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黄君杏 《广西医学》2003,25(12):2529-2530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肺心病 )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心病 )均为老年人常见疾病 ,文献 ( 1 ) 报道约 2 5 %的肺心病患者伴发冠心病 ,急性心肌梗死 (AMl)是冠心病的一种严重临床表现类型。我院自 1 998年 1月至 2 0 0 3年 5月收治老年人慢性肺心病伴发 AMI80例 ,本文对其 AMI的临床表现作回顾性分析 ,旨在探讨老年人肺心病伴发 AMI与老年人单纯冠心病 AMI的临床表现有何异同。1 对象和方法1 .1 诊断标准 :本文慢性肺心病患者的诊断符合 1 997年全国肺心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慢性肺心病诊断标准。 AMI患者的诊断均符合 WHO AMI…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 ,因为 β受体阻滞剂的负性肌力作用使得该类药物在急性心肌梗死 (AMI)治疗中 ,临床医务工作者运用时异常谨慎 ,而使不少患者得不到最有效的治疗。近年来通过对慢性心功能不全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研究 ,取得了长足进展。作者对近 1年住院心肌梗死患者应用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治疗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治疗组 48例均系我院及中医院 2 0 0 1年 12月~ 2 0 0 2年 8月的住院 AMI患者 ,男 30例 ,女 18例 ,年龄在 40~ 75岁 ,平均 (5 0 .2± 8.2 )岁 ,前壁梗死 30例 (包括前间壁、局限…  相似文献   

3.
资料与方法诊断标准: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诊断均符合WHO关心AMI诊断标准,具有演进性心电图改变,血心肌酶活性AST、LDH、CPK、CPK-MB、肌红蛋白和肌钙蛋白呈AMI改变,本组慢性肺心病的诊断符合1977年全国肺心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慢性肺心病诊断标准。我院1998年至今收治30例无痛  相似文献   

4.
心源性休克为急性心肌梗死 (AMI)常见并发症 ,也是AMI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 ,严重影响病人的预后。本文对1 992~ 2 0 0 1年我院收治的 1 1 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 :病例为 1 992年 1月至 2 0 0 1年 1 0月收住院的急性心梗 (AMI)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共 1 1 0例 ,男 91例 ,女1 9例。年龄 4 8~ 93岁 ,平均 (6 7.6 7± 1 8.79)岁。本组病例均符合 1 979年 WHO AMI诊断标准。心源性休克入选标准 [1 ] :1收缩压低于 1 2 k Pa或比基础压降低 4 .0 0 k Pa;2外周及皮…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死 (AMI)合并急性脑梗死 (ACI)在临床上少见 ,其治疗及护理与单纯 AMI或单纯 ACI的治疗及护理有所不同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0例 ,为 1996年 8月至 2 0 0 0年 8月住院病人 ,其中男 6例 ,女 4例 ,年龄 5 6~ 78岁 ,平均 (6 0±2 .2 )岁。AMI患者梗死部位为下壁 4例 ,下壁合并右心室梗死 1例 ,正后壁 1例 ,前壁 2例 ,前间壁 2例。1.2  AMI合并 ACI的诊断 :对确诊为 AMI的患者入院当时或治疗过程中出现偏瘫 10例 ,经头颅 CT证实有梗死病灶者诊断合并 ACI。患有其他症状 :头痛 2例 ,呕吐 5例 ,…  相似文献   

6.
许光兰 《广西医学》2003,25(4):591-592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简称慢性肺心病 )伴发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报道较少见 ,因其临床表现不典型 ,并发症多 ,临床上容易误诊 ,预后差 ,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警惕。本文收集近 1 0年来我院住院的肺心病伴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2 3例 ,和老年单纯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 38例 ,从临床表现 ,梗死部位、心电图及心肌酶谱变化等方面进行临床分析 ,以探讨两组患者的不同点。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A组 2 3例 ,为 1 992年 3月~ 2 0 0 2年 3月我院收治的肺心病伴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男 1 5例 ,女 8例 ,年龄 5 2~ 76岁 ,平均 67岁 ,均有慢性支气管…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 ,营养支持疗法正日益受到重视 ,我院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以下简称肺心病 )急性加重期进行了营养支持疗法 ,取得了显著疗效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按 1977年全国肺心病诊断标准选择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 2 6例 ;符合营养不良标准[1] ;无糖尿病、甲亢等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 ;符合慢性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其中男 18例 ,女 8例 ,平均年龄 (5 8 2± 2 1)岁 ,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 13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病情及营养状态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1 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给予持…  相似文献   

8.
王燕 《陕西医学杂志》2002,31(10):937-938
冠状动脉内急性血栓形成目前认为是急性心肌梗死 (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发生的主要原因 ,溶栓已成为现代 AMI的重要治疗方法。用国产尿激酶天普洛欣 ( UKTP,中国丽珠集团生产 ,批号 :0 1 0 30 3)对 40例 AMI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 ,取得了一定效果 ,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 1 993年 1月至2 0 0 1年 1 2月之间的 AMI者 40例 ,男 2 5例 ,女1 5例 ,年龄 45~ 72岁 ,平均 61 .4± 8.3岁。心肌梗死部位 :前壁 2 6例 ,下壁 (包括后壁及右室 ) 1 4例。40例患者按照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化分为 UK-TP1 5 0万 …  相似文献   

9.
李家萱 《广西医学》2003,25(6):1038-1040
为探讨影响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简称肺心病 )患者的预后因素 ,笔者对 1 39例老年性肺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1 39例患者为 1 998年 6月~ 2 0 0 2年 6月我院住院患者。男 76例 ,女 63例。年龄 60~92岁 ,平均年龄 ( 65± 7)岁。所有患者符合 1 977年全国肺心病专业会议肺心病的诊断标准。1 .2 临床资料 :1 39例患者中年龄 <70岁 82例( 5 9% ) ,≥ 70岁 5 7例 ( 4 1 % )。发病年限 <1 0年 5 3例 ( 38.1 % ) ,>1 0年 86例 ( 61 .9% ) ;合并肺性脑病76例 ( 5 4 .6% ) ,心力衰竭 2 6…  相似文献   

10.
老年慢性肺心病合并冠心病6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泽  赵芳 《四川医学》2002,23(8):847-848
慢性肺心病与冠心病二者分别为呼吸系统及循环系统的独立性疾病 ,而老年肺心病合并冠心病临床上并不少见。本文对近年来我院干部内科收治的慢性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老年病例进行分析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6 0例 ,男 38例 ,女 2 2例。年龄6 2~ 88岁 ,平均年龄 75岁。均符合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诊断标准 [1]。1.2 临床表现 :在慢性肺心病基础上 ,6 0例患者中有典型心绞痛发作 18例 ,急性心肌梗死 3例 ,缺血性心肌病 (包括心律失常型和心力衰竭型 ) 33例 ,隐匿性冠心病 6例。1.3 方法 :入院后所有病例采用有效抗生素控制…  相似文献   

11.
顾家佐 《广西医学》2003,25(2):268-269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 (简称肺心病 )是呼吸系统病变的晚期表现( 1) ,是老年期的常见病 ,急性发作期易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 ( MOF)。病情凶险 ,预后不良。因而诊治肺心病合并 MOF是老年医学中一个重要课题。我院 1 993~ 2 0 0 1年收住老年肺心病 1 92例 ,其中 60例合并 MOF,占 31 .3% ,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均符合全国第四次肺心病专业会议修订的肺心病诊断标准。其中男性 40例 ,女性2 0例 ,年龄 65~ 88岁 ,平均年龄 74岁。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等病史 1 2~ 5 5年 ,确诊有肺心病病史 1 0~ 2 5年。 30…  相似文献   

12.
老年慢性肺心病37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小青 《四川医学》2001,22(3):299-300
本文对 371例老年慢性肺心病与同期的 4 9例非老年慢性肺心病患者作对照分析 ,旨在探讨老年肺心病的一些临床特征。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4年 1月至 1998年 12月间 ,我院内科收治有完整资料的慢性肺心病 4 2 0例。其中 ,老年组 (年龄 >60岁 ) 371例 ,男 2 66例 ,女 10 5例 ,平均年龄 69.2 2± 8.90岁 ;非老年组 4 9例 ,男 37例 ,女 12例 ,平均年龄 4 8.18± 10 .2 6岁。病例均符合 1977年全国肺心病会议的诊断标准 ,且排除合并其他系统原发疾病。1.2 统计学处理 :采用 χ2检验。1.3 结果 :老年组死亡 72例 ,病死率为 19.4 % ;非老…  相似文献   

13.
D—二聚体在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血浆D -二聚体 (D -dimer,DD)在诊断冠心病及急性心肌梗死 (AMI)溶栓治疗疗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心绞痛、陈旧性心肌梗死 (OMI)及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血浆DD含量 (AMI患者发病后进行连续测定 ) ,并比较其结果。结果  2 0例健康对照组DD为 0 .40±0 .31mg/L ,18例心绞痛患者DD为 0 .5 6± 0 .35mg/L ,16例OMI患者DD为 0 .6 1± 0 .47mg/L ,8例未接受溶栓的AMI患者DD为 1.0 1± 0 .5 2mg/L。 15例接受溶栓治疗的AMI患者DD为 2 .92± 1.0 3mg/L(其中 12例溶栓有效者为 3.0 5± 1.0 5mg/L)。 结论 血浆DD测定不仅可作为观察心肌梗死病情的指标 ,对溶栓药物的疗效监测也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联合用药是临床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常用治疗方法 ,以增加疗效 ,减少不良反应。我们选择 116例中重度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采取卡托普利、硝酸甘油、多巴胺联合应用 ,并对其进行观察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全部病例均为我院 1999年 12月~ 2 0 0 2年 12月 116例住院病人 ,诊断均符合 1977年全国肺心病学术会议订立的慢性肺心病诊断标准 ,心功能参照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 (NYHA) 1994年提出的四级方案[1] 。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①对照组 47例 ,其中男 41例 ,女 6例 ,年龄 5 1~ 68岁 ,平均年龄 5 2 .4± 6.5…  相似文献   

15.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所致呼吸衰竭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6例,其中女4例,男2例,年龄59~86岁,平均年龄75岁,均符合全国慢性阻塞性肺病及呼吸衰竭、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COPD病史10~30年,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或伴胸闷、喘息、慢性右心功能不全加重2~4 d入院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肌梗死 (AMI)是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病 ,多发病。随着对其深入研究 ,女性AMI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本文对 84例女性AMI的发病年龄、首发症状、并发症及死因等进行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我院从 2 0 0 1年 1月至 2 0 0 2年 12月共收治女性AMI病人 84例 ,以同期住院男性AMI5 0例为对照组。所有病例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 (WHO) 1979年制定的AMI的诊断标准[1] 。1.1临床资料 女性病人 :年龄 4 6~ 89岁 ,平均 6 9.5岁。其中合并高血压病 4 8例 (5 7.1%) ,合并高血脂症 15例 (17.9%) ,合并糖尿病 17例 (2 0 .2 %) ,合并脑血管病 15…  相似文献   

17.
再灌注性心律失常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在 1 994年 1 2月— 2 0 0 0年 1 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 ( AMI)患者中 ,1 5 7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 ,其中 87例溶栓后出现再灌注性心律失常 ,现就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全部患者符合 WHO关于 AMI的诊断标准和全国溶栓治疗方案中的溶栓标准[1] 。1 5 7例中男 91例 ,年龄 35~ 80岁 ,平均年龄 ( 61 .1±1 1 .9)岁 ;女 66例 ,年龄 48~ 70岁 ,平均年龄 ( 60 .1± 8.5 )岁。梗死部位 :广泛前壁 5 9例 ,前间壁 41例 ,下壁 2 6例 ,下壁 +右室 1 0例 ,下壁 +右室 +正后壁8例 ,高侧壁 1 3例。所有病例在发病 6h…  相似文献   

18.
肺心病在我国为常见、多发病 ,肺心病住院病死率达15 .5 %~ 4 3.0 % ,常规内科治疗效果欠佳。我们为提高治疗效果 ,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强度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 (Intravascular low energy laser irradiation,IL EL I)治疗肺心病急性期患者 6 0例 ,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6年 11月至 2 0 0 0年 10月在本科住院的符合 1977年全国肺心病会议确定的肺心病急性发作期诊断标准 [1 ]的 6 0例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30例 ,男 2 1例 ,女 9例 ,年龄 (73± 7)岁 ,病程 (2 0± 10 )年。对照组 :30…  相似文献   

19.
肺心病合并急性心肌梗塞(AMI)临床报道较少,二者并存时病情凶险,治疗困难,病死率高。现将我院近年收治的11例肺心病合并AMI患者作以临床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肺心病的诊断依据1977年全国第三次肺心病专业会议制定的标准。AMI的诊断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死QT离散度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陈春安 《医学争鸣》2002,23(4):367-370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 QT离散度(QTd)及校正心率后 QT离散度 (QTcd)的临床意义及与近期临床预后的关系 .方法 测量分析 92例 AMI患者的 QTd和 QTcd,其中男 62例 ,女 30例 ,年龄 42~ 80 (平均 54.3)岁 ,与 60例无心脏病者 QTd和 QTcd对照分析 ,其中男 39例 ,女2 1例 ,年龄 40~ 75(平均 52 )岁 .结果  AMI入院时 QTd(66± 30 ) ms,QTcd(75± 36) ms明显高于对照组 (39± 1 6) ms,(42± 1 7) ms (P<0 .0 0 1 ) .死亡组 QTd(1 0 5± 2 5) ms,QTcd(1 2 2± 33) ms明显高于生存组 (54± 1 8) ms,(60± 2 0 ) ms(P<0 .0 0 1 ) .QTd≥ 80 ms患者死亡率 62 .5% ,多部位梗死56.3% ,室心律失常 53.1 % ,泵功能 (Killip分级 )≥ 级2 8.3% , - 度房室传导阻滞 1 2 .5%明显高于 QTd<80 ms的 3.3% ,2 5.0 % ,1 1 .7% (P<0 .0 1 ) ,6.7% ,5.0 % (P<0 .0 5) .生存患者出院时 QTd(45± 1 3) ms,QTcd(48± 1 4 )ms较入院时 (66± 30 ) ms(P <0 .0 1 ) ,(75± 36) ms(P<0 .0 5)明显缩小 .且最长的 QT间期 92 %见于缺血区或梗死区导联 ,而最短的 QT间期 95%见于非缺血区或非梗死区导联 .结论 临床上可通过 QTd及 QTcd测量来判断 AMI患者近期临床预后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