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 :寻找治疗肺动脉瓣狭窄的有效方法。方法 :3例肺动脉瓣狭窄患者 ,经股静脉穿刺 ,心导管测量右心室和肺动脉压力及右心室造影后 ,插入一定外径的球囊导管 ,以 4atm的压力在3~ 5s内充盈球囊 ,扩张肺动脉瓣至球囊腰状征消失。结果 :经球囊扩张后 ,病人的右心室压和肺动脉跨瓣压差均下降至正常 ,右心室造影显示肺动脉瓣狭窄征象消失。无并发症发生。随访 2~ 1 0个月 ,疗效进一步提高。结论 :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扩张术可以替代外科手术治疗肺动脉瓣狭窄 ,该方法简便、安全、有效、创伤小 ,易被病人接受。  相似文献   

2.
目的 回顾性总结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成形术(PBPV)在重度肺动脉瓣狭窄小婴儿中的即刻治疗效果及6~32个月随访情况.方法 分析2006年6月至2008年8月复日.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行PBPV的18例6个月以内重度和极重度肺动脉瓣狭窄小婴儿.年龄8 d~6个月(86 ±63)d,其巾极重度肺动脉瓣狭窄11例,包括2例新生儿.12例采用全身麻醉,6例采用骶管加静脉复合麻醉.球囊直径为5~15 mm,其中6例患者应用2个球囊依次进行扩张,10例患者应用1个球囊扩张.结果 18例患儿中,2例因导管或球囊未能通过肺动脉瓣放弃扩张,余16例扩张成功,成功率88.9%.扩张后即刻导管测右心室与肺动脉收缩期压差自(87±24)mm Hg降至(30±19)mm Hg(1 mm Hg=0.133 kPa,P<0.01),扩张过程中或扩张后均无并发症发生.随访6~32个月,16例肺动脉跨瓣压差进一步降低或不变,2例逐渐升高,行第2次扩张,再扩张率12.5%;三尖瓣反流随访过程中均减轻共至消失;除1例为中度肺动脉瓣反流外,其余均为轻度;临床均无症状,生长发育良好.结论 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成形术在重度和极重度肺动脉瓣狭窄小婴儿中应用安全,效果好,并发症少,患儿痛苦小,应作为该类患儿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经皮球囊成形术(PBPV)治疗肺动脉瓣狭窄(PS)的临床疗效。方法:20例病人,经临床、心电图、胸片及心脏超声诊断为单纯肺动脉瓣狭窄,扩张前确定PS的类型和测量瓣环大小,球囊直径选择比瓣环直径大20%~40%,扩张后即刻测肺动脉跨瓣压差,观察PBPV后,肺动脉瓣的开放,射流,跨瓣压差,三尖瓣及肺动脉瓣返流情况。结果:20例患者均用球囊扩张成功,跨瓣压差下降63.65%(P〈0.01),1例出现肺动脉瓣轻度关闭不全,1例术中出现窦缓,用阿托品后消失,无任何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PBPV治疗肺动脉瓣狭窄具有成功率高、创伤小、并发症少等特点,可作为治疗PS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对13例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病人用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治疗,治疗前右室和肺动脉的压力阶差为114.7±51.3mmHg,治疗后降至29.9±15.4 mmHg,压差下降84.7±43.2mmHg(72.2±10.7%)(P<0.01)。13例病人中5例行单球囊扩张,8例行双球囊扩张。双球囊直径均较肺动脉瓣环直径大30~40%,治疗结果示双球囊扩张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ercutaneous balloon pulmonary valvuloplasty,PBPV)治疗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pulmonary stenosis,PS)合并先天性肺动脉瓣下狭窄(轻度)和肺动脉瓣上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近10年经临床、心电图、胸片、超声心动图证实为肺动脉瓣狭窄合并瓣下狭窄(轻度)和瓣上狭窄共45例。行瓣膜扩张术前先确定瓣环大小、瓣口面积、跨肺动脉瓣压差。球囊直径选择比瓣环直径大20%~40%,扩张后即刻测肺动脉-右心室的跨瓣压差(△P),观察比较PBPV术后肺动脉瓣的开放、心电图及肺动脉瓣、三尖瓣的返流情况。结果:45例肺动脉瓣狭窄合并肺动脉瓣下狭窄(轻度)或瓣上狭窄患儿中,42例扩张成功,成功率为93.333%。在肺动脉瓣狭窄合并肺动脉瓣下狭窄(轻度)病例组及肺动脉瓣狭窄合并肺动脉瓣上狭窄病例组中,术前、术后跨肺动脉瓣压差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肺动脉瓣狭窄合并瓣下狭窄(轻度)或瓣上狭窄病例组中,对于瓣环发育良好和轻中度肺动脉瓣环发育不良的患儿,术前、术后跨肺动脉瓣压差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右室流出道血流速度小于3.810 m/s时,PBPV术是治疗肺动脉瓣狭窄合并肺动脉瓣下(轻度)狭窄有效方法。对于肺动脉瓣狭窄合并肺动脉瓣上狭窄的患儿(肺动脉瓣上狭窄内径大于5 mm),PBPV术是比较安全、有效的方法。在肺动脉瓣狭窄合并瓣下狭窄(轻度)或瓣上狭窄病例组中,对于瓣环发育良好和轻中度肺动脉瓣环发育不良的患儿,PBPV术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黄大鸣 《广西医学》1998,20(6):1039-1041
本文报告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18例。其中,中度狭窄15例,术后右心室收缩平均3.7±0.3kPa,下降61.6%;右心室与肺动脉压力阶差平均1.3±0.3kPa,下降85.5%;瓣口内径平均16.1±2.0mm,增加220%。重度狭窄3例,右心室收缩压平均6.0±0.5kPa,下降54.8%;右心室与肺动脉压力阶差平均4.9±0.3kPa,下降59.0%;瓣口内径平均8.6±0.9mm,增加19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肺动脉瓣狭窄经皮穿刺引入球囊扩张术前后右室 -肺动脉收缩压差的变化及治疗效果。方法 :36例肺动脉瓣狭窄患者均于球囊扩张成形术前后行右心导管测压检查。结果 :35例达到满意疗效 ,1例效果欠佳。结论 :肺动脉瓣狭窄经皮球囊扩张术为根治性方法 ,效果良好 ,安全可靠 ,损伤小  相似文献   

8.
经皮穿刺球囊血管成形术疗后天性周围血管疾病和冠脉疾病,人们已积累了许多经验。近年来,这一技术也被用于治疗瓣膜性主动脉狭窄、缩窄、术后再狭,以及周围动脉狭窄和瓣膜性肺动脉狭窄。 Kan等首先于1982年报告了经皮穿刺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ercutaneous Ball-oon Pulmonary Valvuloplasty,PBPV)治疗瓣膜性肺动脉瓣狭窄成功。先天性肺动脉瓣瓣膜狭窄(Congenital ValvularPulmonary Stenosis,CVPS)患者经球囊扩张成形后,左室收缩压和右室流出道压力阶差显著降低,脉动脉口面积明显扩大。经过许多作者这几年的实践,证实了PBPV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了解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行2次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的发生率,并探讨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中远期再手术的原因。方法 对1999年5月~2004年1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内科收治的86例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2次PBPV术的发生率及其再手术的原因。结果 86例中有3例行2次PBPV术。其中2例原跨瓣压差过高需行2次手术,另1例发生再狭窄行2次手术。结论 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中远期疗效与多种因素有关,需加强PBPV术后的随访。  相似文献   

10.
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治疗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 (PBPV)即刻疗效、安全性。方法 对我院开展的PBPV 6例青少年肺动脉瓣狭窄进行分析。结果  6例治疗均获得成功 ,右室收缩压由术前 9 82kPa± 1 57kPa降为术后4 84kPa± 0 83kPa。肺动脉收缩压由术前 2 58kPa± 0 85kPa升为术后 3 98kPa± 1 0 6kPa。右室肺动脉跨瓣压差由术前 6 82kPa± 1 53kPa降为术后 1 0 9kPa± 0 84kPa。并且术后体检杂音均明显减弱 ,未发现明显并发症。结论 PBPV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安全有效 ,可作为先天性圆顶样肺动脉瓣狭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度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PS)患者施行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的方法改进和注意事项,并总结其疗效。方法重度PS患者,因右心导管不能通过瓣口或当通过时出现缺氧性昏厥、抽搐及呼吸骤停,故采用Inoue球囊导管、参考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时球囊导管通过房间隔的方法,并加以改良通过肺动脉瓣口行PBPV。结果17例均获得有效扩张,PBPV后右心室压(RVP)由(133±29)mm Hg(1mm Hg=0.133kPa)下降至(45±13)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动脉瓣跨瓣压差(PVG)从(89±28)mm Hg下降至(21±11)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动脉瓣口面积(PVA)则由(0.62±0.31)cm2增大至(1.98±0.38)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动脉压没有显著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症状、体征改善,平均随访(106±26)个月无再狭窄发生。结论对特别严重的PS患者,采用Inoue球囊导管、参考PBMV时球囊导管通过房间隔的方法,并加以改良通过肺动脉瓣口能够获得满意的有效扩张,操作便捷、安全。  相似文献   

12.
崔泽敏  吕兴  蔡定邦  文忠 《华夏医学》2004,17(3):322-323
目的 :探讨经皮球囊肺动脉瓣膜成形术 (PBPV)治疗小儿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 :7例单纯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 (PS) ,根据患儿的年龄和 PS的轻重 ,3例选择单球囊法 ,4例采用双叶球囊法 ,进行瓣膜扩张术。结果 :7例患儿 PBPV术后 ,即时跨瓣压力阶差 (Δ P)均显著下降 (ΔP<2 0 mm Hg)。结论 :PBPV是简便、安全、经济的治疗PS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3.
Inoue球囊导管经皮瓣膜成形术治疗成人肺动脉瓣狭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蒙华  吴文森  李勉 《广西医学》2000,22(2):236-237
目的:观察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治疗效果。方法:对2例成年人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患者用Inoue球墨行经皮肺动瓣成形术。结果:2例患者均取得较好疗效,未发生并发症。结论:应用noue球囊导管行经皮肺动脉瓣成形术治疗成人肺动脉瓣狭窄具有操作简单,7疗效肯定,并发症少,可顺序扩张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初步评价房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瓣狭窄同期行介入治疗的疗效 .方法 :8例患者 ,年龄 3~ 37(1 3± 1 5 )岁 ,经临床及超声心动图确诊为房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瓣狭窄 .术前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 ,术中均行右室造影证实诊断 .首先在透视下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 (PBPV)治疗肺动脉瓣狭窄 (PS) ,术后即时右心导管观察右心室压力和跨肺动脉瓣压力压差变化 ;然后在食管超声心动图或经胸超声心动图监视下经导管置入Amplatzer伞封堵房间隔缺损 ,术后即时行超声心动图 ,术后 2 4h ,1mo ,3mo和 6mo分别行经胸超声心动图评价房间隔缺损治疗效果 .结果 :8例患者疗效均佳 ,PBPV术后即刻右室收缩压由 (1 1 .5 7± 4 .0 9)kPa降至 (5 .4 9± 2 .0 9)kPa (P <0 .0 0 1 ) ,肺动脉至右心室跨瓣压差由 (7.5 7± 4 .4 9)kPa降至 (1 .89± 1 .6 3)kPa (P <0 .0 0 1 ) .房间隔未见残余分流 .结论 :房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瓣狭窄同期行介入治疗疗效可靠 ,是外科治疗的一种有效替代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Inoue球囊经皮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治疗成人肺动脉瓣狭窄(PVS)的临床疗效.方法:成人PVS患者56例,采用PBPV进行治疗,并以超声多普勒评价其疗效.结果:56例行PBPV患者术后即刻右心室收缩压由(103.4±27.2)mmHg(1mmHg=0.133kPa)降至(49.5±17.6)mmHg(P〈0.01),右房压由(17.2±5.5)mmHg降至(9.2±4.4)mmHg(P〈0.01),肺动脉压由(14.8±3.2)mmHg升至(22.1±5.3)mmHg(P〈0.05),肺动脉与右心室跨瓣压差(△P)由(78.2±26.1)mmHg降至(22.8±12.4)mmHg(P〈0.01).多普勒超声随访:术后3mo△P较术后即刻进一步显著下降(P〈0.05).结论:INONUE球囊PBPV治疗成人PVS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治疗肺动脉瓣狭窄患者16例。患者平均年龄16.8岁,采用In-oue型球囊。术后即刻右室压自80.7±19.5mmHg下降至36.9±11.0mmHg,肺动脉跨瓣压差自64.2±19.6mmHg下降至12.3±10.9mmHg,肺动脉压由18.6±10.0mmHg增至24.4±4.5mmHg。无严重并发症。采用快速换片造影替代电影摄像测定肺动脉瓣环,为基层医院开展此手术做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魏舒 《当代医学》2010,16(35):749-750
目的探讨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采用球囊导管扩张术治疗肺动脉瓣狭窄(PS)43例。结果 43例患者41例获得成功,成功率96%。结论采用球囊导管扩张术治疗肺动脉瓣狭窄(PS)因其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无需开胸而受到患者的青睐  相似文献   

18.
报道对11例肺动脉瓣狭窄患者施行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治疗的体会。11例患者经手术后,右室收缩压由术前75.5±49.7降至38.7±13.8mmHg(P<0.01);肺动脉收缩压由术前15.2±6.5升至21.0±5.0mmHg(P<0.01);肺动脉平均压由术前8.5±2.9升至9.8±3.6mmHg(P<0.05);肺动脉瓣跨瓣压差由术前60.1±16.9降至33.5±16.6mmHg(P<0.01)。在1年后随访,跨瓣压差与术后即刻测定值无显著差异。作者认为,PBPV应列为治疗单纯肺动脉瓣狭窄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9.
自1988年2月至7月,我们对8例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患者(1例用双球囊)施行了球囊扩张成形术。肺动脉瓣口由术前的平均8.4扩张至术后的16.4mm,右室至肺动脉收缩压阶差由112.4降至49.4mmHg,右室收缩感由127.8降至68.7mmHg,心排血指数由3.2增至5.1L/min/m~2。患者术后次日下床,4~5天出院,安全可靠,疗效甚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肺动脉瓣狭窄的介入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40例肺动脉瓣狭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Inoue球囊瓣膜成形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进行治疗。结果研究组右房压为(9.1±3.2)mmHg、右室压为(48.4±4.4)mmHg、肺动脉压为(21.9±2.8)mmHg、跨瓣压差为(22.4±3.1)mmHg,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Inoue球囊瓣膜成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已成为治疗肺动脉瓣狭窄的首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