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HBV DNA与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400例血清标本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FQ-PCR)检测HBV DNA,并同时采用ELISA法检测HBV-M,按照不同的HBV-M模式分组进行分析。结果 131例HBeAg阳性标本中HBV DNA阳性率为100.0%,与HBeAg阴性标本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sAg阳性标本和HBsAg阴性标本比较,HBV DNA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BV DNA检测在各种模式的HBV-M阳性血清中检出率相差较大,HBeAg和HBsAg阳性者HBV DNA阳性率较高。说明仅仅依靠HBV-M进行早期诊断以及判断患者是否具有传染性是不够的,同时检测HBV DNA和HBV-M有助于乙型肝炎的早期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2.
乙肝患者血清HBV外膜大蛋白与HBV DNA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通过对乙型肝炎(乙肝)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HBV-LP)和HBV DNA的检测,探讨二者在判断乙肝病情和HBV复制情况时的相关性及其在临床上的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238份乙肝患者血清的HBV DNA进行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上述标本进行HBV-LP和HBV血清免疫学标志物(HBV-M)模式的检测。结果:HBV-LP检出率与HBV DNA的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同HBV-M模式的HBV DNA与HBV-LP的检出结果差异有显著性(P<0.05),HBV DNA拷贝数与HBV-LP的表达有相关性(r=0.677,P<0.001)。结论:血清中HBV-LP的含量与HBV DNA的拷贝数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但HBV-LP尚不能完全代替HBV DNA的检测来反映HBV复制情况。  相似文献   

3.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毒复制水平与HBV标志物(HBV-M)模式及肝损害程度的关系。方法1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定量采用荧光标记定量PCR方法检测,HBV-M检测采用ELISA法。结果血清HBV DNA定量与HBV-M模式有关,血清HBeAg阳性组HBV DNA定量(106.35±1.84)显著高于HBeAg阴性组(104.73±1.88)(P<0.01),轻、中度乙肝患者HBV DNA定量(105.58±1.92,106.27±2.05)与重度患者HBV DNA定量(105.73±1.90)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不同HBV DNA水平患者的TB il、ALT、AS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HBeAg的存在影响HBV DNA的水平变化;肝损害程度与HBV DNA定量无显著关系;同时血清HBV DNA定量与TB il、ALT、AST水平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4.
柳黎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12):1343-1344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外膜大蛋白(HBV-LP)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132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V DNA含量,采用ELISA检测HBV-LP和HBV血清免疫学标志物(HBV-M)模式。结果 HBV-LP与HBV DNA的阳性率在相同HBV-M模式血清标本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HBV-M模式血清标本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检测血清HBV-LP光密度值与血清HBV DNA含量呈正相关(r=0.89,P<0.05);不同HBV DNA含量标本间,HBV-LP阳性率及光密度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LISA法检测血清HBV-LP光密度值与HBV DNA含量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血清HBV-LP可作为判断HBV复制水平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ADV)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过程中,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LHBs)和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载量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评价LHBs在ADV抗病毒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17例CHB患者分为HBeAg阳性组49例,HBeAg阴性组68例,分别给予ADV 10 mg,口服,每日1次,治疗96周。采用ELISA法检测LHBs和HBV免疫标志物(HBV-M);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结果抗病毒治疗24、48、72、96周后HBV DNA和LHBs转阴率无明显差别(P>0.05),LHBs水平与HBV DNA拷贝数对数呈正相关(r=0.827);LHBs A值和HBV DNA拷贝数随抗病毒治疗时间的延长同步下降;在HBeAg阳性组46例中HBV DNA、LHBs转阳率分别为58.7%(27/46)、54.3%(25/46),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HBeAg阴性组68例中HBV DNA、LHBs转阳率分别为48.5%(32/66)、65.2%(43/6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LHBs是判断HBV体内复制的可靠指标,尤其对判断HBeAg阴性患者体内病毒复制及预后评价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患者前S1抗原( PreS1)、HBV DNA及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的相关性,评价三者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1 427例乙型肝炎患者分别使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血清标本中HBV DNA载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HBV-M和PreS1水平.结果 HBsAg(+)、HBeAg(+)、HBcAb(+)乙型肝炎患者的PreS1、HBV DNA阳性率及病毒载量,均显著高于其他模式乙型肝炎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eAg、PreS1和HBV DNA之间具有较高的符合率.结论 PreS1、HBV DNA和HBV-M单独检测均存在缺陷,三者联合检测对乙型肝炎患者的准确诊断、判断病毒复制情况和药物疗效的监测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乙肝表面抗原大蛋白(LHBs)在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以乙肝恢复期血清标本20例为对照,检测119例HBeAg阴性血清标本LHBs,PreS1和HBV DNA表达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该研究中HBeAg阴性乙肝血清标本,LHBs,PreS1和HBV DNA均有较高的阳性率,三者差异无显著性:64.4%的乙肝“小三阳”患者血清LHBs与HBV阴阳性一致,高于PreS1的56.4%。LHBs可检出84.3%的HBeAg阴性慢性乙肝患者,高于PreS1的56.9%,但约40%的LHBs阳性血清标本HBV DNA为阴性。结论尽管LHBs在乙肝急性期可能存在较大的临床意义,但并非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诊断的理想指标。  相似文献   

8.
范公忍  李娟  王帅  胡学玲 《检验医学》2012,27(2):145-147
目的探讨血清病毒外膜大蛋白(LHBs)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和复制的相关性。方法检测282例乙型肝炎患者和30名健康对照者血清HBV DNA载量、LHBs和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以HBV DNA载量为标准,对LHBs和HBeAg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HBV DNA载量<103拷贝/mL的107例乙型肝炎患者中LHBs阳性9例(8.41%),HBeAg阳性8例(7.48%);LHBs、HBeAg与HBV DNA载量相同等级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72 1和0.837 0(P<0.01、P<0.05);LHBs与HBeAg诊断HBV感染的敏感性分别为92.57%、62.35%,特异性分别为82.52%、77.17%,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7.43%、64.08%,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9.18%、51.22%,准确率分别为97.05%、89.16%。结论 LHBs能较好地反映HBV复制情况,对乙型肝炎患者进行LHBs、HBV DNA及HBeAg联合检测将有助于疾病的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胃液、胃黏膜中是否有乙肝病毒(HBV)DNA存在。方法随机对10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胃液分析和胃黏膜活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其静脉血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PCR法检测血清和胃液中HBV DNA;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法检测其胃黏膜中的HBV DNA。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胃液、胃黏膜中有HBV DNA存在。胃黏膜中HBV DNA主要呈胞浆型分布。胃液中HBV DNA阳性率与血清HBV DNA载量有关,而胃黏膜中HBV DNA阳性率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 DNA复制状态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胃液、胃黏膜中有HBV DNA存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检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Hepatitis B virus large surface protein,LHBs)、HBV DNA、乙肝五项(HBV M)等指标.探讨LHBs用于临床检测乙型肝炎的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乙肝五项(HBV M)以及乙型肝炎病毒大蛋向(LHBs),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标本HBV DNA进行检测.结果 ①LHBs吸光度(OD值)与HBVDNA呈正相关关系(γ=0.972);② 73例HBsAg、HBeAg均为阳性患者中HBV DNA与LHBs的检出没有显著性差异(X2=0.00,P>0.05).两者的检出一致率为97.26%[(71+0)/73].③80例HBsAg阳性、HBeAg阴性患者中HBV DNA与LHBs的检出没有显著性差异(X2=0.11,P>0.05).两者的检出一致率为82.19%[(42+18)/73].结论 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LHBs)与HBV DNA呈正相关性,临床上可以用于反映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情况.特别是HBeAg阴性的患者病毒复制情况,用于填补由于病毒变异引起的HBeAg检测的不足.  相似文献   

11.
夏邦世  潘辉  余珍波 《检验医学》2004,19(4):355-357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病毒核酸定量检测与血清标志物模式(HBV-M)及肝功能的关系.方法 315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HBV-M、HBV DNA含量,并对其中115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作统计分析.结果血清HBV DNA含量与HBV-M有关,模式Ⅰ(HBsAg阳性+HBeAg阳性+抗HBc阳性)与HBeAg阴性的各种模式比较,模式Ⅱ(HBsAg阳性+抗HBc阳性)、Ⅲ(HBsAg阳性+抗HBe阳性+抗HBc阳性)与HBsAg阴性的各种模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对于CHB患者,随着病毒在体内的活动,血清HBV DNA含量和ALT水平相应升高.结论 HBeAg与HBV DNA含量明显相关;HBeAg阴性或HBeAg/抗-HBe血清转换,不表示病毒停止复制;CHB患者肝功能状态与血清HBV DNA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的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1000例血清样品进行HBV DNA定性检测,其中100份样品采用荧光标记(Ampli5ensor)定量方法.结果 定性PCR与免疫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基本一致,在不同HBV-M模式中均可检出HBV DNA,其中HBsAg、HBeAg、抗-HBc阳性组HBV DNA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1).结论 除HBsAg、HBeAg、抗-HBc阳性者外,其余HBV-M的各项表现形式中,均可存在不同程度的HBV复制,对HBV-M临床意义的认识需进行观念更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RNA的方法进行评估,比较不同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模式患者血清HBV RNA水平及其与HBV DNA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对HBV RNA检测方法的精度密、灵敏度及线性范围进行评估.收集81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同时检测HBV RNA、HBV DNA及...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LHBs)与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及HBV-DNA之间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咐试验(ELISA)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39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LHBs,HBV-M和HBV-DNA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在HBeAg阳性的143例患者中HBV-DNA和LHBs的检出率分别为93.0%和96.5%;抗HBe阳性的191例中,分别为63.9%和59.2%;在HBsAg阳性、抗HBc阳性的62例中分别为50.9%和38.6%;慢性乙型肝炎轻度193例,中度119例,重度84例,其乙肝病毒包膜大蛋白阳性率分别为57.2%,63.9%和59.5%,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血清LHBs水平能够反映HBV感染者体内HBV-DNA复制程度,其灵敏度高于HBV-DNA,可作为病毒复制观察的新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外膜大蛋白(LHBs)与 HBV 复制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收集深圳市第四人民医院2013年8~11月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17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 LHBs ,电化学发光法检测 HBV 表面抗原(HBsAg)及 HBV e 抗原(HBeAg),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 HBV‐DNA 。按 HBeAg 结果分为 HBeAg 阳性组(58例)和 HBeAg 阴性组(112例)。比较 LHBs 和 HBV‐DNA 的阳性率,同时分析 LHBs 水平与 HBsAg 浓度及 HBV‐DNA 拷贝数的相关性。结果 HBeAg 阳性患者血清中,LHBs 阳性率与 HBV‐DNA 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2,P >0.05);HBeAg 阴性患者血清中,LHBs 阳性率与 HBV‐DNA 阳性率有统计学意义(χ2=5.349,P<0.05)。 LHBs 水平与 HBV‐DNA 拷贝数(r=0.979,P<0.05)、HBsAg 浓度(r=0.923,P<0.05)呈正相关。结论 LHBs 是从蛋白水平反映乙型肝炎患者体内病毒复制情况的可靠指标,尤其是对 HBeAg 阴性患者抗病毒治疗和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免疫学标志物(HBV-M)与HBV DNA定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法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分别对245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进行HBV-M的定性检测及HBV DNA的定量检测。结果 ELISA检测结果为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共83例(大三阳),其中77例(92.78%)为HBVDNA阳性(HBV DNA>1.0×102copy/mL)。ELISA检测结果为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共150例(小三阳),其中78例(52.00%)为HBV DNA阳性(HBV DNA>1.0×102copy/mL)。大三阳组与小三阳组HBV DNA定量检测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检测结果为HBsAg(+)HBeAg(+)的患者体内HBV DNA阳性率为96.55%,且81.60%的HBV DNA在1.0×105~1.0×108copy/mL。结论 HBV DNA的含量与HBV-M检测结果具有相关性,两者联合,对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不同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模式与HBV DNA载量的关系.方法 选择442例HBsAg阳性(ELISA检测)患者及45例HBV-M各指标均为阴性的健康者(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V DNA;根据HBV-M不同模式进行分组统计.结果 不同HBV-M模式组HBV DNA阳性率和HBV DNA拷贝数存在差异;HBeAg与HBV DNA拷贝数呈正相关.结论 HBV-M与HBV DNA都能反映HBV感染与传染性;HBeAg、HBV DNA联合检测对HBV感染的临床诊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乙肝免疫标志物与HBV DNA的相关性及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五项免疫学标志(HBV-M)与HBV DNA的相关性及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和荧光定量PCR(FQ-PCR)技术,分别对收集的373例乙肝患者血清HBV DNA含量和HBV-M进行检测。结果373例血清中HBsAg阳性292例;其中HBV DNA阳性207例,阳性率70.9%;207例HBV DNA阳性血清中,检出HBeAg134例,阳性率64.7%;组中HBV DNA阳性率98.2%,以Ⅰ、Ⅱ组HBV DNA值显著高于其他组;Ⅴ、Ⅵ、Ⅶ组中,HBsAg阴性患者血清中仍有部分患者可检出HBV DNA。组仅HBcAb阳性的27例患者中,检出HBV DNA阳性2例。结论血清HBV DNA与HBsAg、HBeAg有良好的相关性,两者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乙型肝炎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2抗原(preS2Ag)与HBV感染5项标志物(HBV-M)、HBV DNA之间的关系及对慢性乙型肝炎分类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84例各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采用放射免疫法(R IA)检测preS2Ag,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V-M(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BV DNA。结果慢性乙型肝炎轻度、中度、重度及肝炎后肝硬化患者preS2Ag的检出率分别为45.98%、67.10%、83.87%及92.86%;preS2Ag在HBeAg阳性、HBV DNA>105拷贝/mL患者中检出率明显高于HBeAg阴性、HBV DNA<105拷贝/mL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preS2Ag的检出意味着病毒有复制或有传染性;开展preS2Ag的检测有助于慢性乙型肝炎的分类、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和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20.
乙型肝炎病毒DNA与血清标志物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下称乙肝)免疫标志物(HBV-M)两对半模式与乙肝病毒核酸(HBV DNA)阳性率及复制水平之间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乙肝患者血清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肝两对半免疫指标(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HBV DNA含量,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HBV-M不同模式中,HBV DNA的阳性率不同,HBV DNA含量也不相同;在HBV-M中HBeAg阳性与HBV DNA检出率呈正相关。以HBsAg(+)HBeAg(+)抗-HBc(+)组(大三阳组)HBV DNA的阳性率最高,病毒载量较高。结论不同HBV-M具有不同的临床意义,而HBV DNA是衡量乙肝传染性的最精确指标,是确定HBV感染不同复制状态的检测手段,HBV DNA阳性表明有完整的病毒颗粒复制,即有传染性。因此,联合检测HBV-M和HBV DNA,不仅可以提高检出率,避免漏诊,而且为临床对HBV感染、复制、传染性判定以及抗病毒治疗的疗效评估提供了更为可靠的判定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