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分析26例腮腺切除术病人的面神经损伤原因。方法:对26例病人从手术方式、肿瘤类型、面神经解剖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行浅叶及肿瘤切除手术比行全叶及肿瘤切除手术损伤面神经的概率低。良性肿瘤术后面神经损伤的机会较恶性肿瘤低。结论:手术方式、切除范围、肿瘤性质、面神经解剖方法是影响面神经功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我们对2000年1月~2007年6月我院收治的106例腮腺肿瘤手术致面神经损伤病例进行追踪观察,并就与面神经损伤的早期判断及康复护理问题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06例患者中男61例,女45例,年龄6~77岁,平均46.5岁。1.2手术方式良性肿瘤采取腮腺部分切除术或改良向心性途径腮腺浅叶切除术;肿瘤位于腮腺深叶或疑诊为恶性肿瘤者则行腮腺全切术。手术切除标本均经病理确诊。2术前护理2.1手术野皮肤准备腮腺区手术应剃去耳廓后上方5 cm以上范围的毛发,成年男性需刮脸、剃胡须。面部及颈部用肥皂水彻底清洗干净。2.2手术前晚通知患者…  相似文献   

3.
4.
腮腺肿瘤是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病之一,临床上常采用手术治疗,由于各种原因术后常发生面瘫、涎瘘、积液、味觉出汗综合征(Frey综合征)及面部畸形不对称等并发症.回顾性分析2004年-2008年资料完整的腮腺肿瘤切除术后发生并发症的120 例病人资料,现将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腮腺肿瘤手术的治疗经验。方法:总结分析248例腮腺肿瘤患者的手术治疗过程。结果:248例腮腺肿瘤中,腮腺浅叶肿瘤164例,腮腺囊肿62例(手术效果良好,只有较轻的并发症),腮腺深叶肿瘤22例(手术后8例复发,为恶性肿瘤)。结论:腮腺肿瘤手术应尽量保留正常腮腺组织,解剖面神经,彻底切除病变组织才能降低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在口腔颌面部的涎腺肿瘤中,腮腺肿瘤的发病率是最高的,占所有涎腺肿瘤发病率的80%以上。笔者对我院1986-1993年底所收治的20例腮腺肿瘤病例作一临床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7.
我院1985年1月~2000年12月共收治腮腺淋巴结核53例,其中21例术前诊断为腮腺肿瘤或腮腺区淋巴结炎的患者,术后经病理证实为腮腺淋巴结核,误诊率39.6%。现就临床误诊原因及鉴别诊断问题加以讨论,以期引起同行重视。  相似文献   

8.
郭艳君 《天津护理》2014,(4):316-317
<正>腮腺是最大的涎腺,色淡黄,质软。腮腺肿瘤可发生在任何年龄,男女均可患病~([1])。腮腺良性肿瘤一般采取腮腺部分切除术联合面神经解剖术,腮腺恶性肿瘤根据肿瘤恶性程度不同采取保留或牺牲面神经的腮腺切除术,部分转移率高的可联合应用颈淋巴清扫术。我科自2012年1至12月对15例腮腺肿瘤患者实施了手术治疗,通过对15例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充分的术前准备,准确的护理评估,积极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腮腺肿瘤患者术前术后的护理,选择最佳的护理方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方法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做好术前准备,术后根据麻醉、手术种类及病情不同,选择适宜的体位,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时给予相应的护理。结果通过对腮腺肿瘤患者进行一系列的护理,使手术的难度和危险性相应降低。结论腮腺肿瘤患者的护理治疗,具有较强的专科性,科学的护理方法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0.
对我院2002/2008年收治的腮腺肿瘤126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男87例,女35例.就诊年龄12~73岁.病程4 d~12 a.肿瘤直径最小2.0 cm×1.5 cm,最大10.0 cm×12.0 cm,大多在4.0 cm左右.良性肿瘤97例,占76.98%,恶性肿瘤29例,占23.02%.本组均行术中冰冻切片诊断及术后常规病检确诊.  相似文献   

11.
腮腺肿瘤手术的护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于宝云 《天津护理》2001,9(3):125-126
腮腺肿瘤是涎腺肿瘤中发生率最高的一种,目前手术治疗仍是最重要的手段,治疗效果不仅与手术操作直接有关,术后的护理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腮腺是涎腺中体积最大的,腮腺肿瘤占全部涎腺肿瘤的70%~80%。我们搜集了本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腮腺肿瘤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帮助病人很好地配合手术治疗。方法:收集腮腺肿瘤手术病例46例,其中腮腺肿瘤和腮腺部分切除术35例(76%),腮腺全切除术11例(24%)。分别对手术前护理、手术中护理及手术后护理的内容和实施措施进行总结。结果:46例病人均能主动、积极地配合手术,平安的度过围手术期,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了术后的康复。结论:腮腺肿瘤手术围手术期护理可以稳定患者情绪,促进术后康复,是提高手术质量的重要辅助环节。  相似文献   

14.
腮腺肿瘤术中冰冻切片检查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术中冰冻活检时腮腺肿瘤手术的临床指导意义。方法:时210例腮腺肿瘤中的98例冰冻活检进行回顾性研究。观察其诊断符合率。结果:与术后石蜡切片结果比较,术中冰冻活检的诊断符合率为95.52%,其中良性肿瘤符合率为97.30%,恶性肿瘤的诊断符合率为91.67%。结论:术中冰冻活检可作为腮腺手术的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16.
腮腺肿瘤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腮腺肿瘤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技术。方法对32例腮腺肿瘤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专科护理、术前准备、伤口观察、饮食护理、伤口疼痛护理、并发症的护理等多个环节的观察和研究。结果通过对腮腺肿瘤患者进行一系列的护理,使手术的难度和危险性降低。结论腮腺肿瘤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是提高手术治愈的重要环节,系统的护理和手术同等重要。  相似文献   

17.
在腮腺肿瘤中,良性肿瘤约占2/3,恶性肿瘤占1/3。腮腺肿瘤80%发生于腮腺浅叶,良性肿瘤以混合瘤最多见,其次为腺淋巴瘤。腮腺肿瘤无论良性或恶性,任何年龄均可发生。外科手术是治疗腮腺肿瘤唯一有效的手段,首次术式是否正确彻底是治愈的关键。腮腺良性肿瘤手术中必须遵循两条原则:一是保证面神经不受损伤,特别是颞面干;二是禁忌弄破肿瘤包膜,否则会导致瘤细胞种植复发,如有恶变,应按恶性肿瘤的治疗原则处理。  相似文献   

18.
腮腺手术与面神经功能损伤及术后恢复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以神经电图和临床H-B系统方法联合评价腮腺良性肿瘤手术对面神经的损伤的程度;并按照手术方式、肿瘤大小、术中面神经暴露时间、面神经牵拉程度分组对照比较其与面神经损伤的关系;同时观察神经电图各相关指标在评价面神经损伤中的特定意义。方法:选择2001-07/2003-10山东聊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单侧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①使用神经肌电图机于术前12~24h及术后3,10,20,80,100d评价面神经功能状态,根据H-B评价体系的理论和方法观察面神经受损状况。②按照手术方式、肿瘤大小、术中面神经暴露时间、面神经牵拉程度分组,观察各组术后面神经损伤情况。③检测神经动作电位的波幅、潜伏时和电位持续时间并计算出神经损伤的变性率,以术前健侧结果作正常对照值,评价在面神经损伤中的意义。结果:①H-B系统显示术后3~20d为面神经麻痹的进展期,40d为面神经麻痹逆转的高峰期,60d后面神经麻痹恢复的机率明显减少。②腮腺全切、浅叶全切及功能性浅叶切除3种手术方式术后波幅值、潜伏时、改变程度依次减少。面神经功能减低程度随术中暴露时间增加而增高。③手术后3d起神经损伤的变性率、波幅值、潜伏时、动作电位持续时间均较正常水平有显著性改变,并在10d时达到高峰,20~40d神经功能开始逐渐明显恢复,60d后修复变化明显减少[术后3d变性率(47.20±14.35)%、波幅值(0.98±0.36)mV、潜伏时(6.33±1.58)ms、动作电位持续时间(9.55±1.82)ms,P<0.05或0.01]。结论:①腮腺良性肿瘤手术对面神经的损伤可恢复。面神经的损伤在术后10d表现最明显,20~40d为神经修复的活跃期,60d后为神经修复的缓慢期或静止期。②神经损伤程度随腮腺切除范围增加而增高,面神经解剖前提下的腮腺浅叶局限性切除最有利于保护面神经功能,面神经损伤与术中暴露时间、面神经牵拉程度等因素有直接关系。③动作电位持续时间、潜伏时的变化对反映早期严重的神经结构损害较敏感,神经损伤的变性率、波幅值主要显示原发性损伤后的神经失用水平以及变性与修复的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19.
腮腺肿瘤是发病率最高的涎腺肿瘤,由于其与面神经的特殊解剖关系,临床上治疗腮腺肿瘤的方法各有差异。其主要治疗手段是手术,但手术方式尚无统一规范;目前以解剖面神经的腮腺浅叶切除或全切术较广泛地为医界同仁所接受。为探讨最佳手术方式,现将我院1985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疗腮腺肿瘤180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邱蓉 《全科护理》2010,8(29):2647-2648
回顾性研究126例腮腺肿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给予相应的护理。结果126例病人术后66例发生并发症,其中面神经损伤36例,皮下积液和涎瘘14例,味觉出汗综合征16例,经治疗和护理后康复出院。认为做好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是提高手术治愈的重要环节。熟悉各种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及时发现问题,给予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护理,可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