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报告灭疟后期“四热”病人血检疟原虫结果,并进行了分析和计论,指出在灭疟后期,开展发热病人血检疟原虫,应以初诊疟疾和疑似疟疾的发热病人为重点.对近2年内有疟疾史的发热病人应全部血检.  相似文献   

2.
灭疟后期,及时彻底地发现和处理传染源是疟疾监测的重要内容。镜检疟原虫是目前诊断疟疾感染较为确实的方法。本文对1982~1987年在五指山地八个乡(镇)场470(?)2人口地区采用的发热病人血检和居民疟原虫调查发现疟疾传染源两种方法所得结果进行了比较。材料和方法1.发热病人血检:疟疾病例侦查,分主动侦查(ACD)和被动侦查(PCD)。  相似文献   

3.
台山市位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西南部,原为高发疟疾流行区,以微小按蚊为传疟媒介,1985年经考核验收已达到基本消灭疟疾标准,此后疟疾年平均发病率控制在0.045/万。近10年来,由于外来流动人口的影响,疟疾病例增加。防止输入病例引起疟疾流行,成为灭疟后期管理与监测的主要课题,现将1991-2000年外来流动人口疟疾管理监测结果报告如下:1 监测方法1.1 成立市、乡镇两级政府灭疟领导小组,于1991年颁发了台山市灭疟后期管理与监测制度,以疟疾病源监测为重点,要求各乡镇卫生院对当地居民以“三热”病人(临…  相似文献   

4.
解放初期,广西靖西县疟疾流行严重,1958年疟疾发病率高达250.39/万(7813/301201),是以中华按蚊为主要传疟媒介的间日疟、恶性疟、三日疟混合流行高中度疟区,经疟疾控制前期、疾病控制期、灭疟后期三个阶段,采取落实病人根治、防蚊灭蚊、发热病人血检、病灶点处理等综合防治措施,使疟疾发病率大幅度下降,三日疟已经绝迹,90年代以来疟疾年带虫发病率均控制在1/万以下,1994-2001年未发现当地感染的恶性疟病例,防治效果显,有效控制了疟疾传播流行。2001年11月经广西卫生厅组织专家现场考核验收,确认达到卫生部颁布的基本消灭疟疾标准。总结防治监测工作经验,巩固发展基本消灭疟疾成果,进一步加强基本消灭疟疾后灭疟监测和流动人口疟疾管理,是严防疟疾死灰复燃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龙里县灭疟后期发热病人血检结果.方法:选取龙里县1985年至2012年进行灭疟后期,各级医疗机构门诊收治的疟疾,疑似病例,不明原因发热,及未确定为感冒发热的病人97502人为研究对象,进行血检,并统计血检阳性比率,确定阳性患者疟原虫类型.结果:1985年至2012年共进行97502人次血检,血检阳性为10例,阳性比率为0.31%,年平均阳性检出比率为0.011%,致病疟原虫类型均为PV型,且1999年至2012年未检出阳性患者.结论:对疟疾疑似病例,发热及不明原因发热和未确诊感冒引起的发热患者进行血检,可及早确诊疟疾.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枝江市1979-1998年疟疾流行特征,评价其防治效果,为今后进一步巩固灭疟成果提供理论依据和改进方案,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结果:20年共观察人年数9986827,发生疟疾1225例,发病率(IR)为1.23‰人年;发病率由10‰下降到0.02‰、近3年无本地感染病例,1990年后IFAT及居民带虫率结果阴性;灭疟 后期现症病人根治率及休止期根治率为100%,结论:枝江市疟疾发病具有典型的灭疟后期的流行特征;现症病人根治,休止期根治及病家防蚊灭蚊是主要关键技术措施;流动人口增加和传染源输入是影响流行潜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灭疟后期疟疾流行特点,控制残存疟疾病例扩散和输入疟疾传播,巩固防治成果。方法 1995-2007年对下辖各县、乡进行疟疾监测,采取控制传染源为主的措施,重点加强流动人口疟疾患者的早期发现、治疗和疫点处理。结果 全市疟疾发病率从1995年0.48/万下降至2007年0.01/万,连续13年未发现本地传播的疟疾病例和输入疟疾继发病例。结论 疟疾监测措施有效,防治成果巩固。  相似文献   

8.
1980年临沂市疟疾发病率下降到2.31‰,为了检索和及时治疗残存病例,巩固灭疟成果,我们从1980年起,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对“四热”病人(初诊疟疾、疑似疟疾、感冒和不明原因发热)血检疟原虫工作。现将1980~1990年的血检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由于外地民工的不断涌入,输入性疟疾病人在本地区大幅度上升。1992年外来发疟数比1990年增加了142.86%,为了摸清流动人口中疟疾疫情,探讨灭疟后期管理问题,及早发现传染源,巩固灭疟成果,我们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了监测工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掌握灭疟后期疟疾流行现状,为制定有效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析龙陵县1991~2005年疟疾监测资料。结果1991~2005年累计报告疟疾病例318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8.14/万;发热病人年平均血检率4.59%、血栓阳性率1.75%;监测流动人口疟疾病例2661例,占疟疾总数的84.50%;居民平均带虫率为0.8%。结论龙陵县仍是输入性间日疟为主的混合流行区,应加强流动人口疟疾监测,建立长效机制、规范抗疟措施。  相似文献   

11.
对武夷机场402公里进行监测,表明灭疟后期输入病例是主要威胁,采取传染源侦查、血清学监测、疫情与蚊情监测,以及疫点处理和流动人口疟疾管理等疟疾监测为主的措施,能有效地巩固和发展抗疟成果。  相似文献   

12.
青蒿琥酯联合蒿甲醚治疗脑型疟疾3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脑型疟疾是疟原虫经按蚊叮咬传播的寄生虫病,疟原虫经血流侵入人体内肝细胞寄生、繁殖,成熟后又侵入红细胞内繁殖,使红细胞成批破裂而发病。疟原虫侵入脑内毛细血管引起脑型疟疾,是疟疾最严重的类型之一,主要发生于恶性疟疾,偶见于间日疟和三日疟。脑型疟的主要临床表现有高热、畏寒、呕吐、谵妄、抽搐、昏迷,严重者可发生脑水肿、呼吸衰竭或严重并发症而死亡。  相似文献   

13.
1996年一2005年在彝良县间日疟流行的牛街、洛旺、柳溪等重点疟区乡镇,进行发热病人疟原虫血检监测十年,监测结果血检当地无外出史发热病人12579例,检出间日疟疟原虫阳性77例,阳性率为0.61%;血检当地居民外出打工回归的发热病人610例,检出疟原虫阳性病例66例(间日疟63例,恶性疟3例),阳性率为10.82%。提示,当地居民外出感染回归发病的疟疾病例已占当地疟疾疫情总数的46.15%,流动人群疟疾管理问题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4.
椒江区流动人口疟疾预防控制现状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阮文飞 《中国热带医学》2005,5(5):1145-1145,1085
椒江区经过30多年的疟疾防治,1989年达到基本消灭标准。1990年起开展灭疟后监测工作。自改革开放以来,该区经济发展迅猛,外来务工人口不断增加,人口流动十分频繁。1994年有输入病例报告后,疟疾输人病例数在不断增加,本地原发病例增多,巩固灭疟成果形势十分严峻。现将1994~2004年椒江区疟疾病例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黄新华  黄安 《热带医学杂志》2004,4(3):301-302,273
目的 探讨阳山县基本消灭疟疾后巩固灭疟效果管理措施的可行性,预防因流动人员频繁流动而随时都有可能引起爆发流行的新特点,确保灭疟成果。方法 17年来坚持灭疟监测不间断,采取建立健全疟疾镜检站针对“四热”病人开展常年血检为主要手段的监测系统,做好参谋,争取政府的重视,部门协调,物质激励机制并存,确保灭疟措施环环紧扣,落到实处。结果 17年来,虽然每年都有输入性疟疾病例,但都能被敏感的监测系统及时发现,通过及时治疗病人,及时对疫点采取综合防制措施,17年从没有因此而引起当地流行。结论 阳山县基本消灭疟疾后的监测管理措施是可行的,灭疟效果巩固。  相似文献   

16.
脑型疟疾     
脑型疟疾(下称脑疟)是指以意识障碍、昏迷为主要临床特点的凶险型疟疾。发病率为0.25~2.3%[1]。由于此型来势凶猛,病情险恶,如不及时抢救,病死率很高。疟疾的死亡病例,90%以上是由脑疟所致[1]。国内报道的脑疟中由恶性疟原虫引起的占88.3%,间日疟原虫占8.8%,恶性疟混合间日疟原虫占2.9%[2]。国外则认为几乎所有脑疟均由恶性疟原虫引起[3、4]。所谓脑型间日疟,国外学者认为缺乏病理解剖证据,只是脑水肿的结果,是否属于真性脑疟,仍有争论[1]。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疟疾防治工作的不断深入,疟疾发病和流行程度越来越低,三日疟原虫少见。笔者在门诊病人的疟原虫检验中发现了1例三日疟病例,经住院治疗已痊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疟疾是疟原虫引起的,由雌性按蚊传播的一种寄生虫病。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有间日疟、三日疟、卵形疟及恶性疟等4种。目前疟疾仍是全世界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1982年世界卫生组织报道107个国家有疟疾流行,每年新发病人1.5亿,热带非洲每年死于疟疾的儿童逾百万。我国主要流行的是间日疟及恶性疟。间日疟流行于安徽、湖北、江苏、河南、山东5省,发病数几占总数的70%。恶性疟主要流行于两广、云贵等地,海南岛尤较多见。偶见三日疟及卵形疟的病例。  相似文献   

19.
灭疟后期发生的疟疾暴发流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百色地区过去属高疟区,自1971年在全地区开展“三根治、一预防、二灭蚊”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到1982年疟疾发病率由1971年的315.2/万下降到8.9/万,居民血检原虫率由25.2%下降到1.1%,由高疟区变为中低度疟区,灭疟工作处于后期管理阶段。近年来,个别小范围出现疟疾暴发流行。现对暴发流行的资料整理分析如下。 1979年以来先后在见屯、六浩、三寨、百吉和六食等五个村发生疟疾暴发流行,居民疟原虫血检结果见表1,百吉、六食两村牛  相似文献   

20.
丁颖  陈颖 《吉林医学》1997,18(6):349-349
骨髓像中检出疟原虫影响因素的探讨丁颖张曼(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检验科130021)陈颖(松源市宁江区结核防治所131200)疟原虫为疟疾的病原体。人体感染有间日疟、恶性疟、三日疟,在疟疾发病率上以间日疟为多,恶性疟为次,而各种疟原虫可分为滋养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