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我国南方间日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CSP)基因型种群结构、疟区分类及其防治意义。 方法 应用单管-套式/多重PCR对采自海南、云南、广西、广东、贵州等5省(自治区)共346份间日疟原虫阳性患者滤纸血样作环子孢子蛋白(CSP)基因型鉴定, 结合5省(自治区)疟疾历史资料和近年流行状况进行分析。 结果 广东、广西和贵州等3省(自治区)疟原虫PV-1型温带族虫株均占90% 以上,热带族仅有个别发现,未见PV-2型;云南省疟原虫PV-1温带族占71.4%、 热带族占28.6%,PV-2型仅个别发现;而海南省PV-1型温带族、热带族和PV-2型等3大基因型类群分别约占1/3。 结论 广东、广西和贵州等3省(自治区)间日疟原虫PV-1型温带族占绝对优势, 疟疾控制效果好, 而海南、云南两省间日疟原虫基因型类群较复杂,疟疾控制难度大,说明间日疟原虫种群基因型结构复杂性和多重感染程度是影响当地间日疟流行势态及其防治效果的重要因素,是防治与监测中重要的流行病学指征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确定海南省疟区间日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CSP)基因型及地理分布,为制定合理的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套式等位特异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在海南省疟区内感染的间日疟病人滤纸血滴样本.结果在99份受检血样中,有54份显示约700 bp和约180 bp二条扩增带,为温带族虫株,占54.54%;33份显示约700bp扩增带,为热带族虫株,占33.33%;12份显示约700 bp和588 bp两条扩增带,为PV-2型虫株,占1 2.1 2%.结论海南省流行的间日疟原虫CSP呈多态性,且存在地理分布差异.  相似文献   

3.
根据间日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CSP)基因设计特异分型引物,利用巢式PCR技术(Nested-PCR)对采自中缅边境的间日疟患者血样作分型鉴定。检出的174份血样中,PV-I型热带族占54.6%(95/174)、温带族占35.6%(62/174)、PV-II型占2.9%(5/174)、混和感染占6.9%(12/174)。表明中缅边境的间日疟原虫存在4种基因型,以热带族为优势虫株,缅甸拉咱与云南腾冲间日疟原虫CSP基因型构成无差异(χ2=3.381,P0.05)。  相似文献   

4.
目的 确定海南省疟区间日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CSP)基因型及地理分布,为制定合理的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套式等位特异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在海南省疟区内感染的间日疟病人滤纸血滴样本。结果 在99份受检血样中,有54份显示约700bp和约180bp二条扩增带,为温带族虫株,占54.54%;33份显示约700bp扩增带,为热带族虫株,占33.33% ;12份显示约700bp和588bp两条扩增带,为PV-2型虫株,占12.12%。结论 海南省流行的间日疟原虫CSP呈多态性,且存在地理分布差异。  相似文献   

5.
应用改良的Chelex-100滤纸处理法对广东省中山市40例间日疟病人滤纸血标本进行处理后经PCR扩增,根据扩增结果判别CSP基因型。结果40例全部为PV-Ⅰ型温带族,未发现有PV-Ⅰ型热带族和PV-Ⅱ型病例。表明广东省中山市间日疟病人所感染的疟原虫优势虫株为PV-Ⅰ型温带族。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初步评价CSP基因型简捷PCR鉴定法在对间日疟的虫进行分型时的实用性。方法 利用套式等位特异PCR,检测间日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CSP)基因结构多态,以产生的多样性DNA片段作为对间日疟原虫分型的依据。结果 经检测42份被镜检确诊为间日疟滤纸血样,被分型33份,分型率为78.57%,温带型占30.30%(10/33),热带型占69.70%(23/33),未检到PV-Ⅱ型间日疟原虫,当第二次33份血样检测时93.94%(31/33)被分型,其分型符合率为77.42%(24/31)。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且分型不受采血时机限制,但作为云南间日疟的分型方法时,其稳定性仍需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广西间日疟原虫种群的基因型组成及其地理分布。 方法 用滤纸法采集经镜检确诊的间日疟原虫阳性病人血样 31份 ,Chelex- 10 0离子交换法用于提取滤纸血样中的 DNA,改进的套式 -等位特异 - PCR和琼脂糖凝胶电泳用于鉴别性片段的扩增、分析和鉴定。 结果 在 19份广西当地间日疟病例血样中 17份鉴定为温带族虫株(89.5 % ) ,2份为热带族虫株 (10 .5 % ) ;12份输入病例血样中 ,温带族 8份 (6 6 .7% ) ,热带型 3份 (2 5 .0 % ) ,PV- 2型 1份(8.3% )。 结论 目前广西当地流行的间日疟以温带族虫株为主 ,少数热带族病例出现在环江和防城县 ;但输入间日疟病例中热带族虫株感染占较大比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山东省间日疟原虫MSP-1和CSP基因类型及其同源性,为病例溯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2011年山东省报告的12例间日疟患者血样,提取疟原虫基因组DNA;分别根据间日疟原虫MSP-1和CSP基因序列设计引物,进行巢式PCR扩增、酶切、测序、序列比对及同源性分析。结果 12份间日疟患者血样MSP-1基因全部出现470bp扩增条带以及350、120 bp酶切片段,均为Sal-1型;MSP-1进化树分析显示,9份省内感染者样品序列同属一个分枝,1份印度感染者样品序列与印度分离株位于同一分枝。12份间日疟患者样品CSP基因均包含GDRA(D/A)GQPA序列,为PV-Ⅰ型,其中10份省内感染者和1份广东感染者样品CSP基因出现560~840 bp和150~230 bp两种扩增条带,为PV-Ⅰ型温带族,1份在印度感染者样品CSP基因仅出现560~840 bp条带,为PV-Ⅰ型热带族。CSP进化树表明,10份省内感染者及1份广东感染者样品序列同属一个分枝,1份在印度感染者样品序列与印度和印度尼西亚分离株位于同一分枝。结论山东省本地感染间日疟原虫MSP-1基因型均为Sal-1型,CSP基因型均为PV-Ⅰ型温带族,本地虫株具有较强的基因同源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初步评价CSP基因型简捷PCR鉴定法在对间日疟原虫进行分型时的实用性.方法利用套式等位特异PCR,检测间日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CSP)基因结构多态,以产生的多样性DNA片段作为对间日疟原虫分型的依据.结果经检测42份被镜检确诊为间日疟滤纸血样,被分型33份,分型率为78.57%,温带型占30.30%(10/33),热带型占69.70%(23/33),未检到PV-Ⅱ型间日疟原虫.当第二次对33份血样检测时93.94%(31/33)被分型,其分型符合率为77.42%(24/31).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且分型不受采血时机限制,但作为云南间日疟的分型方法时,其稳定性仍需提高.  相似文献   

10.
间日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基因型的鉴别研究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目的 ]建立间日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 (CSP)基因分型法用于地理株的鉴定。[方法 ]Chelex 10 0离子交换法提取滤纸血样中的微量DNA ;套式PCR和等位特异PCR技术、琼脂糖电泳分析法、斑点印迹和Southern印迹 探针杂交技术分别用于判别性片段的扩增、分析和鉴定。[结果 ]用本文描述的套式 等位 特异PCR分型法 ,从一小片滤纸血样提取的微量DNA中 ,扩增出不同长度范围的 3种判别性片段 :6 5 0~ 770bp(间日疟种特异 ) ,15 0~2 30bp(温带族特异 ) ,5 88~ 6 15bp(PV 2型特异 )。用本法检测参考虫株出现的带型和长度与设计的靶序列完全吻合。检测 5 9份国内感染血样 ,42份鉴定为温带族虫株 ,15份为热带族虫株 ,2份为PV 2型虫株。 4份境外感染血样中 ,2个巴基斯坦分离株均为温带族 ,缅甸和老挝各 1株均为热带族虫株。 [结论 ]①本法能同时区分PV 1型 ,PV 2型以及温带族与热带族虫株 ,且较现有 (PCR 探针杂交 )法更为简便、快捷 ;②现场血样初步检测结果显示 :我国存在PV 1型 (温带族与热带族 )虫株和PV 2型虫株 ,也可能存在温带族东南亚组虫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