。结果 5例患者手术成功实施, 术中均未出现脊髓神经及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术后寰枢椎复位满意, 内固定位置良好, 脊髓压迫解除, 术后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术后1周JOA评分分别为13、1...  相似文献   

4.
经口咽入路松解Ⅱ期后路器械融合治疗寰枢椎脱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评价经口咽入路松解、Ⅱ期后路器械融合治疗陈旧性寰枢椎脱位。方法:经口咽入路寰枢椎前方松解颅骨牵引复位、Ⅱ期后路寰枢椎融合内固定治疗6例陈旧性寰枢椎脱位患者,术后对脊髓功能和颈椎影像学进行评定。结果:术后2年脊髓功能改善2级3例,改善1级2例,无变化1例。术后X线显示寰枢椎复位理想和后方融合满意,MRI显示脊髓压迫解除。结论:经口咽入路行寰枢椎前方松解后颅骨牵引复位、Ⅱ期后路器械融合术治疗陈旧性寰枢椎脱位,临床和影像学评估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陈旧性难复性寰枢椎前脱位后路椎弓根植骨融合内固定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2004年8月~2007年7月收治的16例因陈旧性齿状突骨折导致的难复性寰枢椎前脱位患者,采用寰枢椎经椎弓根螺钉固定术行后路植骨融合.观察术后寰枢椎复位及植骨融合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1个月~3.8年,平均2.2年,寰枢椎脱位复位程度均达90%以上,所有患者椎间植骨均融合,无内固定断裂、移位.结论 后路寰枢椎经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是治疗陈旧性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陈旧性寰枢椎脱位与枕颈不稳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陈旧性寰枢椎脱位与不稳的疗效。方法 自 1992—2 0 0 0年收治 36例陈旧性寰枢椎脱位与枕颈不稳的患者 ,年龄 12~ 6 1岁 ,平均 38岁 ;病程 1个月~ 8年 ,平均 16个月。 2 2例颅骨牵引复位或基本复位的 ,用 Gallie法寰枢椎固定 ,C1~ 2 髂骨植骨。 9例牵引未复位和 5例枕颈区畸形的 ,用 Ransford环固定 ,枕颈区减压 (C0 ~ C2 )和枕颈植骨融合。结果  1例术后 4天死亡 ,35例随访 3个月~ 4年。寰枢椎固定 2 2例中 2 1例获骨性融合 ,2例复位不满意 ,其中 1例植骨不愈合。Ransford法 13例有 12例骨性融合 ,1例植骨块断裂未愈合 ,但内固定无松动。术后神经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颅骨牵引复位的陈旧性寰枢椎脱位 ,Gallie法寰枢椎固定疗满意。 Ransford环固定对枕颈区减压和枕颈融合能提供可靠的固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TARP钢板系统在难复型寰枢椎脱位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系统(TARP)在难复型寰枢椎脱位的临床应用。方法自2003年4月-2004年9月,对13例陈旧性的难复型寰枢椎脱位患者行经口咽前路松解减压,应用TARP系统复位和固定,两侧寰枢关节间植入自体髂骨融合。结果除1例因跌倒引起螺钉松动再次脱位外,均固定牢固,融合理想,脊髓减压满意。结论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系统一次完成寰枢椎脱位的复位和固定是治疗陈旧性难复型寰枢椎脱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技术治疗陈旧性齿状突骨折伴可复性寰枢椎脱位的疗效。方法对24例陈旧性齿状突骨折伴寰枢椎脱位采用寰枢椎椎弓根钉技术治疗。结果寰枢椎复位满意,椎间稳定性恢复;随访6~66个月,均获得骨性愈合。结论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技术具有良好的提拉复位效果,为陈旧性齿状突骨折伴可复性寰枢椎脱位提供牢固的三维固定,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颈椎双向牵引手术床的研制和临床应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研制颈椎双向牵引手术床,以解决上位颈椎骨折和脱位单向牵引不能解决的问题。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颈椎双向牵引手术床治疗上位颈椎骨折和脱位90例,其中新鲜骨折脱位12例,陈旧性寰枢椎脱位78例,结果:12例新鲜骨折脱位均达解剖复位,陈旧性寰枢椎脱位可复位者5例,不能复位者经口前路减压松解术后,再行双向牵引而复位者67例,未复位者6例,结论:头颈双向牵引对新鲜寰枢椎脱位可达到解剖复位,对陈旧性寰枢椎脱位中的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经口前路松解再行牵引而复位,解除颈髓压迫收到了满意疗效。缓慢持续牵引复位可防止脊髓危象,减少手术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ayfield头架下单纯后路C1侧块-C2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并椎板间植骨融合治疗陈旧性寰枢椎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8年7月~2011年7月,对于陈旧性寰枢椎脱位患者,以术前颈椎动力位X线片评估,寰枢椎活动度≥5°为病例纳入标准,采用Mayfield头架下单纯后路C1侧块-C2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术共治疗11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4例;年龄28~55岁,平均35.6岁。均采用Mayfield头架固定头部,钉棒置入满意后,后路钉棒纵向加压复位,并以下压C2、C3棘突力量进行辅助,寰枢关节复位满意后,取自体髂骨行后路C1-C2椎板间植骨融合。以VAS和JOA评分法,分别对轴性颈痛和神经功能情况行术前与术后随访对比评估分析,正中矢状位CT影像观察植骨融合情况。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为(2.8±1.2)h,平均术中出血量为(260±80)ml,术中无椎动脉及脊髓损伤。随访6~36个月,平均23个月。VAS评分由术前6.14±1.92分降低到末次随访的3.15±1.28分,JOA评分由术前10.57±2.12分提高到末次随访的14.22±2.76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均获满意复位,随访期间无复位丢失,内固定位置佳,无松动断裂,均于6个月获骨性融合,融合率达100%。结论:对于寰枢椎活动度≥5°的陈旧性寰枢椎脱位,Mayfield头架下C1侧块-C2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术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后路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齿突骨折合并寰枢椎脱位大多数为前脱位 [1] ,后脱位相对少见,而陈旧性齿突骨折合并寰枢椎完全性后脱位临床罕见。我科收治 1例陈旧性齿突骨折合并寰枢椎完全性后脱位患者,采用前路手术行松解复位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创伤性陈旧性寰枢椎脱位的诊断与手术治疗。方法 自 1994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收治创伤性陈旧性寰枢椎脱位 2 6例 ,全部病例入院前均被漏诊或误诊。采用枕颈融合 10例 ,寰枢融合 16例。结果 症状完全缓解 2 3例 ,部分缓解3例 ,神经功能明显改善 9例 ,无改善 1例。骨性融合时间 3~ 10个月。结论 外伤病人如有诉头颈或枕部疼痛 ,要考虑寰枢椎脱位的可能 ,常规摄颈椎正侧位片和张口位X线片 ,必要时加摄应力位片。对于难复性陈旧性寰枢椎脱位 ,采用后路枕颈融合。可复性的寰枢椎脱位将采用寰枢融合 ,经C1、2 关节突侧块螺钉固定是目前寰枢椎融合固定中较好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我院自 1996年以来 ,采用手术方法治疗颈椎失稳 14例 ,获得满意效果。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 14例 ,男 8例 ,女 6例 ,年龄 18~ 6 2岁。病史 2d~ 5年。其中寰枢椎脱位 6例 :外伤性 3例 ,自发性 2例 ,陈旧性 1例 ;下颈椎骨折脱位 8例 :C3~ 42例 ,C4~ 52例 ,C5~ 62例 ,C6~ 7脱位 2例。全部病例均有颈髓神经损伤 ,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 :B级 4例 ,C级 6例 ,D级 4例。1.2 手术方法 手术前行颅骨牵引 ,解剖复位或接近解剖复位后进行手术治疗。根据病情选择手术方式 ,寰枢椎脱位行后正中切口 ,显露枢椎棘突和寰椎后弓 ,采…  相似文献   

14.
寰枢椎不稳及脱位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总结和分析寰枢椎不稳及脱位的外科治疗结果,并对其手术方法的选择进行探讨。方法自1998年1月至2004年5月对15例寰枢椎不稳及13例寰枢椎脱位患进行手术治疗,15例寰枢椎不稳均行后路寰枢椎植骨融合内固定术;13例寰枢椎脱位病例中,8例经颅骨牵引寰椎完全或大部分复位,系采用后路寰枢椎植骨融合内固定术,5例牵引后不能复位,行寰椎后弓切除减压枕颈融合术。结果1例寰枢椎脱位病例术后1周死亡,1例寰枢椎脱位病例术后复发,给予颅骨牵引复位后头颈胸石膏外固定3个月,其余病例随访3~24个月,所有病例枕颈部疼痛症状减轻或消失,四肢及躯体感觉恢复接近正常,肌力及肌张力明显改善,寰枢椎及枕颈部植骨在半年左右均达骨性融合,未出现内固定物断裂、脱落。结论术前应熟悉寰枢椎不稳及脱位的各自影像特点,并对其解剖特点、发生机制及其临床特点认识清楚,正确地选择手术方法,术中仔细操作,便能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颈椎双向牵引在寰枢椎脱位中的应用和原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颈椎双向牵引床在寰枢椎脱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1984~2001年应用颈椎双向牵引技术治疗92例寰枢椎脱位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5例新鲜脱位均能复位,87例陈旧性病例中有7例未经前路松解术而能复位;72例须经前路松解后再牵引能缓慢复位,有8例仍不能复位。结论 颈椎双向牵引技术是对颈椎单向牵引的进一步革新和完善,牵引功效明显优于单向牵引,适应于经单向牵引无效的寰枢椎骨折脱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创伤性陈旧性寰枢椎脱位的诊断与手术治疗。方法 自1994年1月~2002年12月收治创伤性陈旧性寰枢椎脱位26例,全部病例入院前均被漏诊或误诊。采用枕颈融合10例,寰枢融合16例。结果 症状完全缓解23例,部分缓解3例,神经功能明显改善9例,无改善1例。骨性融合时间3~10个月。结论 外伤病人如有诉头颈或枕部疼痛,要考虑寰枢椎脱位的可能,常规摄颈椎正侧位片和张口位X线片,必要时加摄应力位片。对于难复性陈旧性寰枢椎脱位,采用后路枕颈融合。可复性的寰枢椎脱位将采用寰枢融合,经C1,2关节突侧块螺钉固定是目前寰枢椎融合固定中较好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枕颈CD内固定在枕颈融合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研究枕颈CD内固定在枕颈融合术中的价值和作用。方法:对13例上颈椎不稳患者行枕颈部自体植骨融合枕颈CD内固定术。其中包括寰枢椎肿瘤4例,陈旧性寰枢椎骨折脱位4例,枕寰枢椎复合性畸形4例,陈旧性横韧带断裂伴寰椎前脱位1例。结果:13例患者均获随访5-27个月,平均10个月。所有病例植骨均完全愈合,无一例发生枕颈CD椎板钩及螺钉松动等并发症。结论:枕颈CD可提供有效的节段固定,适用于枕颈不稳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陈旧性寰椎横韧带断裂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陈旧性寰椎横韧带断裂的后路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陈旧性寰椎横韧带断裂病例,患者病程为伤后3个月~2年,平均为12个月,患者均有程度不等的神经损伤表现。X线检查显示寰齿间距(ADI)为6~12mm。所有患者均接受Apofix固定并寰、枢椎融合术。本组患者术前均施行颅骨牵引,以获得寰枢关节复位或接近解剖复位。结果随访6个月~3年,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寰、枢椎不稳定的表现。结论陈旧性寰椎横韧带断裂是导致寰、枢椎不稳定的重要原因之一。其诊断依赖于ADI测量及MRI检查。一旦诊断明确,后路寰枢椎融合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前牵引复位是施行后路寰枢椎融合术的前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和评估寰枢椎椎弓根钉板/棒固定融合治疗上颈椎不稳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对2005年5月-2007年6月收治的16例寰枢椎不稳患者(其中先天性齿突发育不良2例,创伤性陈旧性寰枢关节脱位6例,C2椎管内肿瘤1例,陈旧性齿突骨折7例)施行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棒固定术并行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其中1例难复性脱位者先行前路松解术。结果全组病例未发生与置钉相关的并发症;所有病例术后随访12-24个月,临床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复查X线片、CT未见上颈椎失稳及复位丢失,螺钉位置良好,无松动、断钉,术后随访效果满意。结论寰枢椎椎弓根钉棒固定治疗上颈椎不稳,效果良好,是寰枢椎后路固定较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后路悬臂梁支撑线缆牵拉复位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2例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21~53岁,平均37.2岁。11例为新鲜骨折脱位,1例为陈旧性骨折脱位,均为寰枢椎前脱位。依据Grauer改良的Anderson-D′Alonzo分型,ⅡA型3例,ⅡB型5例,ⅡC型3例,ⅢA型1例。所有病例行后路悬臂梁支撑线缆牵拉复位固定治疗。术后分别采用JOA评分和ADI测量对神经功能和寰枢椎脱位复位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个月~2年,平均1年3个月。JOA评分术后1周、6个月及末次随访分别为13.2±1.3、13.5±1.4、14.3±1.5,较术前的8.3±1.4明显改善(P0.05)。术后X线及CT示寰枢椎前脱位均复位满意,术后1周、6个月及末次随访ADI分别为(2.2±0.4)、(2.4±0.6)、(2.3±0.5)mm,均较术前的(5.8±1.2)mm明显改善(P0.05)。内固定螺钉及线缆位置良好,无松动、断裂,寰枢椎后间隙植骨均融合。结论:后路悬臂梁支撑线缆牵拉复位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脱位是一种固定牢固、安全可靠的方法,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