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对32例神经母细胞瘤(Ⅰ期4例、Ⅱ期11例、Ⅲ期8例、Ⅳ期7例、Ⅳ-S期2例)患者有骨髓浸润者(6例)用骨髓血及肿瘤组织进行染色体培养及G或Q带染色。染色体皆异常。染色体数目大于50者22例(小于1岁的20例),其中有未见文献报道的1号染色体短臂异常(lp Abn)、均质  相似文献   

2.
背景:神经母细胞瘤是婴幼儿和儿童最常见的实体肿瘤之一,靶向肿瘤干细胞的治疗能够有望从根本上治愈肿瘤,但是肿瘤干细胞数量较少,并具有抗凋亡、抗放化疗能力等,导致其对于放疗、化疗并不敏感。 目的:探究干细胞标志物CD133在神经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收集2004年6月至2014年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外二科诊治的58例神经母细胞瘤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神经母细胞瘤患儿46例,节细胞母细胞瘤患儿12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法分析所有患儿肿瘤组织中的CD133表达水平,并研究神经母细胞瘤的病理分型、INSS分期、术后存活时长与CD133表达水平之间存在的联系。 结果与结论:共有22例(48%)神经母细胞瘤患儿CD133表达为阳性,有4例(33%)节细胞母细胞瘤患儿CD133表达阳性,肿瘤细胞胞浆为CD133主要表达部位。肿瘤组织各临床分期的CD133阳性率差异明显,其中1,2期为21%,3,4期为64%,4S期为36.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1);组织分型为预后良好型患儿CD133阳性率为29%,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织型患儿(57%),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31)。CD133阴性患儿生存周期显著长于CD133阳性患儿(P < 0.05)。结果表明干细胞标志物CD133的表达与神经母细胞瘤发生、发展、转归有密切联系,在评估患儿术后存活时长、改进该病的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3.
最近,分子生物学家们通过对肿瘤实体标本的研究,已在特异性人类肿瘤组织中发现某些原癌基因的扩增现象及其它一些特异性原癌基因的过量表达。1984年Seeger等首先发现在人类神经母细胞瘤组织中存在N-myc的重复拷贝,并证实N-myc的扩增和该肿瘤的临床分期相关联。他们的实验研究表明N-myc扩增可作为一项独立的预后指标,而且肿瘤细胞中N-myc的拷贝数越多,则神经母细胞瘤患者预后越差。临床观察发现伴有N-myc扩增的Ⅱ期神经母细胞瘤患者和Ⅲ、Ⅳ期患者的预后无显著性差  相似文献   

4.
<正>ALK基因重排已被证实存在于包括神经母细胞瘤在内的多种肿瘤中,ALK表达与不良预后相关。近期发现在儿童脑髓母细胞瘤中存在ALK基因突变,微阵列数据表明,ALK在这些肿瘤的亚型中呈高表达。为此,作者对ALK表达与髓母细胞瘤的转录模式及临床特征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作者分别从RNA和蛋白水平分析116例儿童髓母细胞瘤患者的ALK表达情况。RNA水平及蛋白检测分别采用NanoS tring技术及免疫组化技术,结果显示,髓母细胞瘤的4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儿童神经母细胞源性肿瘤的组织学特征、免疫表型及MYCN扩增特点,判断其生物学行为及预后。方法分析100例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及节神经母细胞瘤(ganglioneuroblastoma,GNB)的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及60例MYCN扩增。结果 100例NB及GNB患儿,平均年龄2.7岁,男性多于女性;NB分为未分化型、差分化型、分化型;GNB分为混合型(iGNB)和结节型(nGNB)。免疫表型:神经母细胞不同程度的表达NSE、NF、PGP9.5、Syn、CgA;Schwannian细胞表达S-100、GFAP。11.67%的患者伴MYCN扩增,iGNB无MYCN扩增。结论神经母细胞源性肿瘤的诊断主要根据组织学形态,特殊检查(免疫组化、电镜和细胞遗传学)可以帮助鉴别未分化的母细胞成分。神经母细胞源性肿瘤的预后根据患者年龄、肿瘤的分型分期、分子遗传学改变等指标综合评估。  相似文献   

6.
在多种培养人类细胞系中,有非-P-糖蛋白-介导多重药耐药有关蛋白(MRP)基因编码一种结合膜糖蛋白表达。在高化疗抗性儿童恶性肿瘤神经母细胞瘤中,用RNA-PCR检测该基因表达。对5例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和25例全部Ⅰ期原发性神经母细胞瘤研究MRP基因表达。发现有N-myc癌基因扩增但没有MRP基因表达(P=0.0016)。肿瘤标本中有MRP基因表达也有N-myc基因表达((P=0.0009),而MDR,基因编码P-糖蛋白表达或是与  相似文献   

7.
作者在1975年~1979年调查了596例视网膜母细胞瘤(RB)病人。细胞遗传学分析发现,定位在13ql4的Rb-1基因缺失可引起RB,由于抑制(或控制)这种基因的功能失活而导致癌基因激活。另一方面,癌基因激活常与染色体异常或基因扩增有关。以前曾报道在RB肿瘤细胞系和RB肿瘤组织细胞中出现N-myc癌基因扩增并证明与双微体(DM)及均质染色区(HSR)有密切关系。作者进一步研究了RB肿瘤癌基因激活和染色体异常之间的关系,并考虑到肿瘤类型和家族背景。取正常人的肝、脾及皮肤成纤维细胞的N-myc作为标准。扩增超过  相似文献   

8.
最近有证据表明骨肉瘤的发生中也涉及到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Rb)的突变。作者用Rb基因的cDNA探针(Rb-1和Rb-5)通过Southern杂交分析研究了30例骨肉瘤(无眼肿瘤家族史)Rb基因的结构异常。13例(43.3%)有Rb基因的结构异常,包括Rb基因的全部或部分缺失及重排,其中7例纯合性缺失,6例半合性缺失或重排,后者5例每一片段的密度减少到正常细胞的一半,表明在其中的一条同源染色体上全部Rb基因缺失。用RFLP和酯酶D的泳动率分析13号染色体等位基因的合子性,28/30例病人白细  相似文献   

9.
神经母细胞瘤MYCN基因扩增和CD44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Hu HL  He LJ 《中华病理学杂志》2004,33(4):332-336
目的 定量神经母细胞瘤(NB)MYCN基因扩增倍数,分析其扩增情况与NB临床分期、预后的关系;探讨CD44在判断NB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用差示-PCR法(D-PCR)及倍比稀释法检测并定量33例NB标本MYCN基因扩增倍数;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NB标本CD44的表达,同时与年龄、临床分期、病理分型、MYCN基因等预后因素作对比分析。结果 (1)10例NB标本存在MYCN基因扩增,临床分期均为Ⅲ期和Ⅳ期,年龄均大于1岁。MYCN基因扩增与患儿的预后差显著相关(P<0.01)。(2)21例CD44呈阳性表达,其中≤1岁、低分期、预后良好组织型、没有MYCN基因扩增的NB患儿CD44阳性率显著增高。CD44阳性病例的2年生存率(57.1%)高于CD44阴性病例(8.3%,P<0.01)。CD44表达级别越高,其2年生存率越高(P<0.01)。结论 (1)MYCN基因扩增与NB 临床高分期及预后差明显相关。(2)CD44阳性表达是判断NB预后良好的较为可靠的一个参考指标;可以作为MYCN基因扩增检测的补充。(3)D-PCR法及倍比稀释法是检测并定量MYCN基因扩增的一种可行的方法,具有简便、标本用量少、灵敏、准确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有关神经母细胞瘤的染色体核型已有不少报道,但极少取自早期肿瘤组织,其原因可能在于早期患者难于发现。1984年,Sa-wada等人在日本进行了婴儿神经母细胞瘤的普查工作,为早期神经母细胞瘤的研究提供了材料。Look等人用流式细胞计数法研究了35例婴儿的神经母细胞瘤的DNA含量,发现超二倍体现象在早期肿瘤中比在晚期肿瘤中普遍。还有人发现N-myc的扩增与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1号染色体扩增与胸腺上皮肿瘤WHO组织学分型、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 应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60例胸腺上皮性肿瘤(A型2例,AB型19例,B1型4例,B2型14例,B3型11例,化生型胸腺瘤2例,胸腺癌8例)和11例正常胸腺组织中1号染色体扩增情况.结果 (1)60例胸腺上皮性肿瘤中19例显示1号染色体多体,阳性率31.7%.11例正常胸腺对照组织均未显示1号染色体多体.统计学分析显示胸腺上皮性肿瘤发生1号染色体多体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其在非瘤胸腺组织的阳性率(P<0.05).(2)1号染色体多体的阳性率在胸腺上皮性肿瘤不同组织学类型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5),其中胸腺癌阳性率最高,为6/8,B3型次之,为6/11,A型为1/2,AB型为4/19,B2型为2/14,B1型为阴性.统计学分析显示B3型胸腺瘤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亚型胸腺瘤(P<0.05),B3型胸腺瘤与胸腺癌的阳性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不同临床分期胸腺上皮性肿瘤之间1号染色体多体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Ⅲ期和Ⅳ期1号染色体多体的阳性率明显高于Ⅰ期和Ⅱ期(P=0.003).Ⅰ期和Ⅱ期1号染色体多体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750).结论 1号染色体多体在胸腺上皮性肿瘤中的阳性率显著高于非瘤胸腺组织,胸腺癌和B3型胸腺瘤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亚型胸腺瘤.B3型胸腺瘤具有与其他亚型胸腺瘤不同的遗传学特点.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1号染色体扩增对胸腺上皮性肿瘤鉴别诊断和预后判断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2.
目前有关多发性骨髓瘤、肝癌、胃癌等恶性肿瘤患者血清β_2-m升高的报道较多,但关于小儿肾母细胞瘤血清β_2-m变化与肿瘤切除术后,肿瘤复发及预后的关系,国内尚未见报道。作者对32例肾母细胞瘤患儿的和血清β_2-m进行测定: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材料和方法 一、对象:32例(男18,女14)肾母细胞瘤患儿,年龄2~10岁,按NWTS-Ⅱ分期法分组,Ⅰ期2例,Ⅱ期10例,Ⅲ期10例,Ⅳ期9例,V期1例。另取同龄健康儿童32例,作对照组。 二、标本采集:32例患儿分别于手术前、术后1、3、7、14天取空腹静脉血2ml,部分患儿于术后1、2、3月取标本均室温静置8小时,以1500转/分离心后取血清,置-40低温冰箱中待测。同样的方法制备对  相似文献   

13.
各种肿瘤尤其是恶性神经胶质瘤中约30%染色体9短臂出现频发的异常。9P21上频发缺失的区域含有编码p16蛋白的CDKN2基因。这种蛋白通过抑制循环素依赖酶4的催化活性而控制G_1期细胞增殖。 作者使用定量PCR对32例恶性神经胶质瘤的CDKN2基因的外显子2的结构进行了检测。首先扩增了含有全部外显子的肿瘤组和对照组的三种重叠片段(p16-2A、-2B、-2C),一种定位于染色体1的管家基因CPTI的一部分也被扩增。PCR产物的光密度分析检测出11例肿瘤的p16/CPT之比为1(或大于1),SD比对照组低,且CDKN2基因显示21%的剩余扩增。第二系列的8例肿瘤的光密度比率化对照组低,平均为42.3%。随后,通过SSCP检测了同  相似文献   

14.
晚期神经母细胞瘤是最难治的儿科肿瘤之一,它涉及多种遗传变异,包括高频率的N-myc基因扩增,染色体1p36和1q杂合子的丢失以及17q遗传物质的增加,这些都与神经母细胞瘤的发病机制有关。然而,由于缺乏有效分子靶点而阻碍了针对神经母细胞瘤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肝母细胞瘤PRETEXT分期系统及其相关影像学高危预后因素,总结肝母细胞瘤影像学表现。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经手术和病理确诊的肝母细胞瘤CT影像学资料82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40例;年龄1个月~11岁,平均年龄1.65岁。观察肿瘤位置、大小、数量、边界、肿瘤内坏死及钙化等征象;此外,基于PRETEXT分期,探讨与预后相关的高危影像学征象(肿瘤侵袭邻近器官、腹水、肿瘤破裂出血、远处器官转移、淋巴结转移、肝静脉受累、门静脉/下腔静脉受累等)关系。结果 PRETEXT分期Ⅰ期5例,Ⅱ期38例,Ⅲ期33例,Ⅳ期6例。肿瘤的CT表现,39例(47.6%)在右叶,22例(26.8%)在左右叶,18例(22.0%)在左叶,3例(3.6%)在尾叶。肿瘤体积约为2.5 cm×2.5 cm×3.0 cm~9.2 cm×18.6 cm×20.0 cm。71例(86.6%)肿瘤单发,11例(13.4%)肿瘤多发。64例(78.0%)肿瘤与肝脏实质多数分界清楚,18例(22.0%)边界模糊。肿瘤内坏死:72例(87.8%)有大小不等、分布无规律、数量不定的裂隙状或片状低密度区(CT值约15~38 Hu)。49例(59.8%)有点片状、团块状和多种形态混合状的钙化。高危预后因素最常见为远处转移33例(40.2%),以肺转移多见;其次是门静脉主干、三支肝静脉或下腔静脉受累13(15.9%)、PRETEXTⅣ期6例(7.3%)、淋巴结转移5例(6.1%),肿瘤肝外腹部侵袭(0例)及肿瘤破裂出血(0例)相对少见。结论肝母细胞瘤的术前增强CT检查可着重观察与临床分期及高危预后相关征象,有助于临床分期、治疗和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髓母细胞瘤8号染色体的遗传学异常,寻找与该肿瘤发病机制有关的杂合性丢失位点。方法通过微卫星分析(microsatellite analysis)方法,应用19个位于8号染色体短臂(8p)上的多态性标记物,检测髓母细胞瘤的杂合性丢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结果在所检测的23例髓母细胞瘤中,21例为原发肿瘤,2例为复发肿瘤。染色体8p总的LOH比率为51%(124个LOH/243个可分析位点)。我们在8p22-23.2之间发现了一个高比率的共同丢失区,其长度为18.14 cM。结论染色体8p22-23.1上很可能存在重要的抑癌基因,该基因的丢失可能与髓母细胞瘤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7.
作者在对264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核型研究的基础上,做了综合的细胞学分析,先前已确立了特异的染色体改变与淋巴瘤的组织学亚型之间的关系。近来对一些瘤型染色体断裂的分子学研究,已提出了断裂来源和其在癌变中作用的线索。但至今未致力于肿瘤所表达的全部染色体断裂的分析,其价值也是模糊不清的。本文对全部的染色体断裂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在B细胞淋巴癌发生中,染色体不稳定的起源和意义的新事实。作者利用了264例肿瘤的材料,其中作者本身的65例(做为MSKD组)和1982~1985年间已发表的199例(与前者合并为CD组),按ISCN规定对每个断裂均做了显带分析,基因位点做如下分类:(1)IG和  相似文献   

18.
伴有神经外胚层分化的子宫肿瘤常指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PNET),比较少见。作者总结了17例发生于子宫的PNET,年龄31~81岁,中位年龄58&#177;12.9岁,临床症状分别有阴道出血(9例)、子宫增大(2例)、后背疼痛(1例)和盆腔肿块(1例)。12例病人行手术或影像学检查确定临床分期,Ⅰ期2例、Ⅱ期0例、Ⅲ期6例和Ⅳ期4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成人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成人神经母细胞瘤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报道本院收治的1例成人神经母细胞瘤并复习相关文献,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表现及病理学特点。结果本例术中快速冰冻切片误诊为淋巴瘤,患者肿瘤较大,与周围血管关系密切,行减瘤手术,术后病理确诊为神经母细胞瘤。结论成人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恶性程度高的肿瘤,其临床表现不具有特异性,确诊有赖于组织病例学检查,手术彻底切除肿瘤组织,术后辅以放化疗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正>发生在女性生殖道的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临床罕见,正确的分类尚不清楚。作者报道19例女性生殖道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临床表现、组织学、免疫表型和EWSR1基因重排情况。其中发生于卵巢者10例、子宫者8例及会阴者1例。患者年龄12~68岁,发生于卵巢和子宫的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中位年龄分别为20、51岁。15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中可见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形态学特征,包括9例髓母细胞瘤、3例室管膜瘤、2例髓上皮瘤和1例胶质母细胞瘤,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较一致。剩余4例原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