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治疗的近期疗效影响因素。方法:对38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经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的近期疗效进行回顾分析。预后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为好转(基本痊愈和显著进步)和未好转(进步、病情无变化、恶化和死亡),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统计,使用u检验和卡方检验分析相关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术前血压水平和性别不是危险因素,而患者年龄、入院GCS评分、出血量、出血部位、糖尿病史、破入脑室、意识障碍、脑室受压、术后有无再出血和并发症在预后好转组和未好转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影响微创血肿清除术近期疗效的因素很多,术前应积极干预。年龄、入院GCS评分、出血量、出血部位、糖尿病史、破入脑室、意识障碍、脑室受压、术后有无再出血和并发症是影响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近期疗效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资料,分析年龄、意识水平、出血量、出血部位、血液破入脑室情况、血压等因素对高血压性脑出血预后的作用。结果年龄大、出血量大、昏迷及出血继发破入脑室、血压高的患者治疗有效率与对应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患者预后情况与意识水平、血压水平、出血量、出血破入脑室、年龄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脑出血破入脑室系统对患者生存的影响.方法经脑CT扫描证实有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收入重症监护病房,进行临床观察,按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期的抢救原则给予脱水剂、适当调整血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积极预防各种并发症.用监护仪监测患者呼吸、心率及血压变化;观察意识、瞳孔等方面情况.并按照1986年全国第二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判定预后.结果76例脑出血破入脑室系统幸存者49例,生存率为64.47%,死亡27例,死亡率为35.53%.结论脑出血破入脑室系统对患者生存有极大影响,破入双侧脑室系统者死亡率明显高于一侧脑室系统者(P<0.0001).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29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年龄、性别、发病后就诊时间、意识水平、出血部位、血液破入脑室情况、出血量等因素对高血压性脑出血预后的作用。结果 出血量大、昏迷及出血继发破入脑室患者治疗有效率与对应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患者预后情况与出血量、意识水平、出血破入脑室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丘脑出血的临床特点、相关危险因素与预后。方法:对34例丘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头颅CT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丘脑出血患者多为高血压丘脑出血,少量而局限的丘脑出血预后好、量大且破入脑室的预后差。结论:高龄和高血压是丘脑出血的重要危险因素,丘脑出血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预后与出血量及是否破入脑室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88例高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级量表评价患者康复效果,其中预后良好28例,预后差60例。分析影响患者康复效果的相关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护理对策。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术前合并症、术前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出血量、破入脑室预后效果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80岁)、术前合并症、术后并发症(≥2种)、术前GCS评分(9分)、出血量(≥50 ml)、破入脑室、发病至手术时间( 72 h)是导致高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康复效果差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结论影响高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康复效果的危险因素较多,术前综合评估患者状况,做好对症治疗和术后并发症预防,可有效提高患者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预测自发性脑出血短期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可能影响发病后30 d临床结局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纳入自发性脑出血患者418例,其中结局良好组105例,结局不良组146例。年龄≥75岁(OR=2.57,P0.01)、幕下来源血肿(OR=6.51,P0.01)、血肿体积≥30 cm~3(OR=13.41,P0.01)、收缩压≤110或≥200 mm Hg(OR=4.05,P0.01)、血肿破入脑室(OR=4.01,P0.01)、合并慢性疾病(OR=4.18,P0.01)为自发性脑出血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明确自发性脑出血短期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可指导临床决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医院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与对策。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2007年9月我院收治的643例脑出血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脑出血患者并发肺部感染时间多在病后1周,危险因素有年龄、糖尿病史、吸烟史、空腹血糖水平及脑出血部位、出血量、意识状态、脑组织中线移位和血肿破入脑室(P<0.01);结论:严格执行操作程序和相应控制措施才能有效预防脑出血并发肺部感染,从而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入院30 d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6年1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自发性脑出血342例,根据患者入院30 d内是否死亡将其分为病死组(86例)和存活组(256例)两组。观察比较两组主要临床特征,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分析年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出血量预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入院30 d内死亡的临床价值,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入院30 d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与存活组比较,病死组GCS较低,出血量较大,基底节出血发生率较低,小脑出血发生率及合并脑室出血发生率较高,手术治疗率较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分析ROC曲线下面积发现GCS和出血量预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入院30 d内死亡具有一定临床价值(均P0.001)。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CS、出血量和小脑出血是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入院30 d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GCS、出血量和小脑出血是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入院30 d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急性脑出血患者心电图的改变及其相关因素,并探讨其护理方法.方法 观察150例脑出血患者的心电图变化,根据出血部位、出血量、血肿是否破入脑室及患者年龄进行分组比较,并分析异常心电图与脑出血预后的关系.结果 脑出血患者心电图异常率高达84%,以ST-T波改变为主,以中心型病灶组、出血量多组、血肿破入脑室组和老年组心电图异常率均较高;心电图异常者病死率明显高于心电图正常者.结论 急性脑出血患者常伴有心电图的异常,其心电图异常率与出血部位、出血量、血肿是否破入脑室及患者年龄有关;脑出血后心电图异常提示预后不良.根据心电图的异常有助于早期、及时地发现和预防心脏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脑出血急性期肌酶谱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急性脑出血患者186例为脑出血组,同期功能性头痛患者86例为对照组;测定2组患者血清肌酶水平(CK、CK-MB、LDH、AST)并进行比较;分析不同出血部位、出血量、意识状态、预后及血肿破入脑室情况的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肌酶谱变化的差异。结果:脑出血组CK、LDH、AST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不同出血部位的脑出血者肌酶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破入脑室者仅LDH高于未破入脑室者(P<0.05);严重意识障碍者肌酶谱均高于意识障碍轻者(P<0.05);大量出血者CK及LDH明显高于小量出血者(P<0.05);死亡者仅LDH高于存活者(P<0.05)。结论:脑出血急性期血清肌酶的升高程度(特别是CK和LDH)对脑出血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有提示作用,对患者近期预后的判定仅LDH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急性脑出血患者心电图的改变及其相关因素,并探讨其护理方法。方法:观察150例脑出血患者的心电图变化,根据出血部位、出血量、血肿是否破入脑室及患者年龄进行分组比较,并分析异常心电图与脑出血预后的关系。结果:脑出血患者心电图异常率高达84%,以ST-T波改变为主,以中心型病灶组、出血量多组、血肿破入脑室组和老年组心电图异常率均较高;心电图异常者病死率明显高于心电图正常者。结论:急性脑出血患者常伴有心电图的异常,其心电图异常率与出血部位、出血量、血肿是否破入脑室及患者年龄有关;脑出血后心电图异常提示预后不良。根据心电图的异常有助于早期、及时地发现和预防心脏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短期预后危险因素及其对白细胞介素(IL)-2、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微创组(65例)和开颅组(25例)。开颅组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微创组采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比较2组血肿清除量、术后并发症及炎症因子水平。分析微创组各影响因素和短期预后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开颅组对比,微创组术后血肿量清除率更高(P0.05);术后并发症更少(P0.05)。年龄、入院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出血量、是否破入脑室与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患者预后有显著相关性;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包括高龄、入院GCS评分≤5分、破入脑室、出血量≥50 m L。结论: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好、创伤小、预后好。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包括高龄、入院GCS评分≤5分、破入脑室、出血量≥50 m L。  相似文献   

14.
尿激酶治疗脑出血血肿破入脑室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32例脑出血血肿破入脑室患者采用尿激酶溶解血肿治疗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总结出:尿激酶血肿溶解治疗的全过程都应严格无菌操作才能防止颅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强调对高血压脑出血血肿破入脑室患者,应严格控制血压,以免血压骤升或骤降继发再出血而加重病情。  相似文献   

15.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高血压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在原有高血压和脑血管病变的基础上,用力和情绪改变等外加因素使血压进一步骤升所致,占急性脑血管的20%~30%,急性期病死率30%~40%,致残率高[1].以前传统的内科治疗虽然取得了一定疗效,但对出血量多且破入脑室者不能及时有效地缓解症状,实施治疗和抢救.2006年10月-2010年10月我科采用侧脑室引流结合小剂量尿激酶灌注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破入脑室病人,同时加强术后护理,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影响高血压脑出血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影响高血压脑出血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 4 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预后进行了分析。结果 :意识水平、周围血白细胞数、出血是否破入脑室以及血糖等因素与预后无显著相关 (P均 >0 .0 5 ) ;而治疗时机、出血量多少、脑疝和年龄等因素与预后显著相关 (P均≤ 0 .0 1)。结论 :抢救高血压脑出血必须进行超早期血肿穿刺治疗 ,加强脱水、降颅压、防止脑疝形成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高血压性脑出血行头部CT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随机选取的8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研究时间为2012年7月至2016年8月。所有患者行头部CT检查,对患者的出血量、出血部位等情况进行观察和总结。结果:经头部CT检查,出血部位占比最多的为基底节区,占比47.7%;出血部位占比最少的为脑叶,占比5.8%。其中破入脑室占比33.7%、未破入脑室占比66.3%。出血量20mL占比73.4%;20-50mL占比16.3%;50mL占比10.5%。不同出血部位死亡率方面,脑干出血的患者死亡率最高,占比71.4%;不同出血量的死亡率方面,出血量50mL的患者死亡率最高;破入脑室的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未破入脑室的患者,占比58.6%(P0.05)。结论:对高血压性脑出血行头部CT检查能够较好帮助医生掌握患者的出血量、出血部位,对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估,进而针对性的制定出相应的治疗方案,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SU)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14年3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急救医学科抢救室收治1185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是否合并SU将患者分为两组。采集两组患者入院8h内的数据,包括性别、年龄、出血量、出血部位(基底节区、丘脑、脑干、脑叶、脑室、蛛网膜下腔、小脑)、意识障碍、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收缩压(SBP)、高血压病史、脑出血病史9项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独立危险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其检验效能。结果1185例脑出血患者入选本研究,293例发生SU,占24.7%;892例未发生SU,占75.3%。单因素分析显示,脑出血并发SU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出血量、出血部位、意识障碍、APACHEⅡ评分、SBP。在出血部位中,脑室、丘脑、脑干出血并发SU的比例较高,分别为45.3%(43/95)、39.1%(63/161)、36.9%(48/130),显著高于脑叶〔26.2%(33/126)〕、小脑〔18.8%(15/80)〕、基底节区〔16.1%(78/485)〕、蛛网膜下腔〔12.0%(13/10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血量〔优势比(OR)=3.305,P=0.001,95%可信区间(95%CI)为2.213~48.634〕、出血部位(OR=1.762,P=0.008,95%CI为0.123~2.743)、SBP(OR=1.223,P=0.034,95%CI为0.245~2.812)是脑出血并发SU的独立危险因素。出血量、SBP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6、0.597,提示出血量有中等的诊断价值,SBP的诊断价值较低。结论出血量大,出血部位在脑室、丘脑或脑干,SBP高的脑出血患者并发SU的风险较大,应尽早降低血压并及时给予SU的预防性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危险因素及临床急救,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2-01-2014-12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2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根据其是否发生END,分为END组(n=60)和非END组(n=62),对比分析2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资料以及影像学资料,并进行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判定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将END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在内科保守方式基础上行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组术急救,对照组行内科保守方式,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END组患者的NIHSS评分、白细胞计数(WBC)、血清汇总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白介素-6(IL-6)浓度、颅内血肿体积、出血是否破入脑室比例均显著高于非END组(P0.05),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出血破入脑室和WBC;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00.00%vs.83.33%,P0.05)。结论: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WBC越高、出血破入脑室概率越大,END的发生率就越高,患者预后便越差;当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发生END时应立即采取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术进行临床急救,疗效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脑室外引流联合开颅血肿清除治疗脑出血破入脑室的疗效。方法选取95例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65例。对照组采用脑室外引流术,观察组采用脑室外引流联合开颅血肿清除术。比较2组疗效、临床指标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9. 23%,显著高于对照组73. 33%(P 0. 05)。观察组术后残余血肿量显著少于对照组,而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 08%,显著低于对照组16. 66%(P 0. 05)。结论脑室外引流联合开颅血肿清除术对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效果显著,可显著减少术后残余血肿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