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手术室护士医疗锐器伤情况调查和防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霞  吴永兰 《护理研究》2006,20(5):1347-1349
医疗锐器伤是护理工作中常见的职业损害。一旦被血液污染的锐器伤害。受伤者将会面临经血液传染艾滋病、乙型肝炎及丙型肝炎等的危险。医院内发生的医疗锐器伤是导致医务工作者获得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最常见的职业危害,而国内外相关研究报道,护士是医疗锐器伤发生率最高的群体,占医疗锐器伤总数的42%-70%,护士被锐器伤害的发生率为国外52.0%,国内63.4%-64.5%。工作在一线的手术室护士接触各类病人及医疗锐器的机会较多,为了解手术室护士发生医疗锐器伤的情况,并采取可行的防护措施以减少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保证其职业安全,对我市5家医院手术室护士锐器伤情况进行了回顾性调查。  相似文献   

2.
护士工作中锐器伤发生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护士工作中锐器伤的发生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全面预防护士锐器伤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护士职业锐器伤调查表,对汕头市5所二、三级医院977名在崩护理人员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结果97.5%的护士曾发生锐器伤;急诊科护士人均年发生锐器伤次数最高,与其他科室护士锐器伤的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户〈0.05);抢救环境下护士人均年锐器伤发生次数分别高于其他工作环境(P〈0.05);不同护理操作的人均年锐器伤发生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结论锐器伤的发生与护士特定的工作行为、个人习惯及自我防护意识、科室、工作环境、护理工作量大小及护理器材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3.
锐器伤致血源性传播疾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锐器伤是一种与注射相关的职业伤害,有研究表明,锐器伤是导致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最主要的职业因素。其中护士接触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疗锐器物机会多,因此,护士成为医院锐器伤发生率最高的职业群体。调查发现,87.5%的护士有过锐器伤的经历,高于国外41.2%和国内64%的报道。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护士锐器伤发生的不安全因素,为护士工作中预防锐器伤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词查方法对15基层医院的1130名临床护士锐器伤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问卷词查。结果:护士锐器伤的发生率为86.9%,发生密度为0.88次/人.月导致锐器伤的主要不安全因素包括缺乏自我防护意识.错误的行为习惯,不良的环境因素,护理用具的运用的滞后,医疗废物处理不当等。结论:加强护士培训,提高自我防护意识;提供安全性护理用具,建立安全注射防护管理制度与流程;重视工程干预等措施可减少基层医院护士锐器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传染病院护士锐器伤的发生率和刺伤原因等,提出护士职业暴露防护措施,维护护士身心健康。方法 采取回顾性调查,对传染病院供应室护士、临床护士50人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分析。结果 被调查.50人中,50人均被锐器所刺伤,其刺伤率为100%。2年内发生锐器伤251例次,被调查者人均年刺伤2.5次,其中88.8%被传染病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所刺伤。结论 树立职业防护管理理念,建立建全职业防护管理制度、防护流程,教育培训护士安全防护,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是防止护士发生锐器伤和减少感染血源性疾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王敏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8):2012-2013
为了解护士发生职业锐器伤情况,笔者对某所综合性医院护士发生锐器伤情况进行了调查,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本组193人均为女性,医院床位250张,登记2004-01/2006-06发生职业锐器伤情况,共有89名护士发生锐器伤,平均护龄(8.2±9.1)a,共发生139次锐器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医院手术室护士锐器损伤的防护措施。方法对某所综合性医院手术室23名护士在2002年1月-2003年1月发生的锐器损伤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结果84.7%护士发生锐器损伤,人均2.1次;发生锐器伤的锐器主要是手术缝合针(38.7%),其次是手术刀、剪(29.6%);护士主要在医护配合传递锐器(31.2%),使用后处理器械(22.1%),掰安瓶(10.7%)等环节容易发生锐器伤。结论手术室护士面临锐器伤的职业危险,应当采取积极有效、全方位防护措施,预防和控制锐器伤的发生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医院间护士锐器伤分布差异的多因素研究   总被引:39,自引:5,他引:39  
目的:了解医院间导致护士锐器伤发生的危险因素,为宏观上针对单位制定预防锐器伤的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法对13所医院护士锐器伤的发生率与床护比、年人均手术量、使用后针头处理方法等13项院间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床护比、年人均手术量、静脉导管使用量、套管针使用量、真空采血针头的使用量与医院间护士锐器伤发生率相关,前3项为锐器伤发生的可能危险因素,后两项为保护性因素。结论:工作超负荷与锐器伤发生相关,配备足够的护理编制可减少锐器伤的发生;安全产品的使用可降低锐器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 了解综合医院护士发生锐器伤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护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护士职业锐器伤调查表,对5所综合医院977名在岗护理人员发生锐器伤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97.5%护士曾发生锐器伤;人均年锐器伤的发生次数因科室、工作环境、职称的差别而存在差异(P<0.05,P<0.01);多因素分析示工作环境、学历是影响护士锐器伤的主要因素。结论 需注重护士职业安全管理,提高护士防护意识、改变不良个人行为和操作习惯,增加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以有效减少锐器伤的发生。关键词:护士; 锐器伤; 影响因素; 数据收集中图分类号:R47;R931.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1-4152(2007)05-0014-03  相似文献   

10.
手术室护士医疗锐器伤情况调查和防护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晓霞  吴永兰 《护理研究》2006,20(15):1347-1349
医疗锐器伤是护理工作中常见的职业损害,一旦被血液污染的锐器伤害,受伤者将会面临经血液传染艾滋病、乙型肝炎及丙型肝炎等的危险。医院内发生的医疗锐器伤是导致医务工作者获得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最常见的职业危害,而国内外相关研究报道,护士是医疗锐器伤发生率最高的群体,占医疗锐器伤总数的42%~70%,护士被锐器伤害的发生率为国外52.0%,国内63.4%~64.5%[1]。工作在一线的手术室护士接触各类病人及医疗锐器的机会较多,为了解手术室护士发生医疗锐器伤的情况,并采取可行的防护措施以减少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保证其职业安全,对我市5家医院手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实习护士在实习期间发生医疗锐器伤的情况,探讨实习护士锐器伤的危险相关因素和防范对策.方法 对2012年实习的护士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问卷为自制,内容包括调查对象基本情况、职业暴露防护知识教育或培训情况、锐器伤伤害的情况、防锐器伤的防护意识、锐器伤发生后的处理等.结果79.9% (188/238)的实习护士在l~10个月的实习期间至少发生过1次锐器伤,平均每个实习护士发生锐器伤的次数为1.78次;实习头1个月发生的次数最多,实习护士中93.7%不同程度接受过职业防护知识培训,锐器伤主要发生在:儿科、急诊科、神经外科等比较忙的科室;导致锐器伤发生的主要操作为:徒手掰安瓿、处置医疗废物、双手回套针帽、拔针、静脉注射;76.1%的锐器伤案例能正确处理伤口,仅有9.9%锐器伤能正确报告.不同学历者、不同培训途径及是否接受过职业防护相关知识培训护士锐器伤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习护士锐器伤发生率目前处于较高水平,要加强实习护士的“三基”及职业防护相关知识培训,使她们尽快规范、熟练护理操作,提高锐器伤防范意识;医院要减少患者静脉输注治疗;尽可能用高分子材料的安瓿(如塑料)代替玻璃安瓿;建立健全职业防护制度,强化职业暴露报告意识,以降低实习护士锐器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护士发生锐器伤的调查与防范对策的探讨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22  
袁秀萍  李红玲 《现代护理》2005,11(23):1979-1980
目的探讨锐器伤的发生情况与防范对策。方法采用问卷法对392名临床护士进行现况调查,收集有关污染锐器处理情况、锐器伤发生率、与锐器伤有关的操作、锐器伤意外后的处理及心理反应。结果83.3%的护士在2004年7月~2005年7月发生过锐器伤,与锐器伤有关的操作主要有套针帽,分离针头、处理针头等。护士在发生针刺后采取的主要措施是消毒和挤压伤口,50.6%的护士在发生锐器伤后感到害怕。结论临床护士锐器伤发生率高。医院管理部门应从加强医护人员职业防护培训,改善医疗操作环境,建立完善的锐器伤报告反馈系统,保障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护士工作中锐器伤的发生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全面预防护士锐器伤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护士职业锐器伤调查表,对汕头市5所二、三级医院977名在岗护理人员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结果 97.5%的护士曾发生锐器伤;急诊科护士人均年发生锐器伤次数最高,与其他科室护士锐器伤的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抢救环境下护士人均年锐器伤发生次数分别高于其他工作环境(P<0.05);不同护理操作的人均年锐器伤发生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锐器伤的发生与护士特定的工作行为、个人习惯及自我防护意识、科室、工作环境、护理工作量大小及护理器材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临床护士锐器伤发生的原因,探讨预防对策。方法对166名护士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166名护士中有141名发生过锐器伤,发生率为84.9%,共发生锐器伤513次,人均锐器伤3.7次/年。锐器伤的主要原因有拔针、加药、回套针帽、掰安瓿等。结论护士锐器伤的发生率很高,而自我防护意识薄弱,对锐器伤危害认识不足,故应加强职业防护知识培训,提高防护意识,规范操作行为,强化“标准预防”的理念,减少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院前急救中护士发生锐器伤的调查与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在院前急救中护士发生锐器损伤情况,为锐器伤事件提供防范措施。方法:随机发放"院前急救中护士发生锐器伤的调查与防范"调查表,回顾性答卷。收集有关锐器伤发生频率、人次,收集有关污染锐器回收和处理情况,锐器伤后采取的措施。回收调查表100%。结果:在调查中100%的护士在院前急救中有过被刺伤和扎伤。被锐器所伤均是在抢救中,工作环境复杂,患者病情急时间紧,护士未按操作规程执行。发生锐器伤1次占1.2%,2~5次占68.5%,5~10次占25%,大于10次者占5.3%。结论:在院前急救中,职业伤害发生比例高,如何采取对策,减少锐器对护士的损害,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广东省护士锐器伤的发生情况,为制定相关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011年6月广东省39所医院护士发生锐器伤情况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15353名调查对象中有852人在2011年6月有过锐器伤经历,共发生锐器伤1092次,发生率为5.55%。锐器伤发生频率较高的地点主要为普通病房(49.27%)和门诊注射室(15.38%);造成护士锐器伤的主要医疗器具为一次性注射器针头(38.37%)、头皮钢针(30.13%);发生锐器伤频率最高的操作是加药(23.53%)、拔除动(静)脉针(20.24%);污染器械伤占锐器伤总数的79.85%,45.51%的锐器伤可追溯暴露源,在确定已被病人污染的锐器伤中,有24.77%的源病人至少有一种血源性传染病。结论:锐器伤是护士常见的职业伤害,应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职业安全教育、改善医疗操作环境等措施,实现护理人员100%安全注射目标。  相似文献   

17.
徐冬云 《全科护理》2014,12(6):554-554
正锐器伤是一种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皮肤深部的意外伤害,是医疗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损害[1],而手术室是锐器伤的高危科室[2]。笔者对手术室发生锐器伤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被调查的38名手术室护士共发生锐器伤12人,锐器伤发生率31.6%。其中发生1次锐器伤8人,占66.7%;发生2次锐器伤4人,占33.3%。2锐器伤产生的原因2.1自我防护意识淡薄,防护知识欠缺部分护理人员已认识  相似文献   

18.
锐器伤与护士行为、生理、心理及环境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52,自引:1,他引:52  
目的了解护士锐器伤的发生与护士的行为、生理、心理状况及外界环境的关系,为锐器伤的分析流行病学提供病因线索。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法对广州市3010名护士在一个月内发生锐器伤的情况及发生锐器伤时的操作行为、生理、心理状况及工作环境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调查人群在调查期间共发生锐器伤2433次,锐器伤的发生密度为0.83次/人/月。四种针头使用后的处理行为导致了47.1%的锐器伤的发生;抽血、静脉注射、肌肉注射等与病人治疗护理密切相关的行为导致了20.1%的锐器伤的发生;掰安瓿导致了24.2%的锐器伤。42%的锐器伤是在心情急躁或紧张时发生的,74%的锐器伤是在工作紧急或繁忙时发生的。结论护士锐器伤的发生不是随机的,而与护士一定的行为、心理及工作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19.
综合性医院护士医疗锐器伤调查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了解综合性医院护士锐器伤的发生情况及护士对锐器伤的认知。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对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的500名在岗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76.20%的护士发生过针刺伤,64.40%的针刺伤是由注射针头的相关操作引起,47.56%的护士知道伤后正确的处理流程。结论:护士锐器伤普遍存在,注射针头是造成锐器伤的主要医疗器械,护士的职业防护意识亟待提高。  相似文献   

20.
我院护士医疗锐器伤的原因分析与防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护士一年中医疗锐器伤的发生情况,分析原因,探讨相应的防护措施。方法:采用自制式问卷调查表,对我院373名护士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被调查的护士63.27%都发生过医疗锐器伤。锐器伤的发生与护士的资历、认知程度、操作环节有关。结论:提高护士的职业防护意识,规范操作行为,加强锐器伤的监控管理是减少护士医疗锐器伤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