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了解温州地区民工子弟小学生的自我意识与家庭环境特点,为改善民工子弟小学生的家庭环境及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温州地区民工子弟小学生(111例)与普通小学生(78例),采用儿童自我意识量表(PHSS)和家庭环境量表(FES-CV)进行心理量表测定.结果 民工子弟小学生自我意识总分、幸福与满足、行为、合群因子得分低于普通小学生组(P值均<0.05),家庭环境量表中亲密度因子得分也显著低于普通小学生组(P<0.05).民工子弟小学生自我意识总分与家庭环境中的亲密度因子呈显著相关(P<0.01).结论 民工子弟小学生自我意识低下与家庭缺乏亲密度有关.  相似文献   

2.
探讨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依恋模式以及家庭环境的特点,为防治青少年抑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36名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门诊及住院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组,以33名年龄、性别、教育年限匹配的青少年作为对照组,采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和家庭环境量表为研究工具进行施测.结果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在依恋回避、依恋焦虑维度上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1).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家庭环境中的亲密度、知识性和娱乐性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矛盾性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1).青少年抑郁症组依恋回避维度与家庭环境中的亲密度、情感表达呈负相关,与矛盾性呈正相关.对照组依恋回避维度与亲密度、情感表达、娱乐性和道德宗教观呈负相关,与矛盾性因子呈正相关.结论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表现出高回避、高焦虑的依恋模式,在家庭环境中成员之间的亲密度低、矛盾性突出.不安全依恋模式和不和谐的家庭环境可能是青少年抑郁症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王牮  周娟 《中国学校卫生》2015,36(7):1052-1054
探讨武汉市大一年级女生摄食障碍患者的家庭环境和父母教养方式特征,为学校心理卫生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武汉地区3所大学大一女生中的74名摄食障碍患者和79名健康学生进行比较.结果 摄食障碍组的学生在亲密度、情感表达和独立性上的得分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6.305,2.815,4.138,P值均<0.01),而在矛盾性和控制性方面则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888,-2.872,P值均<0.01).摄食障碍组在父母亲教养方式中,均出现了情感温暖和理解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931,3.577,P值均<0.01),过分干涉和拒绝与否认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3.508,-4.110,-3.059,-2.217,P值均<0.01).结论 摄食障碍患者有着明显不良的家庭环境和父母教养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伴焦虑痛苦特征的重性抑郁障碍(MDD)青少年静息态脑影像学特征,进一步了解其神经机制。方法 采取方便抽样纳入2022年1—12月期间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精神卫生科门诊的27例MDD伴焦虑痛苦特征青少年和社区招募的36名健康对照。采用3.0T西门子磁共振扫描仪采集静息态脑影像学数据。比较两组青少年一般人口学资料、脑影像学数据的差异,分析差异脑区与临床症状的相关。结果 MDD伴焦虑痛苦特征组和对照组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作为协变量,MDD组左侧枕中回的Bc值(节点介数)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FDR校正),双侧枕下回的NCp(节点聚类系数)、NLe(节点局部效率)、以及左侧楔叶的NLe(节点局部效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FDR校正)。差异脑区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焦虑量表(HAMA)得分无显著相关性(P>0.05,FDR校正)。结论 伴有焦虑痛苦特征的重性抑郁障碍青少年局部节点的拓扑属性存在异常,表现为双侧枕下回,左侧楔叶以及枕中回,本研究为进一步了解MDD伴有焦虑痛苦特征亚型青...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与抽动障碍(TD)共病(CAT)患儿家庭环境特征及其与个性、自我意识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艾森克个性问卷(少年版,EPQ)、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PHCSS)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与抽动障碍共病(CAT)组60例、ADHD组79例、TD组60例、正常对照组(N组)71例儿童分别进行评估。结果:CAT组与ADHD组比较FES-CV、EPQ、PHCSS各因子得分均无明显差异,CAT组儿童在FES-CV中亲密度、知识性与组织性得分低于TD组(P<0.05),道德宗教观、知识性、娱乐性、组织性得分低于N组(P<0.05),独立性、矛盾性得分高于N组(P<0.05)。CAT组儿童精神质、神经质因子得分显著高于N组(P<0.01)。CAT组儿童行为、智力与学校情况、躯体外貌与属性、合群4个分量表得分及总分显著低于N组(P<0.01)。相关分析显示FES-CV中的矛盾性与EPQ中的掩饰程度呈负相关,道德宗教观与神经质呈负相关;FES-CV中的矛盾性与PHCSS中的行为因子呈显著负相关。结论:CAT患儿的家庭存在家庭功能缺陷,其家庭环境对患儿的个性及自我意识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抑郁、焦虑情况及应激性生活事件调查,探讨儿童青少年肠易激综合征(irrtable bowel syndrome, IBS)的社会心理因素。 【方法】 对2009年1月—2010年6月本院儿童消化科诊治的IBS患儿进行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测评。对同期50例健康儿童进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测评。 【结果】 1)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得分:IBS组睡得很香、吃东西香、对自己有信心及爱与家人交谈项目得分显著低于全国常模组(P<0.05或0.01),总是想哭、肚子痛、感到孤单、感到悲哀、感到烦恼项目得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组(P<0.05或0.01);2)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IBS组各项得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组(P<0.01);3)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IBS组人际关系因子、学习压力因子及总应激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或0.01)。 【结论】 抑郁、焦虑情况及应激性生活事件与儿童青少年IBS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社区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干预作用.方法 在心理干预前后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86例社区冠心病患者进行焦虑水平利抑郁水平的调查,并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44例)及对照组(42例),干预组在进行常规冠心病治疗的同时给予心理干预,比较两组疗效,以及干预前后的疗效.结果 在心理护理干预后,心理干预组患者的焦虑得分显著下降(P<0.01),抑郁得分显著下降(P<0.01);心理干预后,心理干预组焦虑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抑郁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常常伴有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能显著缓解其情绪障碍,帮助改善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学习障碍儿童的自尊水平、自我意识和时间管理倾向特征,为改善和矫治儿童学习障碍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对照研究,筛选安宁市某小学四、五年级的58名儿童作为学习障碍组,并随机选取与学习障碍儿童同年龄、同性别、同班级的非学习障碍儿童60名为对照组.采用自尊调查表、Piers - 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和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对两组儿童进行测评.结果 学习障碍组儿童自尊调查表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在Piers - 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中,学习障碍组儿童的总分和各分量表分均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儿童自我意识量表中的焦虑因子与自尊呈负相关(P<0.05),行为、智力与学校情况、躯体外貌与属性、合群和幸福与满足因子与自尊均呈正相关(P值均<0.05);学习障碍组儿童时间管理倾向量表的总分与各维度分均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结论 学习障碍儿童的自尊水平偏低,自我意识不良,自尊与自我意识密切相关;时间管理能力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社区青少年中暴力攻击行为和家庭环境的关系,分析影响青少年暴力行为的主要家庭环境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运用家庭环境评价量表对社区青少年的家庭环境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案例组家庭内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独立性、成功性、知识性、宗教观、组织性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矛盾性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父母是否离异与亲密度、情感表达、矛盾性、成功性、宗教观、组织性、控制性具有相关性(P﹤0.01),父亲的文化程度与亲密性、情感表达以及娱乐性具有相关性(P﹤0.05),母亲的文化程度与娱乐性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家庭环境与社区青少年的暴力攻击行为存在关联。父母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对社区青少年的家庭环境具有关联性。  相似文献   

10.
《sane》2014,(5)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伴与不伴哮喘等过敏性疾病的家庭环境与自我意识特点,为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对在广州医学院荔湾医院心理科就诊的8~12岁ADHD儿童144例及广州市一间小学8~12岁的正常儿童126例进行调查,儿童填写自我意识量表,家长填写哮喘和过敏性疾病调查表和家庭环境量表,3组均数比较用协方差分析,均数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结果单纯ADHD组在量表总分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F=12.238,P0.05),主要表现在行为、智力与学校、躯体外貌与属性、焦虑、合群、幸福与满足分因子方面;ADHD合并过敏性疾病组在量表总分上与对照组无差异(F=12.238,P0.05),行为得分显著性高于ADHD组(F=12.851,P0.05),但焦虑量表分显著低于正常组和ADHD组(F=3.857,P0.05)。ADHD在亲密度、组织性方面显著性低于正常组,家庭矛盾性高于正常组(F值分别为2.876、2.721和3.78,均P0.05)。ADHD合并过敏性疾病组矛盾性量表分低于ADHD组(F=3.78,P0.05),娱乐性量表分高于ADHD组(F=2.204,P0.05),而控制性高于对照组(F=2.295,P0.05)。结论 ADHD患儿的自我意识明显比正常儿童差,伴过敏性疾病的ADHD患儿的行为自我评价优于ADHD患儿,但更焦虑。加强家长健康教育,改善家庭环境有助于提高ADHD患儿的自我意识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性早熟儿童的自我概念状况,为提高其身心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2016年11月-2017年9月采用 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PHCSS)和一般情况问卷,调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门诊及住院部194例性早熟儿童的自我概念状况。结果 性早熟儿童的自我概念水平低下的检出率为27.8%,其躯体外貌与属性、焦虑两个分维度得分显著低于全国常模。其母亲的学历水平低、父母教育不一致性及非独生子女与性早熟儿童自我概念下降密切相关。结论 性早熟儿童的自我概念水平较低,需给予高度的关注和重视,应针对性地制定干预措施,提高性早熟儿童的自我概念水平,促进其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ADHD)儿童伴与不伴哮喘等过敏性疾病的家庭环境与自我意识特点,为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对在广州医学院荔湾医院心理科就诊的8~12岁ADHD儿童144例及广州市一间小学8~12岁的正常儿童126例进行调查,儿童填写自我意识量表,家长填写哮喘和过敏性疾病调查表和家庭环境量表,3组均数比较用协方差分析,均数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结果单纯ADHD组在量表总分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 F=12.238,P<0.05),主要表现在行为、智力与学校、躯体外貌与属性、焦虑、合群、幸福与满足分因子方面;ADHD合并过敏性疾病组在量表总分上与对照组无差异( F=12.238, P<0.05),行为得分显著性高于ADHD组(F=12.851,P<0.05),但焦虑量表分显著低于正常组和ADHD组(F=3.857,P<0.05)。 ADHD在亲密度、组织性方面显著性低于正常组,家庭矛盾性高于正常组( F值分别为2.876、2.721和3.78,均 P<0.05)。 ADHD合并过敏性疾病组矛盾性量表分低于ADHD组(F=3.78,P<0.05),娱乐性量表分高于ADHD组(F=2.204,P<0.05),而控制性高于对照组(F=2.295,P<0.05)。结论 ADHD患儿的自我意识明显比正常儿童差,伴过敏性疾病的ADHD患儿的行为自我评价优于ADHD患儿,但更焦虑。加强家长健康教育,改善家庭环境有助于提高ADHD患儿的自我意识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回族学龄期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水平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儿童自我意识量表(PHCSS)和自编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对495名回族中小学生进行调查分析与评价。 【结果】 回族学龄期儿童自我意识总体水平显著低于全国城市常模(P<0.001);女生的行为、焦虑、合群3个因子的得分及总分显著高于男生(P<0.05);随着年级的增高,回族儿童自我意识得分降低;家庭环境因素中父母文化程度、职业、家庭收入、家庭类型对儿童自我意识均有影响;学校因素中学习成绩、师生关系、与同学关系对儿童自我意识的各因子及总分均有明显影响。 【结论】 学龄期儿童正处于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时期,营造良好的家庭与学校环境,是提高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学龄儿童自我意识和行为问题现状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浙江省学龄儿童自我意识水平及行为问题状况,探讨自我意识与行为的关系。方法抽取浙江省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5个地区城乡小学三-六年级学生1864名,采用Piers-Ha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PHCSS)、Rutter问卷进行调查,分析自我意识与行为问题现况。结果女生的行为、智力与学校情况、合群分量表及总得分均高于男生(P值匀〈0.05)。行为问题检出率父母问卷为17.38%,教师问卷为14.16%。高自我意识组行为问题检出率低于低自我意识组(P〈0.01),除教师问卷A行为因子与“幸福与满足”分量表无相关关系外,RutteF问卷的其他行为因子与PHCSS各分量表及总得分间均存在负相关(P〈0.01)。结论自我意识水平低者易发生行为问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甘肃省学龄期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地开展学龄儿童心理发展指导与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分层随机整群抽取甘肃省6市县5 435名在校中小学生,采用儿童自我意识量表(Piers-Harris Children's Self-concept Scale,PHCSS)进行调查分析与评价。 【结果】 甘肃省学龄期儿童自我意识总体水平显著低于全国城市常模(P<0.01);女生行为、智力与学校情况、合群、幸福与满足因子及总分显著高于男生(P<0.01);城市儿童自我意识各因子及总分均高于农村儿童(P<0.01);多因素分析表明,学龄儿童自我意识的主要影响因素有父母文化程度、母亲职业、学习成绩、师生关系、同学关系。 【结论】 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有关,家庭与学校环境是其重要的影响因素。学龄期儿童的自我意识培养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发展任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杭州聋哑学生自我意识状况。方法:选用PHCSS量表对144例聋哑学生和178例正常学生进行评定。结果:聋哑学生自我意识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正常学生的躯体外貌与属性、焦虑因子得分男生高于女生(P〈0.05)。聋哑学生自我意识各因子及总分低于正常学生(P〈0.01)。家庭经济对正常学生自我意识的影响大于聋哑学生。结论:聋哑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并不乐观,应引起家庭、学校及相关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BACKGROUND: To investigate the prevalence of Internet addiction among Chinese adolescents and to explore the psychological features associated with Internet addiction. METHODS: A total of 2620 high school students from four high schools in Changsha City were surveyed using Diagnostic Questionnaire for Internet Addiction (YDQ), 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the edition for children, EPQ), Time Management Disposition Scale (TMDS) and Strengths and 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 (SDQ). The mean age of whole sample was 15.19 years (ranging from 12 years to 18 years). According to the modified YDQ criteria by Beard, 64 students who were diagnosed as Internet addiction (the mean age: 14.59 years) and 64 who were diagnosed as being normal in Internet usage (the mean age: 14.81 years) were included in a case-control study. RESULTS: The rate of Internet use among the surveyed adolescents was 88%, among which the incidence rate of Internet addiction was 2.4%. The Internet addiction group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scores on the EPQ subscales of neuroticism, psychoticism, and li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Internet addiction group scored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on the TMDS subscales of sense of control over time, sense of value of time, and sense of time efficacy (P < 0.05).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Internet addiction group had also significantly higher scores on the SDQ subscales of emotional symptoms, conduct problems, hyperactivity, total difficulties and lower scores on the subscale of prosocial behaviours (P < 0.05). CONCLUSIONS: The present study suggests that Internet addiction is not rare among Chinese adolescents. In addition, adolescents with Internet addiction possess different psychological features when compared with those who use the Internet less frequently.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 The current study examined the roles of body image, ideal body weight, self-perception, and body mass index (BMI) on the dieting behavior of Turkish adolescents. METHOD: The 531 subjects who participated in the study ranged from 15 to 17 years old and were recruited from five selected high schools in Ankara. They completed the Self-Perception Profile for Adolescents (SPPA), the Body Image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 (BISQ), and the Dieting Status Measure (DiSM). Height and weight were measured. RESULTS: Dieting adolescents received significantly lower scores than nondieters for most of the BISQ items and for the physical appearance and global self-worth subscales of the SPPA. A thinner body ideal, the physical appearance domain of self-concept, and low global self-worth were the predicting factors of frequent dieting. However, BMI and body image dissatisfaction were not predicting factors. DISCUSSION: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a thinner body ideal, low self-worth, and low physical self-concept have more significant effects on body dissatisfaction and dieting than being actually overweight does. Furthermore, high physical self-concept scores and body satisfaction may not necessarily preclude having a thinner body ideal and, hence, dieting in gir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