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当归四逆汤证为厥阴伤寒之"手足厥寒,脉微欲绝",治寒入经络而引起的腰、腿、足疼痛。当归四逆汤加减味以温经散寒,养血通脉辨证治疗颈椎病,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4.
本文报告了抗敏口服液的药效学实验的对瘾疹的临床观察结果。药效学实验表明:该制剂对组胺所致的局部皮肤反应和肠肌收缩反应均有抑制作用,该品对抗血清所致的被动皮肤过敏反应及鸡卵蛋白所致的过敏性休克有明显对抗作用,为该药治疗过敏性疾病提供了实验依据。临床研究显示:抗敏口服液、赛庚啶和息斯敏的痊愈率分别为69.3%、42.1%和74.4%;痊愈加显效率93.1%、65.8%和90.7%;74%;痊愈加显效率 相似文献
5.
6.
当归四逆汤加味外用治疗冻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冻疮(pemio)是一种由寒冷所致的末梢部局限性炎症性皮肤病。临床上多见于末梢血运不良者和儿童,常反复发作。皮损好发于手、足、耳、面等暴露部位,表现为肿胀性紫红色斑块,局部温度变低,按压时可褪色,压力除去后,红色逐渐恢复;病情严重时可出现水疱、大疱,大疱破后形成糜烂、溃疡,愈后留有色素沉着或萎缩性瘢痕。 相似文献
7.
8.
雷诺病( Raynaud disease )为肢端动脉发生阵发性痉挛,多由遇冷刺激或情绪波动等应激引发,主要表现为肢端皮肤表现为间歇性苍白、潮红及发绀等.雷诺病发病率因诊断方法、地域性差异等不同,报道显示为4% ~15%,其中80% ~90%为原发性雷诺病[1] ,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在我国由于南北方气候差异及地域性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采用当归四逆汤治疗痛经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抽取88例在本院就诊的患有痛经的临床确诊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44例。A组患者采用复方炔诺酮片进行治疗;B组患者采用当归四逆汤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复发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分析结果表明,B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A组比较,其有效率明显高出很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组患者在治疗后出现复发的人数明显少于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均没有出现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当归四逆汤治疗痛经的临床效果十分明显,治疗更加彻底,可以使患者在最短时间摆脱病痛,且不会引起特殊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可以作为今后临床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医药技术与市场》2006,6(5):52-52
“当归四逆颗粒”是中国药科大学开发的6类中药新药(原三类中药),现已获得临床批件。一、处力来源当归四逆颗粒的处方,来源于《伤寒论》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汤原载于《伤寒论》厥阴病篇351条,仲景以本方治疗“手足厥寒,脉细欲绝”之证,为温经散寒的代表方。两千年来,本方受到历代医药家的重视,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但迄今为止,我国尚无当归四逆汤的成药制剂,临床均以汤剂煎服,处方缺乏规范,有些用法违背仲景原意,个别因辨证用药不当或药昧、药量的误用而导致不良反应,使用亦不方便。为了充分发挥当归四逆汤治疗寒凝血瘀之证的优点,促进本方临床推广应用和规范用药,我们在处方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增减优化,制成当归四逆颗粒剂。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抗痨治疗,治疗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后评效。结果对照组41例患者中,治愈18例,有效1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0.0%。中西医结合治疗组41例患者中,治愈27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1%;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临床效果较好,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耐多药肺结核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32例(观察组)和单纯西药治疗组28例(对照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采用6Z-Lfx-Am(Cm)-PAS-E(Pto)/18Z-Lfx-PAS-E(Pto)化疗方案+参蛤散,单纯西药组采用6Z-Lfx-Am(Cm)-PAS-E(Pto)/18Z-Lfx-PAS-E(Pto)化疗方案。结果两组病例在治疗6个月后,中西医结合组痰菌阴转率和中医证候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纯西药组,分别与对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9个月后中西医结合组病灶吸收有效率显著高于单纯西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12个月后中西医结合组空洞闭合率显著高于单纯西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组的药物不良反应率与单纯西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蛤散辅助西药治疗耐多药肺结核具有较好的效果,有助于促进改善症状,痰菌转阴,使病灶空洞早期闭合,是一种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案,值得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当归花椒蜜浆口服液治疗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的疗效,并比较其与同类药物的疗效差异。方法:治疗组(896例)给予当归花椒蜜浆口服液,对照组(895例)分别口服当归腹痛宁滴丸、元胡止痛滴丸、布洛芬片、布洛芬缓释胶囊、吲哚美辛片等药物。治疗组给药每日3次,每次10mL,每次月经前1~2d服用,3个月为1个疗程;对照组分别按各药物项下的用法用量服用。按诊断结果分为原发性痛经与继发性痛经,比较2组对2种痛经的疗效和副作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42%,对照组为90.05%;且治疗组疗程短、副作用轻、治疗费用低廉、复发率较低,治疗组性价比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当归花椒蜜浆口服液治疗和缓解痛经作用显著,特别是对原发性痛经疗效尤佳,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当归补血汤合二妙散加减联合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治疗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临床疗效。方法:将秦皇岛军工医院内分泌科2019年2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80例DF患者由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基础治疗、清创换药和VSD技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当归补血汤合二妙散加减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间歇性跛行距离增加值、肢体抬高试验(Buerger试验)降低值、踝肱指数(ABI)、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血液流变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39/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0%(3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14,P=0.007)。观察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间歇性跛行距离增加值、Buerger试验降低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治疗前,两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明显降低,ABI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ABI明显高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治疗前,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纤维蛋白原及血浆黏度水平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归补血汤合二妙散加减联合VSD技术治疗DF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改善其临床症状和指标,调控血液黏度,缩短创面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5.
白晓秋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6):17-18
目的 探讨中药治疗胃脘痛的治疗体会.方法 通过临床应用中药治疗胃脘痛120例.结果 治疗效果满意,有效率97.64%.结论 理气和胃,审证求因,辨证施治.虚证当以补虚为先;若属虚实夹杂,当予扶正祛邪,并根据正邪的盛衰,或以扶正为主兼以祛邪,或以祛邪为主兼以扶正.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影响中药临床疗效的因素。方法查阅国内涉及中药疗效的相关文献资料。结果中药材的品种来源、产地、采集、炮制、贮存、处方调剂及煎煮方法等都会影响中药的疗效。结论通过对中药应用前的规范化管理,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高效。 相似文献
17.
18.
19.
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心血管疾病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08年12月至2011年12月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75名,分成A、B两组,A组32名患者为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B组治疗组43名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经治疗,B组患者呼吸困难、心悸、昏阙等症状及心功能恢复优于A组,治疗有效率高于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患者。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心血管疾病,有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中成药在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应用中的使用情况。方法统计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各药房中成药的品种,并按各种药的功能与主治及临床应用进行分类分析。结果内科类占78.37%,骨伤科类占10.1%,妇产科类占5.77%,外科类占4.33%。中成药品种占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中西药品种的17.1%。结论中成药在综合性医院的临床用药中占有一定比例,在临床上起到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