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医药是具有浓厚人文文化色彩的自然科学技术,既需要现代科技提升学科水平,又不能割裂人文传统.其学科是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是传统文化各个方面、各种因素的综合与结晶,同建立在人体解剖学基础上、从微观着手、研究生命现象的现代医学有着很大区别.中医药学的这种学科特色决定了中医教育有自身的内在要求,但目前,在中医教育中存在着诸多问题,阻遏了中医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医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科学和哲学思想,是我国广大人民在千百年的中医药事业反复实践奋斗中孕育出来的宝贵财富,是我国历史文化中的瑰宝.而这门古老的学科文化不断的指引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完善.要学好中医,传承中医,掌握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的精髓,首先就必须熟悉中医文化.笔者在从事中医教学中深知中医文化的重要性,结合我校在中医专业建设方面的特点,从中医文化为出发点,谈谈中医文化对促进中医专业建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潘月丽  吕璐 《中医教育》2006,25(1):80-81
1夹缝中的专业思想教育 五千年中华文明孕育了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医学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门医学,其形成和发展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但目前中医学的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这种关系.中医是一个文科学偏重的学科,但高等教育却多从理科招生,这让习惯于逻辑思维的中学生突然面对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抽象性思维极强的专业术语而感到茫然,导致专业思想形成伊始就受到了阻碍.  相似文献   

4.
有着五千年历史的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为中国形象在亚洲乃至整个世界舞台的毅然挺立发挥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中医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重要贡献,至今在世界医学史上独树一帜.笔者提出打造"智慧中医"构想,着眼推动中医发展,让中医这颗真金迸发出中华民族文化更加璀璨的智慧之光,不仅造福桑梓,还要照亮世界医学舞台.  相似文献   

5.
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中医教学的目的 是通过对中医传统文化以及中医经典的学习,加强对中医学子中医思维模式的培养.高等中医院校的中医文化教育工作面临着危机与挑战,加强中医传统文化的教育对于培养中医专业人才已是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6.
增强中医文化修养提高中医人才人文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论述了中医与文化的关系、中医文化的内涵以及中医文化在中医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结合现在中医高等教育的现状指出只有不断增加中医文化修养,提高中医人才人文素质,才能真正提高中医教育的质量,促进中医药的继承和发展.提出了从增设文化传统课程、加强经典学习、继承师带徒的形式、提高教师人文素养、拓展教育空间、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等几方面切实增强中医高等人才的文化修养.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中医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学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优秀遗产,又是治病救人的应用科学,因此,既要继承,又要不断发展、创新,坚持继承与创新并重,使中医药学能够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水平和诊疗能力,为人们所认可.这就要求新时代的中医人才既要具备较高的科学素养、广博的西医学知识,同时还要具有雄厚的传统文化基础及扎实的中医基本功,博而又精.而人才一方面要靠院校培养,另一方面也要求已经从事中医事业的人不断学习,进一步提高自身素养,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新时代中医人才,才能保证我国中医事业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8.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建设文化强国、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极其重要的举措.众所周知,中医和书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璀璨明珠,素有"国粹"之美誉.就拿中医来说,她源远流长,文化底蕴十分丰厚,深深根植于华夏土地,备受世世代代炎黄子孙的喜爱,并日益走向世界.中医药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医案又是中医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国学大师章太炎对此有极高的评价,尝谓:"中医之成绩,医案最著.欲求前人之经验心得,医案最有线索可寻,循此钻研,事半功倍."清代医家周学海也曾说过:"宋以后医书,唯医案最好看,不似注释古书之多穿凿也.  相似文献   

9.
中医是中华民族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过程,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卫生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的发展必须立足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西医结合,不断创新,提高疗效和安全性,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郭敏 《国医论坛》2021,36(3):64-66
中医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和同疾病做斗争过程中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的医学科学,是我国具有独特理论和技术方法的体系.要实现中医的复兴、传统文化的复兴,根基在孩子.让中医药文化知识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是中医复兴的重要抓手,既彰显了教育理念的理性回归,又阐释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为中药开发研究提供了战略性契机和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全球医药行业越来越重视大然药物的研究,并将其作为重要的先导化合物的来源。从天然药物中开发研究新已成为国际医药产业的热点领域。 入世在即,中药开发与研究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入世后,我国中药企业将享受贸易的优惠待遇.享受多边的、永久性的最惠国待遇,免遭贸易歧视,并可以将国际贸易争端交到世贸组织仲裁机  相似文献   

12.
从中医概念的界定谈中医的发展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应分为古代中医和现代中医,中医的现状是继承不力、发展缓慢,其中自圆其说的理论框架已成为束缚中医发展的瓶颈。中医药要发展,一要打破自圆其说,二要向西医学习,三要发挥整体观,辨证论治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护理人员对中医理念、中医知识、中医诊疗措施的接受度。方法:采用调查问卷,研究对象为一中医院校附属医院的护理工作人员。抽样方法为方便抽样。共发放2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92份。结果:中医知识部分中医基本概念得分最高,而得分最低为中医诊断基本概念。中医知识应答的平均正确率为67%。护理人员对中医持积极态度。中医态度、中医知识、中医行为之间有正相关。结论:应注重对护理人员中医知识培训,从而强化中医情感和中医行为。  相似文献   

14.
中医工程学是传统医学与现代科学工程技术融合后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以舌、脉诊仪等为代表的中医诊疗仪器的研发是中医工程学快速发展取得的成就。其广泛应用于中医四诊的数据化与客观化研究,使中医诊断学的研究从定性走向定量阶段,从宏观走向微观,并与宏观相结合的阶段;同时应用于中医治疗疾病的疗效评价与预测研究,为中医诊疗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中医工程学促进了中医现代化诊疗体系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为诊断智能系统和中医客观化诊察体系的构建提供技术支持,推动了中医国际化和现代化的进程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医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其历史脉络清晰可见,中医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与外延,随着时间的前移日益丰富发展,体现了中医的动态延展性;中医文化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兼容了儒、释、道三家思想的内核,体现了中医文化的动态涵盖性;同时,中医体系自身又浑然一体,强调整体观与辨证论治,中医从对疾病的认识到对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预防都具有动态的特征,体现了中医与中医文化的动态包容性。中医的概念溯源、文化内容与体系特点均可证明中医文化具有动态特征。  相似文献   

16.
中医学这一中国文化的瑰宝,以其特色的理论体系、独特而安全的疗效等特点赢得人类的共同喜爱。目前,中医学在海外的影响日益增强,正越来越被不同种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所认识和接受,中医药现已经传播到世界130个国家和地区,相关从业人员也已达到几十万人。伴随着针灸的广泛认可,中药的应用日益增多。与此同时,中医教育和学术活动也发展迅速,世界上至少有40个国家开设了中医针灸学校[1]。今后随着中医在国外信誉的不断提高、法律地位的确立和医疗保险等问题的解决,中医在国外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更大的发展,将能够更好地为全世界人民的…  相似文献   

17.
在中医药理论和现代人体生命科学理论的基础上,从中药成分代谢研究中探析,结合系统生物学等现代学科理念,运用先进的分析检测技术和生物转化技术,尤其是体外生物转化技术,可改善中药制剂的疗效与个体差异,提出新的中医药产业工程——中草药生物转化工程,以及相应的创新中药——生物中药。重点探讨了微生物转化与酶法转化技术在创新中药研发体系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中医药报刊出了于友华“中医技术发展缓慢的反思”与“福建中医学院筹建纯中医诊疗中心”,对于中医现代化无疑是一种促进,福建省人民医院作为综合医院创建纯中医诊疗中心,更让人重视。与时俱进,在中医现代化领域出现的多种模式,我们要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心态去看待。中医学术、中医技术,发展中医技术确实已到了时不我待的关键时期,中医理论学术与医疗技术的创新是中医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发展中允许各种理论与技术共生共存共同发展,是中医现代化的基本指导方针;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的多种创新都应得到支持,允许不同学术观点的存在与学术争鸣,是中医学术与技术发展的前提条件;政策支持,资金投入、协力攻关,是中医发展的又一前提,必须解决好中医现代化及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实为中医发展保驾护航。中医药制剂问题是制约中医发展的瓶颈,中药与制剂脱节,中医处方权只剩下汤剂权,而丸散膏丹等制剂权基本失去,中医重在疗效,只靠汤剂能体现疗效么?对中医来说,医药不分家,借药品安全,否定中医使用中药数千年的历史,使中医成为无源之水。传统中医制剂,“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汤、丸、散、膏、丹、酒等剂型,历代医家又有很大发展,明代《本草纲目》所载剂型已有40余种”。中医开方,药房制剂或开方制剂一人兼任,中药自制剂伴随着中医走过了五千年,这就是中医的历史,‘中医重在疗效,医药互为依存,对中医来讲:医药不分家,这就是中医药的特殊性。近百年来,随着西医的竞争,中医西化,用管理西药的一套方法去管理中药,造成中医和中药脱节,中药和制剂脱节,以前中医一个人能干的事,现在几个人干,近年来,中医只剩下汤剂权,而丸散膏丹自剂权则失去,动辄上千万元的新药研制费是中医个人所不能胜任和承担的。临床中使用的片剂及注射剂往往不能满足临床医疗需要,使中医创新受到难以承受的压力;中医发展缓慢的原因,主要是中药新制剂创新缓慢。一边是常用中药创新停滞,一边是尖端新药不能适应临床需要,应该说;中医制剂权是制约中医发展及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传统丸散膏丹和中药现代化是中药发展的两个方面,传统丸散膏丹是生存和现实问题,中药现代化是发展问题。处理好生存和发展是中医现代化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9.
从中医药环境文化建设的意义、建设原则、建设内容等方面论述中医医院环境文化建设的策略与方法,以突出中医院中医药诊疗环境特色,进一步弘扬和普及中医药文化。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中医大学生学习中医的障碍和影响中医信念与中医思维的不利因素分析,提出高等中医教育要培养"铁杆"杏林学子,首先必须确立和坚守中医思维,传道授业坚持不西化,要采取改革课程体系、实行本导制、熟读中医经典、早临床多实践、中西医结合其根应在中、培养多类型中医人才等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