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0 毫秒
1.
我们在对一成年男尸进行解剖时,发现肝固有动脉左支发自腹腔动脉;肝固有动脉右支发自肝总动脉。为积累国人肝固有动脉起始变异资料,现报导如下:腹腔动脉在距起点6.smm处依次发出肝固有动脉左支、脾动脉(外径4.omm)、肝总动脉(外径5.smm)。①肝固有动脉左支(起始外径5.Zrnm)自腹腔动脉发出后,沿胃小弯上方向左上行走,至胃贲门稍下方处发出胃左动脉(外径1.srnm)转人胃小弯,肝固有动脉主干继续向左上行走至胃贡门稍上方发出食管支(外径1.omm),肝固有动脉左支的终支(外径4.omm,长1.26mm)上行至距肝门左侧3.3cm处…  相似文献   

2.
2007年8月我们在尸解时见肠系膜上动脉与肝总动脉共干发自腹主动脉,腹腔干分出脾动脉和胃左动脉外,还分出左右膈下动脉,这种变异并不多见,对临床动脉造影、外科手术有参考价值,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作者在解剖中发现1例营养肝的动脉变异,报道如下。女尸,身高152cm,50 ̄60岁。该例来源于肝总动脉的肝固有动脉(直径0.55cm)管径比正常小(正常管径0.583cm±0.166cm)[1],并出现了起始于肠系膜上动脉的较粗的支配肝右叶的变异肝动脉,在此暂且将它称为副肝右动脉(见附图)。附图来自于肠系膜上动脉的副肝左动脉示意图肝固有动脉在行程过程中先后发出胃右动脉(直径0.25cm)和另外3个分支右支(直径0.20cm)、中支(直径0.25cm)、左支(直径0.40cm),经肝门左侧份入肝。其中左支还发出食管支。肠系膜上动脉于腹腔干下方0.50cm处起自的腹主动脉前壁,副肝…  相似文献   

4.
我们在解剖一具成年男尸时 ,见腹腔干、肝总动脉有特殊变异 ,为积累资料及为临床提供参考 ,现报告如下。1 资  料腹腔干粗 8.2mm ,长 2 .4cm。在第十二胸椎前方由腹主动脉前壁发出向左行 ,分为脾动脉和胃左动脉 ,这两支的走行和分布与正常无异。腹腔干在距起始处 0 .2cm和 0 .5cm处分别发出左膈下动脉和左肾上腺中动脉 ,左膈下动脉在行程中尚发出肾上腺上动脉和胃后动脉 (见附图 )。附图 肝总动脉自肠系膜上动脉示意图肠系膜上动脉在第十二胸椎前方、腹腔干下方 0 .3cm、肾动脉上方 0 .2cm处发自腹主动脉前壁 ,向右下越过左…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性,55岁,身高17cm。体质量71kg,一般状况良好。因肝区不适就诊,临床申请行CT上腹部强化扫描并血管成像,后处理发现肠系膜上动脉于腰1椎体下缘平面腹腔动脉干前方发出,形似乳头,无主干残端状。肠系膜下动脉于腰3椎体下缘平面腹主动脉前方略偏左侧发出,全长587mm,最大横切面直径5.1mm,最小横切面直径1.1mm。见图1。为测量和描述方便,将肠系膜下动脉分5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畸形共干部真性动脉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总结手术中瘤体显露、切除以及血管重建的操作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1998年2月至2006年12月6例临床资料。均在全身麻醉下于腹腔干上方主动脉放置阻断带,游离并牵开胰腺体尾部,阻断共干部动脉瘤起始部和远端动脉分支,切除动脉瘤,缝扎腹腔干起始部和胃左动脉远端,分别行肾下主动脉与肝动脉、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结果行动脉瘤切除、肾下主动脉分别与肝动脉、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5例,联合动脉瘤和脾脏切除、肠系膜上动脉成形、肾下主动脉与肝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1例,术后恢复顺利,切口愈合良好,无肝脏、脾脏或肠管缺血等并发症,均获得临床治愈,随访观察1年2个月至8年。5例行主动脉-肝动脉、脾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转流者,均未发现吻合口阻塞或明显狭窄;1例主动脉-肝动脉转流、肠系膜上动脉成型者,手术后6个月和1年时均发现修复成型处略有狭窄,而主动脉和肝动脉吻合口通畅,随访1年2个月无肠管或肝脏缺血表现。结论在主动脉、共干腹腔干起始部及其分支阻断或控制下,切除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畸形共干部动脉瘤,同时行肾下主动脉与内脏动脉(肝动脉、脾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是治疗本病安全有效的的手术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我们发现2例变异的腹腔动脉均为胃左动脉与脾动脉共干,肝动咏异常,现报告如下:例1,12岁,男尸。腹腔动脉仅为胃左动脉和脾动脉的合干,发自腹主动脉,干长0.7cm,胃左动脉和脾动脉分出后无异常。此干下方0.8cm 处腹主动脉又发一肠系膜上动脉与肝动脉的合干,干长2.5cm,分为肠系膜上动脉和肝动脉。肝动脉经门静脉后方返向上达肝门。沿途分出胃右动脉和胃十二指肠动脉。胆囊动脉由肝右支发出,其他无异常。例2,约30岁,男尸,腹腔动脉也为胃左动脉和脾动脉的合干,直接发自腹主动脉,干  相似文献   

8.
作者在尸体解剖实习中,发现肝右动脉与空肠动脉共干,发自肠系膜上动脉的背侧面,现将此种变异报告如下。 男性,成人尸体,身长162cm。肝右动脉与空肠动脉第1支共干,起自肠系膜上动脉左后侧,发出部位在胰十二指肠下动脉下方0.46cm,空肠动脉第1支靠近起点的周径(指压扁后的血管宽度×2)0.38cm,肝右动脉近起点的周径0.74cm。两者共干的长度0.09cm。肝右动脉全长9.86cm经肠系膜上动脉后方横行向右,经过肠系膜上静脉与胰的后方,在胰后肝右动脉的下缘发出3个胰支到胰腺,第1胰腺支  相似文献   

9.
在局部解剖教学中,笔者发现1例腹腔干和肠系膜上动脉共干起于腹主动脉的变异。本例尸体为男性,50岁左右,身高约165cm。腹主动脉于第1腰椎体中份前方水平向右发出一动脉短干,起始处管径宽1.436cm。该动脉干横行于胰体后方,走行2.566cm后于胰颈后方分2支。分支处管径宽1.264cm,此  相似文献   

10.
1病例报告标本为成年男性,身高172cm,结构保存完整,已经用甲醛溶液充分防腐固定3年。采用大体解剖方法,自剑突沿正中线向下绕脐至耻骨联合上缘,沿肋弓向外下切至腋中线;自耻骨联合上缘沿腹股沟向外上切至髂前上棘;从正中线上、下两端的皮瓣转角处向两侧剥离皮肤。暴露盆腔和盆部后发现腹腔干缺如。腹主动脉在膈的主动脉裂空稍下方依次发出肝总动脉、胃左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性,54岁,主因不明原因上腹痛4 h 就诊。无高血压病史,吸烟史20年。行超声肠系膜上动脉扫查,肠系膜上动脉可测长度7.80 cm,内径约1.07 cm,肠系膜上动脉内可见与管壁走行一致的强回声带将肠系膜上动脉分为真假腔,彩色多谱勒血流:真腔内可见花色血流信号,流速约69.7 cm/s;假腔内血流色彩暗淡,流速约29 cm/s。超声提示:肠系膜上动脉夹层。患者行增强计算机扫描成像血管造影(computer-izedtomographyangiography,CTA)进一步检查示: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破口距开口2.1 cm)。  相似文献   

12.
在解剖一具成年女尸时.见到肝和胆囊的动脉为腹腔干和肠系膜上动脉双重血供,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膈下动脉在教科书中一般记述它起始于腹主动脉及其前壁,或起始于腹腔动脉,或以共同干起始于腹主动脉或腹腔动脉。膈下动脉有时一支发自腹主动脉,另一支发自肾动脉,也可以起始于胃左动脉、肝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国外主要文献中报道结果是:认为起  相似文献   

14.
观察53具成人尸体腹主动脉主要的脏支及其分支:腹腔干均为单支,46例起于T12高度,全发自主动脉前壁,90%相当于12点钟位,47例腹腔干为典型的三主支型,变异的仅6例;肠系膜上动脉均为1支,其中36例起于L1高度,全起自主动脉前壁,行向右前下,分支变异很少;肠系膜下动脉亦为单支,44例在L3高度发自主动脉前壁,全部行向左下,分支极少变异,左、右肾动脉分别起于主动脉左右侧壁,全部位于L1~2高度,始段与主动脉呈近直角的方向行向外侧入肾,左侧50例右侧49例均为单支型,余为双支型,肾副动脉出现率33%,均发自主动脉或肾动脉;左侧51例右侧50例具肾上腺中动脉,全为1支,101支肾上腺中动脉中,95支起自主动脉。  相似文献   

15.
笔者在解剖1例成年男性尸体时,见腹腔动脉变异.脾动脉起至腹主动脉.无肝总动脉,肝左动脉直接起于腹主动脉,肝右动脉则起自肠系膜上动脉.胃左动脉自肝左动脉远侧段发出.胃十二指肠动脉则由脾动脉分支,并发出肝中动脉.查阅文献见这种变异较少见[1],本文详细描述腹腔动脉分支及其次级分支的来源、行程,并用游标卡尺测量各动脉长度和外径.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843例肝移植供肝动脉的解剖变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肝移植供肝动脉的解剖类型和避免变异肝动脉损伤的供肝切取及修整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4月~2006年7月共计843例供肝切取和修整过程中肝动脉变异资料.结果 在843例供肝中,肝动脉解剖总变异率为20.4%(172/843),其中发生频率最高的是变异肝右动脉来自肠系膜上动脉占6.67%(57/843),其次为肝左动脉来自胃左动脉占6.41%(54/843),来自腹腔干或胃十二指肠动脉占1.66%(14/843),变异肝右动脉来自腹腔干、肝总动脉或胃十二指肠动脉占1.54%(13/843),变异肝左动脉和变异肝右动脉同时存在占0.83%(7/843),肝总动脉来自肠系膜上动脉占1.54%(13/843),肝总动脉来自腹主动脉占0.95%(8/843).结论 肝动脉变异发生率较高,在供肝切取及修整过程中易受到损伤.熟悉肝动脉常见变异类型,并保持肠系膜上动脉主干和腹腔干的完整性是减少供肝变异肝动脉损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改良Appleby手术后是否存在胰十二指肠下动脉至肝固有动脉的逆向血流。方法解剖2具新鲜尸体,在腹主动脉发出肠系膜上动脉的远端结扎腹主动脉并插管,在膈肌上方结扎胸主动脉,在肠系膜上动脉发出结肠中动脉的远端结扎肠系膜上动脉。单纯结扎第1具尸体标本的肝总动脉,将第2具尸体标本中腹腔干发出的肝总动脉、脾动脉、胃左动脉自起始部一一结扎。在腹主动脉插管中注入乳胶。结果 2具尸体的肝固有动脉均显示充盈。结论从尸体解剖角度看,由胰十二指肠下动脉至肝固有动脉的逆向血流在理论上是存在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肝动脉缓冲效应产生机制。方法  2 0只猪麻醉后 ,肝门静脉 (PV)和肝动脉放置超声时差血流表后 ,对实验组 1 2只猪先行缩窄PV直接减少PV血流再缩窄肠系膜上动脉间接减少PV血流 ,对照组 8只猪同期测定肝动脉和PV血流。结果 直接缩窄PV组的PV血流由 (81 1 .30± 2 1 2 .4 4 )ml min下降为 (2 2 8.4 6± 87.32 )ml min(P <0 .0 1 ) ,肝动脉血流由 (1 31 .89± 4 8.5 2 )ml min增加为 (2 4 7.4 8± 5 2 .89)ml min(P <0 .0 5 )。缩窄肠系膜上动脉间接减少PV血流 ,由 (81 0 .5 7± 2 1 8.4 7)ml min下降为(2 1 3.74± 6 3.2 9)ml min(P <0 .0 5 )。肝动脉血流由 (1 4 3.6 1± 6 4 .6 3)ml min增加为 (2 5 7.4 3± 75 .38)ml min(P <0 .0 5 )。对照组与实验组的基础期PV血流和肝动脉血流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对照组在基础期和实验期的PV血流和肝动脉血流均无显著变化 (P >0 .0 5 )。结论 无论通过直接缩窄PV还是缩窄肠系膜上动脉间接降低PV血流 5 0 %以上 ,肝动脉缓冲效应都存在  相似文献   

19.
1.本文为100例胆囊动脉的尸体解剖调查报告。2.有一条胆囊动脉者69例(69%),两条者29例(29%),三条者2例(2%)。3.胆囊动脉起自典型肝右动脉者为多,共72例(1~3支),占72%。其他起源为肠系膜上动脉发出之变异肝右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胰十二指肠上后动脉、肝左动脉、肝固有动脉、肝中动脉及肝总动脉等。4.在胆囊三角内可以找到1—3支胆囊动脉者占88%。但胆囊动脉在三角内起自典型肝右动脉者(教科书型)只占45%。5.胆囊动脉的总数为133条,其中38条起在肝总管的左侧,越过肝总管的前方或后方而达胆囊,占28.5%。其中35条过其前方。6.有27条(20.3%)胆囊动脉发出细支进入肝脏。  相似文献   

20.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15例,男11例,女4例,年龄42~72岁.临床表现为食欲减退、消瘦、上腹部胀痛、腰背部胀痛、以夜间加剧,5例出现黄疸.CT诊断:胰腺癌8例,其中2例伴肝转移,后腹膜占位5例,脾脏多发转移癌1例,原发性肝癌1例.全部病例均采用Seldinger技术,分别行腹腔动脉、脾动脉、肝总动脉及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必要时行胃十二指肠动脉、胰背动脉、胰十二指肠下动脉造影,观察胰腺病变区的动脉改变及病变染色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