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2014年杭州地区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病原学特点,以及手足口病发病率及病原体时间分布与气象因素的关系。 方法 对2014年杭州地区手足口病的临床病例进行流行病学特点分析,同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临床获得的咽拭子标本,对其进行病毒核酸检测;对手足口病病例及病原体的时间聚集性与当地的气象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2014年杭州地区共临床诊断手足口病病例6 640例,男女比例为1.44∶1,年龄以1~3岁为主,以本地区散居儿童居多;对临床诊断的住院病例2 370份标本检测结果显示:柯萨奇病毒A16型(CA16)242例,阳性率为10.2%,肠道病毒71型(EV71)936例,阳性率为39.5%,其他肠道病毒1 192例,阳性率为50.3%。手足口病病例时间聚集以5~7月份为高峰,并且手足口病高峰期(5~7月)病原学以EV71为主;手足口病发病率及病原体分布与平均气温、降雨量和相对湿度均呈正相关(P均<0.05);且EV71主要分布在平均气温高、降雨量大和相对湿度高的月份,而肠道病毒通用型主要分布在平均气温较低、降雨量少和相对湿度低的月份。 结论 杭州地区2014年手足口病仍以1~3岁散居男童为主,病原学以EV71及肠道病毒通用型为主;手足口病病例时间聚集以5~7月份为主。手足口病发病率及病原体分布情况与平均气温、降雨量及相对湿度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2011-2013年肇庆市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流行特征,为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流行特征和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13年肇庆市共报告手足口病重症病例171例,无死亡病例.2011-2012年的病例报告时间较集中,男女性别比为2∶1,发病以1-3岁儿童和散居儿童为主,病例主要集中在怀集和高要两个地区.病原学检测阳性率为81.87%(140/171),其中EV71病毒106份、其他肠道病毒29份、CoxA 16病毒5份.结论 手足口病重症流行具有周期性,主要由EV71病毒引起,需加强重点人群和重点地区的综合防控.  相似文献   

3.
朱碧柳  冼国佳  钟伟强  麦炜  程丽涓 《热带医学杂志》2012,12(12):1527-1528,1541
目的 了解肇庆市2010-2011年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方法 应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对肇庆市2010-2011年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肇庆市2010年报告手足口病10 112例,报告发病率为263.70/10万,死亡病例8例,病死率为0.21/10万;2011年报告手足口病15 030例,报告发病率为383.61/10万,无死亡病例报告.手足口病以4-7月发病较多,城区或城乡结合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为手足口病的高发区域.手足口病发病以散居和幼托儿童为主,1~3岁年龄段发病率最高.2010年以EV71为主要流行毒株,2011年EV71、其他肠道病毒和CoxA16相继成为优势毒株.2010年重症病例比例与EV71构成比成正相关关系(r=0.573,P<0.01).结论 肇庆市手足口发病存在明显的季节、地区、性别及年龄的差异,重症病例发生与EV71构成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石家庄市重症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病原学特征,为手足口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石家庄市2009—2021年重症手足口病疫情资料和病原学资料,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21年石家庄市累计报告重症手足口病病例606例,占报告病例总数的0.52%,重症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发病高峰4~7月(84.49%)。农村重症手足口病的发病率和比例均高于市区(χ2=308.53、62.46,P<0.001)。3岁及以下儿童重症比例为91.08%。3.30%的病例在发病当天就诊。86.47%的病例由省市级医疗机构诊断并报告。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 71)报告病例数最多,构成比为82.77%。结论 石家庄市重症手足口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人群、季节、地区特征明显,病原体以EV 71为主。应继续加强病原学监测、提高EV 71疫苗接种率、重视农村地区3岁及以下儿童及家长的健康教育、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能力,以降低重症手足口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河池市手足口病病例进行病原体检测,明确河池市手足口病流行的主要病原体,为手足口病的诊治、监测及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年4-10月份140例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患者的肛拭子和咽拭子标本203份,采用实时荧光PCR法同时检测EV、EV71和CA16病毒核酸。结果 140例病例中EV核酸阳性107例,阳性率76.43%,其中EV71阳性率47.86%(67/140),CA16阳性率10.00%(14/140),其他肠道病毒阳性率18.57%(26/140)。重症病例72例,为5岁以下儿童,其中EV71病毒50例,其他肠道病毒12例。结论①2010年河池市手足口病流行的主要病原体为EV71病毒;②实时荧光PCR法检测EV、EV71和CA16病毒核酸方法简便,速度快,是一种较好的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2010年郴州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明确手足口病病原体主要型别,为该病的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流行特征;应用rRT-PCR方法检测手足口病标本,进行病毒型别鉴定.结果 2010年郴州市共报告手足口病5 904例,发病率为132.67/10万,其中重症病例61例,死亡病例9例,发生聚集性病例10起.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4~7月份,病例以0~5岁散居儿童为主,男性多于女性(性别比2.19∶1.00).疫情以散发为主,局部地区高发.病原学监测提示,2010年郴州市手足口病肠道病毒检出阳性率为72.78%,其中EV71阳性率为40.15%,CoxA16阳性率为13.53%,其他肠道病毒阳性率为19.10%.轻症病例与重症病例(包括死亡病例)肠道病毒检出阳性率,EV71型病毒检出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手足口病的发病存在明显季节、地区、性别、年龄差异,5岁以内婴幼儿是郴州市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重点,病原体主要为EV71型,易导致重症或死亡病例,EV71病毒感染可能与手足口病的流行强度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石家庄市2009-2014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及病原学监测结果,为做好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手足口病的人群、地区、时间分布特征和病原学监测结果。结果 12009-2014年石家庄市手足口病平均发病率为127.61/10万,平均病死率为5.41/万,6年间手足口病发病率变化趋势不显著(γ=-0.764,P>0.05)。各年龄组均有发病,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显著下降,发病主要集中在0~5岁组(1724.98/10万);男性发病率明显多于女性(1.52∶1)(χ2=10.646,P<0.01);职业分布特征以散居儿童多见,平均79.72%,其次是托幼儿童平均17.44%、学生平均2.51%。22009年、2010年、2012年、2014年手足口病城区发病率高于县乡,2013年城区发病率低于县乡,2011年城乡发病率相近。3全年均有发病,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多集中在4~6月。42009年、2012年监测优势病毒株为Cox A16,2010年、2011年、2014年为EV 71,2013年为EV 71和其他肠道病毒,并且发现重症病例与肠道EV 71型病毒有统计学关联(P<0.01)。结论石家庄市0~5岁组男性、散居儿童是手足口病发生的高危人群,发病季节多集中在4~6月,重症病例与EV 71型病毒有关联,应围绕高发季节做好高危人群的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亳州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为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手足口病发病统计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亳州市2009-2013年手足口病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3年亳州市共报告手足口病27 088例,年发病率在69.79/10万至109.36/10万之间;全年各月份均有病例报告,发病主要集中在3-6月份(54.60%);性别比为1.84∶1,1~3岁年龄组占发病总数的80.49%,以散居儿童为主,占95.72%,病原学检测EV71病毒占70.67%。结论亳州市手足口病疫情3-6月份为发病高峰,病原学以EV71病毒为主,加强监测、宣传教育是减少手足口发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龙岩市2008-2009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病原学特点,为防控提供依据。方法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监测报告卡信息和实验室检测数据,用SPSS17.0软件包分析。结果 2008-2009年手足口病年均发病率为47.23/10万;病例地区分布以新罗区为主,占51.32%,报告发病率为119.29/10万;年龄以5岁以下为主;性别为男女1.74∶1;季节存在5~7月和9~12月两个高峰。病原学监测结果提示,2008-2009年7个县(市、区)均监测到EV71;2008年4月前所有阳性标本均为CoxA 16,2008年6月-2009年6月均为EV71,2009年7月以后则出现CoxA16和EV71并存现象,但CoxA16所占的比例呈上升趋势,EV71所占比例呈下降趋势。结论龙岩市手足口病发病有一定的地域集中性和季节性,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流行病原存在CoxA16和EV71交替或共存现象,今后一段时期总体疫情将趋于温和,但EV71引起的局部暴发流行、出现重症或死亡病例的可能仍不能排除,提示仍需提高防范意识,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对手足口病报告和监测资料的分析,探讨手足口病流行特点和规律,为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利用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对蚌埠市2008-2016年手足口病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其中部分病例由哨点医院采集咽拭子标本,采用RT-PCR的方法,由市疾控中心进行肠道病毒核酸检测。 结果 2008-2016年共报告蚌埠市手足口病病例65 464例,年均报告发病率218.48/10万,其中市区271.32/10万,县域194.98/10万,市区高于农村(χ2=189.35,P<0.001)。5岁及以下儿童占病例总数的96.67%(63 286/65 464),其中3岁以下占74.09%(48 502/65 464)。33例重症病例中实验室诊断13例,其中EV71占构成比的76.92%(10/13),6例死亡病例全部为EV71。病原分型2013年以前奇数年以EV71为绝对流行株,偶数年EV71和Cox-A16混合流行,2014-2016年其他肠道病毒占了较大比重。临床病例核酸检测阳性率46.62%(1 588/3 406),阳性率在不同采样时间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292,P<0.001)。 结论 蚌埠市手足口病处于较高的流行水平,具有较明显的地区性、季节性和人群性,重症和死亡病例的流行优势毒株为EV71,其他肠道病毒逐渐成为近年来的流行毒株。监测工作应尽早采集病例标本并送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梅州市手足口病病原学流行情况,为手足口病控制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0-2011年梅州市手足口病哨点病原学监测医院的手足口病病例采集粪便标本,提取标本中的核酸,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扩增病毒的特异性片段,检测总肠道病毒、EV71和CoxA16核酸.结果 255份手足口病临床诊断病例的粪便标本中,总肠道病毒、EV71和CoxA 16病毒核酸检出率分别为72.55%、40.39%和11.37%,其中EV71和CoxA16核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97,P<0.01).发病以5-7月高发,占48.65%,有较明显的季节性分布.男性总肠道病毒核酸检出率高于女性(x2=10.24,P<0.01),但不同性别间的EV71和CoxA16病毒核酸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01、0.69,均P>0.05).结论 EV71是梅州市2010-2011年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今后应加强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和病原谱的动态研究,以进一步掌握手足口病流行规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广西河池市2008—2012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河池市2008—2012年手足口病疫情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8—2012年河池市共报告手足口病30701例,年均发病率为165.16/10万;重症病例年均发病率为1.43/10万,其病死率为10.94%。各县(市、区)病例报告超过1000例,3—7月为发病高峰期(占71.45%)。农村散居儿童是手足口病高危人群,≤5岁的病例最多(占95.66%),男性发病高于女性(P〈0.01)。重症病例、普通病例标本EV71型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分别为93.81%、29.62%,重症病例发生率与EV71型病毒核酸阳性率呈正比例关系。结论目前河池市手足口病疫情形势仍严峻,特别要加强农村地区手足口病的防控。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广州市2008-2012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手足口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2012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报告的广州市手足口病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广州市2008-2012年共报告15 6895例手足口病病例,重症117例,死亡1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68.34/10万。其中2008年报告6 230例,发病率为57.02/10万;2009年报告14 149例,发病率为128.53/10万;2010年报告35 373例,发病率为319.14/10万;2011年报告46 141例,发病率为363.29/10万;2012年报告55 002例,发病率为431.34/10万。发病主要有两个高峰期,一个主要的高峰期集中在4~6月,另一个在9~10月。病例主要集中在5岁及以下儿童,占发病总数的95.07%(149 160/156 895),其中3岁及以下儿童病例占发病总数的81.74%(128 247/156 895)。死亡病例均为9~32月龄儿童。2008-2012年共报告手足口病实验室确诊病例11 826例,其中普通病例11 729例、重症病例97例。重症病例和普通病例病原构成存在差异,重症病例中肠道病毒71型(EV 71)构成比为74.23%(72/97),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构成比为11.34%(11/97);普通病例中EV 71构成比为26.29%(3 084/11 729),Cox A16构成比为34.74%(4 074/11 729)。2008-2012年共发生聚集性病例疫情47起,托幼机构45起,占95.74%;聚集性病例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4~7月,共报告30起,占63.83%(30/47)。结论 2008-2012年手足口病流行强度呈逐年增强趋势。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3岁及以下儿童是发病主要人群,EV 71和Cox A16为主要病原,重症病例主要由EV 71引起。聚集性病例高发场所为托幼机构。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2008~2013年韶关市手足口病病原学流行特征,探讨病原变化对疫情的影响。方法采集全市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重症及死亡病例咽拭子标本,采用RT-PCR的方法进行病毒核酸检测。结果病例标本总检出率为39.06%,EV71阳性率为30.91%,CA16阳性率为39.64%,其他肠道病毒阳性率为29.45%,EV71、CA16和其他肠道病毒存在混合感染及在不同年份所占比例存在差异。结论韶关市的手足口病病原复杂,EV71、CA16交替流行,对疫情的发生、发展和演变带来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手足口病病例进行病原检测,研究保定市手足口病病原分布情况,为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荧光RT-PCR法对收集的手足口病病例咽拭子标本进行特异性核酸检测。结果保定市手足口病病原体有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 71)、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akivirus A16,Co A16)及其他肠道病毒(other enteroviruses,EV)。发病以4岁以下儿童为主。全年均有病例分布,以5-8月为高峰。样品采集时间以3 d内为好,病毒检出率高。结论引起手足口病的病原以EV7 1病毒、Co A16病毒为主,手足口病防控应以4岁以下儿童为主,在5-8月加强监测和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6.
海南省2008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了解海南省2008年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为预防控制手足口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海南省2008年网络直报手足口病7992例及其中完成个案调查的760例(83例重症病例)的相关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08年海南省手足口病年发病率为94.58/10万,病死率为0.04/10万,全省18个市县均有手足口病报告,男女发病率比为1.8:1。患者年龄最小1d,最大86岁,5岁以下发病占总数的95.58%,以散居儿童发病为主。海南省手足口病在5~6、10~11月份出现两个流行高峰。53.29%患者发热,手、足、口部同时出现皮疹占61.45%。235例患者标本病原学检查,病原阳性率为54.74%(128/235),其中EV71(肠道病毒71型)阳性率35.74%(84/235),其它肠道病毒阳性率18.72%(44,235),83例重症患者EV71检测阳性率为30.12%(25/83)。结论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自限性疾病,加强对重症病例及其病原(特别是EV71)的监测,及时识别重症和转运及救治病人,减少死亡是手足口病防控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五华县手足口病病原学特征及变化规律,为科学制定防控策略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集2010--2012年五华县哨点监测医院诊治的普通手足口病病例的粪便标本,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总肠道病毒(Ev)、EV71和CoxA16核酸。结果共采集152例病例粪便标本,EV阳性115例,阳性率75.66%,不同年份EV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V71、CoxA16和其他肠道病毒阳性率分别为23.03%、18.42%和34.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10年流行优势株为EV71,2011—2012年流行优势株为其他肠道病毒,不同性别、不同年龄EV71、CoxA16和其他肠道病毒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V71、CoxA16和其他肠道病毒三种型别的肠道病毒全年交替变更流行。结论五华县手足口病流行优势株发生动态改变。加强手足口病病原学监测研究,掌握毒株变化规律,有助于更好地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信阳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信阳市手足口病疫情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年信阳市共报告手足口病3 600例,重症23例,其中1例死亡。发病率为58.82/10万。全市10个县区均有病例报告,病例主要集中浉河、平桥。以3岁以下儿童发病居多,散居儿童发病为主,5月份为发病高峰;男女性别比为2.15:1。实验室检测表明:2012年信阳市手足口病流行毒株仍以EV71型为主,占48.34%,重症病例中EV71型占86.36%。结论应加强疫情监测报告和宣传教育力度,最大限度地控制手足口病疫情。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针对2009-2011期间亳州市各区县上报市CDC的手足口病临床诊断病例,进行病毒学检测和鉴定,以了解亳州地区手足口病的流行规律,为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及诊断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患儿的咽拭子标本384份,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进行肠道病毒EV71、CoxA 16、非EV71、非CoxA16的其它肠道病毒的检测.结果 经检测,EV71感染159例,CoxA16感染94例,非EV71、非CoxA16感染29例,EV71合并CoxA16感染79例,EV71合并其它22例,CoxA16合并其它2例,EV71、CoxA 16合并其它感染1例.感染的主要病毒种类为EV71病毒,其次为CoxA16病毒,亳州市各县区发病无明显的地域差别;此病的高发季节在春夏季;年龄以1~3岁为主;男性多于女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引起亳州地区2009-2011年间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为EV71病毒和CoxA16病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