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对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中药加针刺组、单纯针刺及单纯中药组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各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方面比较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显示中药加针刺组治疗有效率为96%,单纯针刺组治疗有效率为80%,单纯中药治疗组有效率为74%。结论:表明中药加针刺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单纯针刺和单纯中药治疗,针药结合治疗对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纯中药和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2.
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后球麻痹6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风病是临床常见多发病之一 ,中风后所导致的症状复杂 ,中风后出现的吞咽困难 ,饮水发呛 ,构音障碍 ,声音嘶哑这一组症状谓球麻痹的表现。近十年来用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后球麻痹取得满意疗效 ,现将资料完整的 68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所观察的病例 ,均符合 1 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 ,并经CT或MRI证实。所观察的 68例病人 ,均为住院病人 ,其中男性 38例 ,女性 30例 ,年龄在 41~ 74岁 ,平均 63 2岁 ,病程最短的 2天 ,最长的 7个月。其中 1 6例为脑梗塞患者并曾有脑出血的病史 ,1 0例脑出血患者并曾有过脑梗塞病史 … 相似文献
3.
缺血性中风是指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而引起的脑组织坏死软化症,约占脑血管意外的75%,是当今世界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在我国,中药及针灸在缺血性中风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针药结合治疗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现将近年来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中风后遗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丹参注射液和三磷酸胞苷二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0d,治疗后评价临床疗效、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症状积分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针药结合治疗中风15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畅晓燕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7,28(9):26-27
中风属于现代医学脑血管病的范畴,病情复杂,严重而多变,是目前中老年人致死致残的重要病种之一。笔者采用针药结合治疗该病153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笔者采用针药结合治疗中风 (脑血管疾病 )所致痴呆 32例 ,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共观察 32例中风痴呆患者 ,其脑血管病均经头颅 CT或 MRI确诊。男 1 8例 ,女 1 4例 ;年龄 2 3~ 81岁 ;病程 4个月~ 6年 ,平均 2 .3年。根据1 986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陕西分会制定的脑血管病智力障碍评估标准评定患者的智力低下程度 ,5例属轻度 ,1 3例为中度 ,1 4例为重度。治疗方法针刺法 :针刺百会、四神聪、内关、合谷、太冲穴。百会向后平刺 1 .5寸 ;四神聪向百会方向平刺1 .0寸 ;内关向心方向进针 1 .5寸 ,破皮进针后 ,医者左手食指放在患者穴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方法]30例,其中气虚血滞、脉络瘀阻型18例,肝阳上亢、脉络瘀阻型12例。分别采用补阳还五汤、镇肝熄风汤配合针刺治疗。[结果]显效8例,有效16例,无效6例。[结论]针药结合能降低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陷,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中风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中药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盐酸氟西汀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和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为7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HAMD量表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HAMD量表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并用是一种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我们对524例中风病人作了临床观察,分为针刺组和针药组,针刺组单用体针,而针药给除了用体针外,加用脉络宁静脉滴注,结果表明针药组疗效明显高于针刺组;另外通过对中风病程与疗效关系比较,表明病程越短,治疗效果越好,尤其病程在3个月以内,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40例、中药组40例和针灸组40例。采用记分法,通过评定神志、语言、运动功能的恢复程度进行临床疗效的对比观察,同时观察、比较各组治疗前后血脂、血液流变学、内皮素等指标的变化。结果针药组总有效率95.0%,中药组总有效率77.5%,针灸组总有效率82.5%,针药组和中药组、针灸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针药组对血脂、血液流变学、内皮素等指标的改变明显优于中药组和针灸组(P<0.01)。结论针药结合治疗脑梗死对神经功能的恢复优于单纯中药、单纯针灸治疗。 相似文献
11.
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针药结合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针药结合法治疗,对照组予巴氯芬治疗,30 d后两组分别进行临床疗效评定、Ashworth评级变化以及副作用发生率的比较.结果 治疗组疗效及Ashworth评级的改善稍差于对照组,但副作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针药结合方法可有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且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2.
针刺及针药结合治疗中风疗效分析与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修订的中会全国中医学会确定的中风诊断、疗效评定标准,对缺血性中风分为单纯且(28例),针刺加脉络棕组(90例),对出血性中风,分为单纯针刺组(10例),针刺加清开灵组(32例(,在治疗前及后采用经过修订的中华全国中医学会确定的中风中医诊断疗产 定标准予以半定量打分。并采用卫生部制定的尼莫地平法进行疗效统计分析,结果针药结合组疗效明显优于针刺组,证实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在疗铲上存在明显的叠加效应。 相似文献
13.
针药结合治疗缺血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观察针药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将90例患者均分为针药组、中药组及常规组,分别采用相应治法。结果:针药组总体疗效及相关指标变化优于其他两组。提示针药结合比单纯中药及常规组治疗缺血中风偏瘫疗效好。 相似文献
14.
15.
头针治疗中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从1995~1998年,我院观察治疗了183例中风病人,以头电针治疗并予常规体针对照。治疗前后检测了血脂相关指标,及头电针对中风后神志、语言、运动功能的康复作用。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一般资料183例中风患者,其中住院123例,门诊60例。中、西医诊断标准采用中华全国中医学会泰安会议和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要点。包括中经络和中脏腑渡过急性期,神志恢复正常的患者为纳入对象。有严重心、肺、肝、肾功能衰竭,全身极度衰竭及其他非针灸适应证患者和珠网膜下腔出血,不作为观察对象。18… 相似文献
16.
针药结合治疗抑郁症睡眠障碍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针药结合治疗抑郁症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和分析疗效特点。方法:将91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结合组49例(针药组)和SSRI类抗抑郁药加促睡眠药组42例(对照组)。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定疗效。结果:经4周治疗后,两组治疗后HAMD、PSQI积分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SQI量表各因子分中,两组治疗后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障碍五项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但在睡眠障碍一项上无差异(P>0.05)。结论:针刺结合SSRI类抗抑郁药及促睡眠药治疗抑郁症睡眠障碍疗效好,适合临床应用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针药结合治疗中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们自1991年9月起对中风住院病例进行了临床观察,将其中资料完整的254例随机分为针刺组(108例)和针药组(146例)。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