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艾条温和灸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CSG)的临床疗效及血清表皮生长因子(EGF)的浓度变化及其作用机理。方法:CSG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温灸组取双侧胃俞、内关、足三里、梁丘、太冲及中脘穴进行温和灸,每穴5min,每日1次。对照组口服法莫替丁片、铝碳酸镁片、甲硝唑及阿莫西林片治疗。1个月后,温灸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血清EGF浓度2组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0.01),温灸组下降更显著(P0.01)。结论:温和灸能通过降低CSG患者血清EGF浓度,达到抑制胃粘膜损伤、促进受损胃粘膜修复,故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温和灸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0例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随机分成为温和灸治疗组和常规对照组,每组45例。常规对照组术后仅进行常规处理,温和灸治疗组予以温和灸长强穴、白环俞及创面局部各30min,观察术后创面愈合率、愈合时间及综合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第14天创面愈合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有效率与对照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和灸可缩短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促进创面愈合,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热敏化穴悬灸加痛点封闭治疗腰3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腰3横突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热敏化穴悬灸加痛点封闭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痛点封闭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67%)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敏化穴悬灸加痛点封闭治疗腰3横突综合征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4.
高珊  毛红蓉  严言  李娜 《中国康复》2012,27(1):26-27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热敏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40例,随机分为2组各70例,2组均针刺双侧百劳、肩中俞及中渚穴。对照组加用电针;观察组同时在病变部位寻找热敏穴实施回旋、雀啄、往返和温和灸。结果:平均治疗24次后,2组疼痛总评均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0.0%、97.1%与44.3%、88.6%,P〈0.05)。结论:针刺配合热敏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明显减轻疼痛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药油灸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对6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药油灸外治;对照组口服盐酸坦索罗辛胶囊。30d为1个疗程,2组均治疗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疗效、NIH—CPSI评分。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及NIH-CPS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药油灸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热敏灸对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血清ECP、NO及痰EOS的影响并分析疗效。方法:选取60例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随机分为热敏灸组(治疗组)和传统温和艾灸组(对照组)各30例,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及相关检测指标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体征均有显著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ECP、NO及痰EOS水平均显著下降,且治疗组血清ECP及痰EOS的下降程度比对照组更显著(P<0.05)。结论:热敏灸能有效减轻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的气道炎症,改善症状、体征,且疗效优于传统温和艾灸。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药加热敏灸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方法:选择慢性盆腔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盆腔炎方加热敏灸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盆腔炎方加穴位悬灸方法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共45d。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为66.67%,有效率为26.67%,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治愈率为46.67%,有效率为33.33%,总有效率为80.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腧穴热敏化艾灸对治疗慢性盆腔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温和灸联合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膝骨性关节炎(KO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用温和灸联合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对照组给予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及口服氨基葡萄糖胶囊治疗,以7天为1个疗程,4个疗程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71.7%,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和灸联合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操作简便,患者依从性好,临床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9.
梁超  黄国付  杨坤  张唐法 《中国康复》2010,25(4):275-276
目的:观察腧穴热敏灸治疗对慢性持续期哮喘患者肺通气功能的近远期疗效。方法:45例慢性持续期哮喘患者随机分为热敏组、悬灸组及西药组各15例。热敏组选取肺俞与膈俞两穴之间的敏化穴,采用腧穴热敏灸治疗;悬灸组选取双侧风池、定喘及肺俞穴,采用温和灸治疗;西药组用舒利迭吸入剂治疗。3组治疗前、治疗3及6个月时通过肺通气功能检查第1s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用力最大呼气流速(PET)评定其近远期疗效。结果:治疗3个月后,3组患者FEV1和PEF值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个月后随访,热敏组FEV1和PEF检测仍保持在3个月时水平,而悬灸组和西药组回落至治疗前水平。结论:腧穴热敏灸能有效改善慢性持续期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肺功能,且治疗效果持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隔物灸治疗原发性痛经患者的针对性护理方法。方法:将91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组采用隔物灸关元、神阙穴治疗并给予针对性护理,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隔物灸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疗效确切,针对性护理是提高疗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推拿配合热敏灸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2组各45例,治疗组予以推拿治疗加热敏灸治疗,对照组予以推拿加传统艾灸治疗,治疗14d后,观察2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和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痊愈8例、显效26例、有效8例,症状积分较治疗前降低(P<0.01),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推拿配合热敏灸能够降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症状积分,改善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灸量温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进一步优化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温针灸的治疗方案。方法:将入选的6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患者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温针灸1壮组、温针灸2壮组、温针灸3壮组,每组20例,3组均在普通针刺的基础上,同时在阿是穴、相应节段的同侧夹脊穴上加用温针灸治疗,分别采用温针灸1壮、温针灸2壮、温针灸3壮治疗,共3个疗程。各组患者在治疗前、结束后进行VAS评分量表、PSQI评分测定,比较各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温针灸1壮组总有效率为25%、温针灸2壮组为50%、温针灸3壮组为85%,各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温针灸2壮组与温针灸1壮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温针灸3壮组疗效显著优于温针灸1壮组(P<0.01),温针灸3壮组与温针灸2壮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能有效缓解疼痛,温针灸3壮疗效较1壮、2壮相比更显著,温针灸疗效与灸量具有相关性,温针灸3壮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理性灸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热敏灸治疗Ⅱ期、Ⅲ期压疮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神经功能受损后接受康复治疗并发压疮的患者随机为两组.治疗组(n=30)采用热敏灸治疗,每次灸至感传现象消失为1次灸疗时间,每日1次,连续14d;对照组(n=30)不避热敏化穴,在患者压疮部位附近穴区采用红外线照射40 min后,将百多邦软膏敷于压疮疮面,以无菌纱布覆盖,每日1次,连续14 d.将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疮面气味、范围与深度及疮面周围皮肤情况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7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热敏炙对Ⅱ期、Ⅲ期压疮有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热敏灸联合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功能性肛门直肠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将100例功能性肛门直肠痛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热敏灸联合生物反馈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生物反馈疗法进行治疗。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0%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结论:热敏灸联合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功能性肛门直肠痛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腧穴热敏灸对桡骨远端骨折术后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按照随机单盲对照试验设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对曲池、手三里、外关、阳溪、合谷等热敏腧穴进行艾灸治疗,2次/d,疗程为7 d;对照组给予20%甘露醇注射液250 ml,静脉点滴,10~15 min滴完,2次/d,疗程为7 d,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及治疗第2、3、6、7天患者肢体肿胀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2 d后,两组减轻桡骨远端骨折术后肿胀的疗效相当;治疗4 d后,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7 d后,观察组肿胀治疗的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的为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腧穴热敏灸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术后肿胀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热敏灸膏肓穴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以膏肓穴为主穴,配之气海穴,施以"灸透、灸足"的饱和灸量,每日治疗1次,10 d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1 d,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白细胞升高情况及化疗后不良反应的变化。结果:经过治疗后白细胞升高较快且持久,化疗后的不适症状明显改善。结论:热敏灸膏肓穴可有效治疗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改善化疗后的不良反应。该疗法简便廉价,无创无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热敏灸膏肓穴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以膏肓穴为主穴,配之气海穴,施以“灸透,灸足”的饱和灸量,每日治疗1次,10天为一疗程,疗程间隔1天,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白细胞升高情况及化疗后不良反应的变化。结果:经过治疗后白细胞升高较快且持久,化疗后的不适症状明显改善。结论:热敏灸膏肓穴可有效治疗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改善化疗后的不良反应。该疗法简便廉价,无创无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热敏点隔药灸治疗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将5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4例,治疗组采用热敏点隔药灸疗法,对照组肌内注射曲马多注射针剂治疗,两组均给予精心护理。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0、30、60 min疼痛评分,疗效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治疗后10、30、60 min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疗效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热敏点隔药灸治疗带状疱疹可即时镇痛,降低后遗神经痛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背景:研究表明温针疗法对阳虚寒凝型膝骨性关节炎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但灸量不同疗效也不同.目的:验证不同灸量温针治疗阳虚寒凝型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01/12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针灸科治疗的阳虚寒凝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120例,按就诊时间分为施以温针艾灸弱、中、强刺激.经3个疗程治疗后,比较治疗效果.结果与结论:温针艾灸弱、中、强刺激的有效率分别为88%、95%和95%;中、强刺激组的症状积分,疼痛评分均优于弱刺激组(P<0.05),以强刺激组的效果最显著.说明温针艾灸中,强刺激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可较好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督脉灸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标准的60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督脉灸组,每组各3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干预(常规治疗+常规护理+康复锻炼),督脉灸组采用督脉灸+常规干预,隔日治疗1次,6d为一疗程,疗程间隔1d,共治疗6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量表(MAS)、Fugl-Meyer评分(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变化情况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后2组MAS评级较治疗前均降低,且督脉灸组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MA、MBI评分较治疗前均升高,且督脉灸组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临床疗效对比,督脉灸组总有效率80.0%(24/30)优于常规组72.4%(2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督脉灸组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明显优于常规组,可更好地降低上肢痉挛程度,提高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