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房颤动(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发病率较高,且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其中,血栓栓塞性并发症是房颤致死、致残的最主要原因,而脑卒中是其最常见的表现类型,故预防脑卒中的发生成为房颤患者综合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发生脑卒中风险增加的患者,合理应用抗凝药物有助于显著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然而,在中国大多数房颤患者并未得到有效的抗凝治疗。且很多患者在抗凝期间发生脑卒中事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健康及预后。目前,临床上已有多种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OAC)供患者选择,且短期服用NOAC抗凝治疗对于房颤患者直流电复律是安全的。未来,NOAC能否将房颤患者的抗凝周期大大缩短,从而减少患者的脑卒中事件,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房颤患者持续时间小于48小时急诊复律前是否抗凝与血栓栓塞风险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急诊就诊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的房颤复律患者,观察出院后血栓栓塞事件。结果:房颤持续时间小于48小时者复律后出院共473例,277例复律前未接受抗凝治疗,196例复律前接受抗凝治疗。复律后随访0-360天,和抗凝组比较,未抗凝组血栓栓塞风险HR为1.45 (95% CI: 1.21–1.72);和药物复律比较,电复律的血栓栓塞风险HR为1.61 (95% CI: 1.22–2.15)。HR值在CHA2DS2-VASc评分=1和CHA2DS2-VASc评分≥2分别为1.57(95% CI: 0.81–3.01 ) 和 4.61(95% CI:2.71–8.15)。结论:CHA2DS2-VASc评分≥1的房颤患者持续时间小于48小时复律前抗凝在降低血栓栓塞风险方面可能获益。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房颤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和抗凝治疗现状,为提高房颤患者的抗凝效率提供资料。方法  调查华山医院门诊及病房1 000例房颤患者的病史、一般情况、合并疾病、辅助检查和治疗方案,按照脑卒中史学、脑卒中风险评分及CHA2DS2-VASc评分情况进行分层分析,了解房颤患者临床特征和抗凝现状。结果  1 000例房颤患者平均年龄(72.1±11.1)岁,合并疾病前3位为高血压病(65%)、冠心病(32%)和糖尿病(27%)。非瓣膜性房颤(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患者占6%。22%的房颤患者有脑卒中史,根据脑卒中与否分组,脑卒中组年龄更大、房颤病程更长、高血压控制更差。所有患者总体抗凝比32%,抗血小板比46%。脑卒中组抗凝比例44%,高于非脑卒中组 (P<0.001)。但78%房颤患者在经历脑卒中后才开始抗凝。NVAF患者CHA2DS2-VASc评分为2~5分时,抗凝比例随分值增加而增加。2~6分时患者抗血小板比例增高,7~8分时,抗凝和抗血小板比例都减少。结论  目前房颤患者抗凝比例低,抗凝主要集中于房颤合并脑卒中患者。抗凝治疗减少脑卒中的发生,脑卒中后的抗凝仍可获益。但脑卒中前抗凝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4.
美国梅奥医院研究人员的报告,接受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下心脏复律的房颤或房扑患者,在心脏复律前接受少于24小时的静脉普通肝素抗凝治疗,同样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5.
许俊堂 《中国医刊》2006,41(4):51-51
体循环栓塞是伴随复律(cardioversion)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可能发生在体内和体外电复律、药物复律和自发复律时。Bjerkelund和Oming在一前瞻性队列研究发现,电复律前后未抗凝者栓塞发生率为5.3%,接受抗凝降低至0.8%。Goldman报告,400例房颤病人口服奎尼丁复律栓塞发生率为1.5%,这与Lown在450例电复律患者观察到1.2%的栓塞发生率是类似的。  相似文献   

6.
马晓文 《中原医刊》2007,34(22):32-33
目的了解和探索基层医院房颤病人特别是高危人群的抗凝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内科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80例资料比较完整的心源性脑卒中(房颤合并脑栓塞)患者临床情况及入院前用药情况,特别是抗栓资料。结果80例房颤合并脑栓塞患者在本次发生脑栓塞前用阿司匹林抗栓者46例,占57.5%,用华法林抗栓者3例,占3.75%,二者均未用者31例,占38.75%。结论房颤患者特别是高危人群在基层医院抗凝比例太低,由此发生脑卒中的风险过大,应引起医患重视,进一步提高抗凝人群从而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房颤并栓塞性脑卒中抗凝治疗的时机、重要性和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141例房颤并脑卒中病人抗凝治疗(肝素、华法令),脑栓塞复发和出血的风险。结果:抗凝治疗再次脑栓塞的风险下降81%,脑出血的风险增加25%。结论:房颤并栓塞性脑卒中不是抗凝治疗的禁忌,适当的时机及合理的抗凝治疗有助于降低再次脑栓塞的风险。抗凝治疗是房颤治疗中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8.
李鸣凤 《中原医刊》2005,32(15):72-72
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发生在48h内的房颤可无需抗凝,即进行复律。复律分为电复律和药物复律。除紧急情况外,药物复律仍作首选。本试验是随机对照研究,静脉胺碘酮与普罗帕酮转复阵发性房颤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房颤的抗凝治疗历来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房颤患者经过抗凝治疗后可以明显降低血栓和脑卒中的发病率,本文就近五年追踪观察一例房颤病人华法林抗凝治疗的过程作一报道.对防治脑卒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0.
1问题:影响华法林抗凝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回答:由于房颤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危险性是无房颤者的5倍,其病死率增加2倍,故在房颤治疗中抗凝治疗防止血栓栓塞事件发生十分重要。研究表明华法林抗凝治疗可使脑卒中的发生率减少2/3,病死率下降1/3,而用阿司匹林预防血栓栓塞发生疗效仅为华法林的1/2。  相似文献   

11.
脑卒中合并心房颤动的rt-PA溶栓及抗凝治疗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卒中是老年人群中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与脑卒中发生相关的最常见的心脏病是心房颤动(房颤)。约2/3合并房颤的脑卒中患者,其脑卒中的发生是由心源性栓子导致的。脑卒中合并房颤在无溶栓禁忌证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溶栓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但疗效较无合并房颤患者差;在有溶栓禁忌证时,抗凝治疗为预防脑卒中合并房颤患者再次栓塞最有效的二级预防措施。新抗凝药物达比加群将成为华法林的有力替代者。  相似文献   

12.
中国心房颤动抗凝治疗的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法林抗凝治疗是目前仍然是预防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唯一有效的、不可取代的药物,也是房颤治疗的重要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13.
心房颤动(房颤)和慢性肾病发病率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房颤合并慢性肾病患者脑卒中和出血风险增加。抗凝治疗可以降低房颤患者脑卒中发生率,华法林是临床上房颤患者最常用的抗凝药物,但目前房颤合并终末期肾病患者从华法林治疗中获益的报道较少见。新型口服抗凝药与华法林在房颤抗凝中同样有效,且更加安全、有效、容易管理。目前房颤合并肾病抗凝治疗的观点仍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回顾病例分析心房纤颤(房颤)合并脑卒中的临床状况,抗凝治疗情况。方法:总结我院2000年至2004年住院患者房颤155例,其中风湿性瓣膜病房颤64例,非风湿瓣膜病房颤91例,房颤并脑卒中33例。分析合并的疾病及临床抗凝应用情况。结果:房颤合并脑卒中发病率21.3%,且随年龄增长而增加;非瓣膜病房颤中以高血压、冠心病居多接近60%;抗凝治疗令人担忧,卒中前口服阿司匹林49例,有5例脑卒中,与未服药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仅有2例口服华法林。结论:加强对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健康教育,尤其非瓣膜病房颤年龄大者,以减少脑卒中的发生率、致残率。  相似文献   

15.
建议1:对大多数房颤患者,在控制心室率的同时应给予长期抗凝治疗。复律治疗在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方面未显示出比抗凝治疗更加优越,对一些人来说,其效果甚至不如控制心率。是否进行复律治疗往往基于其他特殊的考虑,如对症状明显、运动耐量降低者或有要求的患者,给予复律治疗是恰当的。  相似文献   

16.
<正>房颤复律包括电复律、药物复律以及药物联合电复律,虽然房颤复律有助于缓解症状,但也存在血栓栓塞的风险。目前指南推荐复律前至少抗凝3周,复律后至少继续抗凝4周,维生素K拮抗剂也是常用的口服抗凝药物,但存在个体差异大、影响因素多、需要频繁监测凝血功能等弊端。近年来,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的出现弥补了维生素K拮抗剂的部分缺陷。依度沙班,NOACs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析对房颤患者进行抗凝治疗的现状。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房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接受抗凝治疗的21例患者设为抗凝治疗组,将未接受抗凝治疗的59例患者设为非抗凝治疗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运用SPSS统计数据库归纳总结影响其接受抗凝治疗的因素,并将总结的结果及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在抗凝治疗组患者中,年龄在75周岁以上、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伴有栓塞既往病史、合并冠心病的患者的比例明显低于非抗凝治疗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在21例抗凝治疗组患者中,发生脑卒中的患者有3例,脑卒中的发生率为14.29%;在59例非抗凝治疗组患者中,发生脑卒中的患者有17例,脑卒中的发生率为28.81%。抗凝治疗组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几率明显低于非抗凝治疗组患者,差异显著(X2=3.71,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房颤患者进行抗凝治疗可明显降低其发生脑卒中的几率。影响该病患者进行抗凝治疗的因素主要有是否合并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患者的年龄及既往患病史。  相似文献   

18.
心房颤动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华法林在房颤患者抗凝治疗中的使用率,以减少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强调需密切监测标准化比值(INR),以减少华法林的出血不良反应。方法:总结2002年7月~2007年7月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房颤患者10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房颤患者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后脑卒中的年发生率为1.29%、年出血并发症为0.49%,分别低于文献报道的4%及1%。结论:无抗凝禁忌证的房颤患者,均应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但应密切监测INR,确保华法林的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19.
冉华  何艺  王正中  王丽  牟江涛  瞿家权 《四川医学》2018,39(12):1350-1355
目的探讨医联体联合互联网+社区干预对重庆市偏远山区老年非瓣膜性房颤复律和长期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们收集重庆市黔江中心医院心内科收治的的渝东南偏远山区需长期抗凝治疗的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58例和同期对照组门诊随访的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37例,我们依托医联体系统为基础,采用实时便捷的微信通讯技术和房颤管理及响应事件识别继续教育培训以及远程会诊和决策响应系统系统,对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长期抗凝治疗和房颤复律进行社区干预,并对其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估,收集数据并统计分析。结果纳入研究的95例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社区干预组患者抗凝达标率(64. 3%)与对照组(66. 8%)无显著差异(χ~2=1. 259,P=0. 275),而百例患者*年标化的一级响应和二级响应出血事件发生率(6. 90%,64. 3%)均低于对照组(93. 1%,100. 0%),出血事件构成比无显著性差异(χ~2=0. 013,P=1. 000);社区干预组患者的心率控制率、复律率、血栓事件发生率、6月内再入院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 05);社区干预组患者2月内再入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5. 854,P=0. 020)。结论医联体联合互联网+社区干预对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长期抗凝治疗和房颤复律治疗具有与门诊随访相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有助于探索边远山区少数民族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全程监控、及时响应和可及性高的社区干预型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20.
段园霞  潘志刚  顾杰  苏瑾 《中国全科医学》2022,25(25):3114-3121
背景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常见心律失常之一,其发病率高、易诱发脑卒中,而抗凝治疗是预防房颤相关性卒中的核心策略。目前,社区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相关研究较为缺乏。 目的 探索上海市社区老年非瓣膜性房颤(NVAF)患者抗凝治疗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本研究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于2019年7—12月,采用分层抽样法,选取至上海市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2018年度健康体检的老年房颤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CHA2DS2-VASc和ORBIT评分量表对其进行调查,采集其房颤患病与用药情况、疾病认知情况、共病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与风险等信息。依据问卷调查结果排除既往无房颤相关就诊经历及瓣膜性房颤患者,分析NVAF患者抗凝治疗现状。根据CHA2DS2-VASc评分量表的推荐意见:脑卒中高风险人群应进行抗凝治疗。本研究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VAF合并脑卒中高风险患者抗凝治疗的影响因素。 结果 共纳入302例NVAF患者,其中89例(29.5%)正在服用抗凝药物,120例(39.7%)例正在服用抗血小板药物,93例(30.8%)患者未服用上述两类药物中的任一类药物。CHA2DS2-VASc评分结果显示,302例NVAF患者中,合并脑卒中高风险者占92.4%(279/302)。其中正在服用抗凝药者占30.5%(85/279),正在服用抗血小板药者占40.1%(112/279),未服用上述两类药物中的任一类药物者占29.4%(82/279)。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婚姻状况、房颤类型、房颤症状发生情况、房颤病程、首次因房颤就诊时抗凝药开具情况、房颤危害知晓情况、高脂血症患病情况和出血风险为NVAF合并脑卒中高风险患者抗凝治疗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房颤类型、首次因房颤就诊时抗凝药开具情况、房颤危害知晓情况为NVAF合并脑卒中高风险患者抗凝治疗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社区NVAF合并脑卒中高风险患者抗凝治疗率仍不理想,需进一步规范该类人群的抗凝治疗,尤其是高龄和对房颤危害认知不足的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