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MRI增强扫描对脑转移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磁共振增强扫描在脑转移瘤诊断中的重要价值。方法 脑转移瘤32例,均经病理和临床证实,全部病例均做了Gd-DTPA增强前后扫描。结果 脑转移瘤单发15例,多发17例,发生在幕上26例,幕下6例,幕上幕下并存4例。病灶最大径在0.5cm~6cm,平均2.4cm。发现病灶数:T1WI40个,T2WI56个,增强后发现116个。结论 增强扫描发现的脑转移瘤病灶明显多于平扫,并且能分清病灶与瘤周水肿的界限,从而明确其发生的部位、数目、形态、和大小,结合临床和影像学特征,容易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Gd-DTPA增强在MRCP图像质量控制中的作用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静脉注射钆喷酸葡胺(Gd-DTPA)增强在抑制影响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图像质量的腹部小血管高信号中的作用。方法:选择临床可疑有胰胆管病变并准备行MRI检查患者31例做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人分别行Gd-DTPA增强前及增强后1~5min、5~10min1、0~15min MRCP扫描,测量并比较增强前后MRCP图像上肝脏、胰腺、胆总管、胰管的信噪比(SNR)以及胆总管与肝实质、胰管与胰腺的信号强度比(SIR)。结果:静脉注射Gd-DTPA增强后1~5min、5~10min及10~15min图像上胰胆管树各解剖结构显示情况和平均等级分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Gd-DTPA增强后的MRCP图像胰胆管树解剖结构显示情况和平均等级分数与增强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0)。Gd-DTPA增强后MRCP图像上来自肠系膜上静脉及其分支与胰管重叠的血管信号、左右门静脉及其分支与肝内二级胆管重叠的血管信号被明显抑制,肝脏及胰腺信号强度降低,胰胆管树对比度提高,肝内2级胆管、肝总管、胆总管和胰管显示更加清楚。结论:MRCP成像中,静脉注射Gd-DTPA增强能抑制来自左右门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及其分支等血管的高信号,提高胰胆管树的对比度,明显改善MRCP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3.
脑结核瘤的磁共振成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分析颅内结核的磁共振表现。材料与方法 对12例脑结核瘤MRI表现及Gd-DTPA强化的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T1WI和T2WI信号强度与正常脑灰质进行比较。结果 3例粟粒样脑结核瘤呈脑内散在的多发等或略长T1、长T2信号,结节样均匀强化或伴有少量小环状强化。9例31个成熟结核瘤由环壁和坏死的核心两部分组成,环壁呈等T1、短T2信号(5个病灶)和等或略长T1、等或略长T2信号(26个病灶),单环或花簇状环状强化;14个未成熟结核瘤呈结节样等或略长T1、长T2信号,均匀强化。成熟结核瘤的核心部分因组织病理学的差异可有多种信号。颅内结核瘤以1个主灶伴多个小灶为其主要表现形式(77.8%,7/9)。结论 T1WI呈等或略高信号,T2WI呈轻度不均匀等或略低信号,不均匀单环或花簇环状强化是结核的主要MRI表现。而病灶的多发性符合脑结核系血行播散所致的发病机理,对确立诊断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国产钆喷酸葡胺在脑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分析82例脑肿瘤的MRI增强表现,其中脑胶质细胞瘤28例;脑膜瘤13例;垂体微腺瘤16例;脑转移瘤15例;颅咽管瘤2例;松果体瘤2例;三叉神经瘤2例;听神经瘤3例;颅底脊索瘤1例。结果:82例脑肿瘤病人注射造影剂后,有轻度强化9例,中度强化29例,明显强化23例,增强效果达74.4%,其中脑膜瘤、胶质细胞瘤、脊索瘤强化明显;垂体微腺瘤不强化,而正常垂体组织强化明显,从而把肿瘤组织勾描清楚,与CT的增强表现相类似。增强病例中有轻微反应3例。结论:国产钆喷酸葡胺在脑肿瘤诊断中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造影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口服钆喷酸葡胺(gadopentetate dimeglumine,Gd-DTPA)作为阴性对比剂协助MRCP诊断十二指肠憩室的可行性。方法:对11例意外检出12个十二指肠内侧面纯液性或有不确定小气泡液性信号为主的囊性病灶,拟诊憩室的患者口服稀释Gd-DTPA前后采用屏气厚层半傅立叶采集单激发TSE和前瞻性采集矫正呼吸导航(prospective acquisitioncorrection,PACE)TSE两种序列行MRCP,比较憩室在口服稀释Gd-DTPA前后信号变化。结果:12个病灶中4个表现为纯液性囊状影,8个表现为含不确定少量气泡液性为主的囊状影。在未口服稀释Gd-DTPA的MRCP表现为与十二指肠内侧面的囊状高信号影,口服Gd-DTPA后的MRCP全部12个病灶因充盈对比剂消失,揭示其起源于十二指肠并与肠腔相通,从而明确诊断为憩室。结论:口服稀释Gd-DTPA作为阴性对比剂有助于MRCP获得十二指肠憩室的明确诊断。该方法是可行的,可以作为诊断模棱两可情况下的一种补充,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MRI对脑结核瘤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临床治疗或手术确诊脑结核瘤病人的MRI表现。采用1.5T超导型MRI机,行常规T1WIT2WI FLAIR序列扫描并Gd—DTPA增强检查。结果:本组18例中单发病灶2例,多发16例。其中粟粒性脑结核瘤2例(未计数),共发现病灶96个,分布干幕上60个,幕下30个,脑干6个。T1WI上呈等或略高信号,T2WI上呈等或略低信号,增强后呈明显结节状强化或环形强化是脑结核瘤较具特征性的MRI表现,中心部分T2WI低信号对诊断更有价值。结论:脑结核瘤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对于临床正确诊断及治疗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7.
脑多发性结核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脑内多发性结核瘤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为脑多发性结核瘤的MRI表现。MRI采用T1flair、FrfseT2WI、T2flair及Gd-DTPA增强T1WI检查。结果:病灶绝大多数位于灰白质交界区及基底节区,未成熟结核结节呈长T1长T2信号,灶周水肿明显,结节状强化;成熟结核结节呈典型“环靶征”,灶周水肿较轻,环形强化。T2flair和增强扫描病灶显示较佳。结论:脑多发性结核瘤是颅内结核的一种特殊表现,MRI表现具有特征性。  相似文献   

8.
张凯  金红花  周俊  王化敏  程若勤   《放射学实践》2012,27(10):1069-1072
目的:观察粟粒性脑结核的MRI征象,探讨MRI各序列对本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临床确诊并经抗结核治疗痊愈或有效的粟粒性脑结核患者的MRI和相关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1例行DWI检查。结果:粟粒性脑结核多发生于大脑半球灰白质交界区,直径≤3mm。大部分结节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及T2FLAIR呈稍高信号或中心"靶征",伴不同程度灶周水肿,增强后呈小结节样或环形强化。部分早期未成熟结节平扫各序列均呈等信号,DWI亦无异常发现,无灶周水肿,仅增强扫描呈小结节样强化。结论:粟粒性脑结核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增强扫描可发现更多病灶,是必不可少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脑静脉血栓形成的MRI表现,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应用三维时间飞跃(3D-TOF)序列,结合SE、FSE及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序列),评价低场MRI各扫描序列对脑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结果9例患者中有3例MRI常规扫描未见异常,6例显示局部静脉窦内见血栓信号;9例病人行MR3D-TOF扫描则全部有阳性表现。结论MRI成像能清晰地显示脑静脉血栓形成的位置、分布、程度及眦邻血管关系,为临床医师提供术前评估和指导治疗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脑结核瘤的MRI诊断及其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磁共振成像(MRI)对脑结核瘤的影像学诊断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2例经手术、病理或抗结核治疗随访证实为脑结核瘤病人的MRI及其临床资料。采用0.3T低场永磁型设备,行常规SET1WI、FSET2WI,其中11例行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增强扫描。10例行CT检查,其中6例行CT增强扫描。结果:本组12例共发现病灶32个,单发7例,多发5例,其中1例合并粟粒性结核瘤。将脑结核瘤的MRI表现不同分为2种类型。T1WI呈等或略高信号、T2WI呈等或略低信号,明显结节样强化或不均匀环状强化是脑结核瘤较具特征性的MRI表现,环内核心部分呈T2WI低信号对诊断更有价值。针对脑结核瘤的不同类型采取抗结核药物或手术切除等不同的治疗方法。结论:脑结核瘤有较特征性的删表现,并可指导临床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静脉注射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和钆喷酸葡胺(Gd-DTPA)的动脉期呼吸伪影,寻求减少Gd-EOB-DTPA动脉期呼吸伪影的可能方案.方法:搜集在1年内行Gd-EOB-DTPA和Gd-DTPA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的患者75例,由两位有经验的磁共振医师采用盲法对两种对比剂扫描方案的动脉期、门脉期及延迟期图像采用5分法评分,以≤3分定义为中重度伪影.两种对比剂扫描方案的呼吸伪影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和配对卡方检验.结果:Gd-EOB-DTPA组发生动脉晚期呼吸伪影的比例明显高于Gd-DTPA组(分别为49.3%和6.7%,Z=-5.058,P<0.001),其中中重度伪影的比例亦明显高于Gd-DTPA(分别为33.33%和2.67%,x2=21.04,P<0.001);而Gd-EOB-DT-PA组动脉早期出现呼吸伪影和中重度呼吸伪影的比例与Gd-DTP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513,P=0.130;x2=0.25,P=0.625).结论:静脉注射Gd-EOB-DTPA较Gd-DTPA更易引起动脉期伪影,减少单期屏气时间和采用动脉期监测技术可能提高Gd-EOB-DTPA动脉期采集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2.
磁共振增强扫描,常用的对比剂有顺磁性钆螯合剂和铁磁性氧化物,临床常用药为钆喷酸葡胺(Gd—DTPA),此药进入人体后能缩短组织中质子的T,弛豫时间;从而增强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的对比,有利于病变显示和定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单倍剂量钆布醇和单倍剂量钆喷酸葡胺在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患者心脏磁共振延迟增强成像中显示梗死心肌的差异。方法 前瞻性纳入42例有心肌梗死病史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行心脏磁共振延迟增强成像扫描,根据对比剂类型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钆喷酸葡胺)和B组(钆布醇)。最终40例患者的心脏磁共振延迟增强图像用于数据分析:A组20例,B组20例。延迟增强图像分别于注射对比剂后5~8 min、9~12 min及13~16 min时完成。比较两组对比剂之间左心室血池的信噪比(SNRLV)、梗死心肌的信噪比(SNRIM)、梗死心肌和正常心肌之间的对比噪声比(CNRIM-RM)及梗死心肌和左心室血池之间的对比噪声比(CNRIM-LV);比较同一组对比剂在三个时间段内左心室梗死心肌体积的差异。结果 5~8 min时,两组对比剂在SNRIM、SNRLV、CNRIM-RM和CNRIM-LV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S...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增强 MRI评估抗青光眼药物滴眼后对血-房水屏障影响的可行性。方法:将12只健康洁净新西兰白兔分为两组,A组采用单眼滴注1%盐酸匹鲁卡品滴眼液,B组采用单眼滴注0.25%噻吗心安滴眼液,以对侧眼作为对照。静脉注射Gd-DTPA 0.2 mL后行 MR动态增强扫描,共扫描10次(1 h内每间隔10 min行1次 MRI,1 h以后间隔15 min行1次 MRI)。测量各时间点前房、睫状体和后房的平均信号强度,绘制时间-信号增强率曲线,观察对比剂在眼内的分布情况。结果:在注射对比剂后2组中实验眼睫状体信号迅速增高,15 min后达到最高峰,信号增强率为109.0%±5.8%,此后信号强度逐渐下降;前房信号呈缓慢增高,50~60 min到达峰值,信号增强率为98.0%±6.3%,高于对照眼(59.0%±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眼后房均未见信号增强,始终为低信号。结论:血浆蛋白进入前房途径与房水分泌途径是分别独立的通道,眼的前后房之间存在着屏障,使用抗青光眼药物后并没有破坏血-房水屏障;增强MRI可用于评估眼的房水循环情况。  相似文献   

15.
阳琴  唐鹤菡  黄子星  李昌宪  陈宪  宋彬   《放射学实践》2012,27(4):425-428
目的:采用对比剂钆贝葡胺(Gd-BOPTA)对肝功能正常志愿者行增强MRI肝胆期扫描,评价不同延迟时相肝实质、胆道系统的信号变化,探讨肝脏功能正常时肝胆期最佳延迟时间的选择。方法:应用对比剂Gd-BOPTA并采用容积式内插值法屏气检查(VIBE)轴面T1WI序列对48例无肝胆疾病的志愿者分别于注射对比剂后40、60和90min行肝胆期扫描,测量并比较各时相肝脏、左右肝管、胆囊和胆总管的信噪比(SNR),对比率(CR),SNR增长率和CR增长率。结果:全肝、左肝管的SNR和CR均在注射Gd-BOPTA后60min达到峰值,而胆囊和胆总管在延迟90min时达到峰值(P<0.05);胆囊SNR增长率和CR增长率及胆总管SNR增长率在延迟90min时达到峰值(P<0.05)。结论:正常肝功能者行Gd-BOPTA增强MRI扫描,可在延迟60min时获得肝脏和左右肝管强化的最佳图像,延迟90min时获得胆囊和胆总管强化的最佳图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钆喷酸葡胺(Gd-DTPA)及钆塞酸二钠(Gd-EOB-DTPA)的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对肝脏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经 Gd-DTPA 及 Gd-EOB-DTPA 增强的肝内结节磁共振平扫、多时相动态增强扫描图像。结果所有入组病例经 Gd-DTPA 动态增强扫描后,19例患者诊断为原发性肝细胞癌,并经病理证实;8例确诊为肝转移瘤;18例诊断为肝内良性结节,随访3~6个月结节大小无明显变化。15例鉴别诊断困难的患者行 Gd-EOB-DTPA 多时相动态增强扫描,4例动脉期明显强化,门脉期强化程度迅速下降,平衡期轻度强化,肝特异性期与正常肝实质比较呈等信号,后证实为肝腺瘤;7例动脉期轻到中度强化,门脉期强化程度下降,平衡期强化不明显,肝特异性期与正常肝实质比较呈低信号,经随访或病理确诊为肝细胞癌;3例动脉期表现为轻度强化,门脉期及平衡期略强化,肝特异性期与正常肝实质比较呈低信号,根据其病史诊断为转移瘤;1例动脉期病变周边明显强化,门脉期强化程度迅速下降,平衡期轻度强化,肝特异性期与正常肝实质比较呈等信号,病变中心始终呈低信号,经复查诊断为肝良性病变。结论Gd-DTPA 动态增强 MRI 扫描对诊断肝内结节性病灶具有重要作用,Gd-EOB-DTPA 在鉴别结节的良恶性方面具有较大优势。  相似文献   

17.
口服钆喷替酸葡甲胺溶液行MR胰胆管成像的初步临床应用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目的 应用口服钆喷替酸葡甲胺 (Gd DTPTA)溶液作为胃肠道阴性对比剂 ,以降低胃肠道背景高信号 ,提高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MRCP)的图像质量。方法 用 5 0ml药瓶将Gd DTPA溶液稀释成不同浓度 (分别稀释为 5倍、10倍、15倍、2 0倍 ) ,并设空白对照组 ,行常规及MRCP扫描 ,以选择最佳的对比剂浓度。对 15例疑有胰胆管系统疾病的病人行口服对比剂前后MRCP检查 ,对比剂为稀释 5倍的Gd DTPA溶液 ( 1 488g/L) 2 5 0ml,磁场强度为 1 5T。MRCP成像方法有二维单层快速自旋回波 (FSE)序列及半傅立叶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 (HASTE)序列。结果 实验部分结果表明稀释 5倍的Gd DTPA溶液T2 WI信号降低最明显 ,达 5 9 3 % ,HASTE序列信号强度降低 82 45 % ,单层MRCP时所有稀释倍数液体信号强度均下降达 90 %以上。所有病例口服对比剂后MRCP扫描胃及十二指肠内液体高信号均较前有明显下降 ,图像质量明显提高 ,以单层MRCP序列胃肠道液体高信号抑制最明显。口服Gd DTPA溶液前后 ,胆总管、胰管及胆囊结构的显示程度等级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稀释 5倍的口服Gd DTPA溶液是一种安全有效地降低胃肠道液体高信号强度、改善MRCP图像质量的胃肠道阴性对比剂  相似文献   

18.
目的:用高场MR仪研究对比剂(Gd-DTPA)是否会影响前列腺氧质子MR波谱(<'1>H-MRS)的线宽(LW)、抑水率(WS%)及谱线质量.方法:对连续30例行前列腺MR波谱检查的患者分别于增强扫描前、后行<'1>H-MRS检查,比较扫描前、后两次LW、WS%及谱线质量.结果:增强后LW(14.41±1.78)较增强前(12.25±1.36)增高(P<0.05).增强后WS%(97.75±0.45)与增强前(97.50±0.25)比较,其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后的谱线质量降低(P<0.05).结论:Gd-DTPA影响前列腺<'1>H-MRS的LW及谱线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钆喷酸葡胺(Gd-DTPA)在1.5T MR机对正常肝脏、脾脏、肾脏弥散加权成像(DWI)的影响.方法:30例健康体检者在1.5T MR机做上腹部MRI.除常规MR平扫和增强外,在增强前和增强后7min采用b值=500 s/mm2单次激发自旋回波平面成像序列(SE- EPI)分别行DWI扫描.测量增强前后肝脏、脾脏、肾脏在DWI上的信噪比(SNR)、脾脏-肝脏对比噪声比(CNR)、信号强度值和ADC值,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0例健康体检者检查结果均正常.正常肝脏、脾脏DWI的SNR、CNR、信号强度值、ADC值增强后7min与增强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脏DWI SNR、信号强度值、ADC值增强后7min较增强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d-DTPA增强后7min对肝脏、脾脏DWI的图像质量和ADC值无明显影响,而肾脏DWI的图像质量和ADC值降低.  相似文献   

20.
此Ⅲ期临床试验的主要目的是比较2种不同的细胞外对比剂[1.0M(1M=1 mol/L)钆布醇和0.5M钆喷葡胺]对已知或怀疑有局灶性肾脏病变的病人行MRI增强检查。采用多中心、单肓、个体间及随机的研究设计,对所有471例病人用2种对比剂分别进行了MRI增强检查.比较2组检查结果对局灶性肾脏病变正确分类的诊断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