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胫骨与跟腱同步弹性延长器的设计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Qin SH  Xia HT  Peng AM  Chen JW  Zheng XJ  Zhang XH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19):1157-1160
目的 探讨胫骨与跟腱同步延长器在预防Ilizarov胫骨延长并发马蹄足中的作用。方法 在Ilizarov环形胫骨延长器的基础上设计了新型胫骨与跟腱同步延长器。胫骨延长器由远近各两个钢环和 4个延长杆组成 ;跟腱牵伸器由 1个半环、两侧的铰链关节和一个套有弹簧牵伸杆组成 ,并与胫骨延长器远端的钢环连接在一起。跟腱牵伸器的半环以两根交叉钢针固定在跟骨上 ,胫腓骨截骨的上下端、踝关节、跟距关节被固定在一个延长器上 ,使胫骨与小腿软组织包括跟腱在延长过程中获得同步相同张力的牵伸 ,踝关节尚能做主被动伸屈运动 ,患肢在延长过程中可以负重。如术前有较重的垂足畸形 ,术中可将跟腱施行闭合切开滑行延长 ;若术前马蹄畸形 <2 0° ,仅通过跟腱牵伸即可矫正。应用胫骨与跟腱弹性同步延长器治疗下肢不等长患者 77例。结果  77例小腿平均延长 4 6cm ,平均延长速度 0 7mm/d ,延长骨的骨愈合指数 1 35个月 /cm ,所有患者皆未出现足下垂、内翻、外翻等畸形。 16例患者术前合并 10°~ 4 5°的足下垂畸形 ,胫骨延长后亦获同期矫正。结论 胫骨与跟腱同步延长器构型符合生物力学原理 ,可有效地解决胫骨延长术后常见的足下垂、内翻、外翻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外固定架在足下垂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外固定架在足下垂畸形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足下垂患者9例,平均足下垂畸形时间15.5个月,将外固定架螺纹杆连接于胫骨与下垂足之间,对足下垂进行缓慢牵拉,每日螺纹旋转3次.[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1.2个月(6~19个月);足下垂矫形时间3~6周(平均4.2周),足下垂均矫正到中立位,带架时间7~11周(平均8周),所有患者均未发现有神经、肌腱和血管的损伤;6例胫骨骨折、骨不连患者矫形后经过锻炼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活动范围约30°~50°;小腿前外侧和后侧肌群挫灭伤患者经过锻炼,踝关节活动范围约12°.[结论] 通过外固定架的缓慢牵拉,可以有效治疗足下垂畸形.  相似文献   

3.
跟腱挛缩的微创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群  王岩  梁雨田  郭义柱  崔庚 《中国骨伤》2005,18(8):452-453
目的:探讨应用Ilizarov踝关节牵伸器微创治疗跟腱挛缩的方法与疗效。方法:用Ilizarov踝关节牵伸器治疗跟腱挛缩9例,手术时先将预先组装好的踝关节牵伸器套在小腿与足部,牵伸器的铰链式关节对准踝关节的关节间隙,在小腿和足部各穿2组克氏针与牵伸器的钢环固定。术后4d开始调整牵伸杆,直至踝关节达到中立位,并在此位置维持4周。结果:所有病例平均随访时间12个月,踝关节平均保持在跖屈3°位置,较术前平均改善39°,踝关节活动范围平均26°,比术前平均进步11°。无严重并发症,行走功能明显改善。结论:Ilizarov踝关节牵伸器微创治疗跟腱挛缩,能够避免一次性跟腱延长术可能出现的踝关节后部跟腱外的皮肤缺损。组织损伤小,并发症少,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来稿摘登     
*介绍一种小腿延长鞋唐山255医院骨科张成树、李柱林介绍一种小腿延长功能鞋。延长范围5.5~7cm,31例无1例足下垂。因为延长的同时借前及两侧弹簧的拉力对抗延长时后侧肌群的张力。患者踝关节跖屈背伸,增加了小腿三头肌和跟腱的顺应性,防止了足下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Ilizarov外固定支架牵伸微创治疗瘢痕性足踝部畸形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2年2月采用Ilizarov外固定支架牵伸微创治疗且获完整随访的15例瘢痕性足踝部畸形患者资料,均为男性;年龄24~56岁,平均38.5岁;左侧6例,右侧9例。均为僵硬型瘢痕挛缩足踝部挛缩畸形。4例跟行足样背屈畸形患者背屈范围为20°-30°,平均24.3°;11例马蹄足样跖屈畸形患者跖屈范围为20°-50°,平均30.2°。个体化设计、组装Ilizarov外固定支架牵伸器,5例结合有限软组织松解术,3例行踝关节融合术。术后牵伸速度≤1mm/d,分4—6次完成。足踝部畸形完全矫正后保留外固定支架6~8周。结果15例患者术后获8个月至6年(平均28.0个月)随访。15例患者足踝部畸形矫正后达到踝关节中立位(0°位),较术前平均改善29.4°,踝关节活动范围平均为15.1°。无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行走功能明显改善。2例患者足踝部畸形完全矫正后部分复发。3例患者踝关节融合术后获骨性愈合。按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5例,良8例,可1例,差1例。结论利用Ilizarov外固定支架牵伸微创治疗瘢痕性足踝部畸形,不仅能够有效矫正足踝部复杂、多样畸形,而且可避免切开松解延长术后出现的瘢痕皮肤缺损、坏死、伤口不愈合及感染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Ilizarov技术矫正合并皮肤瘢痕挛缩的僵硬型足踝畸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Ilizarov技术矫正合并皮肤瘢痕挛缩的僵硬型足踝畸形的手术方法、术后管理程序及疗效。方法2004年2月~2007年5月,根据Ilizarov张力一应力法则,应用自行研制的外固定矫形器治疗伴有皮肤瘢痕挛缩的足踝畸形12例,其中马蹄内翻足10例,马蹄外翻足2例。9例同期实施足跗骨的有限截骨术,3例实施足部肌腱转移肌力平衡术,1例同期实施胫骨延长术。术后5d开始旋转相应的螺纹牵拉杆,对器械进行三维空间的缓慢调整,足内翻者先矫正前足内收和后足内翻,后矫正足下垂畸形,直至达到矫形要求的标准,足外翻者牵拉矫形的方向与内翻足相反。在矫形的过程中定期进行x线检测,以防止发生踝关节前后移位。治疗期间鼓励患足负重行走。术后平均牵伸78d,停止牵伸后在外固定器维持下患足负重行走平均69d,拆外固定器后配矫形鞋行走2~3个月。结果12例患者术后随访5个月~2年4个月(平均1年5个月)。8例足畸形获满意矫正,能全足底负重,行走功能良好,患者满意。4例足下垂畸形出现部分复发,其中3例再次安装足踝牵伸器矫正。最终疗效11例满意,1例可。僵硬的瘢痕组织经牵拉后血液循环改善,皮肤瘢痕变软。无一例发生严重针道和皮肤切口感染,未并发踝关节脱位及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改良的Ilizarov微创技术能有效矫正合并皮肤瘢痕挛缩的僵硬型足踝畸形,合并骨性畸形者应配合有限截骨手术,但牵拉过程必须缓慢。足踝畸形达到矫形要求后,患足全负重行走不少于8周再拆除外固定器,可避免或减少畸形反弹。皮肤瘢痕组织在张应力作用下,可出现血液循环改善与组织再生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目的 介绍一种新式跟腱延长术治疗儿童马蹄足的手术方法和要点,并观察术后疗效.方法 对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19例(23足)儿童马蹄足患者采用跟腱矢状位3份切断交错滑移的方法进行跟腱延长,术后小腿石膏固定踝关节于背伸90°位2周,2周后开始全负重功能锻炼.于术前、术后短期及术后中期随访测量患足背伸角度,并行Corry修正步态医师等级量表评分(PRS).结果 本组17例(20足)获得随访,时间为1~5年(平均3.5年).结果 显示患者均能在2周后全部负重功能锻炼、患足踝关节角度从术前平均116.1°±15.0°下降到术后短期随访时的68.5°±9.6°及中期随访时的71.3°±8.5°,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S中的膝反曲、足着地方式、总体改变指标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蹲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患者未出现跟腱断裂、跟行足等并发症.结论 新式跟腱延长术能增进跟腱的强度、满足延长长度、达到早期功能锻炼的目的并促进功能快速恢复,是一种有效的跟腱延长术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Sheffield足踝U型外固定架矫治跟腱挛缩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9月至2011年1月共收治6例重度跟腱挛缩患者,男4例,女2例;年龄18~43岁,平均27岁.手术安置外固定牵引架,定期调整外固定支架矫治跟腱挛缩、足内收及内翻畸形,踝关节过度矫正,达到背屈15°、外翻0°后,可拆除外固定支架.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获3~7个月(平均4.5个月)随访,跟腱挛缩畸形均得到良好的矫治,均无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后加强功能锻炼,均能站立行走,功能基本正常.按Garceau评价标准:优5例,良1例,优良率为100%.结论 采用Sheffield足踝U型外固定牵引架矫正重度跟腱挛缩畸形,创伤小,可避免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能较快地矫正踝关节跖屈畸形及相应的足部软组织挛缩畸形,患者短时间内可恢复下地行走,是跟腱挛缩、尤其是重度畸形的理想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治疗小腱三头肌瘫痪下垂足的新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14例患者应用新设计的手术方案,即在延长跟腱矫正下垂足的同时加肌移位代跟腱术,并根据足部畸形的性质和有无合并其它畸形再附加其它软组织或骨性手术。结果:术后病人平均随访25个月,下垂足畸形皆达到满意矫正,替代的跟腱肌力皆增加2级以上,行走功能改善,无并发症。结论:该术式可一次轿正足的下垂畸形增加跟腱肌力,无并发症,符合优化组合的矫形手术方案制定原则。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注射A型肉毒毒素结合跟腱延长对痉挛型脑瘫马蹄足畸形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15例痉挛型脑瘫马蹄足畸形患儿采用电刺激引导[局部肌肉注射A型肉毒毒素,注射后9-14d行跟腱延长术,术后石膏固定6周,拆除石膏后康复训练.观察治疗前、治疗后7d及6个月病变下肢肌张力、痉挛状态及踝关节的功能改变.[结果]单纯肉毒素治疗后,跟腱挛缩有所改善,但仍遗留部分马蹄畸形,跟腱延长术后6个月马蹄畸形仍持续改善,踝关节被动活动仍维持在背屈5°-12°(平均7.6°±2.5°),行走步态较前明显改善,未出现屈肌张力不够的步态不稳.[结论]对于部分年龄较大、挛缩程度较重存在固定性挛缩的痉挛型脑瘫马蹄畸形的患儿,在注射A型肉毒毒素的同时结合跟腱延长术,斤效更为满意.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内固定术后,椎弓根螺钉断裂与植骨融合方式之间的关系,以探讨胸腰椎骨折植骨融合的最佳方式。[方法]回顾性研究1995年5月~2005年12月本院脊柱外科收治的胸腰椎骨折病人197例,其中A组单纯内固定(不植骨)患者14例,B组“H”形椎板植骨21例,C组横突间植骨67例,D组椎间、椎内联合横突间植骨95例。[结果]术后随访6~32个月,内固定断裂12例,其中A组4例,B组3例,C组5例,D组0例,4组中D组内固定断裂率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结论]椎间、椎体内联合横突间植骨重建脊柱三柱的稳定性,符合人体生物力学原理,能有效降低内固定断裂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18.
19.
We reviewed 39 patients with displaced three- and four-part fractures of the humerus. In 21 patients (group A) we had used an anatomical prosthesis for the humeral head and in 18 (group B) an implant designed for fractures. When followed up at a mean of 29.3 months after surgery the overall Constant score was 51.9 points; in group A it was 51.5 and in group B 52.4 points. The subjective satisfaction of the patients was assessed using a numerical rating scale and was similar in both groups. In group A complete healing of the tuberosities was found in 29% and 50% in group B. Partial integration was seen in 29% of group A and in only one patient in group B, while resorption was noted in 43% of group A and 44% of group B. The functional outcome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in patients with complete or partial healing of the tuberosities (p=0.022). The specific trauma prosthesis did not lead to better healing of the tuberosities. The difference in clinical outcome obtained by the two designs did not reac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