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史晶华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0):2441-2441
目的分析脑卒中急性期睡眠障碍原因。方法回顾性总结72例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实验室检查及治疗与转归。结果脑卒中急性期睡眠障碍可能与以下因素有:(1)损害下丘脑或第三脑室侧壁;(2)直接损害睡眠与觉醒系统;(3)脑卒中后神经递质失调,如5-羟色胺下降;(4)社会心理因素;(5)环境因素;(6)精神疾病;(7)药物。结论脑卒中后睡眠障碍与5羟色胺下调有关,也与社会心理因素及环境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后抑郁相关因素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任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9):1780-1781
脑卒中是一种致残率高的多发病和常见病,抑郁症是脑卒中后常伴发的心理疾病.国外报道,卒中后抑郁总发生率为20%~79%,但多在40%~50%[1,2],国内报道发生率为34.2%[3].为了解脑卒中后伴发抑郁情绪的相关因素,以便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我们对此进行了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老年住院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2005-12~2006-04对43例住院老年脑卒中患者影响睡眠质量的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并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方法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舒适护理在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卒中患者因各种功能障碍容易产生躯体和心理的不适,以睡眠障碍最常见[1].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难以入睡直接影响患者的原发病治疗、精神和体力的恢复和康复效果.本文将舒适护理应用于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可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康复治疗效果.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5.
急性脑卒中后焦虑抑郁共病相关因素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卒中后焦虑与抑郁共病(PSCAD)的发病率和相关因素,为卒中后焦虑、抑郁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308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卒中后焦虑抑郁共病及其相关因素的现状调查,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卒中后PSCAD发生率约为13.60%,卒中后焦虑、抑郁发生的相关因素有初发复发、经济收入、知识水平。结论卒中后焦虑、抑郁发生率较高,它的发生可能是社会心理学因素和神经生物学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PSD)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256例脑卒中患者进行现状调查,数据分析用X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10例(42.9%)脑卒中患者有抑郁表现;X2检验表明,负性生活事件,抑郁病史、生活依赖、病变位于前部、多并发症与卒中后抑郁症发病有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负性生活事件、抑郁病史、生活依赖、病变位于前部、多并发症成为PSD的危险因素.结论: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是神经生理、社会心理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脑卒中后抑郁症(poststrokedepression,PSD)是指脑卒中发生以后,以情绪低落、自责自罪、兴趣减退为主的病症。其发生率多在40%~50%,与病灶部位、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脑卒中后病程、患者的个性、社会、家庭等有关。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治疗有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电惊厥治疗。目前研究认为,积极治疗对脑卒中预后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急性脑卒中病灶发生部位与患者的睡眠障碍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目的:应用SPIEGEL量表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睡眠质量调查,并结合头颅CT或MRI结果分析与脑卒中发生部位的关系。方法:选择2003—09/2004—03重庆医科人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首次发生急性脑卒中患者60例,其中出血性脑卒中29例,缺血性脑卒中31例。进行头颅CT或MRI分析,并用SPIEGEL量表问卷对睡眠情况进行调查,评分≥12分为无睡眠障碍。结果:60例脑卒中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睡眠障碍发生率:60例患者中发生睡眠障碍62%(37/60)。29例出血性脑卒中发生睡眠障碍患者68%(20/29),31例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睡眠障碍54%(17/31)。②出血和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头颅CT或MRI检查结果与睡眠障碍的关系:发生在额叶皮质,脑干部位的缺血性脑卒巾患者的睡眠障碍发生率高于发生在相同部位的出血性脑卒中患者[29%(5/17),10%(2/20):12%(2/17),5%(1/20),P〈0.05],发生在基底节部位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睡眠发生率低于出血性脑卒中患者[59%(10/17),85%(17/20),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在出血或梗死部位面积相等的条件下,发生在基底节区、额叶皮质、脑干等部位时睡眠障碍的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9.
脑卒中后抑郁状态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脑卒中后抑郁状态(PSD)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FD)的相关性研究总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2002-09~2004-06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196例,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并经脑CT或MRI确诊.男107例,女89例,年龄39~78(平均64.6)岁.脑梗死125例,脑出血71例.有意识障碍、痴呆和其他脑器质性疾病,既往有精神障碍及阳性家族史者除外.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抑郁症发生率与损害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初步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方法:选择196例单一首发病灶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17项版本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定(SSS)进行检测。结果:皮层病灶及皮层下病灶抑郁症发生率分别为34.3%与17.1%,左右半球病变抑郁症发生率分别为42.5%与17.5%;神经功能轻度缺损及中重度缺损抑郁症发生率分别为25.0%与44.9%,以上各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结论:脑病变部位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生有密切关系。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生可能是对躯体残疾产生的心理反应,并具有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与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的异同.[方法]分析137例AMI患者和13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疾病史、家族疾病史、生活方式因素以及入院后血糖、血脂、血纤维蛋白原等生化检测资料.[结果]AMI患者的吸烟率、吸烟>20支/日比例、高血压家族史、阳性心血管病家族史、既往高脂血症患病率均显著高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上食管括约肌(UEs)动力特征。【方法】急性脑卒中伴吞咽困难的患者20例(卒中组),健康志愿者19名(对照组),行高分辨率食管测压检查,测量两组对象的UES的静息压、残余压、松弛持续时间、恢复时间、松弛前峰压及松弛后峰压。【结果】卒中组患者UES静息压力、UES松弛持续时间、UES松弛后峰压、UES松弛恢复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UES松弛时残余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UES松弛前峰压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患者存在UES异常动力功能,异常的UES动力功能对吞咽困难患者气道保护不利,可能增加并发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张骐  赵丽  夏小红  刘江 《医学临床研究》2014,(11):2160-2162
目的 研究司来吉兰治疗早期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 ,PD)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90例已用安坦、金刚烷胺、维生素E联合治疗的早期PD患者随机分为司来吉兰组和艾司唑仑组,前者在原用药物剂量不变的基础上添加司来吉兰片,5 mg/d ,后者添加艾司唑仑1 mg/d。疗程均为4周。90例患者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问卷调查,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睡眠情况。同时在加药前后进行常规实验室指标检测,分析比较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在治疗后PS Q I评分均明显好转,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01)。司来吉兰组和艾司唑仑组治疗后的 PSQI评分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05)。在PSQI中睡眠质量、日间功能、催眠药物三个因子的评分,两组在治疗后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司来吉兰组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8%,艾司唑仑组为36.9%,两组间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5) ,其中治疗后嗜睡和直立性低血压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司来吉兰组显著低于艾司唑仑组( P <0.01)。结论 司来吉兰治疗早期帕金森病睡眠障碍安全、有效,并且在减少催眠药物的使用以及改善PD患者睡眠质量和日间功能方面明显优于艾司唑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各种形式及其原因进行调查,探讨改善患者睡眠障碍的有效护理对策。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及自行设计的睡眠障碍问卷进行调查。结果抑郁症患者最常见的睡眠障碍形式为早醒(52.4%)和入睡困难(47.6%)。引起睡眠障碍的原因依次为抑郁情绪、躯体因素、睡眠环境、药物因素。结论对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有效的护理措施应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指导,积极、早期采用综合护理,以减轻患者心身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1217名2~5岁儿童睡眠障碍调查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彩霞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6):1053-1055
【目的】了解长沙市开福区1217名2~5岁儿童睡眠障碍(sleep disorder,SD)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儿童sD的预防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长沙市开福区门诊和入园体检中的1217名儿童作为调查对象,对其家长进行儿童睡眠状况问卷调查。【结果】1217名2~5岁儿童SD总发生率为26.86%,其中常见的睡眠障碍类型如:入睡困难发生率占8.05%,白天多睡,夜间少睡1.07%,磨牙6.33%,用口呼吸1.23%,梦话2.05%,打鼾5.34%;SD的分布存在性别差异,男童打鼾、用口呼吸和磨牙发生率高;儿童sD的主要危险因素为腺样体肥大、肥胖、居室嘈杂、与家人或保姆同睡一床等。【结论】2~5岁儿童sD相关症状发生率较高;儿童保健工作者应加强睡眠健康教育,开展儿童SD筛查,预防儿童s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了解脑卒中住院康复患者睡眠状况,并探讨改善患者睡眠障碍的对策。方法调查并记录168例因脑卒中在我院康复科住院的患者的睡眠情况,统计脑卒中患者住院康复期间睡眠障碍的发生率。对于有睡眠障碍的患者给予包括改善环境,消除躯体不适,消除不良情绪(包括心理辅导和药物治疗),应用神经营养药,短期使用安眠药,建立正常的睡眠周期等相应的干预措施,2周后再次评定患者的睡眠状况。结果脑卒中住院康复患者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为60.7%,对于有睡眠障碍的患者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后,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下降到32.1%(P<0.05)。结论脑卒中住院康复患者睡眠障碍的发生率较高,综合性的睡眠干预措施可以降低睡眠障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常德市脑卒中危险因素,以期为脑卒中的-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总结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常德市多中心卒中登记的5338例脑卒中患者的人口学、病因学、临床特点等资料,对患者各项临床和辅助资料进行收集并录入数据库。【结果]5338例患者中,男性脑卒中患者(58.94%)较女性多,脑梗死患者(60.21%)较脑出血(25.65%)多;本地区脑卒中的年发病率为93.60/10万人口,年病死率为55.02/10万人口。土家族脑卒中年发病率与年病死率明显高于汉族等其他民族。【结论】本研究可以较好反映湘西北地区脑卒中的发病特征及现状。土家族和习惯等可能为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儿童病毒性脑炎患儿急性期发生症状性癫痫(EP)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8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急性期发生EP的患儿105例(27.63%)做为试验组,275例(72.37%)未发生EP的患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分析发生EP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试验组患儿的EP家族史的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并发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机体炎症反应与氧化应激因子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80例年龄大于60岁的患者,根据诊所血压、24 h动态血压和多导睡眠图监测结果分为单纯高血压病组30 例(A组)和高血压病并发OSAS组50例(B组).B组其中轻度OSAS患者25例(B1组)和中重度OSAS 25例(B2组).检测并比较各组白细胞介素(IL-8)及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 ICAM-1)的表达水平和细胞内的CXCR2(单核细胞上的IL-8受体)及NOX2(还原型辅酶Ⅱ氧化酶核心酶)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B2组血浆中IL-8及ICAM-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A组和B1组(P〈0.05);A组单个核细胞内的CXCR2及NOX2 mRNA定量表达水平显著低于B1组和B2组(P〈0.05),B2组单个核细胞内的CXCR2及NOX2 mRNA定量表达水平显著高于B1组(P〈0.05).[结论]老年单纯高血压与合并OSAS组患者血压、血脂及血糖水平无明显差异,合并OSAS组高血压患者体内炎症与氧化应激因子表达水平明显增加,尤其是在中重度OSAS组的患者,提示较单纯高血压,合并OSAS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在将来发生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的几率可能会增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并发糖代谢异常的发病特点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94例,分为合并糖尿病组(T2DM)39例,并合糖调节异常组(IGT/IFG)51例,合并糖代谢正常组(NGT)61例,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组(SHG)43例。所有患者均测定空腹血糖(FPG)、餐后两小时血糖(2hPG)、出院前3~4d行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根据OGTT结果分为4组,比较各项临床指标。【结果】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约占总数的2/3,糖代谢紊乱组(T2DM、IGT/IFG、SHG)的血糖数据显著高于NGT组,其血脂紊乱的特点以高甘油三酯、低HDL-C为主要特点,而NGT组则以高总胆固醇、高LDL-C为特点。T2DM及IGT/IFG组冠脉造影示多支病变,弥漫性血管病变多见。【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并糖代谢异常者发病率明显升高,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