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蒋洪林  杨芳  姚璇  张艺  张薇  李旺华  阳凯  郑武 《医学与社会》2011,24(4):15-17,25
目的:从性别视角定量反映艾滋病对湖北省女性的影响及女性感染艾滋病的风险。方法:利用湖北省艾滋病防治数据分析系统,从性别视角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湖北省女性艾滋病疫情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流行特征,目前湖北省女性艾滋病感染总体呈低流行水平。结论:暗娼和女性吸毒者等高危人群数量多、高危行为仍保持一定水平、男男性行为人群的女性性伴受到潜在威胁,是艾滋病影响湖北女性的主要危险因素;2005年之后,随着流行模式的转变,性途径已成为女性感染艾滋病的首要途径,婚内和固定性伴传播成为女性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重要方式;对艾滋病的防治应纳入社会性别视角。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艾滋病报告病例中异性传播的构成比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异性传播已成为我国艾滋病病毒传播的最重要途径之一。女性性工作者是艾滋病病毒由高危人群扩散到一般人群的重要桥梁人群。女性性工作者感染艾滋病病毒与多种因素有关,现对女性性工作者HIV/STD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随着艾滋病的流行,女性感染人数的增加,也必将导致HIV病毒母婴间的传播率上升,如果不采取积极的态度和行之有效的方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将给人类带来灾难。艾滋病的感染与传播与个人的行为有很大关系,个人的知识和态度等则是决定行为的主要因素,因此加强健康教育、传播健康信息、促进健康行为、改变危险行为是预防艾滋病及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江苏地区1 668名流动人员艾滋病认知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江苏地区流动人群对艾滋病一般知识、传播途径、临床表现的知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江苏南京和昆山地区工厂和建筑工地1668名流动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江苏地区流动人口总体上对艾滋病知识缺乏了解;对艾滋病非传播途径和临床表现的知晓率尤其低,分别为26.62%和27.27%;女性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低于男性,文化程度越高,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越高。结论:迫切需要在流动人口中进一步针对性地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高该群体艾滋病知识知晓水平。  相似文献   

5.
深圳市男男性工作者艾滋病性病KABP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男男性工作者(MB)艾滋病性病KABP现状,探索该人群在STD/HIV传播中的桥梁作用。方法由调查员深入到MB活动场所开展外展服务,在知情同意原则下,进行艾滋病性病KABP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的性取向以同性恋者和双性恋者为主,分别占50.7%和39.1%。艾滋病知晓率低。大多数MB认为自己现在和将来感染艾滋病的机会一般或颇小。超过六成MB认为安全套可以有效预防艾滋病。最近一年,近三成MB与女性发生性接触,且过去一年,7.5%的MB的太太或固定女友染上性病。与男性初次性交年龄最小13岁,最大28岁。与男性发生性行为方式,肛交列于首位,其余依次为口交、打飞机、指交;最近半年,约三成的MB同时为男性和女性提供性服务,而不论为男性还是为女性提供性服务,每次用安全套比例均不超过50%;最近一年,11.6%MB曾感染性病,不到半数的MB做过HIV检测,不到三成的MB接受过预防艾滋病教育,超过三成的MB服用过精神科药物,超过三成的MB在有性行为前经常喝酒,超过六成的MB与男性伴口交时不使用安全套。结论MB是HIV传播的桥梁人群,应加强主动监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性病诊所就诊者艾滋病性病传播相关性行为特征,为在性病诊所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指导。方法2007年10~12月,在浙江省4个性病诊所艾滋病监测哨点对符合要求的就诊者开展问卷调查,并采血作H IV抗体、HBsAg、HCV和梅毒抗体检测。共886名异性性行为者纳入分析。结果在调查对象中有57.0%和39.6%的男女性分别被诊断为性病;有8.2%和16.5%的男女性分别被诊断为梅毒;12.5%和10.8%的男女性分别被检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从发生性行为到就诊时,2.6%的男性和3.2%的女性每次使用安全套;2.1%的男性和1.3%的女性每次使用避孕药;只有1个性伴侣的男性和女性分别占18.9%和52.9%。结论性病诊所就诊者是艾滋病传播的高危人群,应积极利用性病诊所开展艾滋病行为干预,推广使用安全套,并开展乙肝和梅毒的血清学检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性病门诊就诊者艾滋病/性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其同艾滋病/性病相关行为、危险意识等之间的关系。方法2007年10-12月对浙江省4个性病门诊就诊者艾滋病/性病相关知识、行为和危险意识开展问卷调查。用SPSS 13.0统计软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对相关知识水平及知识和行为等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研究对象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水平,男性为53.0%-64.8%,女性为43.8%-58.8%;性病相关问题知识知晓率男性为30.2%-45.5%,女性为29.7%-36.6%;男性和女性知识得分高与曾经使用安全套,过去6个月接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检测相关联。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性病门诊就诊者艾滋病/性病相关知识水平有待提高。以性病门诊为平台开展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提高就诊者相关知识水平,降低就诊者危险行为,促进HIV抗体检测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8.
艾滋病已成为当今社会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调查资料显示:娱乐场所女性服务员是传播艾滋病重要的高危人群。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某市娱乐场所女性服务员对艾滋病知识、态度、信念、行为(KABP)进行调查,了解她们关于AIDS的KABP现状,增加预防AIDS的能力,并进行健康教育(通过发放文字材料、播放音像材料和粘贴宣传板报等),推广使用安全套,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9.
武汉市96例男男性接触者艾滋病相关知识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湖北省武汉市男男性接触者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为艾滋病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在武汉市同性恋酒吧对96名男男性接触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41.7%被调查的男男性接触者年龄在21~30岁,95.8%的学历为高中及以上,以学生、企业职员和公务员为主.对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分别是:经血液传播知晓率为92.7%、经母婴传播知晓率为87.5%、经异性之间性行为传播知晓率为80.2%、经同性之间的肛交行为传播知晓率为95.8%.结论武汉市男男性接触者中HIV相关行为存在高度的危险性,需加加在该人群中的艾滋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艾滋病感染者的田野调查,从统计中获得患者中的女性比例比男性仍偏高的数据,分别从性别身份、性别文化、性别角色、性别分工的社会性别影响因素分析这一社会现象的成因,有利于艾滋病防治工作中运用性别理论。并从尊重性别上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差异,解决防治工作中遇到的困难,特别是使社会性别作为推动艾滋病防治有效进行的一个视角和方法,融入到防治工作中去,达到预期的预防效果,为构建促进两性和谐平等发展的公平社会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村医有关艾滋病知识、态度以及职业防护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和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宣传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安徽两个县的部分乡镇的村医132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村医艾滋病知识平均知晓率为91.13%,其中传播途径知晓率为85.86%,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为95.08%,男性的知晓率高于女性;上级主管部门培训、医学教材和报刊杂志为村医获得艾滋病知识的三个主要来源途径。96.97%的村医对艾滋病感染者/病人表示同情并愿意给予帮助、照顾或治疗和护理,但歧视现象仍然存在,其中25.76%的调查者同意将感染者/病人隔离、超过12.12%的调查者不愿意与感染者/病人共用劳动工具。村医男性与女性之间对感染者/病人在握手、共餐、购物、保守秘密以及照顾方面的态度也存在差异,男性的歧视态度低于女性。在日常工作中村医采取防护措施和进行器械消毒的比例较低,过去一年中受到针具和器械刺伤的比例高达23.48%。结论加强对村医培训,消除其艾滋病认知的误区,提高其防护艾滋病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大同市娱乐场女性服务人员艾滋病知识、态度及行为现状,为进一步针对该人群开展艾滋病宣传教育和干预活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大同市区28家娱乐场所150名女性服务人员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问卷调查。结果:娱乐场所女性服务人员存在年龄小、文化低、流动性大的特点。艾滋病相关知识平均知晓率60.6%;对待艾滋病的态度正确率58.3%;最近一个月与客人发生性关系时每次都用安全套占37.3%。获得艾滋病防治知识的途径主要是通过电视广播,占83.3%。结论:娱乐场所女性服务人员对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了解不全面,自我保护意识差,存在高危行为。今后应加大宣传教育和干预力度,全面落实控制性途径传播艾滋病的各项措施,大力推广使用安全套,从而减少艾滋病在该人群中传播的潜在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正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所致的疾病。它是一种传染性强、蔓延速度快、病死率高的传染性疾病,传播途径主要有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1]。预防和治疗艾滋病已经成为我国公共卫生系统面临的主要问题。通过病案分析,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于艾滋病患者临床常见并发症能取得较好疗效。1临床资料病案为我省某中医医院收治的艾滋病病人34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18例,年龄22~55岁,平均38.5岁,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参照WH0l993年修订扩大的AIDS诊断标准[2]。艾滋病并发症患者共15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服务行业从业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为宣传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调查问卷法,对2009年寿光市服务行业健康体检中的450名从业人员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问卷调查。结果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男性为72.44%,女性为63.56%(x2=57.48,P0.01);蚊虫叮咬等非传播途径知晓率为33.34%,是所有问题中知晓率最低的;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正确率为88.74%,高中或中专为67.18%,初中及以下为46.51%。结论女性、受教育程度低者、非传播途径及预防知识知晓率低,应作为宣传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一)国外艾滋病流行现状和趋势,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1.全球HIV/艾滋病流行现状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简称艾滋病(Acquired immuno deficiency Syndrome,简称AIDS)最初是在美国的男性同性恋者发生的,但研究证明,性接触传播,医源性传播和母婴之间的传播是艾滋病的三种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海南省农民艾滋病知识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琼海农村两个乡镇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中学生开设性健康教育课,并指导其将所学知识再传播给家长及周围社区居民,比较实验组农民干预前后预防艾滋病知识掌握情况以及不同性别、年龄、文化和居住地的艾滋病知识水平的差异,并与对照组相比较。再用逐步回归进行影响艾滋病知识水平的多因素分析。结果:实验组农民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提高20%以上,远高于对照组。性别分布在干预前为男性高于女性,干预后则为女性高于男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干预前后均以55岁以上年龄组的知晓率最低。农民的艾滋病知识水平有随文化程度的升高而上升的趋势。不同居住地区的农民知识水平也有差别。结论:文化程度、渴望了解多一点艾滋病知识、性别、经济状况、年龄等因素可影响艾滋病知识水平及健康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7.
12例艾滋病死亡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锦  姜涛  王茉莉 《吉林医学》2008,29(5):373-374
目的:探讨死亡艾滋病(AIDS)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方法:收集12例死亡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从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各项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男性多于女性,血液传播与性传播均等,未发现母婴传播感染者。多数患者明确诊断时既已晚期,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所有患者均出现机会性感染,其中大部分CD4^+T淋巴细胞计数〈50个/μl。多数患者死亡原因为呼吸衰竭。结论:晚期艾滋病患者病死率极高,早期诊断和适时治疗对提高艾滋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深圳市艾滋病流行现状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深圳市1992-2005年艾滋病流行现状,分析流行原因并提出目前深圳市艾滋病防治对策。方法运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收集到的深圳市1992年-2005年间艾滋病疫情报告进行分析。结果深圳市1992年-2005年间累计发现1394例,病例主要分布特征:以男性为主,年龄多在20-30岁之间;自2000年后吸毒途径成为主要的传播途径,流动人口多、病例来源广、病例在各区分布不同、疫情增长迅速。结论针对目前深圳市艾滋病流行现状,应科学提出深圳市艾滋病防治对策,加强艾滋病防治力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芜湖市居民艾滋病知识知晓程度,为针对性地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和系统抽样相结合的方法确定调查对象,选择16个知识点作为艾滋病防治基本知识调查问卷内容开展现况调查。结果艾滋病知识平均知晓率80.34%。城市居民知晓率(81.25%)高于乡村人群(79.12%),男性知晓率(82.92%)高于女性(78.82%)。各县区之间知晓率有差异,居民年龄和文化程度对知晓率有影响,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率低于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率。各知识点掌握程度不同。结论居民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较高,但全面掌握者很少,不同类别居民之间差异较大。需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科学、准确地宣传艾滋病知识。  相似文献   

20.
加强健康教育,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艾滋病的流行,女性感染人数的增加,也必将导致HIV病毒母婴间的传播率上升,如果不采取积极的态度和行之有效的方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将给人类带来灾难。艾滋病的感染与传播与个人的行为有很大关系,个人的知识和态度等则是决定行为的主要因素,因此加强健康教育、传播健康信息、促进健康行为、改变危险行为是预防艾滋病及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