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慢性胃炎的一种类型,系指胃黏膜上皮遭受反复损害导致固有腺体的减少,伴或不伴纤维替代、肠腺化生和/或假幽门腺化生的一种慢性胃部疾病[1]。中医古籍中没有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名,根据临床症状,本病可归属中医"胃痞、虚痞、痞满、胃痛、嘈杂"等病范畴[2]。周继友主任是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济南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医院首席专家,山东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山东中医药学会肝胆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  相似文献   

2.
阿胶、胃复春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目前已被众多学者认为属癌前疾病之一,常伴有肠腺化生和(或)异型增生。胃黏膜的萎缩、肠化和异型增生与胃癌的关系密切,减轻或阻止癌前状态的发展,是目前降低胃癌发生率的有效措施之一。为探讨治疗胃癌前病变的有效方法,我们联用阿胶、胃复春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32例,发现较单用胃复春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佳。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一种胃黏膜慢性炎性病变,与多种因素相关~([1])。CAG以胃黏膜变薄、黏膜基层增厚、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数目减少为特征,有一些CAG还伴幽门腺化生、肠腺化生和不典型增生~([2-3])。造成CAG的原因多种多样,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遗传因素、饮食偏好和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CST-π)的表达与胃黏膜肠化生及其增殖状态分型、硫酸化黏液分泌状况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67例胃黏膜活检及外科手术标本中CST-π的表达,并对112例伴肠化生慢性萎缩性胃炎作免疫组化和黏液组化套染,进行肠化生增殖状态分型。结果 胃腺癌、伴导型增生慢性萎缩性胃炎和伴肠化生慢性萎缩性胃炎中GST-π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但伴异型增生慢性萎缩性胃炎与胃腺癌中GST-π的阳性率显著高于中、低增殖型肠化生。结论 提示GST-π是一种较好的胃癌前病变标志物,高增殖型肠化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辨证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一种以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为病变特征的临床常见疾病,是慢性胃炎的一种,重度萎缩性胃炎后期可出现重度化生(包括肠上皮化生和假幽门腺化生)、异型增生甚至癌变。因此,国内外公认为本病属于癌前病变之一。正常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率可达30%左右。目前西医对本病的病因及其本质尚未清楚,特别是没有过硬的疗效评定标准,所  相似文献   

6.
正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指胃黏膜上皮反复受损导致胃黏膜固有腺体的减少,伴或不伴纤维替代、肠腺化生和/或假幽门腺化生的一种慢性胃部疾病,为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常伴有肠上皮化生(IM)及异型增生(Dys),而IM及Dys被公认为是胃癌前病变(PLGC)。现代医学治疗本病尚无明显疗效,而中医学以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为指导,通过调理脏腑功能,不仅能明显改善CAG癌前病变临床症状,且胃镜及组织病理学检查表明其黏膜病变能够逆转。鉴于此,中医药治疗本病,以期阻断和逆转萎缩向癌变的进程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在中医诸多证型中以脾胃气虚,兼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人类刺猬因子(SHH)在肠型胃癌各阶段病变的表达情况及与尾型同源盒转录因子2(CDX2)的相关性,探讨SHH在肠型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不典型增生及肠型胃癌组织SHH和CDX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SHH在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胃黏膜组织表达率低于在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表达率(χ2=3.914,P〈0.05),在肠型胃癌组织的表达率高于在浅表性胃炎的表达率(χ2=10.286,P〈0.05)。CDX2蛋白在慢性浅表性胃炎组织不表达,在萎缩性胃炎肠化生胃黏膜的表达率高于在不典型增生和肠型胃癌组织的表达率(χ2=9.619、4.904,P〈0.05)。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病人胃黏膜组织SHH和CDX2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r=-0.384,P〈0.05)。结论 SHH与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和肠型胃癌的发生有关,在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过程中SHH与CDX2可能互相调节。  相似文献   

8.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一种以胃黏膜萎缩变薄、腺体减少或消失,或伴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为特征的消化系统常见病和难治病。近年来,笔者在CAG临床诊治中,注重辨证,探究病机,标本兼顾,每获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黏膜萎缩伴肠上皮化生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患者114例,采用胃镜下钳取组织快速尿素酶试验 (试纸法)和病理检测结果判断是否存在Hp感染。结果胃黏膜萎缩伴肠上皮化生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胃黏膜萎缩伴肠上皮化生的Hp阳性率为44.7%,肠上皮化生与萎缩程度组之间Hp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感染与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肠上皮化生的发生发展有显著关系,但Hp感染对肠上皮化和胃黏膜萎缩严重程度的影响不明显,可能更多地同年龄、病程相关。对于慢性胃黏膜萎缩伴有肠上皮化生者,如合并Hp感染需要抗Hp治疗及加强监测和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在正常胃黏膜和慢性萎缩性胃炎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和2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黏膜组织中CTGF的表达.结果 胃黏膜病变组织中CTGF的阳性表达率75.0%(15/20)高于正常组织20.0%(2/10)(P<0.05);CTGF表达与慢性萎缩性胃炎分型有关,在伴有肠上皮化生的慢性胃炎的黏膜组织比单纯的腺体萎缩的组织阳性表达高.结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或慢性萎缩性胃炎者如CTGF阳性病例应视为胃癌的高危癌前患者,检测CTGF蛋白不仅可以用于胃癌的癌前病变的筛选,提高了对胃癌发病的认识,而且对胃癌的预防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1.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公认的癌前病变,通常为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是一个相对时间较长的演变过程,故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和(或)异型增生的诊治,一直是医学界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2.
李晓琴  杨力  杨芝红 《临床荟萃》2010,25(23):2029-2032
目的 对胃镜及普通病理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病例,进行DNA倍体多参数测定,探讨其结果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意义,并验证胃镜下取材的准确性及可靠性.②研究DNA倍体多参数在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胃癌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揭示胃癌的发生机制.方法 ①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对胃镜下表现为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并可疑癌前病变的胃黏膜组织及胃癌术后标本做出病理诊断.②用流式细胞术对上述标本进行DNA倍体、DNA含量(DI值)、S期指数(SPF)、增殖指数(PI)分析.结果 ①胃镜下慢性萎缩性胃炎并可疑癌前病变65例;病理结果: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27例,伴不典型增生18例,病理证实癌前病变率69.1%.②DNA异倍体、DI值、PI、SPF阳性率在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胃癌,均呈增高趋势,胃癌组与其他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不典型增生与肠上皮化生、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①DNA含量和倍体变化在慢性萎缩性胃炎即已出现,其出现率随胃黏膜病变的加重而升高②DNA含量和倍体变化出现在病理形态学改变之前,可做为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预警性指标,弥补胃镜及普通病理诊断的不足.  相似文献   

13.
张家宝 《新医学》1999,30(6):315-316
目的:探讨产细胞毒素幽门杆菌(Hp)感染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之间的关系。方法:测定180例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抗Hp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免疫球蛋白G(CagAHp-IgG),并将结果与胃黏膜肠化生程度进行比较。结果:单纯萎缩性胃炎40例中,CagAHp-IgG阳性12例,占30%,萎缩伴轻度肠化生90例中阳性61例占68%;萎缩伴中度肠化生38例中阳性28例占74%;萎缩伴重度肠  相似文献   

14.
正1988年,有学者[1]提出了胃癌发生模式是正常胃黏膜-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小肠型肠上皮化生-大肠型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中重度)-胃癌,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进行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降低胃癌发生率的有效手段。CAG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病程常呈迁延不愈,而CAG合并胃黏膜异型增生是一种常见的癌前病变[2]。CAG患者的胃黏膜组织存在着黏膜炎症、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等  相似文献   

15.
11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与病理诊断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以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为基础的慢性炎症过程,重度萎缩性胃炎后期常出现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甚至癌变;国内外学者已将CAG列为胃癌重要的癌前病变,因此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诊断报告的规范化及对临床对癌前病变的紧密随访、积极治疗,对监测胃癌的发生非常重要,以往报道内镜下萎断CAG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两者的相关性,以达到更好地诊断、治疗及随访CAG的目的,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珍  张瑞明 《华西医学》2006,21(2):413-414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原因不明的慢性胃炎,在我国是常见病、多发病,征慢性胃炎中约占10%~30%。本病是以胃粘膜上皮和腺体萎缩、粘膜变薄、枯膜肌层增厚及伴有肠腺化生、不典型增生为特征的慢性疾病。  相似文献   

17.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一种以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为病变特征的临床常见疾病,是慢性胃炎的一种,重度萎缩性胃炎后期可出现重度化生(包括肠上皮化生和假幽门腺化生)、异型增生甚至癌变.因此,国内外公认为本病属于癌前病变之一.正常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率可达30%左右.目前西医对本病的病因及其本质尚未清楚,特别是没有公认的疗效评定标准,所以没有公认能够根治的特效疗法.本人认为,中医药对本病的治疗不只是补充方法或用替代方法,而应该作为主要的手段,因为无论是改善症状,还是纠正病变,中医药治疗的效果都是肯定和显著的.  相似文献   

18.
<正>疣状胃炎(Verrucosa gastritis,VG)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胃炎,也称痘疹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其特征为胃黏膜出现多个丘疹样隆起,顶部中央呈脐样凹陷,凹陷处伴或不伴糜烂,隆起周围多见红晕,以胃窦部多见[1]。疣状胃炎尤其是伴有不典型增生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萎缩性胃炎伴不同亚型肠上皮化生胃黏膜组织中突变型p53(mtp53)和C-myc蛋白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通过AB-PAS和HID-AB黏液染色区分肠上皮化生亚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检测各组mtp53和C-myc蛋白的表达.结果 不完全性结肠化生、不完全性小肠化生、完全性结肠化生、完全性小肠化生和非萎缩性胃炎胃黏膜中mtp53表达率分别为:25.00%、4.25%、5.88%、6.25%、0.00%,C-myc的表达率分别为:57.78%、23.40%、17.65%、25.00%、10.00%,不完全性结肠化生mtp53蛋白表达高于非萎缩性胃炎(P<0.01);不完全性结肠化生C-myc蛋白表达高于其他亚型肠化生和非萎缩性胃炎(P<0.05).结论 mtp53蛋白和C-myc蛋白过表达可能参与了胃黏膜肠化及癌变的过程,同时提示不完全性结肠化生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0.
单兆伟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以胃黏膜腺体萎缩为特征的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难治病之一,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1978年WHO将在CAG基础上伴有中度以上的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者,诊断为胃癌的癌前病变。目前,由慢性胃炎一胃黏膜萎缩一肠上皮化生一异型增生一胃癌的发展模式已为国内外多数学者所赞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