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琳琳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3,(9):2040-2043
针灸治疗失眠疗效肯定,安全可行。失眠病机复杂,需平衡阴阳同时调脏安神,单纯依据辨证取双侧相同穴位不能满足多病机需求。交叉取穴理论起源于左病右治,右病左治,可从阴引阳,从阳引阴,调和失眠之阳不入阴,形神同调。兹以交叉取穴思路,探讨原发性失眠的针灸治疗。 相似文献
2.
3.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类疾病谱的变化,老年性失眠症的发病率不断上升。老年人因脏器衰退,运化功能不足,气机升降失调,心神不安。《灵枢·营卫生会篇》曰,"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脏之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 探讨局部与远道取穴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某院收治9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病历资料,将行局部取穴针刺治疗的49例患者纳为对照组,将局部联合远道取穴针刺治疗的47例患者纳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有效率、治疗前后的证候积分及颈椎功能变化情况[椎动脉型颈椎病功能量表(FS-... 相似文献
7.
8.
我院自2008年5月1日~2012年4月31日收治老年性癫痫患者68例,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探讨老年性癫痫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预后。结果老年性癫痫的主要病因有脑卒中、脑外伤、脑肿瘤、脑手术后、隐源性癫痫、脑萎缩等,主要发作方式为单纯部分性发作和强直-阵挛性发作。应用AEDs治疗老年性癫痫,多数发作可控制。老年性癫痫以症状性为主,早发性癫痫易出现于脑出血、脑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等阵,经对原发病的积极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观察针刺艾灸结合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8年12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失眠患者61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1).对照组采用口服地西泮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刺配合艾灸结合治疗,2组均治疗2个疗程.依据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 相似文献
11.
针灸治疗失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舒平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9,6(3):134-136
中医治疗失眠效果理想,尤其是针灸治疗具有相当的优势,受到广泛采用.本文通过查阅近年相关资料,对针灸治疗失眠研究进展综述. 相似文献
12.
老年性失眠是临床常见的老年性疾病之一,元阳亏损是老年性失眠的重要原因。元阳由元气化生,可以温煦卫气,元阳亏损可影响卫气的运行,进而出现失眠;元阳亦可以温养心神,心神内守,夜寐则安。王平教授认为老年阳虚失眠当以培补元阳为主,辅以培补元气之品和和安神之类。 相似文献
13.
14.
夏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1,5(1):142
本文采用远端取穴足三里、太冲配合局部电针治疗陈旧性面神经麻痹,临床取得满意疗效。观察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本组 53例病人中,男 29,女 24例,年龄最小 5岁,最大 72岁,病程最短 2个月,最长 1年零 7个月。经手法肌力检查 [1]肌力 0级 7例, I级 42例, II级 4例。治疗:主穴:足三里、太冲。配穴:阳白、四白、丝竹空、太阳、攒竹、迎香、地仓、颊车、承泣、人中、下关、风池、合谷。每次选穴 6个,加电脉冲刺激。再选病侧风池,对侧合谷。留针 30min, 10 d为 1疗程。2 结果 33例肌力达 V级。 13例肌力达 IV级。 4例肌力达 I… 相似文献
15.
老年性消化性溃疡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老年消化性溃疡是指年龄在60岁以上人群的消化性溃疡。由于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与青壮年相比,老年消化性溃疡有许多特点。本文通过对消化性溃疡胃镜资料的比较分析,旨在了解老年性消化溃疡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16.
江霞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1,8(2):241-242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妊娠期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陵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妊娠期失眠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1)观察组治疗2周、6周后,阿森斯失眠量表(Athens ... 相似文献
17.
冯世杰 《中国临床医药研究杂志》2006,(9X):34-34
失眠又称“不寐”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想象。其病情有轻重的不同,轻者入睡困难,或睡不深熟,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睡,重者整夜不眠。笔者用耳穴配合针灸治疗本病87例,经临床观察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观察辨证针刺取穴法与埋线法对青年单纯性肥胖的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将2008年4月至2012年4月109例单纯性肥胖患者随机分为三组:针刺组36例根据患者肥胖辨证分型,选择穴位针刺配合电针治疗,每隔2d治疗1次,共治疗3个月。埋线组36例采用取穴埋线治疗,15d治疗1次,共治疗6次。联合组37例采用辨证针刺取穴配合电针治疗及取穴埋线联合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三组患者体重、体质指数、脂肪含量及疗效。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体重、体质指数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联合组及针刺组治疗后脂肪含量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联合组治疗后,体重、体质指数及脂肪含量改善优于其他两组(P〈0.01);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7.30%,针刺组总有效率为66.67%,埋线组总有效率为55.55%,总有效率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优于针刺组与埋线组(P均〈0.01),针刺组与埋线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辨证针刺取穴及取穴埋线对于青年单纯性肥胖均具有一定改善作用,但两种方法效果区别不大。而联合辨证针刺取穴与埋线法可提高对青年单纯性肥胖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浅谈针灸临床取穴配穴的理论探讨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炙应用于临床,在辩证和施治上包括取穴、配穴,都不能脱离经络学说为基础,以八纲辩证为理论。针灸治病所应用的腧穴分布在经脉循行的线路上,是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而经络又是各个同类性能的腧穴,在生理、病理上起着反应作用的联缀作用。因此,经络受病,可以内传脏腑;脏腑有病,也可以通过经络传到体表,在穴位反应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