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生儿神经行为测查及血清胆红素总量/白蛋白的比值在高胆红索血症处理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对90例高胆红素血症(简称高胆)患儿及75例正常足月儿于黄疸高峰期、黄疸消退中、黄疸消退后行新生儿神经行为测查(NBNA)测定3次,并对新生儿高胆患儿在入院时,对照组正常儿在黄疸高峰期进行胆红素总量及白蛋白水平测定,并计算胆红素总量/白蛋白(B/A)比值. [结果]①高胆患儿NBN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者差异均有显著性.②B/A与NBNA评分的直线相关分析显示两者之间具有负相关关系. [结论]①NBNA评分可应用早期诊断高胆所致的脑损伤.②B/A可作为评估胆红素神经毒性危险因素的指标之一,当B/A比值>(6.32±1.40)×10-3即应给予适当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自发性眨眼的影响。方法采用新生儿行为神经(NBNA)评分法、5分钟眨眼试验,检测评估53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按小时胆红素值分为高胆1组(小时胆红素第75百分位值)和高胆2组(小时胆红素第95百分位值),在黄疸消退后重复上述两项测评,并与38例同日龄正常新生儿对照。结果 (1)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NBNA评分明显低于正常同日龄新生儿,且自发性眨眼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在黄疸消退后,NBNA评分和自发性眨眼频率较黄疸高峰期有所恢复,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黄疸消退后高胆1组与同日龄的正常新生儿比较,NBNA评分和5分钟自发性眨眼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高胆2组NBNA总分包括原始反射、一般评估仍明显低于正常同龄新生儿(P0.01);自发性眨眼频率仍较同日龄新生儿增多(P0.05)。(4)黄疸消退后高胆1组的NBNA评分、自发性眨眼恢复较好,与高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胆红素血症可影响新生儿的行为表现和自发性眨眼频率,其影响程度与黄疸严重度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胆红素血症对神经行为及婴幼儿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根据血清胆红素水平,将40例高胆红素血症(NHB)新生儿分为NHBⅠ组(220.5~256.5μmol/L)、NHBⅡ组(256.5~342μmol/L)和NHBⅢ组(>342μmol/L)。同期出生的26例正常新生儿为对照组。采用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NBNA)分别于生后2~5天、12~15天、26~28天进行评分,并在生后6个月、1岁时采用智力发育量表(CDCC)测定其智力发育。结果:观察组NBN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病因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在黄疸的2~5天内NBNA总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智能发育指数(MDI)、运动发育指数(PD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病因及不同程度的高胆红素血症均能影响新生儿神经行为能力和智能发育。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新生儿高间胆红素血症 (简称高胆 )的病因和临床特点。方法 :对该院新生儿病房 1998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收治的 392例高胆病例按其病因分成五组 ,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92例中高胆的病因依次为不明原因 136例 ,占34.6 9% ,围产因素 88例 ,占 2 2 .4 5 % ,ABO血型不合溶血病 75例 ,占 19.13% ,感染性黄疸 5 5例 ,占 14 .0 3% ,母乳性黄疸 38例 ,占 9.6 9%。ABO血型不合溶血病黄疸出现时间最早 (P<0 .0 0 0 5 ) ,而黄疸消退时间最晚 (P<0 .0 0 0 5 )。母乳性黄疸总胆红素值较其他各组有差异 (P<0 .0 0 0 5 )。结论 :除不明原因的高胆外 ,围产因素是高胆的主要原因。不同原因的高胆的临床特点不同 ,应熟练掌握其特点 ,早诊断、早治疗 ,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五组胆红素均值均高于胆红素脑病的临界值 ,建议修改高胆的诊断和干预标准  相似文献   

5.
ABO血型不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ABO血型不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高胆)的发病特点.方法 对426例ABO血型不合的健康足月新生儿脐血及发生高胆后的新生儿进行免疫溶血性疾病(HDN)血清学检验,并对发生了高胆的新生儿根据黄疸出现的时间、高峰时间、消退时间进行分析.结果 (1)在426例ABO血型不合的新生儿中,共发生新生儿高胆68例(15.96%).(2)68例新生儿高胆HDN血清学检验结果,抗体释放、改良法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游离抗体试验(IAT)三者阳性41例(60.29%),全部病例抗体释放阳性.(3)新生儿高胆发生时间1~2 d 48例(70.59%);黄疸消退时间≥2d而<3 d30例(44.12%),≥3d而<4 d 20例(29.41%).胆红素>342μmol/L的新生儿黄疸消退时间在5~7d,极显著高于胆红素≤342 μmol/L的新生儿(X2=68.00,P<0.01).结论 (1)426例ABO血型不合的新生儿高胆发生率为15.96%.(2)抗体释放、DAT、IAT三者阳性发病率最高;抗体释放阳性是诊断新生儿ABO溶血病最重要的依据.(3)发生新生儿高胆的高峰期在出生后2d内,消退时间绝大部分在5 d内.(4)黄疸程度越重,消退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6.
李玲 《中国妇幼保健》2004,19(19):100-101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间胆红素血症(简称高胆)的病因和临床特点.方法对该院新生儿病房1998年1月~2001年12月收治的392例高胆病例按其病因分成五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92例中高胆的病因依次为不明原因136例,占34.69%,围产因素88例,占22.45%,ABO血型不合溶血病75例,占19.13%,感染性黄疸55例,占14.03%,母乳性黄疸38例,占9.69%.ABO血型不合溶血病黄疸出现时间最早(P《0.000 5),而黄疸消退时间最晚(P《0.000 5).母乳性黄疸总胆红素值较其他各组有差异(P《0.000 5).结论除不明原因的高胆外,围产因素是高胆的主要原因.不同原因的高胆的l临床特点不同,应熟练掌握其特点,早诊断、早治疗,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五组胆红素均值均高于胆红素脑病的临界值,建议修改高胆的诊断和干预标准.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行为神经影响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行为神经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研究对象标准的病例分为2组,高胆组和正常对照组,正常对照组选择新生儿出生后3~7天进行NBNA测定,高胆组分别于高胆治疗前后以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20项进行2次测定。结果随着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NBNA评分结果有所增加,且多数能达到正常,仅对咯咯声反应、月国窝角的2项评分与正常对照之间仍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行为方面的影响大部分为可逆的,对咯咯声反应的异常提示在对这些患儿进行随访时应注意听力方面的监测,及早发现听力异常,并对这部分患儿进行听力方面的早期干预,减少伤残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和头颅磁共振(MRI)在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脑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9月-2015年9月间本院收治的符合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20例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入院后采用NBNA评分及进行头颅MRI扫描,分析MRI结果。对照组(n=20)为正常新生儿,进行NBNA评分,比较两组NBNA评分。对MRI异常组6月龄时进行复查。结果 观察组NBNA评分低于对照组。20例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中,9例MRI信号异常,11例未见苍白球、丘脑信号改变,MRI异常组NBNA评分低于MRI正常组。在6月龄时复查MRI均未见异常信号。结论 在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脑损伤诊断过程中采用头颅MRI扫描具有重要作用, NBNA评分可以联合头颅MRI作为早期诊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脑损伤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结合脐血胆红素浓度测定和经皮测胆红素早期预测和诊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高胆)。方法:采集408例足月新生儿脐静脉血检测总胆红素浓度,用经皮胆红素测定仪动态监测生后3天内新生儿的TCB值,与其后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新生儿高胆组的脐血总胆红素平均浓度为41.61μmol/L。高胆发生率随脐血总胆红素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当浓度≤50μmol/L时高胆阳性预测值均较低,≥50.1μmol/L时高胆发生率最高(62.07%),其阳性预测值(62.07%)、阴性预测值(81%)和特异度(96.54%)均优于其他各组,但其敏感度仅为20%。高胆组TCB日均值在生后24 h、48 h、72 h分别为13.65、17.19、19.54,TCB日均差值72~24 h(3~1天)、72~48 h(3~2天)、48~24 h TCB(2~1天)分别为5.98、2.5、3.52,均高于非高胆组(P<0.01)。结论:脐血总胆红素浓度测定可早期预测高胆的发生,但敏感度低,结合动态监测TCB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高胆。  相似文献   

10.
高胆红素血症(高胆)为新生儿时期常见病,其主要危害是发展为核黄疸,病死率高,幸存者多遗留严重神经系统后遗症。早期预报并积极防治新生儿高胆是减少核黄疸发生的重要措施。传统用静脉血或微量血测定血清胆红素,均为创伤性并将其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症状,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早期新生儿可出现生理性黄疸,若同时伴有任何高危因素,黄疸程度超过生理性范围时,称为高胆红素血症(简称高胆),而其中高间接胆红素血症并发胆红素脑病,可造成神经系统的永久性损害,因此,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及时查明病因,并进行早期干预以达到降低高胆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是很重要的。1 资料和方法1.1 资料 我院1995年收治新生儿498例,其中高胆患儿105例,占21.08%;2001年收治新生儿545例,高胆患儿126例,占23.12%;总231例高胆患儿中男129例,女102例,男女比例为1.26:1;足月儿182例,早产儿41例,过期产儿8例;自然分娩138例,剖宫产82例,产钳等其他异常分娩方式11例;  相似文献   

12.
120例微量血胆红素高值新生儿的早期干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早期干预微量血胆红素高值的新生儿对减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方法 :190例微量血胆红素 (简称微胆 ) 2 4h内≥ 10 3 μmol/L或 48h内≥ 15 4μmol/L (称高值 )的新生儿 ,随机分为观察组 12 0例 ,对照组 70例。观察组予光疗 ,使用微量法胆红素测定仪测定光疗前后 3d龄、 5d龄微胆 ,并与对照组作比较。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高胆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高胆程度也较低。结论 :对微胆高值新生儿行预防性光疗等早期干预措施 ,可减轻新生儿高胆发生率 ,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剖宫产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刮宫产分娩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简称新生儿高胆)的关系,为临床防治新生儿高胆提供依据。【方法】对广西医科大学第九附属医院产科在2003年1月~2004年12月期间出生的新生儿进行研究,通过监测经皮胆红素、血清胆红素,比较剖宫产娩出与非刮宫产新生儿发生高胆的情况。【结果】剖宫产组与非剖宫产组新生儿高胆发生率分别为36.9%和21.8%,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剖宫产组中母亲有妊娠合并症者新生儿高胆发生率为37.5%,略高于母亲无妊娠合并症者(36.7%),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婴儿合并窒息缺氧、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吸入综合症、感染等疾病与新生儿高胆发生率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刮宫产可能是引起新生儿高胆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高胆红素血症(高胆)为新生儿时期常见病,其主要危害是发展为核黄疸,病死率高,幸存者多遗留严重神经系统后遗症。早期预报并积极防治新生儿高胆是减少核黄疸发生的重要措施。传统用静脉血或微量血测定血清胆红素,均为创伤性并将其应用于临床。 一、经皮测胆红素仪应用的历史及原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影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远期预后的高危因素 ,及急性期临床表现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 6 3例血清总胆红素水平≥ 342 μmol/L的高胆红素儿 ,分别在 6、 12个月 ,应用InfantsMotorScreen (IMS)和婴幼儿应物、应人和言语能发育的“里程碑”进行监测。结果 :6 3例中 6个月 10例、 12个月 5例 (其中脑性瘫痪 3例 )生长发育异常 ,无死亡。同正常组比较 ,12个月早期高胆儿的发育水平明显落后于正常儿 (P <0 0 5 ) ,以早期新生儿因感染所致者发育水平较低 (P <0 0 1)。结论 :黄疸原因、新生儿日龄是影响高胆儿远期预后的重要参数 ;急性期拥抱反射等 5项临床表现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动态观察对脑性瘫痪的预测价值大。  相似文献   

16.
足月新生儿黄疸延迟临床病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足月晚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高胆 )发生率、病因及诊断。方法 :总结 2 w后持续黄疸的新生儿及婴儿临床资料 ,并提出治疗要点。结果 :92例中血清胆红素 (SB)均值 1 2 9.82 mol/L ,>1 1 9.7mol/L标准为高胆者仅 5% ,但均有确切病因 ,<1 1 9.7mol/L而无异常症状者多为“生理性黄疸延迟”、“母乳性黄疸”。结论 :诊治中应重在 SB监测和临床观察 ,避免不必要的检查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是否存在胆汁淤积。方法 :用酶法测定 96例不同病因引起的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患儿空腹血清总胆汁酸 (TBA)水平 ,并与 2 8例无病理性黄疸的对照组比较 ;同时比较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患儿中足月儿与早产儿血 TBA水平。结果 :不同病因引起的高间接胆红素血症 TBA水平均高于无病理性黄疸的对照组 (P<0 .0 5 ) ;早产儿黄疸组血 TBA水平明显高于足月儿 (P<0 .0 1 )。结论 :不同病因引起的高间接胆红素血症存在不同程度的胆淤积 ,其中早产儿胆汁淤积较足月儿明显  相似文献   

18.
早期足月新生儿黄疸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更好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简称高胆),了解早期足月新生儿黄疸发生、发展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对486例正常足月新生儿的黄疸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黄疸发生率为90.12%,出生24 h内出现黄疸占总数的19.63%;出生1~2 d内出现黄疸占总数的58.45%;高胆发生率12.55%;其中,由于喂养欠佳,热卡摄入不足或/和排便少引起的高胆占83.61%;新生儿高胆中男性婴儿高于女性婴儿.结论目前新生儿黄疸发生率高而且黄疸出现早,因此,加强围产保健尽量避免能引起黄疸的围产因素;加强喂养促进排便是减少新生儿黄疸预防高胆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早期综合干预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智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早期综合干预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以下简称高胆儿)智能的影响,为制订更有效的高胆儿的随访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高胆儿(均没有合并核黄疸)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同时随机选取正常对照组进行随访。干预组出生后即从产科和新生儿科开始建立专科档案,进行规范管理和早期综合干预。各组均在1岁时用Gesell婴幼儿发育量表进行智能监测。【结果】①1岁时高胆对照组5个能区和平均发育商(develop-mental quotient,DQ)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②高胆干预组的5个能区和平均DQ均高于高胆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5);③高胆干预组的精细动作和适应行为DQ均比正常对照组儿童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大运动、语言、个人社交和平均DQ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高危儿规范管理和早期综合干预能促进高胆儿的智能发育,到1岁可赶上正常儿童,尤其在大运动、语言和个人社交方面,今后干预的重点是精细动作和适应行为。  相似文献   

20.
新疆维吾尔族与汉族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正常维吾尔族和汉族新生儿 177例进行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 (简称NBNA) ,了解两民族新生儿行为特征。 【方法】 采用中国新生儿 2 0项行为神经测定评分方法 ,分别对维吾尔族 70例、汉族 10 7例进行检测。 【结果】 发现维吾尔族与汉族两民族新生儿行为总评分无明显差异 (P >0 .0 5 )。单项评分显示 ,非生物视定向能力 (对红球的反应 ) ,维族评分略高于汉族 (P <0 .0 5 ) ;原始反射项目中 ,自动踏步略低于汉族 (P <0 .0 5 )。 【结论】 提示维、汉两民族新生儿行为特征 ,总体无差异 ,个别项目有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