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目的 比较前后联合入路与后路手术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 将106例脊柱结核患者按手术入路方式的不同分为后路组(采用后路手术,53例)和联合入路组(采用前后联合入路手术,53例).记录两组手术情况,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脊髓神经功能分级(ASIA分级)、红细胞沉降率(ESR)、Cobb角、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得...  相似文献   

2.
不同手术入路治疗成人胸腰椎结核疗效的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系统评价前路或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中国期刊全文以及万方数据库.手工检索相关的中英文杂志.制定纳入与排除标准,利用RevMan 5.0.1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有5篇研究纳入,共303例,其中前路组166例,后路组137例.前路组与后路组相比,手术后凸畸形矫正度后路大于前路(P<0.01),末次随访矫正丢失度、Frankel评分、植骨融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前路或后路治疗成人胸腰椎脊柱结核都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本Meta分析的结果显示,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可能有着更好的畸形矫正及维持能力,但具体入路的选择还应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3.
侧前方入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腰椎结核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侧前方入路一期病灶清除、取髂骨植骨、钉板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结核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 32例腰椎结核患者,术前四联抗结核治疗2周后,采取侧前方入路行一期病灶清除、前路减压、取髂骨植骨及钉板系统内固定术治疗。结果患者均能耐受手术,术中显露清楚,病灶清除彻底。手术时间为120~180min,术中出血量为700~1200ml。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后凸矫正10°~30°。术后患者的自觉症状均有改善。32例均得到随访,时间18~36个月。末次随访时,17例合并神经系统症状者Frankel分级:C级3例中1例恢复到D级、2例恢复到E级;D级14例全部恢复到E级。随访期内结核病灶无复发,无断钉及内固定失效发生。椎间植骨均获骨性融合,融合时间为5~9个月。结论经侧前方入路一期病灶清除、取髂骨植骨、钉板系统内固定手术是治疗腰椎结核的有效方法,具有矫正畸形、稳定脊柱、预防植骨块移位、术后患者可早期下地活动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后路(Wiltse′s入路)、前路及后前路联合入路手术治疗成人胸椎和腰椎结核中远期疗效。方法:2008年1月~2016年1月共有421例胸椎和腰椎结核患者在我科行手术治疗,其中获得中远期随访者341例,男性190例,女性151例;年龄18~73岁(42.1±15.1岁)。330例术前接受标准化抗结核治疗至少2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11例行急诊手术。T1~T10 82例,T11~L2 165例,L3~L5 94例。179例采用经后路(Wiltse′s入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A组);98例采用经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B组),64例经Wiltse′s入路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术(C组)。术后采用规范抗结核药物治疗1.5~2.0年。收集三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天数,术前、术后1周的血沉(ESR)和C-反应蛋白(CRP);术前、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时的胸腰背部疼痛VAS评分,在X线片上测量胸腰椎后凸Cobb角,计算胸腰椎后凸畸形矫正率、末次随访矫正丢失角度;末次随访时脊髓神经功能恢复状况、植骨融合率和术后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5~13年(8.4±2.1年)。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小于B组和C组(A组分别为207.8±50.0min、570.0±309.6ml、12.5±2.5d,B组分别为249.9±47.7min、745.5±394.6ml、16.8±9.7d,C组分别为274.3±59.3min、792.0±282.8ml、17.3±3.4d,P<0.001)。A组术前、术后1周时的ESR和CRP分别68.8±26.1mm/h、31.4±13.0mm/h和53.0±14.6mg/L、27.9±7.1mg/L;B组分别为63.7±22.4mm/h、27.9±10.0mm/h和53.4±20.3mg/L、27.6±9.4mg/L;C组分别为65.4±24.2mm/h、31.1±11.1mm/h和55.2±16.9mg/L、26.0±7.8mg/L。三组术后1周的ESR、CRP均较术前显著性下降(P<0.001)。A组术前、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为5.1±1.1分、2.5±0.8分、1.8±0.7分;B组为5.2±1.0分、2.6±1.0分、2.0±0.6分;C组为4.9±1.0分、2.5±1.1分、2.0±0.7分。三组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性改善(P<0.001)。A组术前、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时的Cobb角为27.0°±3.1°、9.8°±2.0°、13.0°±1.9°;B组为27.5°±1.9°、10.4°±0.8°、14.4°±0.9°;C组为28.3°±4.8°、10.6°±2.4°、13.9°±2.3°。三组后凸畸形均得到显著性矫正(P<0.001)。末次随访时矫正角度丢失:A组3.2°±1.1°、B组4.0°±0.7°、C组3.3°±1.0°,B组矫正角度丢失大于A组和C组(P<0.001)。末次随访时三组未达到1级和2级融合共15例,A组10例(5.6%),B组2例(3.1%),C组3例(3.1%)(P>0.05)。24例伴有脊髓神经功能损害患者末次随访时均有明显改善。术后A组6例(3.4%)、B组6例(6.1%)、C组5例(7.8%)发生并发症(P>0.05),均经对症治疗治愈。B组1例术后2年结核复发,采用经后路Wiltse′s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愈。结论:在抗结核药物治疗基础上三种入路手术治疗成人胸椎和腰椎结核均能够取得较满意的中远期疗效,经Wiltse′s入路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优于单纯前路组和后前路联合组,经Wiltse′s入路组和后前路联合组对后凸畸形的矫正和维持优于单纯前路组。  相似文献   

5.
一期后路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治疗胸腰椎结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2001年2月至2007年7月治疗胸腰段及腰椎结核18例,男11例,女7例,平均年龄36.7岁,平均病程9个月,均为初治患者。T11-L2节段10例,L3-58例,病变位于1个节段者7例,2个节段11例,术前Cobb′S角23°69,°平均38.3°。均采用一期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前路经胸腹膜外入路病灶清除植骨,术前术后抗结核药物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拍片显示植骨及内固定物位置良好,Cobb′S角平均14.30。18例患者获平均25个月随访,植骨均在4-6个月达骨性融合,无内固定物松动及断裂,Cobb′S角平均15.1,°无明显矫正角度丢失,脊髓功能恢复良好,按F rankel分级,术前C级3例,术后恢复到D级1例,E级2例,D级4例均恢复至E级。无结核复发。结论一期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治疗胸腰椎结核,在病变节段稳定的情况下实施病灶清除植骨,有利于前路手术的操作安全,避免植骨块的松动、脱出,植骨稳定,融合率高,能有效矫正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6.
随着对脊柱节段稳定性认识的深入,以内固定应用为特征的外科治疗广泛应用于脊柱结核的治疗,并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一期前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式目前成为脊柱结核外科治疗的通用术式.近年来,"创新"思维对传统术式产生巨大冲击,一些作者摒弃前路术式,"创造性"地采取一期后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和内固定术式.鉴于此,笔者根据多年临床实践,对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手术入路的选择发表个人见解,供大家商榷.  相似文献   

7.
关于脊柱结核手术入路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脊柱结核从前方入路进行病灶清除几乎已成常规选择,然而,近年在国内外从后方入路进行前方椎体病灶清除的报道逐年增多.如何客观地评价、恰当地选择脊柱结核手术入路,是目前外科治疗中存有争议的问题. 1前路病灶清除术  相似文献   

8.
经胸入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经胸入路一期病灶清除自体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的疗效。方法:2000年3月至2005年7月共收治胸椎结核患者21例,均伴有胸背疼痛、乏力、低热、盗汗等结核中毒症状,其中11例有后凸畸形,平均Cobb角27°;20例伴神经功能障碍,Frankel分级B级1例,C级9例,D级10例。全部采用经胸入路一期病灶清除自体骨植骨融合前路内固定术治疗,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未发生肺部感染及呼吸衰竭等并发症。平均随访16个月,所有患者内固定位置良好,无松动、断裂等并发症。胸背疼痛及结核中毒症状消失;结核均治愈,无局部结核复发,植骨均获得骨性融合,融合时间平均为4.8个月。术后平均Cobb角15°,平均矫正12°。20例术前有神经功能障碍者术后有17例获得1级以上的恢复。结论:经胸入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暴露充分,有利于病灶清除、前方脊髓减压、重建脊柱稳定性,骨融合率高。  相似文献   

9.
腹膜后入路腹腔镜下手术治疗腰椎结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腹膜后入路腹腔镜下手术治疗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2009年10月~2011年10月采用腹膜后入路腹腔镜下手术治疗腰椎结核患者16例,男11例,女5例,年龄26~62岁,平均38.2岁.L1~L2 2例,L2~L3 5例,L3~L4 4例,L2~L4 2例,L3~L51例,L31例,L41例;均有椎旁脓肿,单侧12例,双侧4例.12例合并腰椎后凸畸形,Cobb角5°~20°,平均11.2°±3.6°.神经功能受损2例,ASIA分级C级1例,D级1例.均采用腹膜后入路,其中4例双侧脓肿选择左侧入路,12例单侧脓肿选择脓肿侧入路.5例破坏L1或椎体破坏超过50%患者,采用传统腹腔镜技术操作,行前路单纯病灶清除及植骨,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9例病变累及2个椎体(椎体保留50%以上)者采用单孔腹腔镜技术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及内固定;2例病变累及2个以上椎体(椎体保留50%以上)者采用改良单孔腹腔镜技术,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及内固定.术前均用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链霉素四联抗结核化疗2周,术后抗结核治疗9~12个月.结果: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40~365min,平均280min;术中出血量50~400ml,平均112ml.无术中并发症.2例术前神经功能受损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完全恢复正常,ASIA分级均为E级.1例右侧入路患者术后即出现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患侧下肢皮肤温度高于对侧,未行特殊处理,术后1周症状消失.1例L4~L5前路内固定患者术后3个月摔倒后出现L5椎体螺钉松动,予内固定拆除,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后2周Cobb角-10°~5°,平均-5.1°±2.7°,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随访3 ~22个月,平均12.1个月.末次随访Cobb角-10°~8°,平均-4.2°±2.1°,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Cobb角丢失2.6°±1.8°.末次随访植骨融合11例,融合时间6~12个月.11例完成抗结核治疗疗程者,末次随访均未见结核复发.结论:腹膜后入路腹腔镜下手术治疗腰椎结核安全,近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3种不同入路手术治疗老年人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1月收治并获有效随访的48例老年胸腰椎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入路分为3组:A组23例,采用前路手术;B组16例,采用后路手术;C组9例,采用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比较3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前后神经功能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Cobb角及红细胞沉降率(ESR)等指标的差异。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明显好转,C组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长于A、B组,出血量多于A、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术前Cobb角和术前、末次随访ES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Cobb角矫正率小于B、C组,术后Cobb角丢失率大于B、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术后Cobb角矫正率和术后Cobb角丢失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明显恢复,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3种不同入路手术治疗老年人胸腰椎结核均能取得良好疗效,只要适应证选择正确,均能有效清除病灶、重建脊柱稳定性、矫正畸形。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联合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6月-2008年9月我科共收治腰椎结核患者42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A组23例,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联合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进行治疗;B组19例采用前路钉棒系统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并发症、脊髓神经恢复情况,植骨融合率以及临床满意率等临床指标。结果A组平均手术时间257min,出血量726ml。B组平均手术时间211min,出血量537mL。两组在手术时间及出血量等指标上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中无脊髓、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时间6~42个月,平均18个月。两组术前脊髓神经功能受损患者术后皆有不同程度恢复。植骨融合率A组为91.3%,B组为89.5%,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临床满意率A组为95.7%,B组为68.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联合1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腰椎结核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采用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采用前路或前后路联合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16例胸腰椎结核患者,术后抗结核药物治疗9~12个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48个月。9例术前神经功能障碍者术后均获得明显改善:改善至C级1例,D级1例,恢复至E级7例,无神经功能障碍加重者。除1例植骨融合延期外,其余患者植骨均愈合良好。Cobb角术前22.6°~48.5°,术后10°~21°。结论胸腰椎结核采用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术,彻底清除病变组织,可重建脊柱稳定性,提高脊柱结核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一期经单一后入路行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42例脊柱结核患者,记录后凸角、神经功能及融合率,监测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结果手术时间为75~140 min,术中出血量为500~1 000 ml。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7~41个月。后凸角度矫正率术后为85.5%,末次随访时为79.8%。21例神经功能障碍者术后情况:2例A级恢复至B级1例、D级1例;5例B级恢复至C级2例、D级1例,2例未恢复;6例C级恢复至D级4例、E级1例,1例未恢复;8例D级恢复至E级6例,2例未恢复。术后3个月ESR为5.0~14.0 mm/1 h、CRP为4.0~9.0 mg/L。随访1年后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结论一期经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能有效矫正后凸畸形,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前路或后路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效果。方法总结1997年1月至2004年6月采用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前路或后路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41例,病变位于颈椎3例、胸椎3例、胸腰椎20例、腰椎14例、腰骶椎1例,术前有后凸成角畸形9~°71,°平均32°。Ⅰ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31例,Ⅰ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后路内固定6例,Ⅱ期后路内固定4例。结果平均随访1.6 a,优良率为87.8%,植骨融合率为92.7%,平均矫正后凸角度15.3(°P<0.05),随访期间无1例复发。结论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前路或后路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有利于恢复脊柱的早期稳定性,融合率高,可预防及矫正脊柱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15.
后路病灶清除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后凸畸形   总被引:3,自引:7,他引:3  
目的 探讨经后路病灶清除椎问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后凸畸形的疗效。方法 采用经后路病灶清除椎问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23例胸腰椎结核后凸畸形患者。结果 术后随访1,5~3年,23例患者胸腰椎结核全部治愈,无复发病例,X线片显示椎问植骨全部融合,后凸矫正度无明显丢失。结论 该术式可在一次手术中同一切口内达到椎管内减压、脊柱矫形、融合和脊柱恢复稳定的目的,能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一期前路经腹直肌旁腹膜后入路行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后路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固定融合治疗下腰椎单节段结核的手术疗效。[方法]2002年6月~2007年1月,本组采用该术式治疗下腰椎单节段结核27例。[结果]手术时间平均4.3 h,手术平均出血量438 ml。前路手术切口长度5~7 cm,前路显露时间平均21min,显露过程平均出血量48 ml。术后随访12~37个月,术前病变节段前凸角-2.1°±4.0°,术后4.9°±1.4°,最后随访时3.7°±3.0°。所有病例全部治愈,未发生结核复发,植骨融合率100%。[结论]前路经腹直肌旁腹膜后入路可满意显露病灶、操作简便、创伤小。后路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固定融合使脊柱达到即刻稳定的同时减少正常运动节段的牺牲。该术式是治疗下腰椎结核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一期前路病灶清除并内固定手术可行性。方法对83例颈、胸、腰椎(C4~L5)结核患者施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和植骨内固定加病灶局部置管注药。结果手术时间1.5~3 h;术中失血量均<300 ml,成人患者均未输血。矫正脊柱后凸畸形均>15°,随访12~20个月无病灶复发,内固定无松脱。神经功能恢复ASIA分级:A级13例,恢复至C级1例、D级4例、E级8例;B级16例,恢复至D级7例、E级9例;C级15例,恢复至D级4例、E级11例;D级18例全部恢复至E级。复查CT显示病灶愈合。结论前路手术病灶清除彻底(含对侧病灶和流注脓肿),椎管减压充分,椎间植骨可恢复椎体高度并矫正脊柱后凸畸形;前路固定能提供较好的稳定,适合病灶累及1~3个椎体的患者。  相似文献   

18.
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目的总结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2例脊柱结核患者采用一期病灶清除结合植骨内固定,手术前后配合正规化疗,根据X线片观察脊柱融合时间和脊柱后凸角度变化。结果随访时间8~45个月,全部病例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植骨界面骨性融合时间4.5~8个月。后凸矫正度数为7°~18°。结论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骨结构重建可靠,治疗过程相对简化,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前后路联合一期手术治疗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采用后路椎弓根钉固定同时前路病灶清除及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结核患者19例。术前Frankel分级:C级3例,D级11例。结果随访16-78个月,植骨块均骨性融合,局部无复发。神经功能C级1例恢复至D级,余均恢复至E级。结论一期联合前后路手术,可确保脊柱局部的稳定性,促进骨性融合和病灶愈合,有利于早期适度活动,但手术创伤及时间增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经椎弓根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胸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 15例老年胸腰椎结核患者,经正规抗结核治疗2周以上,行一期后路经椎弓根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及植骨融合和脊柱序列保持情况。结果手术时间为(140±21)min,术中出血量为(500±88)ml。15例均获随访,时间24~36个月。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5例D级恢复到E级4例,1例无恢复。植骨均融合。术后脊柱后凸、侧凸均有不同程度纠正,Cobb角术后为0°~24.2°,末次随访时为0°~25.3°。结论采用一期后路经椎弓根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老年胸腰椎结核,创伤小、效果好,但应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