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 毫秒
1.
肌萎缩型颈椎病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清  罗杰  高景华  孙树椿 《中国骨伤》2001,14(8):477-478
肌萎缩型颈椎病是一种特殊型颈椎病 ,它没有明显的感觉障碍 ,也不伴疼痛 ,主要症状是双侧或单侧上肢、近侧肌或远侧肌无力及萎缩。此型颈椎病由Allen和Brain于 195 2年首先报告 ,由Keegan[1] 于 1965年根据解剖所见 ,提出发病机制。由于该型颈椎病是一种少见的非典型颈椎病 ,对其发病及诊断报告的较少。我们根据 2 0 0 0年 2月~ 2 0 0 0年 8月临床所见的 4例典型病例及有关文献资料对该型颈椎病的诊断及治疗加以探讨。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4例 ,均为女性 ,年龄 73、66、5 6、5 7岁 ,病程 1个月~ 2年。1.2 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肌萎缩型颈椎病的病因、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总结14例临床资料,探讨诊治手段及评估预后。[结果]9例行手术治疗的病人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早期诊断和及时选择手术治疗对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肌萎缩型颈椎病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肌萎缩型颈椎病是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关注的一类特殊性颈椎病,本文参考大量的文献报道,综述了肌萎缩型颈椎病相关理论的研究进展,从疾病的基本定义,致病因素,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及预后角度,给予了本病准确的概括,为临床诊断及治疗肌萎缩型颈椎病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近端肌萎缩型颈椎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20年12月治疗的11例近端肌萎缩型颈椎病患者,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38~68岁。分析其临床症状特点、MRI及神经电生理表现,分别采用保守治疗或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手术进行治疗,治疗前后采用徒手肌力评定方法(manual muscle test,MMT)对患者进行疗效评价,同时随访患者满意度。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19个月。11例均为单侧发病,主要表现以三角肌、冈上肌、冈下肌萎缩为主,早期可以伴有同侧颈肩痛;MRI显示以C4,5、C5,6节段病变多见,神经电生理检查表现为受累肌肉失神经支配,患侧支配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波幅较健侧降低。所有手术患者获得骨性融合,1例行颈椎体次切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术后出现对侧C5神经根麻痹,经对症治疗10周后完全恢复。治疗后12个月时根据MMT疗效评估:保守治疗3例,优2例,良1例;手术治疗8例,优3例,良4例,可1例。结论:近端肌萎缩型颈椎病发病率低,表现为单侧近端肌肉萎缩,早期可以伴有同侧颈肩痛,结合MRI、神经电生理检查可以减少误诊。在发病早期尤其是髓核脱出导致神经压迫的可以采取保守治疗,当保守治疗无效或疼痛不能耐受时建议行前路减压手术,整体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青年型颈椎病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提出青年型颈椎病的概念。认为40岁以下的年轻人所患颈椎病与一般教科书中所理有一定差别,对其从病因、病机、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肌萎缩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12例肌萎缩颈椎病患者采用经前路颈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34~65岁,平均年龄42.5岁。单节段椎间盘减压8例,双节段椎间盘减压4例。术后随访6~32个月,平均18.5个月,术后观察患者术后肌力恢复情况。采用JOA评分系统评定手术前后神经功能情况并计算改善率,对手术前后JOA评分的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大部分患者肌力不同程度的恢复,采用JOA评分,术前为(12.40±0.95)分,术后随访为(15.4±1.15)分,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改善率评定疗效,优2例,良5例,有效2例,无效3例。结论经前路手术治疗肌萎缩型颈椎病是一种疗效较确切的手术方法,及早手术治疗对于该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Sobue等~([1])于1975年提出"节段性脊髓病变"理论,首次将以上肢肌肉萎缩为特征的颈椎病命名为肌萎缩型颈椎病(CSA)。CSA又称为"Keegan型颈椎病",以颈椎退变为基础,主要表现为节段性、非对称性、稳定性上肢肌肉萎缩,伴/不伴轻度的感觉异常及脊髓病变(表现为下肢症状及步态异常),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降低~([2])。CSA发生率较低,易发生漏诊、误诊,应引起临床医生足够的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平山病、肌萎缩性侧索硬化及远侧型肌萎缩型颈椎病的上肢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87例平山病患者、83例肌萎缩性侧索硬化患者和28例远侧型肌萎缩型颈椎病患者的上肢神经电生理检测资料.其中87例平山病患者中,72例单侧上肢、15例双侧上肢出现肌肉萎缩;83例肌萎缩性侧索硬化患者中,30例单侧上肢、53例双侧上肢出现肌肉萎缩;28例远侧型肌萎缩型颈椎病患者中,20例单侧上肢、8例双侧上肢出现肌肉萎缩.结果 平山病患者患肢尺神经刺激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波幅明显低于正中神经刺激的CMAP波幅,肌萎缩性侧索硬化患者患肢正中神经CMAP波幅明显低于尺神经CMAP波幅,远侧型肌萎缩型颈椎病患者正中神经和尺神经CMAP波幅降低程度相同.平山病患者的平均尺神经/正中神经(U/M)CMAP比为0.58±0.40,肌萎缩性侧索硬化为2.28±1.25,远侧型肌萎缩型颈椎病为1.31 ±0.63,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U/M CMAP比值<0.6的患肢中,平山病有62例,肌萎缩性侧索硬化和远侧型肌萎缩型颈椎病分别只有3例和1例;在U/M CMAP比值>1.7的患肢中,肌萎缩性侧索硬化有57例,平山病有12例,远侧型肌萎缩型颈椎病有4例.所有患者双侧的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均正常,健肢的CMAP波幅均正常.结论 平山病患者小鱼际肌肉萎缩程度重于大鱼际肌,肌萎缩性侧索硬化患者与之相反,而远侧型肌萎缩型颈椎病患者大、小鱼际肌肉萎缩程度相似.  相似文献   

9.
肌萎缩型颈椎病(附5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肌萎缩型颈椎病的发机制、MRI影像学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综合分析5例病人的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资料和诊治。结果:3例手术治疗的病人均有恢复,JOA椁后改善率分别为10%、22%和40%,另2例保守治疗的病人则病情稳定。结论:该型颈椎病因症状、体征和常见的神经根型及脊髓型有较大差异而不易诊断,易与运动神经元疾病相混淆。提高对这种少见的非典型颈椎病的认识,尽早明确诊断,选择适时的手术治疗对该病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肌萎缩型颈椎病(CSA)又称为"Keegan型颈椎病",主要表现为单/双侧上肢肌肉萎缩(单侧为主),通常伴/不伴轻度的感觉异常及脊髓病变,是颈椎病的一种特殊类型,发生率较低~([1]),容易与运动神经元病、平山病、脊肌萎缩症等疾病混淆,造成漏诊、误诊。本院2015年8月收治1例远端型CSA患者,现将诊疗过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食管型颈椎病的诊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代启彬 《颈腰痛杂志》2002,23(2):172-172
颈椎病亦称颈椎综合征 ,是中老人的常见病之一。临床据主症不同常分为神经根型、椎动脉型、脊髓型、交感神经型和混合型颈椎病 [1 ] ,对食管型颈椎病的报导甚少 ,笔者将 1997年 1月至 2 0 0 1年 1月门诊诊治的 6例患者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 6例 ,其中男 4例 ,女 2例 ;年龄  相似文献   

12.
肩关节周围炎的病因有肩部软组织病变和肩外其他疾病所致。文献记载一些凝肩病例并非由肩袖或肩关节的疾患引起 ,而是下颈段颈椎病反射性肌痉挛所致[1] 。本文就我院自 1990年以来 ,在疼痛诊疗中所遇到的与颈椎病相关的肩痛 12 8例做一回顾性总结。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本组 12 8例 ,男 79例 ,女 49例 ,年龄 42~ 73岁。病程 2月~ 3年。全部病人均有肩痛、功能障碍 ,大部分病例有上肢放射痛。 2 2例合并糖尿病或高血压病。经临床诊断为根型颈椎病。治疗方法  (1)根型颈椎病的治疗 :大部分病人在门诊经患侧C6横突水平斜角肌间隙入路行颈神…  相似文献   

13.
椎动脉型颈椎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相似文献   

14.
食道压迫型颈椎病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道压迫型颈椎病临床较为少见,易于误诊。我院于2003年4月收治一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推动椎动脉型颈椎病辅助检查1.1 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椎基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 ,可用多普勒超声法测定椎动脉的内径、血流速度和血流量[4 ] 。多普勒超声检查有助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 ,并可作为判断疗效及预后的参数。但是 ,由于椎基动脉走行及管径大小变异较大 ,确立其对椎动脉狭窄的诊断标准和确诊均较困难。同时 ,多普勒超声不能反映椎基动脉的管径及其丰富的侧枝循环情况 ,特别是对重度狭窄的椎动脉[5] 。因此 ,多普勒超声检查仅能作为一种参考手段。1.2 血浆内皮素的变化[6 ]长期以来多数学者认为颈椎的退变及椎动脉本身的退变是椎…  相似文献   

16.
<正>颈椎病的分型,除了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交感神经型和椎动脉型外,还有一些特殊类型的颈椎病称为其他型颈椎病,食管型颈椎病就是其中之一。年龄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75%以上有不同程度的颈椎退行性变~([1]),而20%~30%的老年人会出现颈椎前缘骨质增生~([2]),骨赘向前压迫食管,形成食管型颈椎病。严重的食管型颈椎病可以出现吞咽困难、发  相似文献   

17.
先天性椎动脉发育不良所致椎动脉型颈椎病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椎动脉发育不良所致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1999年1月~2000年8月,33例拟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接受椎动脉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男24例,女9例,年龄32~70岁,平均53岁,在MRA上观测椎动脉成像走行并测量椎动脉内径。结果;本组33例,28例椎动脉发育正常,其左侧椎动脉内径平均为4.1mm,右侧平均3.8mm。5例先天性椎动脉发育不良,左侧椎动脉1例,右侧4例。发育不良侧椎动脉在MRA上显示为全程均匀性纤细、狭窄,内径1.1~1.7mm,平均1.5mm,为正常椎动脉的1/3~1/4。5例患者临床症状与转颈无明显相关性,药物保守治疗可缓解症状。结论:先天性椎动脉发育不良可表现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目前尚无理想的药物和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肌萎缩型颈椎病的诊疗方案。方法分析自2021年3月至2023年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就诊并被诊断为远端型肌萎缩型颈椎病(CSA)的患者10例。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前路手术组, 共5例;后路手术组, 共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术后临床指标。手术前后采用徒手肌力试验方法(MMT)对患者肌力进行评估, 组间对比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术后随访时10例患者肌力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改善效果优1例, 良5例, 中4例, 未出现术后肌力较术前下降情况, 疗效满意率为60%(6/10)。前路组满意度为40%, 后路组满意度为80%, 前路组满意度小于后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远端型CSA术后肌萎缩恢复相对较差, 患者满意度低, 手术治疗应与患者充分沟通、慎重选择。  相似文献   

19.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非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非手术治疗姚馥兰,吴毅文我院自1990年2月至1993年12月,对6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住院患者采用理疗、牵引和椎拿等非手术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患者66例,男27例,女39例,年龄最小30岁,最大7...  相似文献   

20.
青年型颈椎病探析(附112例病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提出青年型颈椎病的概念。认为40岁以下的年轻人所患颈椎病与一般教科书中所列有一定差别。对其从病因、病机、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