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52例急性心肌梗塞的首次心电图进行了临床分析,结果表明首次心电图有典型改变的占63%。当心电图有AMI超急性期的T波高耸或宽大的改变时,宜15—30分钟随访一次,单个导联异常Q波要注意相应导联的ST段改变;ST段为缺血性压低时,应跟踪随访。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塞为内科常见急症之一。其心电图诊断一般是依靠出现病理性Q波、ST段抬高及T波改变。Schamroth根据心肌梗塞的电病理学改变将其分为三个重要时期:超急性损伤期一早期、充分进展期和慢眭稳定期。早期的心电图改变包括:斜升ST段(即J点上移)、巨大高耸的T波和R波而无Q波。据此标准,现将本院近年来收治的26例早期心肌梗塞的心电图变化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心电图表现可有各种心律失常或ST段改变等。作者1991年1月-2001年12月收治的SAH患者中有19例心电图表现酷似急性非ST段上抬性心肌梗死(NSTEMI),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急性脑血管病与心电图异常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吴庶田  山万华 《临床荟萃》1990,5(11):492-493
急性脑血管病引起心电图变化多端,有时会引起严重性心律失常,据统计脑血管病的急性期约有23.5~98%的患者出现心电图方面变化,近年来引起广大学者的重视,现整理介绍如下。 1947年Byer首先报道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心电图有变化,其后有各种报道,称为心脑综合征。急性脑血管病引起各种心电图变化包括:1.过缓型心律失常;2.过速型心律失常;3.ST段抬高或压低;4.T波平、倒置、高尖增大;5.QT间期延长;6.心肌梗塞样心电图变化;7.明显V波;8.显著P波;9.束支传导阻滞等,有时会在同一病人出现几种心电图变化。Kreus统计脑源性心电图改变发生率为71.5%,以心肌缺血性损害及QT间期延长最为常见60%,其次为  相似文献   

5.
非Q波心肌梗塞是指心电图无Q波出现,而特征性地表现ST—T波改变和血浆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CK-MB)升高及缺血性胸痛至少30分钟以上的急性心肌梗塞。其发生率在4~41%之间不等,平均21%,也就是说约5名临床诊断急性心肌梗塞而入冠心监护病房的患者中,就有1例是非Q波心肌梗塞。  相似文献   

6.
心电图ST段抬高多是急性心肌梗塞的特异改变,而急性珠网膜下腔出血有时也伴有ST段病理性抬高,两种疾病的药物治疗截然相反,所以临床上必须仔细区别分析。本人三年间共接触这样的病例5例,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来自我院2001-2004年住院患者,脑CT证实有明确珠网膜下腔出血。男性4例,女性1例。4例男性患者年龄24-40岁,平时身体健康。女性患者64岁,高血压病史5年,冠心病心绞痛病史2年。全部病例均在入院后12小时内行心电图检查发现异常,其中下壁ST段抬高2例,前壁ST段抬高3例,故请我们循环科会诊或在我科治疗。连续观察心电图和心…  相似文献   

7.
脑卒中患者心电图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文斌  唐忠平 《临床荟萃》1995,10(23):1069-1070
本文就脑卒中后心电图改变62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本组病例男48例,女14例。其中脑出血28例,脑血栓14例,脑栓塞1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患病年龄47~85岁,平均年龄66岁,均在发病后2小时至3天内入院,经CT检查确诊,24小时内作心电图检查。 1.2 62例脑卒中心电图检查,发病后急性期有改变的为43例,占66%(见附表),其中脑出血18例,脑血栓9例,脑栓塞1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均有改变,心电图改变主要表现为:①缺血性的改变,包括ST段下降或抬高,T波低平、倒置或双相、T-U融合或Q-T间期延长。②心律失常,出现房颤、室上性早搏、室性早搏、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不齐、左束支传导阻滞。③左心室肥大等。  相似文献   

8.
急性脑血管意外常引起类似心肌缺血、心肌梗塞或心内膜下心肌梗塞的心电图改变,即所谓脑型心电图改变,临床上称之为“脑心卒中”或“脑心综合征”。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较其它脑血管意外心电图变化的发生率更高。该类病人的病理学检查心脏与冠状动脉正常故也称之为假性心肌梗塞。我们最近遇到2例SAH患者,出现酷似急性心肌梗塞的心电图改变,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我院自1987年以来对31例AMI患者进行了经静脉给中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并与22例采用常规疗法的患者进行对比、试图就溶栓疗法的治疗,用药等问题进行分析。 1 资料和方法 1.1 诊断标准 溶栓组和对照组病例均需符合WHO关于急性心肌梗塞诊断标准,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二或以上者。(1)剧烈持久的心绞痛持续半小时以上,经休息、口含硝酸甘油不缓解者。(2)具有以下特征性心电图动态改变:(a)起病数小时内出现异常高大的T波;(b)数小时后ST段明显抬高,弓背向上与直立的T波形成单向曲线,1~2天后ST段逐渐恢复至等电位线,T波倒置;(c)1~2天出现病理性Q波,同时R波减低,Q波在3~4天稳定不变;(d)急性心内膜下心肌梗塞无Q波出现,但ST段明显压低;(3)血清酶(CPK、GOT、LDH)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0.
非Q波心肌梗塞是指心电图上无Q波出现,而特征性表现为ST-T波改变和血浆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CPK-MB)升高及缺血性胸痛至少30分钟以上的急性心肌梗塞。其发生率在4~41%之间,平均21%。梗塞后初期心脏酶测定尚未普及之前,认为出现Q波梗塞的预后比仅有ST段和/或T波变化的梗塞要差,住院死亡率非Q波梗塞为6%,Q波梗塞为29%。并指出非Q波心肌梗塞的临床病程呈良性  相似文献   

11.
非冠心病患者心电图ST段弓背向上抬高10例报告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心电图ST段弓背向上抬高 (梗死样ST段抬高 )及异常Q波的出现 ,临床上以急性心肌梗死 (心梗 )及变异性心绞痛多见 ,但并非其特有 ,许多其他心血管疾病也可能出现。如何正确判断与识别 ,直接关系到对患者恰当的治疗与预后。我院 2 0 0 0年 1月~ 2 0 0 4年1月遇到 10例非冠心病患者心电图出现梗死样ST段抬高 ,伴或不伴病理性Q波 ,首诊均误诊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为全面了解心电图ST段抬高的临床意义 ,提高诊断符合率 ,现将 10例临床资料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病毒性心肌炎 本组 4例 ,男、女各 2例 ;年龄2 6~ 6 5岁。 3例表现为胸…  相似文献   

12.
顾晖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23):2115-2116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监护1心电图1.1典型的心电图改变1.1.1缺血型T波改变出现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T波高耸,双支对称,波形变窄。在V1~V6导联,高耸的T波可高于QRS波。1.1.2损伤型ST段移位急性心肌梗死时,ST段移位通常表现为ST段抬高与T波融合成单向曲线,有时亦表现为严重的ST段压低,见于心内膜下心肌梗死。ST段升高0.1~1 mV不等,同时伴有对侧ST段下降。损伤型ST段移位是急性心肌梗死最重要的心电图特征。1.1.3坏死型Q波急性心肌梗死的坏死型Q波深度大于同一导联R波的1/4,宽度≥0.04 s。1.2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的演变规律动态观察心电…  相似文献   

13.
1本病例心电图特点入院时心电图有典型SⅠ、SaVL加深>1.5mm,Ⅲ异常Q波,即SⅠQⅢ图型。入院后2周的心电图表现逐渐出现TⅢ倒置,即TⅢ图型,胸前导联V1~4,R增高、ST段下移和T波深倒置,SⅠ、SaVL变浅,QⅢ消失并且出现小r。2应考虑的疾病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本例心电图Ⅲ异常Q波应与急性下壁心肌梗死鉴别,但该患者吸气后Ⅲ异常Q波变小、aVF异常Q波消失,Ⅱ无Q波;同时本例心电图V1~V3R波增高和T波倒置需与正后壁心肌梗死鉴别,后者V7~V9Q波大于R波的1/2,并且心肌肌钙蛋白和肌酸激酶同工酶应明显增高,超声心动图显示局部室壁运动障…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和探讨暴发性心肌炎的心电图改变与临床特征。方法:观察6例心肌酶学异常增高近6~13倍,心电图出现急性心肌梗塞时的坏死性Q波、ST段损伤型改变、ST—T呈单向曲线、“墓碑型”改变,合并各种严重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电图及临床表现。结果:6例均出现窦性心动过速和心律失常,4例死亡前均表现为左心功能不全。结论:暴发性心肌炎发病急骤,病情险恶,病死率高。但如能及早确诊,病情可得到控制,患者有望获救成功。  相似文献   

15.
第三节急性心肌梗塞的心电图演变及分期一.急性心肌梗塞的心电图演变(一)T波的演变冠状动脉发生急性缺血后,首先受到影响的是心内膜下心肌,开始T波直立较高,当心外膜下心肌也有缺血时,T波则由直立变为倒置。冠状动脉急性缺血后,心电图缺血型改变很快发展为损伤型改变,由于ST段的明显上升及其他因素的影响,这时T波直立  相似文献   

16.
近6年来,我们收治的慢性肾功能不全(CRF)尿毒症期患者64例,均进行心电图检查,其中发现典型异常改变有48例,现总结探讨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男27例,女21例,年龄35~76岁,平均年龄53.5岁。48例患者来自不同原发病因,诊断符合《肾脏病学)标准并伴有程度不等由尿毒症所引起的并发症。 1.2 异常心电图改变:①心电图波组改变:P波低平2例,呈双峰时间增宽1例;QRS波群低电压4例,电压抬高6例;ST段抬高8例,压低18例;T波高尖5例。倒置8例(胸导联);U波出现2例;Q—T延长5例,极短(使ST段与T波上升肢融合一起4例)。②心律失常改变:房性过早搏动8例,房性阵发性心动过速1例,心房纤颤2例;室性过早搏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儿童扩心病心电图ST段、T波参数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8例儿童扩张型心肌病的心电图、T波与ST段参数分析。结合超声心电图、临床症状、心功能状态、X线胸片检查确诊。结果:本组扩张型心肌病患儿ST—T波改变24例(63.2%),窦性心律改变9例,各类传导阻滞7例,心房颤动4例。结论:全导联ST—T波改变,同时伴有异常心律、传导阻滞对临床诊断儿童扩张心肌病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8.
1 病例报告例1:患者女,78岁.主诉10年前曾发生过急性心肌梗塞(AM1),近来不断出现胸痛,此次出现胸痛加重6h不能缓解来院就诊.心电图检查示窦性心律,从展示的胸导联心电图分析,PTF_(v1)-0.06ms,QRS波V_1呈rS型,V_2、V_3是qrS型,V_4~V_5呈qRs型,q_(v4、v5)=0.04s.ST_(v2~v4)呈弓背向上轻度抬高,T波无明显异常.心电图诊断意见:窦性心律,广泛前壁陈旧性MI,左房负荷过重,提示心外膜心肌损伤.次日复查心电图,PTF_(v1)恢复正常,异常Q波消失,ST段恢复正常,T_(v2、v3)较前减低.心电图诊断意见:窦性心律,原MI波型消失(一过性Q波),心电图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9.
颅内疾病包括脑血管意外,脑外伤,脑膜炎等均可产生明显的心电图变化,尤以T波.U波及ST段的改变为常见。近年文献频有报道。今就近几年诊治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包括脑血栓.脑栓塞.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有心电图检查资料完整的60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的心电图特点。方法42例心电图超声已确诊的HCM患者,按肥厚部位分为室间隔肥厚32例,游离壁肥厚3例,心尖部肥厚2例,全心肥厚5例,对各型的心电图表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ST—T改变多E(95.2%),ST段下移的程度在4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T波倒置多出现于V3~V6导联,且心尖肥厚型发生率明显多于室间隔肥厚型(P〈0.05)。结论肥厚型HCM心电图ST—T非特异性改变及病理性Q波最多见,临床上应提高HCM患者心电图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