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虎杖为蓼科属多年生草体植物,根、茎、叶全草入药。常在临床中治疗多种疾病。虎杖性味苦寒,入肝、胆、肺经。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祛痰止咳、活血行瘀等作用。1 利湿退黄,用于治疗黄疸《全匮要略心典》曰“夫黄疸之病,湿热所郁也”。黄疸病以湿热居多,内蕴脾胃.淤滞三焦,营卫不建,升降受限,胆汁外溢而致。主治湿热发黄,均用虎杖配伍茵陈。生大黄、枝子、黄柏等以助其功,导湿热从  相似文献   

2.
中药之名称,有不少颇为有趣,“虎杖”是其中之一。虎杖之入药,主要是其根茎部分。宋代科学家苏颂《本草图经》说:“(虎杖)根茎如竹笋状,上有赤斑点”。明代医学家李时珍解释说:“杖,言其茎;虎,言其斑也。”中国古代,老虎被称为“大虫”,所以虎杖也称“大虫杖”。  相似文献   

3.
虎杖为蓼科植物虎杖的干燥茎和根,具有祛风利湿、散瘀定痛、止咳化痰之功效,其主要成分为大黄素.本文采用HPLC法测定虎杖醇提取物中大黄素的含量,作为不同产地、不同提取条件下虎杖的质量控制指标,取得了满意的结果.该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准确,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4.
虎杖为蓼科植物虎杖的根茎和根。《本草纲目》[1] 记载虎杖有“腓脓、主疮疖痈毒、扑损瘀血、破风毒结气”之功。其主要成份为[2 ] :大黄毒 - 8-葡萄糖苷 ( polygoinin) ,大黄毒甲醚- 8-葡萄糖苷 (rhechrysin)以及游离的大黄素及虎杖苷 (cusp idatin)等。虎杖外用治疗烧、烫伤虽有报道 ,但伍用药物较多 ,而我们配制的复方虎杖酊组方较简单 ,现报道如下。1 处方与制备1.1 处方 虎杖 30 0 g ,醋酸洗必泰粉 5g ,冰片0 .5 g ,75 %酒精 10 0 0ml。1.2 制法 取已切成小块的虎杖 ,置密闭容器中 ,加入 75 %…  相似文献   

5.
虎杖为蓼科蓼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虎杖Polygonum cuspidatum Sieb.et Zucc.的根及根茎,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广泛分布.性味苦寒,归肝、胆、肺经,有活血定痛、清热利湿、解毒、化痰止咳之功.虎杖中主要含有蒽醌类化合物、白藜芦醇苷、水溶性多糖和鞣质等成分,在临床广泛应用.现将近年来虎杖及有效成分的药理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虎杖为蓼科蓼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虎杖Polygonum cuspidatum Sieb.et Zucc.的根及根茎,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广泛分布.性味苦寒,归肝、胆、肺经,有活血定痛、清热利湿、解毒、化痰止咳之功.虎杖中主要含有蒽醌类化合物、白藜芦醇苷、水溶性多糖和鞣质等成分,在临床广泛应用.现将近年来虎杖及有效成分的药理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地榆的历史沿革 地榆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陶弘景云:“其叶似榆而长,初生布地,故名。其花子紫黑色如豉,故又名玉豉。一茎长直上。”李时珍曰:“按《外丹方》言地榆一名酸赭,其味酸,其色赭故也。”宋代苏颂《本草图经》载:“今处处平原川泽皆有之。宿根三月内生苗,初生布地,茎直,高三四尺,对分出叶,叶似榆,少狭细长,作锯齿状,青色。七月开花如椹子,紫黑色,根外黑里红,似柳根。”综合历代本草关于地榆的记载,并结合“江宁府地榆图”的特征看,古代所用地榆即是现今的地榆,而“衡州地榆”似为长叶地榆。《药物出产辨》云:“地榆产于广东北江、星子连州,湖南、湖北亦有出。”本品味苦、酸、涩,性微寒。归肝、大肠经。具凉血止血,解毒敛疮之功效。常用于治疗便血,痔血,血痢,崩漏,水火烫伤,痈肿疮毒等症。  相似文献   

8.
虎杖为蓼科植物虎杖的根茎和根,<本草纲目>载有排脓,主疮疖痈毒,补损瘀血,破风毒结之功.虎杖外用治疗烧、烫伤虽有报道,但组方较复杂.我院配制的复方虎杖酊具有组方简单、使用方便之优点.  相似文献   

9.
肖耀军 《首都医药》2010,17(4):52-53
土大黄与牛西西及牛耳大黄为三种不同的药材,不同的医药书籍和地区在对这三种药材的名称、来源、叙述功效及应用上存在着混淆现象。三者见于医药典籍的年代不同,植物来源及产地亦不同。从药物功效来看,三者虽有相同之处但也有明显差异。建议中医师在引用前人的经验遣方用药时,一定要先考证其出处和年代,并根据当今的用药规范,准确书写药名,以保证用药的准确有效。同时,建议在新修订的《北京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下册中将旧版中的土大黄重新命名,即将蓼科植物巴天酸模Rumex patientia L的根命名为“牛西西”;将蓼科植物皱叶酸模Rumex crispus L.的根命名为“羊蹄根”或“牛耳大黄”。另增“土大黄”条目(《中药大词典》中所载蓼科植物土大黄Rumex madaio Mak根)。  相似文献   

10.
野葛考     
野葛,见于中医妊娠禁忌歌之书,相沿已久,未加嵇考,以致部分医者误认为野葛为临床常用之葛根,病者亦然。然野葛究系何种药物?现考证如下: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本《本草纲目》草部第十七卷下,草之六,钩吻条云:“‘钩吻’释名:野葛、毒根、胡蔓草、断肠草,黄藤、火把草等”。李时珍曰:“此草虽名野葛,非葛根之野也”。《中国药学大辞典》云;“钩吻:本品入口则钩人喉吻,故名钩吻,古籍别名:‘野葛、毒根’。《神农本草》云:“钩吻一名野葛,一句已明”。吴普曰:“野葛生桂州以南,村墟闾巷间皆有,被人通名钩吻。系漆树科漆树…  相似文献   

11.
藜芦的本草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藜芦始载于《神农本草经》,长期以来,藜芦的品种相当混乱,据报道,我国不同地区有2科4属17种植物的不同部位均作藜芦使用。为了澄清藜芦的混乱情况,我们对其使用沿革作了本草学研究。正品藜芦的考证藜芦的植物形态早在魏时即有记载。吴普引扁鹊云:“大叶小根相连”。陶弘景云:“根下极似葱而多毛”。韩保升亦云:“叶似郁金、(?)荷、秦艽等;根若龙胆;茎下多毛、夏生冬凋”。由于历史时代的限制,笔者不可能对植物形态作详尽  相似文献   

12.
泽泻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历代本草多有记载。《名医别录》载:“生汝南池泻,五月、六月、八月采根,阴干。”《图经本草》曰“:今山东、河、陕、江、淮亦有之,以汉中者为佳,春生苗,多在浅水中,叶似牛舌,独茎而长,秋时开白花作丛,似谷精草……今人秋未采,爆干。”明代李时珍云:“去水曰泻,如泻水之泻也。”故名泽泻。本品味甘、淡,性寒。归肾、膀胱经。具利水渗湿,泄热,化浊降脂之功效。常用于治疗小便不利,水肿胀满,泄泻尿少,痰饮眩晕,热淋涩痛,高脂血症等。  相似文献   

13.
刘英波  冯华  潘年松  刘亮  周德权 《药学研究》2023,42(10):772-777
目的 进行苗药水蓼及其易混品荭草、丛枝蓼的形态特征、性状和显微鉴别研究。方法 将水蓼及其易混品标本与文献记载形态特征比较,并进行药材性状及根、茎、叶及种子的显微鉴别。结果 水蓼及其易混品各药用部位在不同文献中描述的株高、叶片大小、花期、果期差异较大;药材性状及根、茎、叶、种子的显微特征明显。结论 水蓼及其易混品可用形状特征、性状及显微进行鉴别,为临床用药、质量标准制修订和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14.
这4个天然化合物在《中华本草》中译名为西伯利亚蓼苷A、B、D、E[1]。张高安等[2]据此将neosibiricoside A、B、C、D译为新西伯利亚蓼苷A、B、C、D。这些译名值得商榷。1990年Kun等[3]首次从百合科植物西伯利亚黄精Polygonatum sibiricum根茎中分离到2个新的苷类化合物,命名为s  相似文献   

15.
秦艽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中品,历代本草记载内容大致相同。李时珍指出:“秦艽出秦中,以根作罗纹交纠者佳,故名秦艽、秦纠。” 秦艽来源为龙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秦艽、麻花秦艽、粗茎秦艽或小秦艽干燥的根。  相似文献   

16.
<正>虎杖为蓼科植物虎杖的干燥根茎和根。有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散瘀止痛、止咳化痰之功效[1]。文献[2]报道虎杖具有保肝、抗菌、抗病毒、镇咳平喘、降血糖、降血脂、止血作用及抗肿瘤、抗衰老等作用。虎杖主要含有芪类、蒽醌类、黄酮类及酚类等成分,其中芪类成分目前研究较多的主要为白藜芦醇和虎杖苷,蒽醌类成分主要包括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和大黄酚等。虎杖的提取方法[3]有水、醇等常规溶剂加热回流、双水相提取、酶水解提取、超声  相似文献   

17.
当归,又名乾归,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为伞形科植物当归的根。《本草新编》中有云:“当归,味甘辛,气温,可升可降,阳中之阴,无毒……入心、脾、肝三脏。”具有调经补血、活血止痛、润肠通便的功效。  相似文献   

18.
郭赞  杨旭杰  杨晶  张翼 《河北医药》2010,32(14):1942-1943
虎杖苷(polydatin。PD),也称为白黎芦醇苷,是从蓼科蓼属虎杖的干燥根茎中提取的第4种单体,故又名虎杖结晶4号。它是白藜芦醇与葡萄糖结合的产物,属于芪类化合物,即羟基二苯乙烯类化合物,化学名称为3,4’,5-三羟基芪-3-B-单-D-葡萄糖苷。虎杖苷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研究表明,虎杖苷能调节心肌细胞收缩性、抑制血小板聚集、降血脂、抗脂质过氧化、抗休克等作用,此外还能减轻多种因素造成的组织器官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虎杖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方法提取虎杖的有效成分,对其药理作用进行分析。结果虎杖的国内外药用历史悠久。虎杖的干燥根茎及根,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散瘀止痛,化痰止咳等功效。虎杖传统多用于治疗血症、湿热黄疸、淋症、烧烫伤、伤口感染、闭经、毒蛇咬伤及外伤出血等疾病。结论虎杖的根及根茎有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散瘀止痛、化痰止咳等功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收录。虎杖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对人体大多疾病多个系统均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 棘针、棘刺是古方书中常用药物之一,处方用名常见的尚有棘针钩子、倒钩棘针、曲头棘针和曲头棘刺等。但各方书所用并非一物,如《普济方》所用棘刺为枣针;《刘涓子治痈疽神仙遗论》所用棘针为皂角刺,而《刘涓子鬼遗方》所用棘根为枣根,棘针、棘刺和棘究系何物,相互之间有何联系,笔者为此作了本草考证。一、棘针、棘刺与棘的关系棘针一名始见于《神农本草经》,云白棘“一名棘针”;棘刺一名始见于《名医别录》,云白棘“一名棘刺”。《新修本草》载白棘“茎白如粉,子叶与赤棘同,棘林中时复有之,亦为难得尔。”《本草衍义》云“其白棘,乃是取其肥盛紫色,枝上有皱薄白膜先剥起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