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了解辽源市布鲁菌病(简称布病)疫情流行特征,为今后布病防治工作提出建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0—2012年辽源市布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辽源市共新发布病362例,年均发病率为2.21/10万。共发生布病暴发点28起。布病病例中以青壮年发病为主,男性患病显著高于女性(X2=199.448,P〈0.001),农民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职业。结论辽源市布病患病率较高,今后应加强布病疫情监测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布病的流行和暴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掌握淄博市布鲁氏菌病(布病)疫情动态,为指导防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利用1989~2002年布病疫情报告和人、畜间感染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89~2002年布病平均发病率为0.25/10万,男性为0.42/10万,女性为0.09/10万,30~59岁病例占73.08%;2~6月占60.77%;病例主要分布在山区、半山区,淄川区占81.54%。[结论]淄博市布病疫情持续不断,应进一步落实综合性防治措施,加强疫情监测,以控制人间布病疫情。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本溪市布鲁菌病的流行规律,制定科学防治策略。方法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本溪市布病疫情现状。结果2002—2009年共发现病例数为68例,年发病率在0.06/10万~1.91/10万之间,主要集中在明山区、南芬区和本溪县,病例多以暴发或集中发病形式而发现。结论本溪市2002—2009年布病率波动幅度较大。  相似文献   

4.
郑州市二七区2002年法定传染病疫情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郑州市二七区共报告乙类传染病8种,1071例,无死亡病例。报告发病率为221,42/10万,比2001年上升37.85%(肝炎病例增加所致)。市内病例724例,报告发病率204.70/10万,农村病例347例,发病率309.70/10万。疾病谱排列顺序与去年相比变化较大,肝炎由去年的第二位上升为今年的第一位,痢疾由去年的第一位下降为今年的第二位。肺  相似文献   

5.
谢列席  杨益国 《中国校医》1996,10(2):120-121
伤寒是我市一种多发肠道传染病,1979年后发病率一直持续在较高水平,且常出现局部暴发或流行。现根据历年疫情和调研资料作流行病学分析如下。1流行特征1.1流行强度全市每年都报告有相当数量的伤寒病例,年发病率波动较大。1958一1994年间共出现过3次较大流行。第1次为1958~1963年,共持续流行5年,高峰在1962年(31.91/10万);第2次1979~1984年,持续流行6年,高峰在1983年(60.13/10万)】第3次1987~1993年,流行持续7年,高峰在1988年(210.48/IO万)。按年代统计,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50年代的年均发病率为9.11/10万…  相似文献   

6.
西安市为布鲁菌病(以下简称布病)疫区早在1952年即已确定,50多年来累计报告78例(发病率1.25/10万),年平均发病率为0.03/10万。按年代统计病例构成,最高为上世纪80年代(30.8%,24例),历年发病均为散发,年报告病例数0~6例间,属一般流行区,1986年开展布病监测,累计监测7.5万人次,未发现现症病例。2004年通过对西安市急性布病误诊病例的凋查,分析误诊原因、提出对策,为减少误诊误治、完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掌握黑龙江省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的发病情况及变化趋势,为今后布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4-2013年黑龙江省布病疫情数据及相关监测资料,内容包括年龄、性别、职业、时间和地点,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4-2013年黑龙江省共报告布病45 527例,出现过二次高峰,即2005年的第一个高峰,发病率为10.77/10万;2012年的第二个高峰,发病率为19.43/10万。结论黑龙江省布病发病率呈逐年波浪式上升趋势,应对布病高发地区及高危人群开展宣传教育并采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公安县法定传染病流行特征及防治效果,为今后预防控制传染病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我县2004年至2005年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疫情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2004年传染病报告发病率218.23/10万,比2003年上升19.26%。发病率居前五位的病种为:肺结核(113.8/10万)、乙肝(60.56/10万)、痢疾(19.01/10万)、淋病(6.70/10万)、伤寒(5.42/10万)。2005年传染病共报告乙类传染病2107例,死亡8例(其中狂犬病4例),年发病率为207.11/10万,死亡率为0.78/10万,病死率0.38%。发病前5位的病种次为肺结核(106.65/10万)、乙肝(48.75/10万)、痢疾(19.07/10万)、血吸虫(14.45/10万)、淋病(4.32/10万)。占报告病例的93.31%。从分析结果看,我县传染病疫情总体趋势平稳,局部存在小流行,应加强疫情监测,有针对性的采取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胶南市HFRS发病及死亡状况,为HFRS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84~2004年HFRS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84~2004年共报告HFRS病人2633例,死亡171例。1984~1990年发病率最高,年均发病率为29.49/10万。10~4月高发,发病数占全年的84.9%;发病率男性为20,24/10万,女性为9,66/10万;发病以中青年为主,15~45岁发病率为15.42/10万;农民发病2053例,占发病总数的77.98%。[结论]胶南市是HFRS高发区,发病以青壮年农民为主,且有周期性规律。  相似文献   

10.
王莉  崔佩丰 《预防医学论坛》2007,13(12):1128-1129
[目的]掌握大石桥市布鲁菌病(简称布病)的流行特点,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大石桥市2003~2006年布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3~2006年大石桥市共报告布病40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39/10万,无死亡病例。全市18个镇区中,8个镇区有病例报告。其中,汤池镇发病率最高,为7.97/10万,不同地区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5月发病22例,占55.00%。20~60岁发病34例,占85.00%。职业分布以饲养、放牧羊为主31例,占77.50%。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关节痛、多汗、乏力、肌肉痛。[结论]大石桥市布病总体发病趋势比较平稳。做好重点发病地区和重点发病人群的防治工作是今后布病防控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2004年11月17日我市从事布鲁杆菌病(布病)防制工作的市(区)疾病控制和卫生防疫人员聚集在我中心会议室举行2004年布病监测工作会,到会成员来自市地办、12个市、县(区)疾病控制和卫生防疫站主管布病防制的站(科)长、专职防制人员,会上首先通报了2004年布病疫情和发病情况,2004年我市预测布病发病突改往年平静、无病例发生的态势,相继出现人、畜间爆发4起,根据布病疫情专报系统统计我市布病发病自1997年后连续7 a无病例发生记录,2004年统计截止11月底累计报告新发病例9例,发病率达0.13/10万,而我市布病监测工作自1989年通过陕西省卫生厅、农业厅组织的布病防治效果验收达基本控制区后开始,1990~2003年14年间仅报告7例,年平均发病率仅为0.007/10万,分别发生在1990年(2例),1991年(4例)和1996年(1例),结果表明2004年布病发病率是1990年~2003年平均发病率的18.57倍,提示病畜由周边地区侵入我市已成事实,形成咸阳、渭南、陕北等重点发病疫区逼近我市形成农村包围城市的态势,对我市人畜安全构成巨大的威胁.会上对现场监测工作经验和县(区)人畜间疫情爆发现场处理经过、程序、经验等进行了交流,最后并对我市布病防制现况,存在问题,防制对策进行了深层次的讨论,现归纳为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1资料与方法 疫情资料来源于本站疫情室,人口资料来源于新泰市统计局。本文将病毒性肝炎分为甲、乙型及其它型。2结果2.1流行概况1993~2002年新泰市报告病毒性肝炎7830例,年平均发病率58.60/10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1993年发病率最高.而1996年发病率最低。甲型肝炎呈下降趋势,1993年发病率为87.45/10万,2002年为0.97/10万。乙型肝炎呈上升趋势,由1994年12.59/10万上升至2002年108.24/10万。其它型肝炎维持在0.77~2.15/10万(见表1)。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2013年人间布鲁氏菌病(布病)疫情形势,为及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新疆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实施方案》,对4个监测县(市、区)进行疫情监测,同时对12个县(市、区)的高危人群进行筛查,以及对2013年新疆累计报告发病数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3年新疆16个布病监测县(市、区)流行病学调查共15 809人,血清学检测10 553份,血检阳性数1258份,血检阳性率为11.92%,患病数1185例,患病率为7.50%,新发病例数1136例,发病率为5.16/10万。结论 2013年新疆人间布病血检阳性率、患病率和发病率均高于2012年,2013年全疆累计报告发病数3930例,与2012年(2251例)比较上升了74.59%,疫情形势仍比较严峻,今后应加强新疆人间布病疫情监测,密切关注疫情动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掌握绥中县传染病发病动态,为制定防治措施和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甲、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8-2012年无甲类传染病报告,累计报告乙类传染病13种4251例,死亡10例;年均发病率为132.66/10万,年均死亡率为0.31/10万。平均病死率为0.24%。发病居前五位的依次为肺结核、乙肝、出血热、梅毒和戊肝,占发病总数的87.32%。呼吸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72.90/10万,居首位;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39.79/10万,居第2位: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11.98/10万,居第3位;肠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7.99/10万,居第4位。结论2008--2012年传染病发病呈上升趋势,预防和控制呼吸道传染病和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是今后一个时期防治的重点和难点.肺结核、病毒性肝炎、出血热、梅毒、布病是重点防制传染病。  相似文献   

15.
无锡市狂犬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狂犬病是人畜共患自然疫源性疾病。80年代后,我市农村养犬、城市养宠物逐渐增多,使曾被消灭的狂犬病又发生流行。为探讨我市狂犬病流行特征和发病因素,制定防治对策,现将我市1983~1996年间的83例狂犬病患者流行病学资料分析如下:一、流行概况1发病率根据疫情统计资料,我市狂犬病除1957年和1960年共报告3例外.1961—1981年间无病例报告。1983一1996年全市每年均有病例发生,14年中共报告狂犬病病例83例.年发病率波动在003-0.35/10万,年均发病率为014/10万。其中1987年发生病例最多汁14例,发病率为0.35/10H,其次为1990年发…  相似文献   

16.
1998年我市共报告性传播疾病(STD)2476例,报告年发病率为72.82/10万,较1997年净增1312例,现将疫情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乌兰察布市2001—2005年人间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疫情流行现状、特征、流行因素及趋势,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1—2005年主动监测和布病专业门诊被动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乌兰察布市人间布病5年的发病率分别为0.2/10万、0.4/10万、0.5,10万、14.96/10万、80.52/10万,疫情呈逐年上升趋势,局部地区出现暴发流行,2004年最多,有8个暴发点数。结论今后一段时间仍为乌兰察布市人间布病流行高峰期,但流行强度将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和掌握吉林省1990-2010年人间布鲁杆菌病(布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布病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1990-2010年本省人间布病监测和疫情调查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和相应的统计学处理进行分析。结果 21年间共报告发病11 771例,发病率在0.000~12.626/10万之间,平均发病率为2.236/10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高发地区为白城市和松原市,高发季节为3-7月份,发病人群以农民为主,30~54岁组人群发病率最高,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结论本省人间布病发病率逐年上升,流行范围逐年扩大,布病疫情出现大幅回升;布病的发生存在明显的季节、地区、性别、年龄差异。与多部门密切配合,加强牲畜流通环节的检疫和管理,做好重点牲畜交易市场人群布病的主动监测、健康教育等工作是今后布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公主岭市1998—2007年性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公主岭市性病的发病趋势和流行特征,探讨其流行规律,为今后制订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公主岭市1998—2007年性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8—2007年全市报告性病7种688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6.26/10万。1998年发病率为4.66/10万,1999年上升较快,发病率为12.99/10万,至2001年期间维持相对较高水平,2002年明显下降为3.26/10万,至2006年维持在3.26/10万以下,2006年以后明显上升,2007年为12.30/10万。累积发病例数居前3位的性病依次为淋病(290例)、尖锐湿疣(155例)、非淋菌性尿道炎(134例)。结论性病疫情形势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掌握忻州市传染病发病动态,为制定防治措施和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年忻州市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7年报告乙、丙类传染病21种6044例,发病率为199.38/10万;死亡5例,死亡率为0.165/10万,病死率为0.083%。其中,乙类传染病15种5855例,发病率为193.14/10万,死亡5例;丙类传染病6种189例,发病率为6.23/10万。发病率居前5位的疾病是肺结核(79.60/10万)、病毒性肝炎(66.80/10万)、布氏菌病(20.88/10万)、麻疹(9.20/10万)、痢疾(7.36/10万)。[结论]2007年忻州市传染病发病率与2006年持平,肺结核与病毒性肝炎是重点防治的传染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