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11):1001-1005
[目的]探讨全髋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2月在本院行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536例进行DVT的回顾性分析。选择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凝血指标、吸烟史、麻醉方式、手术时长、合并慢性病史等22项与人工关节置换术后DVT形成的可能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16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发生DVT 23例,32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发生DVT 22例,进行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性别、体重指数、D-D、心肌梗死病史、深静脉血栓史是关节置换术后DVT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深静脉血栓史使术后发生DVT的风险分别增加到1.058、6.283。[结论]年龄、性别、体重指数、D-D、心肌梗死病史、深静脉血栓史等的患者发生DVT的风险较高。尤其是高龄、深静脉血栓史与术后DVT发生密切相关,需要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及分析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8年12月南京鼓楼医院运动医学与成人重建外科116例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栓发生情况,其中男性12例,女性104例,纳入标准为诊断明确,行标准全膝关节置换术,有完整术前术后血栓筛查,排除诊...  相似文献   

3.
下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徐斌  徐洪港 《中国骨伤》2008,21(11):855-857
目的:研究骨科下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并进行风险因素分析。方法:1999年11月至2002年5月未行预防性抗凝治疗的下肢手术患者136例,男78例,女58例;年龄16-82岁,平均49.5岁。术前行双下肢超声多普勒检查排除深静脉血栓,术后行双侧上行性静脉造影检查,并分析可能相关的风险因素。结果:关节置换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共24例,其中全髋置换术后10例,全膝置换术后14例。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及股骨颈骨折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分别为9、6、7和12例。结论:研究发现高龄、深静脉血栓既往史、合并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骨水泥、止血带的使用对深静脉血栓的形成都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21):1939-1942
[目的]分析膝、髋关节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形成的常见危险因素。[方法]2010年8月2012年2月行全膝、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456例,所有患者均在术后32012年2月行全膝、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456例,所有患者均在术后35 d行下肢深静脉造影。根据造影结果分为DVT组(男22例,女121例;平均年龄66.97岁)和非DVT组(男68例,女245例;平均年龄65.93岁),分析两组患者中年龄、性别、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史、血栓史、恶性肿瘤史、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吸烟史及手术类型与DVT发生风险的潜在相关性。[结果]OA患者中,BMI≥25 kg/m2(OR=1.716;95%CI=1.100-2.675;P=0.017)和心血管疾病史(OR=3.403;95%CI=1.129-10.260;P=0.030)能显著增加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风险。[结论]高BMI和心血管疾病史是膝、髋OA患者行关节置换术后DVT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全麻与连续硬膜外麻醉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方法]根据入选标准选择2009年9月~2011年1月入院治疗的72例进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成2组,其中全麻组36例,硬膜外组36例,平均年龄66岁(50 ~ 80岁).所有患者术后5~7d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查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并对2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患者为14例,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9.44% (14/72).全麻组发生11例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0.56% (11/36),硬膜外组发生3例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8.33% (3/36),全麻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高于硬膜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方式对降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介绍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经验。方法 对44例(56膝)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病人采用低分子量肝素 足底和下肢静脉泵,并行早期活动和功能锻炼等综合措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结果 44例中,2例术后发生腓肠肌静脉丛内血栓,未见股静脉血栓。无一例发生肺栓塞死亡。结论 低分子量肝素结合足底和下肢静脉泵法是预防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藏族人群在全髋关节置换(THA)和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率及时间分布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3月~2018年3月于本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藏族患者临床资料,其中THA 70例,TKA 167例。所有患者均于术前、术后第1、3、7、14 d常规行双下肢静脉彩超检查,常规使用抗纤溶药,术后常规抗凝。记录THA、TKA术后第1、3、7、14 d DVT的发生例数,计算血栓发生率,统计血栓新发生率最高的时间点,并比较THA、TKA组间的差异。[结果] THA组术后DVT共15例,发生率为21.43%;TKA组术后DVT共51例,发生率为30.54%。TKA术后血栓发生率较THA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THA、TKA术后血栓发生的高峰均在术后第1 d,而TKA术后DVT发生的高峰可延至术后第7 d。THA术后第1、3、7、14 d发生的血栓占总血栓数的比例分别为73.33%、6.67%、6.67%、13.33%;TKA术后第1、3、7、14 d发生的血栓占血栓总数的比例分别为43.14%、19.61%、25.49%、11.76%。两组均未发现症状性DVT和PE病例。[结论]藏族人群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率偏高,DVT发生的高峰均在术后第1 d。  相似文献   

8.
高龄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防治。方法21例高龄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时立即进行超声多普勒检查。结果术后死亡1例,20例中出现深静脉近端血栓6例,远端血栓14例,无全静脉血栓。经卧床休息、抬高患肢、使用弹力袜,抗凝溶栓治疗好转。结论高龄患者多伴有心血管或呼吸系统疾病,围手术期的正确处理和规范细致的手术操作可以减少和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在预防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2011年2月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200例,将其分为两组,利伐沙班组100例,给予利伐沙班10mg/d口服,连续14d;低分子肝素组的100例,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5000IU/d皮下注射,连续14d.术后14d行双下肢静脉彩超检查有无深静脉血栓形成,并观察两组用药期间有无肺动脉栓塞和严重出血事件的发生.[结果]利伐沙班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5%,显著低于低分子肝素组的9%,两组均末发生肺动脉栓塞和严重出血事件.[结论]应用利伐沙班较低分子肝素更有效预防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出现严重出血事件很少,二者均较安全.  相似文献   

10.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的中期随访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深静脉血栓(DVT)发生情况的中期随访结果。方法2003年7月~2004年3月对59例患者(68膝)行TKA,其中获得随访者55例(63膝)。术后1、2周使用临床症状观察、多普勒超声检查和深静脉造影评定DVT。每6个月门诊随访一次,主要进行DVT临床症状和手术侧下肢多普勒超声检查;对症状严重者行深静脉造影,并对其结果加以总结。结果术后1周,静脉造影确诊为DVT者34例(61.8%)41膝;术后2周,12例血栓消失,2例血栓向近端扩散。所有患者获平均36.6个月(32~40个月)随访,术后6、12、18、24、30个月时DVT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无论围手术期是否存在DVT,中期DVT的发生率并无差异。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郭臻伟  杨茂清  朱惠芳 《中国骨伤》2001,14(10):582-584
目的 对35例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治疗进行临床分析,重点探讨了有关交叉韧带断裂的治疗问题。方法 经明确诊断后,分析采用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复位固定手术治疗26例、早期髌韧带中1/3移植重建3例、单纯长腿石膏固定6例。结果 本组病例全部进行随访,随访时间13个月-5年,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复位固定及髋韧带中1/3移植重建29例为优良、单纯长腿石膏固定6例为差。结论 后交叉韧带断裂后应该及时给予手术修复;膝后外侧手术入路,操作简单,暴露充分;少于3个月的陈旧性病例仍适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重建指尖离断静脉回流的疗效。方法:2008年3月-2013年2月收治指尖离断患者80例,38例吻合指侧方静脉重建回流,术中吻合动静脉比例1:1或1:2或2:2,平均1:2;22例吻合指腹静脉重建回流,术中吻合动静脉比例1:1;20例未吻合静脉,术中仅吻合1条动脉,行侧切口或甲床放血。观察各组治疗效果。结果:吻合指侧方静脉组手指全部成活,无一例发生回流障碍;吻合指腹静脉组19例发生静脉危象,其中4例手指坏死;未吻合静脉组20例均发生回流障碍,其中6例手指坏死。58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28个月。吻合指侧方静脉组32例,指尖外形佳、指腹饱满;吻合指腹静脉组14例,指体轻度萎缩,指甲生长不平整;未吻合静脉组12例,指体萎缩明显。吻合指侧方静脉组指甲生长近平整,长度长于其他两组[(14.4±3.2)mm比(12.5±2.3)mm和(12.2±2.2)mm],远侧指间关节活动度大于其他两组[(63±5)°比(48±3)°和(45±7)°],两点分辨觉小于其他两组[(4.6±0.4)mm比(7.1±1.2)mm和(7.3±0.6)mm],感觉级别高于其他两组[S(3.45±0.39)级比S(2.57±0.42)级和S(2.55±0.49)级],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吻合指腹静脉组和未吻合静脉组在指甲长度、运动和感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吻合指侧方静脉能有效解决指尖再植静脉回流问题,可避免回流障碍,成活率高,促进指甲生长,可恢复 DIPJ 活动度及感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不同固定器械在胫骨干不同骨折类型固定中的特点,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68例胫骨干骨折,行加压钢板螺钉、交锁髓内钉、单侧外固定架固定后,作临床疗效分析。结果:加压钢板固定组42例,感染5例,骨不连1例,平均愈合时间3.8个月;交锁髓内钉固定组13例,无感染及骨不连,平均愈合时间5.4个月;单侧外固定架组13例,骨不连1例,踝关节背伸受限3例,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结论: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适用范围广,但要注意及时进行动力加压。加压钢板及外固定架固定应选择各自的最佳适应证,以达到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