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名称半夏泻心汤。方剂组成法半夏10克,黄芩10克,干姜6克,党参10克,黄连6克,甘草6克,大枣6枚。源流发展本方为汉代张仲景所拟订,见于《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公元219年)。《伤寒论》用于治疗小柴胡汤症误下而成的痞证,临床表现:“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症具,而以他药  相似文献   

2.
半夏泻心汤新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半夏泻心汤为东汉著名医家张仲景所创,乃仲景辛开苦降、治“心下痞”之代表方,由半夏、黄芩、黄连、炙甘草、干姜、人参、大枣7味药组成。历代医家颇为推崇,用该方治疗疾病的验案报告甚多,在《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中均有该方剂相关论述。笔者在临床实践中,用该方加减治疗多种内科疾病,屡获良效。现举验案如下:1肾炎  相似文献   

3.
胃脘痛是临床上常见病及多发病,笔者于1995年4月—2000年4月,用半夏泻心汤为主,辨证治疗胃脘痛384例,临床收效显著,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 384例中,男168例,女216例;年龄9~73岁;病程15d~13年;临床表现为:上腹饱胀,疼痛,暖气泛酸,伴恶心呕吐或呃逆等症状;部分病例经纤维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胃炎。……  相似文献   

4.
5.
正半夏泻心汤源于《伤寒论》原文149条:"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关于半夏泻心汤的病机,自清代医家柯韵柏在《伤寒来苏集》中提出"寒热之气互结心下"的观点后,后世医家大多没有脱离柯氏之说,故现行的高等中医院校《方剂学》、《伤寒论》及《金匮要略》教材  相似文献   

6.
半夏泻心汤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半夏泻心汤方出汉代张仲景所著《伤寒论》,为治小柴胡汤误用下法成痞而设。方药为:半夏、黄芩、干姜、人参、炙甘草、黄连、大枣。方中以半夏为君,降逆止呕;黄芩、黄连苦寒泻热;半夏、干姜辛温散寒;人参、甘草、大枣健脾补中。本方乃寒温并用,辛苦同进,补泻兼施,有和其阴阳,顺其升降,调其虚实的作用。其组方严紧,配伍精当,不但治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慢性胃炎患者选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以1个月为1疗程。结果100例患者中,近期临床治愈38例,显效42例,有效12例,无效8例(其中2例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总有效率92%。结论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胃炎有良效。  相似文献   

8.
应用半夏泻心汤,分型治疗慢性胃炎86例。结果:治愈58例,有效2l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1.86%。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半夏泻心汤对消化性溃疡相关性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4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对照组32例采用艾司唑仑治疗。采用PSQI中文定式问卷评定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后PSQI睡眠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治疗组的有效率、睡眠质量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半夏泻心汤可有效治疗消化性溃疡相关性睡眠障碍。  相似文献   

10.
半夏泻心汤出目仲景之《伤寒论》,由半夏、黄连、黄芩、干姜、甘草、人参、大枣组成,原方主治因小柴胡汤证误下伤中,少阳之邪乘虚内陷,寒热之气壅滞中焦而形成的痞证。半夏泻心汤的一般使用指征是:呕、利、痞三证俱在。笔者抓住本方辛开苦降,和中降逆消痞之特点,凡脾胃虚弱,寒热错杂,枢机  相似文献   

11.
正半夏泻心汤出自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撰《伤寒论》,由半夏、黄芩、黄连、炙甘草、干姜、人参、大枣七味药组成,方中重用半夏和胃降逆止呕,为全方之君药;黄芩、黄连苦寒泄热;干姜、半夏辛温散寒,寒热并用,辛开苦降;更佐人参、大枣、炙甘草补益脾胃,共达调和中焦脾胃升降之功。本方为少阳误下成痞所设,是辛开苦降、寒温并用、攻补兼施、调和脾胃的代表方剂。因其配伍精当,效专力宏,故后世广泛应用于各种消化系统等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2.
2004年3月~2005年7月,笔者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胃脘痛5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56例中,男42例,女14例;年龄最大者65岁,最小者19岁,平均年龄41.5岁;病程最长者16年,最短者1年。胃镜及HP检查,慢性浅表性胃炎、胃窦炎35例,胆汁反流性胃炎6例,胃溃疡8例,十二脂肠球部溃疡7例;HP阴性者32例。  相似文献   

13.
14.
15.
<正>"异病同治"指不同的疾病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因而采用同一方法治疗的法则~([1])。"异病同治"的治疗思想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如《灵枢·五变》曰:"黄帝曰:一时遇风,同时得病,其病各异",指出同样的病机表现出不同的病症,间接表述了"异病同治"的思想。在汉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异病同治"  相似文献   

16.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2002年3月-2004年6月,笔者用半夏泻心汤治疗眩晕症52例,其中男28例,女24例;年龄19~67岁;病程24d~17年;高血压15例,脑动脉硬化5例,内耳性眩晕18例,颈椎病8例,原因不明者6例.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病,视物旋转,甚则站立不稳,如坐舟船,恶心、呕吐、纳差、胸闷等.  相似文献   

17.
18.
<正>王平生主任医师是镇江市名中医,从医四十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精于脾胃病诊治,自创胃安1号方、胃安2号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效果明显,先后获得句容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他辨证思路独特,处方严谨不杂,临床擅长使用仲景方药,疗效显著。今将笔者随诊时所录的半夏泻心汤验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
半夏泻心汤抑制幽门螺杆菌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半夏泻心汤出自汉代张仲景<伤寒论>,是治疗胃脘痞满、饮食不下的有效方剂.其组方特点是辛开苦降顺其升降、寒热并用和其阴阳、攻补兼施调其虚实.文献报道,半夏泻心汤对于符合一定证候特点的上消化道疾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