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李国燕 《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3(7):661-662
目的探讨更适合老年静脉滴注患者拔针后按压针口新方法,以提高护理质量,最大限度减轻患者的损伤。方法将600例老年静脉滴注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拔针后用新方法按压针口为试验组,采用传统方法按压针口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方法所得结果及患者对新方法的满意程度。结果试验组的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试验组的护理质量远超过对照组,新方法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更适合老年静脉滴注患者拔针后按压针口的新方法,以提高护理质量,最大限度减轻患者的损伤。方法将400例老年静脉滴注患背随机分成两组,拔针后采用新方法按压针口为实验组;采用传统方法按压针口为对照组。15min后对比两组方法所得结果及患者对新方法的满意程度。结果将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及满意度进行比较,实验组有效率达到9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4.1%(P〈0.01);实验组患者满意度也超过对照组。结论实验组的护理质量远超过对照组,新方法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4.
汪成会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6,9(3):284-284
为探讨静脉滴注后更适合的按压方法,提高护理质量和病人的满意度,本人于2005年1月~3月,对我科接受静脉滴注的82例患拔针后采用两种按压方法比较,现对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观察和评价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拔针后不同按压方法的效果,以进一步探求减少老年患者静脉穿刺点局部不良反应的正确按压方法。方法 100例需要进行静脉输液的老年患者随机分2组。试验组(50例)采用改良式按压法:静脉输液完毕,先拔针,采用手掌部大鱼际肌按压穿刺部位输液贴,并抬高手臂,按压时间为3~5 min,本次试验取4 min。对照组(50例)采用传统式按压法:静脉输液完毕以输液贴按压穿刺点,迅速拔出针头,在局部按压穿刺点,时间同试验组。结果两组的局部疼痛、回血、淤血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试验组的局部疼痛、回血及淤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改良式按压法对保护静脉、提高护士再次穿刺的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护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拔针后按压减轻静脉拔针疼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拔针后按压减轻静脉拔针疼痛的效果。方法 选取在本输液室连续两天输液的患者492人次,第1天输液完毕的拔针方法是:先按压后拔针(对照组);第2天输液完毕的拔针方法是:先拔针后按压(实验组)。分别观察两种拔针方法的疼痛程度。结果 先拔针后按压与先按压后拔针的疼痛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先拔针后按压的疼痛程度明显减轻。结论 拔针后按压是减轻静脉拔针疼痛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拔针后按压减轻静脉拔针疼痛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本输液室连续两天输液的患者492人次,第1天输液完毕的拔针方法是:先按压后拔针(对照组);第2天输液完毕的拔针方法是:先拔针后按压(实验组).分别观察两种拔针方法的疼痛程度.结果先拔针后按压与先按压后拔针的疼痛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先拔针后按压的疼痛程度明显减轻.结论拔针后按压是减轻静脉拔针疼痛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更适合老年患者静脉输液后的按压方法,以预防或减少拔针后因按压方法不当导致出血或皮下淤血。方法选择2008年6月在门诊输液室接受输液治疗2d以上的老年患者500例。采用自身对照法,首日采用传统的单指或双指按压法;次日采用四指横向按压法,分别观察患者皮下淤血情况。结果采用四指横向按压法,输液拔针后皮下淤血明显低于传统的单指或双指按压法,两种方法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四指横向按压法,能明显减少老年患者拔针后皮下淤血,有效地保护血管,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病人输液拔针按压的有效方式及时间,保护病人血管,减轻病人痛苦.[方法]对我院社区门诊2007年1月-2008年12月的老年输液病人155例,输液800例次,按每日来科输液病人的输液卡随机分为甲、乙、丙、丁四组,分别按交替式棉签按压5 min、连贯式棉签按压5 min、连贯式敷贴按压5 min、延时交替式敷贴按压10 min.[结果]甲乙两组比较,P<0.01;乙丙两组比较,P<0.05;丙丁两组比较,P<0.05.[结论]延时交替式敷贴按压10 min可有效减少老年输液病人皮下淤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两种穿刺方法在老年患者静脉输液中的效果。方法选取568例老年静脉输液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法,第1天采用传统穿刺方法,静脉穿刺见回血后,完全打开调节夹,第2天采用实验方法,静脉穿刺见回血后,打开1/3调节夹;比较两种方法的静脉穿刺成功率及穿刺时患者疼痛评分。结果静脉穿刺成功率实验方法为97.89%,传统方法为93.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098,P〈0.01);穿刺成功时两种方法患者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失败时实验方法患者疼痛评分(1.97±0.52)分低于传统方法患者的(2.35±0.6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87,P〈0.01)。结论老年患者静脉穿刺见回血后,打开1/3调节夹能够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并减轻穿刺失败后疼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静脉抽血后采用不同按压针眼的方法减少局部皮下淤血的效果。方法对45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3组患者抽血后分别对针眼采用固定力度按压3min(A组,n=150例)、固定力度按压5min(B组,n=150例)和逐渐减压按压3min(C组,n=150例)进行皮下淤血发生率的比较。结果B组和C组的皮下淤血发生率均低于A组,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B组和C组的淤血发生率无差别(P>0.01)。结论逐渐减压按压3min法较固定力度按压5min法能缩短按压时间,同时可有效减少针眼局部皮下淤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将自制按压止血带应用于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拔针后的按压止血的效果。方法选择住院的输液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 n=80)与对照组( n=80)。观察组在输液拔针后采用按压止血带按压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指按压法,观察两组拔针后按压止血效果。结果拔针后观察组出血率0.50%,皮下淤血率0.62%;对照组出血率1.50%,皮下淤血率1.75%;两组患者出血、淤血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05,4.93;P<0.05)。结论采用按压止血带按压法能有效降低拔针后出血、皮下淤血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输液拔针后棉签倒置按压方法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静脉输液后采用棉签倒置按压方法避免血液污染和减少出血、淤血的效果.方法 将356例患者分为实验组170例和对照组186例.实验组拔针前,左手将棉签倒置置于皮肤穿刺点上,左手拇指置于棉杆与棉签头交接处的棉杆端,拔针后的瞬间即下压穿刺点;对照组拔针后立即用左手将棉签覆盖皮肤穿刺处及上方血管,同时用拇指沿血管纵向按压;观察并记录出血、淤血情况.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出血率和淤血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棉签倒置按压法可以减少出血和淤血,并能避免血液污染. 相似文献
15.
两种静脉输液拔针按压方法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目的 :探讨最佳的静脉输液拔针按压方法。方法 :对 2 3 4例病人 2 10 6次静脉输液分别采用平行按压法和横行按压法 ,按压时间分为小于 1min、1min~、 2min~ 3min ,观察皮下出血和 /或皮下淤血的发生情况。结果 :平行按压法明显优于横行按压法 (P <0 .0 1) ,按压时间大于 1min为宜。结论 :静脉输液拔针采用平行按压法 ,按压时间不小于 1min能有效减少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观察2种不同部位的静脉穿刺置管行5-Fu微量泵灌注化疗的差异。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颈外静脉穿刺置管组(50例)和前臂静脉穿刺置管组(50例),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5-Fu微量泵灌注速度,发生静脉炎、渗漏、套管卷折和脱出情况。结果2组患者5-Fu微量泵灌注速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颈外组与前臂组发生静脉炎及渗漏情况有显著性差异(P<0.001或P<0.05);套管卷折发生率则颈外组较前臂组略有增多;前臂组发生套管脱出1例,颈外组无发生脱出例数。结论颈外静脉置管行5-Fu微量泵灌注化疗总体上优于前臂静脉置管。对要求外周静脉置管化疗者,建议操作者首选颈外静脉穿刺置管,也可依具体情况选择合适部位进行穿刺。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对低年资护士输液技术满意度情况,以提出管理对策。方法:对40名低年资护士进行10位患者满意度调查,从用物准备、仪表、操作前健康宣教、一针见血、操作后健康宣教、穿刺后患者处置、穿刺过程中沟通能力等7方面进行问卷调查,结合收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新护士培训前后,患者在用物准备、仪表2个方面满意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操作前健康宣教、一针见血、操作后健康宣教、穿刺后患者处置、穿刺过程中沟通能力5个方面患者满意结果显示,培训后满意情况高于培训前,差异有显著性(P0.005)。结论:规范输液服务流程,加强个体化健康教育,以提高住院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老年静脉输液固定方法的实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固定新方法,防止静脉输液过程中针头漏出血管外,提高输液过程顺利率,为老年患者解除漏针后再穿刺的痛苦。方法从住院老年患者需要进行静脉输液的695例中随机抽取60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00例应用静脉输液新方法固定,并与对照组(常规方法)做对照,观察2组针头漏出血管外情况。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针头漏出血管外情况比较,数据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针头漏出血管外率实验组为0.3%,对照组为8.3%。结论新方法固定静脉输液针头方法简单,操作方便,易于掌握,避免了静脉输液过程中针头漏出血管外,为老年患者解除了漏针后再穿刺的痛苦,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及护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