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狭窄在不同年龄组及在冠状动脉各节段的发生规律。方法应用西门子128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进行造影检查,对筛查小70例共142个冠状动脉狭窄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0例中40岁、50岁年龄组发病率较高,142个狭窄段分布由高至低依次为前降支近段、右冠状动脉近段、回旋支近段、前降支中段、左冠主干、右冠状动脉中段、回旋支远段。结论128层CT冠状动脉CTA能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是一种无剖、可靠、有效的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检查方法之一,可作为中老年人冠心病的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1临床病例男性患者,67岁,2型糖尿病7年,因冠心病、恶化劳累性心绞痛于2006年3月23日行冠脉造影,提示冠状动脉三支病变,前降支中段99%弥漫狭窄,回旋支中段70%局限性狭窄,右冠状动脉中段80%弥漫不规则狭窄。于前降支、回旋支、右冠脉病变处分别植入雷帕霉素洗脱支架(F ireb ird)3  相似文献   

3.
引用案例 患者,男,75岁,“间断胸闷”为主诉入院。心电图示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术(CAG)显示:(1)右优势型;(2)左主干(LM)自开口至远端狭窄85%,左前降支(LAD)全程弥漫病变,近中段最重处狭窄80%,TIMI2级;(3)左回旋支(LCX)近中远段弥漫狭窄,最重处约80%,前向血流TIMI3级;(4)右冠状动脉(RCA)内膜不光滑,第一转折处以远狭窄30%~40%,前向血流TMI3级。患者既往糖尿病史13年。  相似文献   

4.
①目的了解肥厚性心肌病病人冠状动脉特征.②方法对28例肥厚性心肌病病人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观察其冠状动脉分布及特点,测量各分支中段内径大小,并与同期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正常人进行比较.③结果肥厚性心肌病病人冠状动脉供血呈左优势者占21.4%,明显高于正常人(X2=11.57,P<0.01),各亚型间无明显差异.发现并发冠心病者5例,其中1例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另1例植入永久性DDD起搏器治疗;1例左前降支中段发现冠状动脉肌桥.无冠状动脉病变的22例病人左主干、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中段内径较正常人明显粗大(t=4.739~8.260,P<0.005).④结论肥厚性心肌病病人冠状动脉供血呈左优势者比例较高,其冠状动脉内径较正常人粗大;疑有并发冠心病者须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指导治疗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报告1例冠状动脉左主干隐匿性完全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该患者无特殊症状,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发现右冠状动脉中段70%~80%偏心性不规则狭窄,左主干100%闭塞,前降支近中段、第一对角支起始部及近段弥漫性狭窄80%~90%,回旋支自右冠状动脉侧支供血。本例急诊搭桥成功。此类患者极易猝死,结合文献对此类患者诊断和治疗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张领  蔡华  康旺 《黑龙江医学》2005,29(9):647-648
目的探讨老年及老年前期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的临床特征及诊疗方法。方法7例患者均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及逆行升主动脉造影,然后依具体情况进行内科或外科治疗。结果右冠状动脉开口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简称左前降支)2例,其中1例左前降支远段闭塞,另1例有左心功能不全;右冠状动脉缺如伴左前降支狭窄1例;左冠状动脉回旋支(简称左回旋支)起源于右冠状动脉开口处并左前降支心肌桥1例;右冠状动脉右房瘘伴左回旋支狭窄1例;右冠状动脉右室瘘伴左前降支狭窄1例;右冠状动脉左房瘘1例。其中5例患者经内科治疗后胸痛消失或明显减轻,2例经介入或外科手术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结论老年及老年前期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患者,多伴有冠心病,心功能不全等疾病,应加强内科治疗,必要时施行外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肥厚梗阻型心肌病 (HOCM)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的影像特征变化。方法 :经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及心导管检查确诊的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 2 6例 ,男 18例 ,女 8例 ,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及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测定 ,并录像供术后测量冠状动脉直径及分析其形态学特征用。结果 :2 6例患者中表现为左冠状动脉优势者 7例 (2 6 .9% ) ,冠状动脉呈均势型者 2例 (7.7% ) ;冠状动脉内径粗大者16例 (6 1.5 % ) ,其中以左冠状动脉增粗者 14例 (87.5 % ) ,左主干、前降支、回旋支近端血管直径均较同期非肥厚梗阻型心肌病冠状动脉增粗 (P<0 .0 5 ) ;冠状动脉肌桥 5例 (19.1% ) ,发生于左前降支中段及第一间隔支近端 ;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 (9.0 7± 3.88) k Pa。结论 :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冠状动脉内径较粗大 ,左冠脉优势及冠状动脉肌桥比例增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非频率依赖性间歇性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心前区不适、有紧缩感,常规心电图诊断正常的患者,行12导联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冠状动脉造影术检查。结果:24小时动态心电图记录到两种形态QRS波群,一种QRS波群正常,另一种QRS波群时限增宽且顶峰有切迹,呈现左束支阻滞图形,左束支阻滞图形R-R间距等于或接近正常R-R间距,考虑是1例非频率依赖性间歇性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ST-T异常改变。冠状动脉造影可见:左前降支近段可见50%~80%的节段性狭窄,近、中段可见弥漫性斑块。结论:非频率依赖性间歇性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对冠心病、心肌缺血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74岁。因反复胸闷2个月,加重2 d于2006年12月1日入院。有糖尿病史20余年。入院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2型糖尿病。12月5日,冠状动脉造影示左前降支(LAD)近段50%、中段95%及右冠状动脉(RCA)近中段弥漫性长病变,50%-70%狭窄,左回旋支(LCX)近段  相似文献   

10.
陈力  萧伟懿  林琼申  陈军  周永生 《广东医学》2008,29(7):1156-1158
目的 通过对64排螺旋CT(MSCT)冠状动脉造影与选择性造影的节段对比分析,探讨MSCT造影对冠状动脉各节段病变诊断价值的差异。方法 同期行两种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76例,对照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计算MSCT造影检测冠状动脉各节段狭窄病变的准确性。结果 ⑴ 在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可清晰显影的332个节段中,MSCT造影可清晰显示和评价占264段(79.5%),另68段(20.5%)显影不清。左主干和前降支可评价节段的比例显著高于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P<0.05或0.01),同一支血管中近段可评价的比例显著高于远段(P<0.05或0.01);⑵ MSCT造影检测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各节段病变的假阳性率显著高于左主干和左前降支(P<0.05或0.01),检测冠状动脉远段的假阳性率显著高于近段(P<0.05或0.01);⑶ MS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0%、84.6%、86.8%、91.7%和78.6%;按可评价节段计算,MSCT造影检测节段病变总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1.0%、95.9%、93.6%、79.1%和96.4%;MSCT造影对诊断左主干和左前降支各节段病变的价值高于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检测冠状动脉近段病变的价值高于远段。结论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冠状动脉的评价和病变检测受解剖部位和血管大小的影响,检测左主干和左前降支各节段病变的价值高于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对冠状动脉近段病变的诊断价值高于远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在诊断冠状动脉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9例冠状动脉疾病的16层螺旋CT资料在特定工作站上完成图像重建后进行回顾性分析。28例同时行冠状动脉造影(SCA)。结果:59例患者血管在CT图像上显示清晰。其中冠状动脉开口起源异常1例,冠状动脉狭窄12例,冠状动脉心肌桥29例,冠状动脉主干斑块49例(软斑块18例,硬斑块31例),左优势分布1例。28例SCA结果27例与CT一致,1例右侧冠状动脉高位开口SCA误诊为缺如。结论: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清晰显示了血管的病变,是一种有效的无创性检查,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基层医院对冠状动脉疾病筛查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心肌核素显象对扩张型心肌病和缺血性心肌病的鉴别价值。方法 对26例扩张型心肌病和31例缺血性心肌病进行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并观察其心肌灌注特点的不同。结果 57例患者中可以看出缺血性心脏病的校素显像与扩张型心肌病明显不同,缺血性心肌病以完全缺损为主要特征占93.5%(29/31),而扩张型心肌病以均匀减低和/或花斑样改变而无完全灌注缺损占88.5%(13/26和10/26),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静息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对鉴别缺血型和扩张型心肌病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刘丽君 《中国医药导刊》2011,13(9):1527-1528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行冠状动脉CT检查的可疑冠心病患者60例分别进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MSCT)与冠状动脉造影诊断(CAG)。结果:60例患者左冠状动脉主干长度平均为(9.8±2.2)mm。左冠状动脉直径为0.30~0.73cm,右冠状动脉直径为0.26~0.73cm。冠状动脉类型:右优势型30例,左优势型6例,均衡型24例。在60例患者中,CAG诊断阳性55例,阴性5例;MSCT诊断阳性50例,阴性10例。以CAG作为判断标准,MSCT诊断敏感性为90.9%(50/55),特异性为100.0%(5/5)。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诊断与评价冠状动脉狭窄中的应用价值高,敏感性与特异性高,可合理判断冠状动脉类型与长度、直径,可成为诊断冠心病的有效影像学手段,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疗效。方法:选择经超声、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24例,随机分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组(细胞移植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细胞移植组自体骨髓干细胞经冠脉造影导管注入左、右冠状动脉。两组术前,术后1,3和6个月分别行超声心动图、6min步行试验检查。结果:术后6个月,细胞移植组6min步行路程增加,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与术前有显著差异(P〈0.05),超声心动图显示两组间左室射血分数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有效。  相似文献   

15.
付莹 《当代医学》2021,27(2):65-67
目的分析超声心动图在心肌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因射血分数低、心功能不全,且超声检查提示心脏扩张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实施冠状动脉造影后,结合临床综合诊断,明确缺血性心肌病者35例,扩张型心肌病者40例,酒精性心肌病16例,克山病9例。结果经分析,两组患者右室内径、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内径、二尖瓣舒张晚期血流速度峰值、主动脉瓣口收缩期峰值速度、左室舒末容积、左室缩末容积、射血分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能够准确鉴别缺血性心肌病及扩张型心肌病,可以为临床诊断以及治疗该疾病提供科学依据,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儿童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临床分析(附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冠状动脉起源异常(coronary artery origin anomalies,CAOA)的临床及检查特点,为及时诊断及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 对我院2000-2008年经心脏彩超及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状动脉起源异常7例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辅助检查,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左旋支起源于肺动脉1例,左前降支开口于右冠状动脉窦1例,左前降支异常起源于肺动脉1例,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前窦1例,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2例,右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1例。误诊为扩张型心肌病3例,误诊为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2例,误诊为心肌致密化不全1例,误诊为冠状动脉-肺动脉漏1例。结论 儿童冠状动脉起源异常极易误诊为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及心肌病,提高临床及超声心动图医师对该病的认识,及时诊断及治疗对于提高患儿生存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64 层螺旋 CT 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先天性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临床价值。 材料与方法 回 顾性分析2011-06 ~ 2011-12 行64 层螺旋 CT 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的 1000 例病人的 CTA 图像,对图像分别行多 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重现(VR)法重建图像,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1000 例 完整冠状动脉 CTA 结果中,诊断冠状动脉先天性异常起源者共36 例,发生率为3. 6%。 其中男 16 例,女 20 例, 年龄36 ~ 74 岁,平均52. 2岁。 其中左冠优势型2 例,均衡型5 例,右冠优势型29 例。 发现的冠状动脉起源异常 种类有:右冠状动脉变异 12 例(33. 3%);左冠状动脉变异 19 例(52. 8%);冠状动脉其他分支起源异常 5 例 (13. 9%)。 所有图像通过不同的重建方法可以清晰直观地显示异常血管的起始和行程。 结论:64 层螺旋 CT 冠 状动脉成像可清晰显示冠状动脉异常起源,可为心血管医师提供有价值的影像,为一种无创、安全、有效的检查 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的检查方法及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30例患者64排CT冠状动脉成像资料。结果:62例有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存在,其中49例发生在左前降支及其分支,11例发生在左回旋支及其分支,2例发生在右冠状动脉。结论: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能较好地显示壁冠状动脉与心肌桥的关系,有助于壁冠状动脉长度和心肌桥厚度的评价,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9.
多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Wang ZQ  Yang ZQ  Zhu H  Zhou XC  Zheng XQ  Chen J  Jia CF  Fang WY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40):2838-284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2001—2005年,5000例临床可疑或诊断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接受冠状动脉MSCT检查(0·5s螺旋扫描,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单或双扇区重建算法,0·625mm或1·25mm层厚,250mm显示野,512×512矩阵,经肘部静脉注射对比剂),对左、右冠状动脉CT图像进行重组。结果MSCT检出冠状动脉起源异常39例(0·78%),其中右冠状动脉高位开口20例,冠状动脉起源于对侧冠状窦或冠状动脉16例(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左冠状窦11例,左回旋支起源于右冠状动脉或右冠状窦3例,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后冠状窦1例,左冠状动脉主干起源于后冠状窦1例),单一冠状动脉2例(单一左冠状动脉和单一右冠状动脉各1例),左前降支和左回旋支单独起源于左冠状窦1例。结论MSCT能够用于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5FTIG造影管在急诊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6年6月至2008年2月间,所有接受急诊冠脉造影的患者术前均给予Allen试验检查,阳性患者全部先行右桡动脉穿刺术,观察造影手术成功率以及即时并发症等。结果共有138例患者使用5FTIG造影管经桡动脉行左右冠状动脉造影。造影失败4例,其中右冠脉造影失败2例,左冠脉造影失败1例,1例为肘动脉闭塞。出现前臂血肿3例,右上肢血肿1例且1周后见沿动脉走行瘀斑,未见冠脉气栓、室颤、窦停和冠脉夹层等并发症。结论 5FTIG造影管在急诊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中使用是安全可行的,具有经济、省时、减少气栓发生率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